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 第64章银元发行
  任务明确后,财部拨出专款,组织钢铁公司、兵工公司的十余名,专精铸造、冶金的高级工匠,组成铸币技术攻关小组。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在原本武备局于佛山建立的工匠体系下,越来越多的优秀匠人涌现出来。
  
  按照工部的数据,直到光烈四年初,武备局、矿务局,和下辖的各家工业公司,登记在册的工匠总数达五万七千多人,其中工师以上的中级技术人员,达一万一千多人,匠师以上的高级技术人员也有近千人了。
  
  内阁从钢铁公司和兵工公司抽调了近百名金工,作为新建银行下辖铸币厂的底子。
  
  关于新币形制的问题,张同敞属实是把新闻炒作玩明白了,他拿出三千两银子作为奖金,在《启民报》上发刊,向全社会征集设计方案,并取其中最优秀的五个,每人给予六百两赏金。
  
  且不说这得到的设计方案好不好,起码这样一来,新币还没发行,在民间就已经有极大讨论度了。
  
  最后,经过各方衡量,最终三个方案交给了天子权衡。
  
  第一个直接被朱由榔淘汰,这厮居然想在银元上学习西班牙银币,把自己的头像印上去!
  
  那成了啥?朱大头?不行!
  
  第二个方案,则是在正面印有篆书大明通宝四字,背面则是印上年份。
  
  嗯,虽然比较实用,但好像有些简陋了。
  
  最后一个颇受朱由榔青睐。
  
  简单直白,正面以大字印有面额“壹元”,并在两侧以嘉禾纹案,背面则是龙形图案,下方则以小字印有发行年号,并且还在银币侧面巧妙地刻有一些竖纹,作为防伪。
  
  最终,第三个方案被采用。
  
  铸币厂花了十几天时间,炼出第一炉钱币,就连忙递进宫来。
  
  朱由榔坐在案前,打量着手中的银币。
  
  银币全重七钱五分左右,九成银,在这年头已经算很良心了,市场上绝大多数流通的银两,都远不足九成,许多甚至有五六成的杂银。
  
  而且采用全银铸造,也未必易于保存,因为白银太软。掺杂了小部分铜、锡以后,除去铸币过程中的火耗、工耗,银行还有少量微薄利润,可以补贴铸币厂的人工成本。
  
  大概每铸造五百枚,可以收回一枚的利润。
  
  这个比例已经非常良心了,自从汉武帝铸五铢钱,将铸币权收归朝廷以后,官府铸币向来都是挺黑的。
  
  经济史里有个现象叫做“劣币驱逐良币”,也就是说官府垄断铸币权后,会导致民间假币横行,民间大量铸造更廉价的假币来扰乱金融市场。
  
  但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却往往是“良币驱逐劣币”。
  
  原因很简单,关键在于货币的本体价值,是否有流通性。
  
  比如,汉文帝时期,开放民间铸币,不仅没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反而民间的货币往往比官府铸造的更精美,金融秩序反而不容易紊乱。
  
  因为古代货币不同于现代货币,究其本质,是贵金属,本身就是一种商品。
  
  哪怕没有人去规定一枚银元值多少,但铸造这枚银元用的白银,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品,就是有价格的。
  
  反而是官府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将本来只够铸五钱银元的白银,掺杂一大堆廉价金属,然后硬性规定这枚银币价值一两。
  
  老百姓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这玩意的商品价值根本不值这么多,自然就会有人铤而走险,私自铸币。
  
  所以,当有财部官员建议,可以通过铸币,来获取利润,比如,降低钱币含银量,到六成、五成左右,这样每铸五十到一百枚银币,就能获得一到两元的利润。
  
  但朱由榔还是坚持了尽可能提高银元质量和银含量,这年头的防伪措施本来就简陋,再搞这种手段来敛财,很容易会紊乱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金融秩序。
  
  一个政权的公信力,远远比每年一两百万的收入值钱得多。
  
  朱由榔放在手上细看,新铸的银元,在光照下显现出润白色,一般情况下,白银含量越高,颜色越雪白,这枚银元比他之前看到过的西班牙银元还要色泽亮人些。
  
  银的色泽和钢铁区别还是蛮大的,倒是和锡比较接近,所以还需要其他辨别措施。
  
  比如硬度比较低,所以用两枚银元相互摩擦,有油润感,但却不会有金属碰撞声,这也是辨别手段。
  
  除此之外,就是后世影视剧里比较经典的,对着侧边吹气,同样能够区分。
  
  如果不按照九成银的高比例铸造,是很容易区分开来的。
  
  这样直接就堵死了民间假币的路,除非对方也用这么高比例的白银来铸造,但那还赚什么钱?
  
  所以朱由榔都不用严厉打击假币,就能逐步达成“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
  
  因为官府根本就没打算靠铸币来赚钱,自然也就不怕造假。
  
  除了壹元以外,还有五钱、两钱两种币值,比壹元要小,印制上也稍简单些。
  
  但第一批银元还是以壹元为主。
  
  朱由榔满意地点了点头,对一旁的张同敞道
  
  “这个月就开始铸第一批吧,从下个月开始,京中七部、各衙门,还有小学教师的工资,都改成银元分发。”
  
  张同敞得到允许后,就立马开始着手大规模铸造新币。
  
  光烈四年,三月
  
  京中官员都收到了这个月工资会用新币发放,大家一听到这个消息的心情,既不是好奇,也不是兴奋。
  
  而是恐慌。
  
  完蛋了啊,大明近三百年,十几任皇帝,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特色,但如果非得找出个共同点,尤其是对手下官员们的共同点。
  
  那大概就是抠门。
  
  当年朱元璋发行纸钞,用来冲抵俸禄,可谓把上下官员玩的欲仙欲死,到了永乐、宣德时,那大明宝钞擦屁股都快不够用了。
  
  故而,在京上千官员都在战战兢兢中等待着发工资。
  
  大明一般情况,都是半年发一次工资,春夏一次,秋冬一次。
  
  但朱由榔登基以后,对于中央部署的官员,一般都是按季度,每三月发一次。
  
  而且由于光烈朝都是白银折现,比以前万历、天启时候的什么胡椒苏木强多了,这也是虽然光烈朝规矩众多,任务也重,但上下官员还是没啥怨言的原因。
  
  因为人家给钱啊。
  
  可现在,许多人心里都在犯嘀咕,不会是局势稳定,这位大明天子也要打算继承“祖宗之法”了?
  
  于是发工资当天,一众官吏在各自衙门排得满满当当的,生怕来晚了。
  
  礼部尚书王化澄为了安稳人心,最后一个来取。
  
  等他到了财部衙门拿钱的时候,许多官吏聚集在门前议论。
  
  “这银元有些新鲜哈,还真是比市面上的杂银强多了。”
  
  “只是明明只有七钱五分,却是按八钱的值当来发。”
  
  新造银元纯重七钱五分,但折算为银两却是按八钱的量,也就是原本八两银子,现在折算为十元。
  
  但流入到市场后,老百姓却是没啥意见,甚至,在市场流通中,一元往往能交换到九钱乃至一两碎银。
  
  因为相较于成分混杂的杂银、碎银,这种新币含量更纯净,币值更稳定,而且朝廷征收商税、关税,也优先回收新币。
  
  王化澄和几个同僚聊了起来。
  
  “诸公听说了吗,从下个季度起,这俸禄就不在财部衙门领了,改在那新成立的什么大明皇家银行领了,也不知是个什么新衙门。”
  
  这光烈朝的新衙门比以前多多了,所以下面官员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王化澄笑道
  
  “可不是什么新衙门,其实就是官办的钱庄罢了,只不过啊,以前的钱庄是要你贴钱进去,如今这个银行却是反倒给你利润,之前《启民报》不是有登嘛,泰西的红毛国就是用这银行来经营贸易。”
  
  明末的高级知识分子们,和西洋接触和了解其实并不少,甚至都不用朱由榔搞个什么世界地图来教育人,南京宫里就挂着一幅当初万历年间李之藻主持和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
  
  所以朱由榔唯一带来的积极影响,大概就是改了点称呼,否则“大佛郎机”、“小佛郎机”绕来绕去的,许多人分不清楚。
  
  朱由榔还让理藩院和督学司合作,撰写一本关于世界地理的教材,以后可以作为中学教育的科目。
  
  一名都察院御史闻言有些皱眉
  
  “这财部也真是的,说是皇家银行,让皇室占了一成股份,却是还要陛下掏钱来买,实在不成体统。”
  
  新建银行最后还是定名为大明皇家银行,因为朱由榔自己从内帑拿出了一百多万两,占了一成股份。
  
  但下面许多清流大臣对于这种皇室参与买卖的行为,还是有些反对,觉得这是天家下场,和商贾一样锱铢必较,成何体统?
  
  但也不好阻拦,毕竟这位天子连皇庄都废了,你总不能让宫里上千号人喝西北风吧?
  
  何况内帑还要担负兴办学校的巨额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