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 第50章壮士断腕(下)
  王翊带着骑兵,在萧县旁的三仙台地区吃了瘪。
  
  不可否认,在骑兵这方面,虽然明军此时并非没有还手之力,但相较于清军,还真就是弱势。
  
  张名振“以骑制骑”的想法虽然不错,但执行来看,却并不现实。
  
  很快,明军马营骑兵,先后在徐州城南面的三仙台、萧县、房村等地吃了瘪。
  
  清军往往能凭借两倍乃至于三倍的兵力优势,围着明骑打,就算不能全歼,也能给明军骑兵咬下一块肉来。
  
  只是五六日的光景,光复后军马营折损超过七百骑。
  
  这可都是辛辛苦苦积攒的家底啊!
  
  骑兵不是步卒,虽说作为军中同袍,理当一视同仁,但不得不承认,有些兵种就是要更重要、更珍贵些。
  
  步卒就算出现大规模伤亡,只要不造成士气崩溃,补充恢复并不难。
  
  尤其是明廷在后方,以兵部牵头,在各府县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后备兵员动员和训练机制,前线伤亡报过来,后方就能组织民兵补充。
  
  说极端一点,就算此时明军东路,突然蒸发一半步卒,只要部队基干还在,三四个月之内,都能重新恢复回来。
  
  就算战斗力有所下滑,只要经历实战之后,也能逐渐追上去。
  
  但骑兵不一样
  
  首先是战马,一匹青年马匹,想要变成战马,先要经过严格挑选,而后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人为训练,最后才能从甘肃、青海、漠南的西北草原,不远数千里,千辛万苦运到江淮
  而骑卒的训练,也需要大量经验的积累,绝非几个月能完成的。
  
  更不要说那种弓马娴熟的精锐骑士,无论在哪支部队,都是争着要的宝贝,尤其是主要以南方人为主的明军,就更为稀少了。
  
  随着当年顺军、西军的老卒大量退役,骑兵兵源也逐渐萎缩,还是收复陕西以后,获得了一些补充。
  
  这些分散在各军、各师当中的,都是好不容易积攒起的家底,日后朱由榔平抚草原,对付日益壮大的准噶尔,都需要更多的骑兵力量,折损每一个,都是真金白银啊。
  
  所以,无法忍受的张煌言立刻折身谒见了正在永固山的张名振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张煌言果断道
  
  “我们有多少骑兵,可以如此和清军消耗?”
  
  张名振闻言,也是沉默
  
  “不然呢?如果放任清军铁骑游荡,我军能拿下哪座城池?”
  
  不仅如此,张名振叹了口气,接着道
  
  “其实我最担心的还不是清军骑兵袭扰,而是另一个方向。”
  
  张煌言恍然
  
  “岳乐?”
  
  “正是!”
  
  张名振颔首
  
  “自从宿州战役以后,岳乐带着他那万余镶白旗残兵,退到磐石山,眼看也有两三个月了,竟是毫无动作。”
  
  “我大概能猜到他的打算,磐石山卡在我军侧背,现在咱们主力聚集于永固山周围还好说,反而若是前线有了结果,拿下萧县后,大军抵近徐州城下。”
  
  “届时,磐石山这万余精锐,就是一把能断绝后路和粮道的钢刀啊!”
  
  张煌言闻言,亦是不知对策。
  
  跟着张名振,二人于账内地图上反复观摩良久。
  
  光复后军的补给路线主要有两个
  
  一条是从淮河,由凤阳,经宿州,到徐州前线,也就是之前明军进军的路线。
  
  另一条,则是黄河,从淮阳北上,走过去数百年内的漕运故道,抵达徐州城南。
  
  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岳乐驻军所在的磐石山,实在是太关键了。
  
  一方面,磐石山紧靠黄河,就在漕运要道之畔,就算清军缺乏火炮,无法打击运船,但内河运船,不可能毫不停歇,只要有靠岸和装卸的地方,如房村集、双沟等地,都暴露在磐石山的兵锋之下,朝夕可至。
  
  另一方面,从宿州北上的后勤通路,同样距离磐石山不远,且都是平原地带,若是骑兵奔驰,不过半日以内。
  
  岳乐这小子,从去年秋,宿州战后,就一直窝在磐石山不动,原来是早有打算......
  
  想必这几个月的时间,他不可能啥都没干,怕是已经在山上修建营寨,积蓄粮草,做好长久驻扎准备,就等着何时战机来临,给光复后军来一下狠的,以雪宿州之耻。
  
  “要不然,先克磐石山,解决岳乐?”
  
  张煌言道
  
  张名振却是默然颔首
  
  “这恐怕才是岳乐的打算!”
  
  “他一开始,就是想把自己作为诱饵,吸引我军先对付他,来给徐州城缓解压力,届时瓦克达、图海等人,才能集中力气,来对付武威郡王!”
  
  张煌言打量地图良久,也颇为感叹
  
  “以万余残兵,却是卡在我军生死要道上,从而让我后军七万骁锐,必须先把他这万余残兵消灭,方可北上,倒是划算。”
  
  此时明清双方的兵力、战力对比,清军已经落入下风,故而岳乐此策,有些类似田忌赛马,是在用他手中这支宿州战役的残兵的性命,来牵制光复后军七万大军,无法即时参与徐州战场。
  
  这样的策略,不能说不划算,从军略角度来说,可谓壮士断腕般的以死求生。
  
  因为无论徐州战场进展如何,可以预见的是,磐石山的岳乐和他麾下万余镶白旗残军的下场,恐怕都只有一个......
  
  黄河北岸,年仅二十出头,便身居议政大臣、山东总督的图海正在勒马于黄河畔,巡视茶城堡垒建造。
  
  身边还跟着负责城池和河防整备的麾下汉臣,以及军中将佐。
  
  离他最近,也是素来最受他欣赏的,名唤朱之锡,之前只是翰林编修,被调到山东当了个通判,结果在屯田工作中,被图海发掘,一路升任到布政使,现在又加巡抚衔,前线后勤以及防务工作中,除图海外的第二人。
  
  这位历史上在河道总督任,干了十多年,为了治理黄河,鞠躬尽瘁,累死在任上,被雍正封为“黄河河神”,受黄河两岸数百年香火的治河名臣,此时同样年轻,只有二十八岁。
  
  “张名振、张煌言部一退,这徐州方面,压力就顿然减轻不少了,制台不必太过忧虑。”
  
  图海这几天加紧部属军务,又四处巡查城防,颇为疲惫,朱之锡在旁劝道
  
  图海却是停下马蹄,面朝黄河南岸,颇有些失神
  
  良久之后,才道
  
  “我与安郡王(岳乐)相识多年,素以廉、蔺之交(廉颇蔺相如)相许,如今局面,看似向好,实则乃是以他性命所换,如何要我不战战兢兢?”
  
  朱之锡默然
  
  “孟九(朱之锡字),你们汉人历史上,以关外部落,入主中原者,有值得称道的文臣吗?”
  
  这个话题有些敏感,但朱之锡还是稍稍思忖后回答
  
  “昔日金朝初年,有完颜希尹,深谋多智,允文允武,随完颜宗翰灭辽,破宋,又担任尚书左丞,为金国首任宰执,立官制,议礼乐,以平抚河北,可为一代名相。”
  
  图海闻言颔首
  
  “我知道他,我自幼时,就爱和汉人文吏,阅读经史,少年后,有多参与治理,此生所望,大概就是一个完颜希尹吧。”
  
  “只可惜,看眼前这样子,原以为我等就算再不济,也当是各辽金格局,没曾想,却要沦作北元第二......”
  
  “我是真的,不甘心。”
  
  朱之锡不知如何作答
  
  图海摇摇头,勒马转身,准备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