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明末小兵崛起 > 第1023章潜在威胁,能人之臣
  茶楼二楼,一个雅间之内。
  
  一名身着朴素的老者靠坐在椅子之上,一边品着茗茶,一边细听着说书先生的念报。
  
  在老者的身边,还站着两名仆人。
  
  透过雅间内大开的窗户,老者能清楚的看到一楼的情况,也能听清茶客们的议论之声。
  
  “这大明时报果真是不一样,比之朝廷邸报的内容还要丰富新颖,大明的各种实事也都详报,怪不得军民百姓们会如此热衷。”老者很是欣赏的点头道。
  
  “不过,听闻这大明时报是榆国公所创办的,这怕是别有用心啊!”
  
  老者隐隐觉得,随着大明时报的影响越来越大,似乎会逐渐挑战到文人们的话语权。
  
  千百年来的文人话语权,或许因为大明时报的产生,从而受到严重威胁。
  
  甚至,如果榆国公想要抹黑一个人的话,都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如果这大明时报是掌握在朝廷手中,那必然是军国利器啊!”
  
  老者摇头叹了一声,脸上满是忧国忧民之色。
  
  “......红薯与土豆的亩产达到五石之多......今年的洮州卫军民,可以说是能过上一个丰收的新年了。而这一切的功劳,皆是因为榆国公的推广......”
  
  当说书先生念到这段内容时,老者倏的起身站起,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这......这......怎么可能?”
  
  旁边的两名仆人也都是同样的震惊神色。
  
  对于红薯与土豆这两种农作物,老者等三人都是知晓的。
  
  在南方各省之地,都零散的种植有这红薯与土豆。
  
  可是,红薯与土豆的产量根本不可能达到五石之多,最多也就一两石而已。
  
  而且红薯与土豆的口感并不太好,百姓们大都是用来喂养牲畜,很少是用来作为主粮食用。
  
  “阳明街那里就有......两文钱一斤,能顶一日之饱......”
  
  “......烤红薯,味道软糯香甜,甚是不错......”
  
  听着一楼茶客们传来的议论之声,老者当即吩咐道:“走,一起去阳明街那里看看。”
  
  “是,老爷!”
  
  两名仆人低首应是。
  
  随着老者等三人下了楼梯,立时便吸引了一些茶客的目光。
  
  “这似乎......好像是......李公?”有茶客隐约认出了老者的身份。
  
  “李公?哪位李公?”另有茶客疑惑的问道。
  
  “是啊!这是哪位李公?是当朝阁老吗?”
  
  “看着也不像啊!穿着这么朴素,哪里是像什么大官。”
  
  “你们这些眼低之人,竟然连李邦华李公都不认识?他可是三朝元老,曾历任天津巡抚、兵部右侍郎、南京兵部尚书等官职。还有李公的族人李日宣李大人,也曾任过兵部与吏部尚书......”
  
  听得有茶客爆出了老者的身份,其余的茶客们皆是心中大惊,脸上也露出了敬畏之色。
  
  果然,这老者的身份真是不简单。
  
  李邦华下了楼梯后,一点也没有因为身份的暴露而不悦,反而神色平静的走出了茶楼。
  
  “李公重新回到京师,想必皇上是要重用李公了。”
  
  “确实!以李公之能,必能辅佐皇上处理好朝事。”
  
  “不知皇上启用李公,是打算赐予什么官职,不知道能不能入阁?”
  
  “那必然是能入阁的,毕竟李公可是三朝元老。”
  
  “......”
  
  茶客们的议论声不断。
  
  很快,随着李邦华的离去,茶客们又重新将注意力,放到了说书先生的年报之上。
  
  “威武牌蜂窝煤,大家用了都说好。采用精选细煤,辅以易燃草木,引燃简单,无浓烟产生,火力猛,燃烧时间长,是家家户户生火做饭,烧水取暖的必需之物。只要现在订购,十里之内免费送货到家,量大也能从优......”
  
  “李家堡铁匠铺,专业打铁三十年,承接打造各种农具,刀剑等。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老品牌值得信赖。”
  
  “张三子棺材铺,手艺传承三百年,售卖各种上等棺材,承包丧葬一条龙服务,有需要者可提前预定。现在活动时间,参与者买一送一,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
  
  大明时报上的广告,也同样吸引着茶客们细听。
  
  对于茶客们来说,沿街商铺前的招牌看的多了,这种新颖的广告方式,反而觉得更加觉得有趣。
  
  不比后世电视里的广告,大家在看到后都是立马换台,而茶客们则是听得兴致勃勃,相互谈论,对上面的商铺也是颇为上心。
  
  ........
  
  八月二十七日。
  
  紫禁城,东暖阁内。
  
  看着英都伯、蓟辽总督洪承畴送来的奏折,崇祯皇帝不由的眉头紧皱,昨日的大好心情,也因为这份奏折而彻底的消失不见。
  
  “东虏这是要做什么?他们怎么敢出兵朝鲜?”
  
  “实在太放肆了,难道东虏全然不顾议和条约吗?”
  
  “这该怎么办?是否需要出兵救援朝鲜?议和之事是绝对不能让众多朝臣知晓。”
  
  崇祯皇帝皱眉思索,脸上满是犹豫之色。
  
  片刻后,崇祯皇帝转头,对着站在一旁伺候的王承恩吩咐道:“王大伴,速去传召陈新甲前来。”
  
  “奴婢遵旨!”
  
  王大伴低首应是,随即便退出了东暖阁。
  
  一刻多钟后。
  
  陈新甲匆匆赶来。
  
  “微臣陈新甲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到崇祯皇帝后,陈新甲连忙跪地俯首,高呼万岁。
  
  “陈爱卿不必多礼,快快起身!”
  
  “赐座!”
  
  崇祯皇帝挥了挥手,并赐下了座位。
  
  “微臣谢皇上隆恩!”陈新甲再次高呼谢恩。
  
  待陈新甲坐下后,崇祯皇帝便将洪承畴的奏折,拿给了陈新甲观看。
  
  很快的,陈新甲就已看完了奏折上的内容。
  
  当即,崇祯皇帝问道:“陈爱卿,你觉得对于东虏出兵朝鲜一事,是否需要派出兵马救援?”
  
  陈新甲沉思了片刻,而后回道:“回禀皇上,以微臣之见,当要派出兵马救援朝鲜。”
  
  “不过,这也不能多派出兵马。”
  
  “哦?这是为何?”崇祯皇帝疑惑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