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明末小兵崛起 > 第363章武选清吏司的刁难
  武选清吏司内。
  
  一名年约四十来岁的主事郎中,正大马金刀的坐在堂内的太师椅上。
  
  下首的左右两侧,各坐着几名辅助处理事务的吏员。
  
  当刘博源礼貌的进入堂内时,就见到那主事郎中投来惊喜的神色。
  
  两旁的吏员也是同样露出惊喜之色。
  
  这神情,仿佛是看到待宰的肥羊般,满脸高兴。
  
  刘博源不明所以,对着堂内上首的主事郎中抱拳施礼,并向其说明自己来意。
  
  随后,刘博源又递上了自己的腰牌和印鉴。
  
  那主事郎中接过腰牌和印鉴,并没有去辨别真伪,而是直接放在了案桌上,目光看向刘博源,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见着那主事郎中望来的眼神,刘博源愣了愣神,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因此,刘博源只好再次抱拳施礼,向那主事郎中讲明来意。
  
  可是,那主事郎中非但没有说话,反而坐回到了太师椅上,以轻蔑的目光看着刘博源。
  
  这轻蔑的眼神,使得刘博源很是恼火。
  
  于是,他第三次抱拳施礼,大声的向着太师椅上的主事郎中讲明自己的来意。
  
  或许是刘博源的声音过大,有些惊到了那主事郎中。
  
  那主事郎中倏的起身,拍案怒道:“堂下那人,本官又不是聋子,何故说的那般大声!”
  
  “还有,为何见到本官还不下跪?”
  
  刘博源愣神,随后气急而笑,这主事郎中莫非是得了失心疯,竟敢让自己给他下跪。
  
  他冷笑着道:“你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正五品主事郎中而已,何故敢让我给你下跪?”
  
  “难道你以为,你是杨兵部吗?”
  
  刘博源的话语,更是激的那主事郎中怒火中烧。
  
  “就算是一镇总兵在本官面前,也都老老实实的给本官磕头行礼。你现今只不过是一参将,就如此的跋扈无礼,日后还不得目无法纪,藐视上官。”
  
  那主事郎中大声的怒斥着刘博源。
  
  若是刚开始时,刘博源识趣的献上好处,或许那主事郎中就不会在意刘博源的失礼行为。
  
  可是,刘博源不仅没有献上好处,而且还不下跪行礼。
  
  这就彻底惹怒了那主事郎中。
  
  虽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正五品主事郎中,但其手中的职权却是非常的大!
  
  大明军官的职务任免,品级升降,人员调动等事务,都是由主事郎中负责。
  
  这个职位,相当于六部中的吏部尚书,岂能轻看。
  
  一旁正在办公的几名吏员,也停下了手中的事务,全都看热闹般的望着刘博源,眼中满是幸灾乐祸的神色。
  
  瞧,这又是一个不懂规矩的外地武将。
  
  看来没有几百两银子,是安抚不了愤怒的章郎中了。
  
  被章郎中这么一顿训斥,刘博源当然也不会惯着这种人。
  
  他冷冷一笑,威胁道:“这位郎中大人,你可是要想清楚了。”
  
  “本官是奉皇上旨意,前来京师受赏的!若是因为你的原因,导致皇上没有见到本官,那你的罪责可就大了!”
  
  “罪责?哈哈哈!”
  
  “皇上每天日理万机,召见的官员大都是一省巡抚或者朝中大臣。就你一这小小的参将,还妄想得到皇上的召见,真是癞蛤蟆打哈欠,口气真大!”
  
  章郎中不仅没有相信刘博源的话,反而大笑着嘲讽。
  
  刘博源脸色一沉,没有再出言反击,而是走到了案桌前,将案桌上的腰牌与印鉴拿回。
  
  随后,刘博源目光冷冷的看了那章郎中一眼,转身走了出去。
  
  看着刘博源离去的背影,章郎中恨恨的骂了一句:“匹夫,无礼匹夫!”
  
  几名吏员面面相觑,场面颇有些沉闷。
  
  正当这时,堂外走进一名官员。
  
  “章大人,这是怎么回事?”
  
  看着堂内的气氛有些不对劲,这名官员好奇的问道。
  
  “原来是杨大人,失礼,失礼了!”
  
  章郎中压下心中的愤怒情绪,急忙走到文大人面前,一副讨好的神色。
  
  “杨大人,不知你到此来,有何吩咐啊?”
  
  杨大人,名为杨统,是兵部的职方清吏司主事,是一从五品的主事员外郎。
  
  按照常理来说,章郎中是武选清吏司的主事郎中,是正五品的官员,与杨统相比,两者相差了一个等阶,不该如此讨好杨统。
  
  但是,别看杨统的官位不高,可在杨统的背后,站在兵部尚书杨嗣昌这位大佬。
  
  杨统可是杨嗣昌安插进兵部的亲信。
  
  因此,章郎中才会如此的讨好杨统。
  
  “章大人,本官来此也没什么大事。”
  
  “就是杨兵部命我来看看,近日有没有一名叫刘博源的外地参将,来你武选清吏司报备行程!”
  
  杨统轻轻的笑了笑,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
  
  “外地参将?近日好像都没有外地参将来此报备。”
  
  章郎中想了想,似乎脑海中并没有什么印象。
  
  “哦?还没有?”
  
  杨统神色失望。
  
  “请杨大人放心,若是有那叫刘博源的外地参将到来,我一定第一时间通知杨大人!”章郎中连忙保证道。
  
  “好!那就拜托章大人了!”
  
  杨统拱了拱手,向章郎中表示感谢。
  
  “区区小事而已!况且杨兵部之事也是下官之事。”
  
  “杨大人,冒昧的问一句,杨兵部要找那名叫刘博源的外地参将做什么?”章郎中好奇的问道。
  
  “呵呵!”
  
  “这可不是杨兵部要找他,而是宫中的皇上要召见他!”杨统笑着解惑道。
  
  “啊!竟然是皇上召见!”
  
  “那刘参将可真是圣眷优隆啊!”
  
  章郎中神色惊讶,随即又露出一副羡慕的表情。
  
  “章大人,你也不必去羡慕,那刘参将可是拿命换来的!”
  
  “斩获两万鞑子首级,阵斩满清亲王多铎,这可是泼天战功啊!”
  
  一说起这件事情,杨统的脸上就露出敬佩的神色。
  
  对于此事,章郎中也是有所耳闻。
  
  知晓是一个叫刘博源的参将,率领一万五千官军,大败四万满蒙鞑子。
  
  听说皇上还因此率领百官,献捷太庙。
  
  只不过这事情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且近日都在忙着朝觐考核之事,这才使得章郎中没有将此事记在心上。
  
  在章郎中与杨统交谈之时,堂下的几名吏员中,正有一名吏员露出了迟疑的神色。
  
  当他第一次听到杨统说出刘博源这个名字时,就感觉似乎有些耳熟。
  
  随后,杨统又将那刘博源的事迹说了出来,那吏员这才露出大悟之色。
  
  刚才来武选清吏司报备行程的官员,不正是叫做刘博源吗,而且也正是一名参将。
  
  难道杨大人说的正是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