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明末小兵崛起 > 第674章众官送行,回到延绥
  崇祯十四年三月一日。
  
  刘博源所部大军收拾整齐,大军开拔出营,从城中向着城外走去。
  
  襄阳城无数百姓夹道相送,面色中满是不舍。
  
  永昌伯于危难之中解救他们,让他们脱离了流贼之手,这救命之恩大于天,怎么回报呢。
  
  而且,延绥军将士们在城中驻扎的这段时间,也让百姓们知道什么是王者之师。
  
  将士们秋毫无犯,买卖公平,经常帮助百姓们担水劈柴,深得百姓们的民心。
  
  除此之外,将士们还在街面上维持秩序,避免了被乱兵骚扰与劫掠的危险。
  
  种种的行为,让百姓们倍感安心。
  
  可如今,永昌伯即将率军离开襄阳,离开湖广,使得百姓们很是不舍。
  
  甚至还有一些百姓,决定跟随永昌伯前往延绥镇定居。
  
  北城门口。
  
  王承恩拉着刘博源的双手,再次嘱咐道:“永昌伯,此次班师回家,切莫要耽误了辽东之事啊!”
  
  “如今,辽东之事让皇上寝食难安,东虏逼之甚急,锦州军民亟待救援。若不及时增派援兵,恐锦州丢失啊!”
  
  “一旦锦州失陷,那将是不可想象的后果。请永昌伯务必以国事为重!”
  
  说完,王承恩对着刘博源深鞠一躬。
  
  刘博源急忙侧身让开,并抱拳回礼道:“请王公公放心,军国大事,本伯必定放在第一位,定会在七月初抵达宁远!”
  
  “好!好!”
  
  王承恩开心的笑了笑。
  
  随后,湖广巡抚方孔炤、监军万元吉、陕西总兵贺人龙、总兵猛如虎、黄得功、孙应元等一众官将上前,为刘博源送行话别。
  
  而大太监卢九德、总兵左良玉却不在人群之中,显然是不愿见到刘博源当面。
  
  话别之后,众将官将刘博源送过汉水,而后才返回襄阳。
  
  刘博源策马立在汉水江边,望着远处的襄阳城,轻叹一声:“诸位,再会了!”
  
  正在知府衙门中躺着的杨嗣昌,似乎也听到了刘博源的轻叹声,随即也是长叹了一口气,双眼紧闭。
  
  当日夜晚,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兵部尚书衔、东阁大学士、内阁大臣杨嗣昌病逝于襄阳城。
  
  在病逝前,杨嗣昌还念起崇祯皇帝赠予的一首诗词:“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
  
  虽然流贼并未彻底的剿灭,但好歹也是稳住了大明的内乱局势。
  
  杨嗣昌也算对得起崇祯皇帝的期望了。
  
  ......
  
  三月八日。
  
  刘博源所部大军进入洛阳府。
  
  此时正值倒春寒过去,气温回暖,万物已经复苏。
  
  没有了流贼的祸乱,河南的百姓们逐渐恢复生产,耕田播种,颇有一番生机勃勃之象。
  
  刘博源的大名早已传遍了整个北地,特别是河南之地。
  
  每当刘博源所部抵达一个城池,便有官员们主动前来迎接,并热情的招待一番。
  
  这使得刘博源有些烦不胜烦,因为这严重拖缓了行军的速度,耽误回家的时间。
  
  于是,在大军进入到山西之后,刘博源便刻意避开大的城池,并在野外驻扎休息。
  
  这样的做法,确实少了许多的宴请,也提高了行军速度。
  
  三月十六日。
  
  刘博源所领军队,终于进入到了陕西地界。
  
  此时,将士们离家里的距离也是越来越近,心中思念家人的念头越发浓重,不知不觉间,将士们的行军速度也在行进中快了几分。
  
  从延安府吴堡到榆林,距离不过两百余里,大军只用了三天的时间便抵达。
  
  ......
  
  三月十九日。
  
  榆林城,南城门口。
  
  在今早之时,延绥巡抚宋一鹤便收到永昌伯刘博源率军回师的消息。
  
  随后,宋一鹤急召城中大小官员,来到城门口迎接。
  
  此时已是晌午时分,众官员在城门口已经站了快一个时辰,养尊处优的他们哪里能坚持的住,纷纷开始抱怨起来。
  
  当然,这种抱怨也只敢表现在心中,根本不敢露在脸上。
  
  不见连巡抚大人都没有说什么话,你一个下属官员岂敢冒头。
  
  安静的等待中,时间又过去了半个时辰。
  
  这时,远处的官道之上突然响起一阵清脆的马蹄声。
  
  马蹄声越来越近,逐渐可以看到骑士的身影。
  
  “是查探消息的骑兵回来了!”一名眼尖的官员大声叫道。
  
  众官员精神一振,望着逐渐奔来的骑兵。
  
  很快,那名骑兵便来到了宋一鹤等众官员的面前。
  
  “启禀巡抚大人,永昌伯所率大军距此不到三里了!”
  
  骑兵翻身下马,单膝跪倒在宋一鹤等人的面前,大声禀告查探到的消息。
  
  “啊?永昌伯终于班师回来了!”
  
  “永昌伯得胜归来啦!”
  
  “好!永昌伯回来了!”
  
  “……”
  
  众官员神色大喜,脸上露出欣喜之色。
  
  “好了!诸位同僚,既然永昌伯所率大军即将到来,诸位赶紧收拾一下衣着,准备迎接永昌伯。”
  
  宋一鹤发话,制止了众官员的喧闹。
  
  众官员收起脸上欢喜之色,急忙整理身上官衣,使得整个人看起来得体大方。
  
  而后,众官员肃穆站立,静候着刘博源的到来。
  
  两刻钟后。
  
  远处的官道之上终于出现了一系列密密麻麻的队伍,那声势之浩大,看的宋一鹤等人皆是变色。
  在队伍的最前面,是一队队身着闪亮板甲的骑兵。
  
  这些骑兵,皆是历经了多次血战,身上自然而然的带着一股煞气。
  
  骑兵队伍的后面,则是刘博源所在的中军。
  
  在中军的上方,是几面硕大的旗帜。
  
  随风飘扬的旗帜中,最大的一面旗帜上绣着一个描金的‘刘’字,显得异常高贵。
  
  另外几面旗帜上,书写着‘延绥镇总兵’、‘陕西镇团练总兵’、‘督军府都督’、‘大明永昌伯’等字号,让人看的好一阵惊骇。
  
  这些名号都集聚在一个人身上,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威风啊!
  
  “快!随本抚前去迎接永昌伯!”
  
  见到刘博源的大旗出现,宋一鹤急忙招呼一声,带着众官员主动迎了上去。
  
  “恭贺永昌伯凯旋而归!”
  
  来到骑兵队伍的前列,宋一鹤等人拱手作揖,高声大呼。
  
  “诸位同僚如此隆重迎接,着实让本伯有些受宠啊!”
  
  骑兵队列分开,刘博源骑着战马走了上来。
  
  “永昌伯说的哪里话,如今您贵为伯爷,我等岂能不前来迎接!”宋一鹤微笑着说道。
  
  “宋大人客气了!我等皆是同僚,何需如此多礼!”
  
  刘博源翻身下马,对着宋一鹤等人拱手回礼。
  
  一番客气的见礼过后,宋一鹤邀请道:“永昌伯,我与诸位大人已在悦来酒楼摆好酒宴,为永昌伯接风洗尘,还请永昌伯赏脸,一起前去?”
  
  “既是诸位同僚邀请,那本伯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刘博源微微一笑,答应了宋一鹤等人的邀请。
  
  “永昌伯,请!”
  
  “宋大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