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明末小兵崛起 > 第626章据城而守,静待流贼
  崇祯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随着年关的越来越近,整个大明也即将迈入了新的一年。
  
  按理说,即将喜迎新年之际,大明各地应该非常热闹才是。
  
  但是,在大明的整个北地,却是一片兵荒马乱。
  
  特别是在中原之地的河南,更是动荡不安。
  
  连年的干旱与饥荒,使得河南无数的饥民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未知的他乡讨一条活路。
  
  也有的饥民铤而走险,加入到李自成的流贼大军中,成为了掀翻崇祯皇帝桌子的一员。
  
  乱世之中,底层的军民性命是非常的不值钱,根本没有人在乎。
  
  不过,尽管河南之地已是惨状万分。但是对于上层的官员富绅们来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喜迎新年的心情。
  
  洛阳城内,一些高院大宅之中,不时传出丝竹管乐、饮酒作乐之声。
  
  官员富绅享受着美酒佳肴,坐看乐姬翩翩起舞,丝毫没有因为流贼的肆虐而担心。
  
  在他们看来,如今洛阳城内有近两万的官军,特别是还有八千延绥镇边军,再加上洛阳城的高墙厚城,那洛阳城可以说的上是固若金汤。
  
  就算是有十万流贼大军来攻,也绝对平安无事。
  
  因此,城中的官员富绅们,依旧待在高院大宅之中,享受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至于城外或城内饥民的死活,又与他们何干。
  
  ......
  
  驻防在东、北两座关城之中的刘博源,此刻正在关城上部署着防御措施。
  
  一门门虎蹲炮与佛朗机炮都被拉到了城头之上,用以炮击流贼。
  
  而关城上原本的十多门佛朗机炮与红衣大炮,刘博源并不太相信使用。
  
  对于这些质量不大过关的火炮,刘博源还是很担心会在使用中炸膛。
  
  因此,刘博源便将这十多门佛朗机炮与红衣大炮,全部送给了防守南关城的陈永福。
  
  陈永福骤然得到十多门火炮的援助,心中顿时大喜,对刘博源也越发的心存感激。
  
  而王绍禹、刘见义与王泰三人在得知此事后,皆是心中暗恨不已,咒骂刘博源的愚蠢。
  
  现在这个时候,火炮的作用可是能很好的震慑流贼,且又能振奋守军们的士气。
  
  而刘博源却将这些火炮送给陈永福,这不是故意削弱自己的实力吗。
  
  希望流贼大军攻城时,可不要来求援他们王绍禹三人。
  
  但王绍禹三人不知道的是,刘博源军中的火炮,足有几十门之多,且还有那无敌的大杀器火箭炮。
  
  有如此多的凶猛火力,足以应对几万流贼的进攻。
  
  刘博源站在北关的城头之上,目光望向远处的荒野。
  
  在北关外不远处,有一条宽达两三丈的金水河。河水因为寒冷的天气原因,此时已是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坚冰。
  
  人马踩踏上去,根本没有一点的龟裂,显得很是安全。
  
  原本刘博源想要派出炮兵炸掉金水河上的坚冰,但考虑到天气的原因,还是暂时作罢。
  
  不过,刘博源也在金水河上,垒砌了一道道半丈高的土墙,用以阻挡流贼的进攻。
  
  从金水河再往远处,便能隐约看到一座座巍峨的高山。
  
  那里,正是洛阳作为帝都时,埋葬帝王的陵寝之地——邙山。
  
  若是站在邙山之顶,便可看清整座洛阳城。
  
  所以,当刘博源远望邙山时,心中便预测着流贼大军到来时,会不会将指挥营帐设在那里。
  
  不过,流贼大军当前的主力还在汝州,如果从北上而来的话,最理想的扎营之地除了北面的邙山之外,也就只有西面的涧山了。
  
  两地皆是地势较高,非常的适合驻扎,且防备也是非常的容易。
  
  在洛阳城的东面与南面,则是开阔地带,没有任何的地理优势,且还恨容易被官军骑兵的夜袭。
  
  思索了片刻后,刘博源也不再猜测什么。
  
  如今,流贼大军的踪迹还没有出现,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现在的他,只需好好的布防东、北两座关城即可,等待流贼大军的到来。
  
  ......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整个洛阳城内也越发的热闹。
  
  特别是在除夕之日,城中的福王朱常洵为体现与民同乐,特意捐献出了上千石的粮食,用以城中饥民与军民百姓的吃食。
  
  城中饥民与军民百姓们感恩戴德,纷纷念叨福王的好。
  
  这也越发的让刘博源诧异,为什么朱常洵不想给官军们下拨粮草呢,反而对城中饥民与军民百姓们大方。
  
  难道传闻福王非常的吝啬,只是有人在故意抹黑福王的名声。
  
  其实,刘博源不知道的是,福王朱常洵早就对官军的腐败看的一清二楚。
  
  那些豢养家丁的将官,哪一个不是吃空饷、喝兵血。
  
  下拨的粮饷一旦到了这些将官的手中,最起码也会被这些将官克扣一半。
  
  最后到了士卒们的手中,根本就没有多少。
  
  因此,这也是朱常洵不想捐献钱粮的原因。
  
  拿了钱粮不好好干事,给了也是白给,倒还不如不给。
  
  这也是当初朱常洵拿出了五千石粮食、五万两白银后,非要分配出一半给刘博源。
  
  因为朱常洵清楚,只有刘博源所领的延绥镇边军,才是一支真正的强军。
  
  用钱粮将这支大军留住,绝对非常值得。
  
  ......
  
  时间很快跨过了崇祯十三年,来到了崇祯十四年。
  
  正月三日之时,有夜不收来报,偃师之地出现了大量流贼的踪迹,且在洛阳城外,也出现了少量的流贼哨骑。
  
  刘博源知道,或许流贼大军很快就要到来了。
  
  随后,刘博源便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高名衡等人。
  
  “高大人、亢知府,如今洛阳城外隐约出现流贼哨骑的踪迹,为防备城内饥民之中有流贼的内应,本督建议立即实行战时管制!”刘博源提出道。
  
  “战时管制?如何实行?”高名衡疑惑的问道。
  
  刘博源沉声道:“首先一点,便是将城内的所有人按照百人为一队,每队之中以城中居民任队长,做到所有人的严密监控。”
  
  “并且,还要在每一队中组建巡逻队,用以城内安全巡逻与协助守城,如此便可得到几千兵马。”
  
  “另外还有,城内囤积粮米之家,必须全部受到管制,而后按需分配。”
  
  “当然了,城中的官员富绅,也要捐献出钱粮。”
  
  “城内的官员富绅也要捐粮,这恐怕......”亢孟桧有些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