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 第95章直捣黄龙(上)
  南直隶,吴淞江外的长江入海口,一支声势庞大的舰队缓缓靠近,竹木和粗布编制而成的硬帆和白色的软帆互相掺杂,既有平艏的传统中式海福船,也有西洋制式的远洋帆船。
  
  “光复”二字大旗迎风猎猎,为首的坐舰超过三千料,在这年头,可以说是东亚地面上的巨无霸了,其间正是耸立着一面“朱”字大旗,乃是大明光复海军都督朱成功所在。
  
  郑氏集团本来就是个“混血”的海盗兼走私团体,其中除了华人外,还有大量日本、朝鲜、东南亚乃至西洋人的参与,故而,这个集团也可以说是当今中国眼界最为开阔的利益团体。
  
  不仅是人员构成,从船只上也可以反映出来,郑芝龙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进入东亚的西洋势力都有过接触、合作,甚至还打过不少仗,缴获、购买过不少西洋帆船、火炮,乃至有不少西洋人直接入伙。
  
  “都督,各师已经到位,是否开始入江?”
  
  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将领对站在舰艏上观望的郑成功报告道。
  
  其人乃是光复海军都督同知,郑鸿逵。
  
  在明清易代之时,左右横跳的郑氏集团当中,郑鸿逵属于坚定站在明廷这边的那一批,他本是郑芝龙之弟,原名郑芝凤(又作郑芝彪),崇祯十三年中武进士,清兵入关后,弘光帝任命他为镇江总兵,驻防江南,也正因为在官府中的长年履历,他对明廷的感情要比其他郑氏成员要深。
  
  清军渡过长江,弘光朝崩溃后,郑鸿逵退往福建,力主拥立唐王朱聿键,是隆武朝砥定最重要的几个人物之一。
  
  隆武殉难后,郑鸿逵并没有和郑芝龙一起降清,而是选择和郑成功继续抗清。
  
  郑芝龙被清廷囚禁后,郑氏集团迅速分崩离析,郑鸿逵这一系的归附对于刚刚继承这个已然分裂的“家族企业”的“少董”郑成功而言非常重要,也一直将他作为郑成功下的第二人看待。
  
  不得不说,朱由榔用尚可喜把郑芝龙交换回来真是一个划算买卖,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纵使郑成功雄才大略,但等他真正成长起来,通过“抗清”义旗作为政治根基,重新招揽恢复郑氏集团,也已经是十几年后才完成的事情。
  
  而现在,有了郑芝龙的存在,重新整顿郑氏集团的过程进行得相当顺利,尤其是桂北大捷后,南方的光烈朝廷重新站稳脚跟,具有了政治投资的价值,许多原郑氏集团成员动摇的立场开始改变。
  
  到了如今,郑成功一手是名正言顺继承郑芝龙地位,一手是光烈朝廷的大义名分,昔日分崩离析的海上局面基本得到再次统一,郑氏集团重新成为了东亚海洋上毫无疑问的霸主。
  
  当然,虽然实力恢复了,但这个海商-海盗复合体依旧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哪怕是如今昔日的左军、顺军旧部都已然被朝廷完全掌控的情况下,郑氏的人员、后勤,朝廷依然插不进手,当然,朱由榔也很默契的不去插手。
  
  因为朱由榔知道,他现在需要郑氏来替自己应对组织海上战线,而郑氏也需要他这个天子的大义名分来保证他们在陆地上的商业利益,并且寻求向真正的政治力量转型,这就足够了,如果自己不识相的去破坏这种关系,反而会造成不愉快。
  
  是的,后世很多人奇怪于身为“大明海贼王”的郑芝龙,为什么要束手就擒降清?
  
  因为郑氏集团看似强大,其实并没有后世人想象中那么坚固,因为作为他们命脉的庞大走私贸易必须依托于大陆市场,必须依托于控制沿海地区的中央朝廷。
  
  故而,在过去的明中后期,沿海的走私集团猖獗强大背后,往往会和朝廷内部的官僚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看似“非法”,其实与朝廷间的联系恐怕不比官军少。
  
  如果彻底丧失了中央朝廷的支持,他们要么像当年的倭寇一样全面对抗,要么就会土崩瓦解。
  
  而隆武政权崩溃前后,给当事人的感觉就是明廷已然不堪一击,不可能再有光复的可能了,郑芝龙作为走私集团的掌舵人,当然要给自己的生意和家业找后路。只不过他没想过的是,清廷并不在乎他所开拓出来的庞大家业,相较而言,他们更害怕一望无际的海洋成为明廷残余势力活跃的空间。
  
  海风习习下,郑成功那比朱由榔还要年轻的面孔,让人嫉妒,二十四岁的一军都督,手下号令数万大军,战舰无数,纵观史册,也算可以与周郎一比。
  
  轻声对郑鸿逵道
  
  “叔父,各部如今都到哪里了?”
  
  “甘辉部为前锋,已入崇明岛,施琅和冯信分署左右翼,已至宝山所外围江面。”
  
  郑鸿逵沉着回应道
  
  此番北上,郑成功几乎将海军全部主力带了出来,五个总兵,甘辉、冯信、施琅、周全斌、陈泽全员出动,水手、将卒近五万,大小海船超过四百艘,其中千料以上大船超过八十艘,大小各种火炮过千门。
  
  这就是郑氏横行东亚,按着一众西方殖民势力打的底气所在。
  
  “甘辉先带着船去江阴外,准备拿下江阴,为后面掩护,左右两翼施琅、冯信先试探一下镇海卫那边,先给洪承畴一点压力。”
  
  郑成功思虑后吩咐道
  
  郑鸿逵又请示道
  
  “要不要登岸?”
  
  “不必了,此番入江,目标还是在于策应天子,拿下南京,不可在这些小处消耗实力,关键是江阴、镇江两处门户!
  郑鸿逵领命下去吩咐,说实话,郑成功心中还是颇为揣揣,既有率领大军、完成伟业的兴奋,又有某种惶恐,和朱由榔的情况类似,郑成功也是年纪轻轻,突然被推上了郑氏集团“董事长”大位,此前并没有什么经验。
  
  历史上,郑成功掌权初期,战绩相当糟糕,而且军事上也比较幼稚,他真正成长起来,正式变成变成“东南一柱”,那是十余年后的事情了。
  
  软帆、硬帆布满深浅颜色分界明显的入海口,鱼贯而入,有三四层楼高的巨舰、寒光泠泠的炮口,事实上,论起对红夷大炮的应用,郑氏绝对要比明清双方都早得多,就这支庞大舰队当中,成熟炮手恐怕就不下两三千,比光复军全军所有炮营加起来还多。
  
  江阴城外,如云密布的战船,将整个江面都快堵死了,清军守将被吓得闭门不出,张存仁当初几乎带走了江南地区的所有水师力量,如今的长江水面上,除了炮台以外,对于郑成功而言,都是不设防状态。
  
  江阴和镇江,是从海面进攻南京必过的两道门户,后世淞沪会战后,日寇西进,也是重点从此二处突破。
  
  江阴并非毫无还手之力,城外筑有黄山炮台,这地方早在南宋时期,就是抗击北方、控制江面的关键阵地,多铎之前为了防范郑成功,在这里放置了十几门千斤佛郎机,用于封锁江面。
  
  但这点火力,对于郑氏舰队而言,实在不堪一击
  
  “通通通......”
  
  令旗挥舞下的一瞬间,上百门火炮同时吞吐火焰与硝烟,密集的弹雨犹如雷霆万钧,顿时将阵地犁成碎片,不到一个时辰,清军就被迫放弃炮台,退入城中。
  
  将清军逼入城中,摧毁炮台后,明军舰队也不纠结,继续西行,直取镇江,此处距离南京不过两百来里,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南京,让本就群情激奋的舆论顿时引爆,整个南京城周围犹如秋后柴薪,只欠一点火星就会彻底引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