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明末小兵崛起 > 第608章阁老求援,准备出兵
  当湖广与四川皆被张献忠等流贼搅得不可安生之时,远在河南的李自成,也迎来了他的春天之日。
  
  在崇祯十一年到十三年的两年时间内,李自成等流贼往来活动于湖广、四川、陕西三省交界之处。
  
  但由于当时李自成的兵马不足千人,根本就掀不起多大的波澜,以致于朝廷将围剿流贼的重心,放到了当时起事造反的张献忠等流贼身上,从而使得李自成有了喘息之机。
  
  也正是在崇祯十三年夏季之初,李自成趁着大部分官军都汇聚于湖广及四川,他便领着不足千人的兵马,由湖广房县山区出发,取道陕西平利、洵阳、商州,进入到了河南的淅川、内乡一带。
  
  正巧当时的河南之地,遭遇到了连年的干旱,使得百姓们颗粒无收,且当时又逢蝗灾四起,更是使得百姓们没有了生路。
  
  这时的中原之地,简直就是一个一点就燃的火药桶。只要稍微出现点点的火星,就能迅速的点燃整个中原之地。
  
  而李自成的到来,就是那点点的火星。
  
  崇祯十三年的十月间,李自成在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便领军北上,与当时的农民军一斗谷、瓦罐子等人联合。
  
  双方联合起来后,实力很快便壮大起来,有部众五万余人。
  
  随着实力的壮大,李自成等流贼自然要继续开启他的造反事业了。
  
  于是,在十月到十一月间,李自成等流贼连克鲁山、郏县、伊阳三县,而后又攻克宜阳。
  
  紧接着,实力壮大到十万多人的李自成,又将目标放到了永宁城。
  
  永宁城墙低兵少,根本挡不住流贼的大举进攻。
  
  不到一天的时间,永宁城就被攻破。
  
  永宁城中的藩王万安王朱采轻和地主豪绅一百多人,皆被流贼过堂审讯。
  
  一番审讯过后,万安王和地主豪绅便全部被就地处决,为当地的军民百姓解了心头之恨。
  
  当这个消息传到杨嗣昌的耳中时,他立感大祸临头,急忙再次向崇祯皇帝上疏请罪。
  
  而崇祯皇帝在知晓此事后,也是勃然大怒,下旨怒斥了杨嗣昌一番,并强令道,今献贼难灭,李贼又起,卿需当尽心,务使流贼祸及百姓,若再陷宗室,定当追责
  崇祯皇帝的一番严厉措辞,使得杨嗣昌心中惊惧万分,唯恐步入熊文灿的后尘。
  
  随后,在经过杨嗣昌的一番仔细思考后,他明白当前的剿贼官军已经是不堪大用,亦或者是不听从调遣。
  
  要想剿灭流贼,控制这糜烂的剿贼局势,那就必须那抽调九边精锐了。
  
  九边精锐!
  
  杨嗣昌的脑海中第一个想起的便是延绥镇总兵刘博源。
  
  虽然,杨嗣昌对于刘博源心怀不满,总想着给刘博源一些教训。
  
  但是,要论明军的战斗力强弱,还是当属刘博源的威武军。
  
  其在崇祯十一年的清军寇关之战中,多次打败清军,斩获清军首级数万,且还阵斩正红旗旗主岳托与镶红旗旗主杜度。
  
  如此战力强悍的威武军,是其他明军根本所不能及的。
  
  若是有刘博源的领军相助,想必剿灭流贼亦非难事。
  
  至于之前与刘博源的个人私怨,哪里比得上剿灭流贼之事大。
  
  思及至此,杨嗣昌当即上奏崇祯皇帝,奏请将延绥镇总兵刘博源调至麾下听令。
  
  崇祯皇帝在收到杨嗣昌的请求奏折后,在略微思考片刻,便同意了杨嗣昌的请求。
  
  于是,一道圣旨很快从京师发出,在一名太监与几名锦衣卫的携带下,来到了延绥镇。
  
  ......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榆林城,总兵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河南、四川、湖广等地流贼肆虐,致使百姓受害匪浅,不能安定民生。为百姓稷,为国家稷,特召延绥镇总兵刘博源领军出征,至督师杨阁老帐下听令......”
  
  一名太监站在大堂中间,双手持着圣旨,声音尖锐的念着圣旨上的内容。
  
  随着一道“钦此!”的声音落下,那名宣旨的太监收起了圣旨,满脸笑容的对着跪在堂下的刘博源道:“刘总兵,还请接旨吧!”
  
  说着,那名太监将圣旨递到了刘博源的面前。
  
  “臣刘博源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博源高声大呼,随即起身接过圣旨。
  
  “刘总兵,圣上盼望剿灭流贼的心思急切,还请刘博源能早点出兵!”宣旨太监态度和蔼的道。
  
  “请公公放心,待臣召集兵马之后,就立即出兵!”刘博源抱拳回道。
  
  “如此,那咱家也好向圣上交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