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 第1章农业工作会议
  如今已然快进入六月份,夏粮征收工作快要开始了,在肇庆的朝堂之上,一场重要的农业经济会议也正在进行。
  
  “臣以为,为了缓减百姓压力,应当减少三饷征发!”
  
  陈子壮首先发言,接着对朱由榔解释起来
  
  大明晚期的农民负担极重,其中的税务负担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其一是朝廷正税,洪武时规定民田每亩征收3升3合5勺粮,张居正变法后改为直接按市价收银子。
  
  其二是加饷,即后来农民起义、建虏南侵,所加的辽饷、剿饷、练饷,合称三饷,合计每亩加征五钱银子左右。
  
  其三是各地衙门派捐,这个数字就各不相同了,全看本地督抚老爷和县老爷心情。
  
  除此之外,张居正改革之后,其实农民还要受另一层压迫,那就是衙门收税只收现银,于是每当收获纳税时节,地方官吏便会和豪绅奸商联手,打压粮价,于是原本值一两的粮食可能压到只有五钱,而农民为了缴税,还不得不将粮食低价售卖......
  
  所以,陈子壮和瞿式耜、吕大器三人商议之后,定下三条对策
  
  首先,三饷不能再加派了!至少剿饷和练饷不能再收了,毕竟农民军都已经集体“诏安”了,你还剿个屁。
  
  其次,张居正定下的一条鞭法中,农业税收银子这一条必须废掉!张居正当时执行这个政策是为了统一财税,毕竟朝廷做事是要花银子的,而粮食又不能当钱用。
  
  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正当战乱,粮食比银子有用多了,收银子实在是舍本逐末,而且还会直接导致官商勾结、谷贱伤农!
  
  至于缺银子怎么办?那么大一个广州港,这么大一片海,还怕弄不到银子?
  
  最后,陈子壮提议推广番薯种植,以解决燃眉之急。
  
  这一点倒是让朱由榔惊讶,这些古人怎么这么有见识?他还想亲自提出来装逼呢。
  
  其实是朱由榔自己孤陋寡闻而已,早在嘉靖年间,福建商人陈振龙偷偷从西班牙人控制的吕宋岛引进番薯,为了挽救闽中旱灾饥荒,其子便将这玩意献给了当时的福建巡抚,最后在福建推广种植。
  
  所以,曾经在福建游学过的陈子壮对此并不陌生。
  
  对此,经过朱由榔的追问之后,才明白,此时各种西方传来的高产作物都已经有所种植了,只不过没有被广泛推广而已。
  
  比如说玉米,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就已经有所记载,“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也就是在湖广地区种植不少。
  
  而土豆则在万历年间作为一种“珍贵食物”传入中国,还被作为贡品上供北京,所以那些个关心庶务的官员并非一无所知。
  
  顿感自己才是小丑的朱由榔,接着向众臣询问如何推广种植这些高产作物。
  
  作为被朱由榔硬生生从一个传统儒家士大夫逼成了“大明财经专家”的张同敞,专门从广州回到肇庆来亲自参加这场重要的经济工作会议。
  
  他建言到
  
  “臣以为可以从三方面下手。”
  
  “其一,百姓没有广泛种植这些作物的经验,可以重金从湖广、福建聘请善于种植的老农教授技巧。”
  
  “其二,可以下旨,凡是百姓种植这三种作物的田亩,一律减征两成赋税。”
  
  “其三,自从陛下废除了卫所之后,空出不少官田,可以低价租给无地百姓耕种,但要求必须广泛种植这三种作物,以作示范。”
  
  朱由榔连连点头,说到底,这满朝大臣哪一个不是从两榜进士,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杀出来的?哪一个不是从七八品微末小官一级一级爬上来的?
  
  你要说他们是坏人,那确实有可能,但要是说他们是蠢人,那未免太瞧得起自己了......
  
  瞿式耜在旁补充道
  
  “张侍郎所言甚是,不过对于这第一点,臣想有所补充。”
  
  “陛下可曾听闻过徐光启?”
  
  “略有耳闻。”
  
  朱由榔当然知道徐光启是谁,教科书上都专门提及的明代大科学家嘛。
  
  听瞿式耜突然提到徐光启,朱由榔似乎有所悟。
  
  瞿式耜接着说道
  
  “正是前万历朝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徐阁老,臣刚刚及第之时,那时徐阁老尚在人世,曾经拜访过他,听闻其从万历年间便开始著作农书。”
  
  “后来徐阁老辞世后,这部农书由其弟子陈子龙刊印,当时我正好在金陵,便得到一本,或可有指导农桑之用。”
  
  朱由榔脑中犹如炸雷霹雳
  
  自己怎么把这茬给忘了,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啊!
  
  “瞿卿手中此书可还尚在?”
  
  瞿式耜点头,然后朱由榔连忙吩咐人去取,好在衙门办公地离这里很近,不一会儿朱由榔就见到了这一本刚刚问世十余年的,中国农业科学集大成之作。
  
  仅仅只是翻开目录,朱由榔就被深深震撼了。
  
  全书共十二目、六十卷,五十多万字,从田制、水利、农器到蚕桑、种植、牧养等等方面,不同于之前各朝各代主要关注农业技术细节的农书,这本《农政全书》真正第一次将农业上升到国家政策和系统科学的层次!
  
  书中详细论述了作为地方政府官员,应当如何引导农业生产,如何兴修水利,如何防备饥荒,还有常见作物的习性和种植方法,各种农具的制作流程。
  
  为了应对明末的“小冰河时期”,徐光启还专门在书中设立“荒政”单独一目,对各种水旱灾害做统计,列出各种可以应对的救灾和防范手段,乃至于列出了荒年时,可以用做临时充饥的植物414种。
  
  其中就包括了对于番薯的全套详细种植、贮存、加工方法......
  
  这本农业著作,别说是在明朝,就特么放在全世界,和同时期的欧洲比较,都算是遥遥领先!
  
  从万历到崇祯几十年间,满朝君臣就这样捧着金饭碗要饭......
  
  党争,说到底还是特么的党争!
  
  大明朝缺聪明人吗?从来不缺!可这些聪明人的聪明劲不是用在研究农业、工商业发展上,不是用在研究民生、军事问题上。
  
  而是都在钻研怎么互相拆台,怎么口诛笔伐,怎么置政敌于死地!
  
  论起对人事、政治等等事务的敏感性,论聪明,论才学,一百个朱由榔绑一块,也比不上一个朝中大臣!
  
  朱由榔要做的不是像个先知一样手把手教他们造枪造炮,教他们治国理政,大明朝又不是没有这方面的人才,用得着你教?
  
  能站在这个大殿里的人,脑子都不比后世那些个清北毕业生差!
  
  朱由榔的任务是必须强制他们把自己的聪明劲用在正道上,用在民政军事上,别特么给我搞什么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几朝党同伐异,只看屁股不论对错,一天天除了吵架屁事不干的风气。
  
  谁敢再搞党争,朕说杀你全家,就杀你全家!
  
  “传朕旨意,这本书必须大规模刊印!每一个知府、县令都必须通读!”
  
  “今日朝会所议诸多政策,从下月起全面实行!吏部、户部和都察院抽调人手,组成五个巡视组,不定期在各省府县巡视农业生产工作,一旦发现欺上瞒下、乱搞摊派、官商勾结罪行,一律严惩。”
  
  “不知情者一撸到底,知情者直接斩首示众!”
  
  “当然,有奖有罚,今年农业为地方官员首要考核目标,只要干的好的,成绩优异的,无需拘泥于资历和京察年限,可直接越级擢拔,如军功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