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 第26章议政王大臣会议(上)
  “绝对不可能,休想!”
  
  多尔衮将手中的信函往桌案上一掷,气急败坏道
  
  血红色的帽缨在头上摇晃,凶狠的眼神似乎要择人而噬。
  
  之前明廷要求用尚可喜交换郑芝龙,就已经让多尔衮十分难堪了,只得让下面先把这个事情压住,既不同意也不否认,暂且搁置下来,等日后前线形势好转后再说。
  
  多尔衮又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一旦把郑芝龙放回,南边那位小皇帝就能如鱼得水,加速招揽整合郑军旧部,让本就难以支应的沿海局势更加恶化。请下载小说app
  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尚可喜不是普通的汉军降将,那是皇太极时期就已经率部降了满清的老将,是八旗汉军当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派系,如果自己明确拒绝,那些原本早就降了清军的汉将会不会有想法?他们的资历可比尚可喜浅多了,若是连尚可喜满清都不在乎,难道会在乎他们吗?
  
  如果说尚可喜的事还只是让他恶心的话,那紧接着来的用傅勒赫交换洪承畴就绝对是草蛋了!
  
  多尔衮虽然文化不深,但“二桃杀三士”这个故事还是听范文程他们说过的。
  
  如果说尚可喜是早期降清武将的代表,那么洪承畴则是八旗崛起的历程中,第一个降清的明朝督抚大臣、中枢官员。洪承畴降清前可是崇祯的蓟辽总督、领兵部尚书衔,做个不恰当的比方,地位相当于眼下光烈朝廷的堵胤锡。
  
  可以说洪承畴的投降,在当时可谓震惊天下,让中原、江南的明朝官员第一次发现,这个关外政权居然有着如此强大的实力与野心,同时他的投降也为后面入关时招抚汉人士子、官员树立了榜样。
  
  你看,人家洪大学士当年官居兵部尚书、数省总督、天下帅臣,不也是降了嘛,人家满清也没亏待不是?还让当了秘书院大学士,照样总督、招抚江南,除了要剃头留小辫,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这,就是洪承畴投降所带来的巨大政治效应。
  
  结果现在朱由榔却要拿洪承畴的人头,换他多尔衮的亲侄子,阿济格的长子。
  
  作为一名有着敏锐目光的统治者、政治家,多尔衮清晰的明白,这个交换决不能同意。一个宗室纨绔子弟,如何能和总督江南,招抚数省的重臣相提并论?
  
  可世间事哪里有这么简单,不同意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和旁人想象中不同的是,多尔衮和阿济格、多铎三人虽为同父同母亲兄弟,但关系却并非一直亲密无间。阿济格是长兄,比多尔衮大七岁,早在太祖努尔哈赤时,就已经是八旗中响当当的名将了,皇太极在位初期时,三兄弟事实上是以阿济格为主的,只是后来阿济格受皇太极打压,才有了多尔衮的上位。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多尔衮不断向皇太极示好,甚至因此得到了原本属于阿济格的几十个牛录,阿济格与多尔衮之间几乎没什么往来,关系非常紧张。
  
  相反,反而是最小的多铎更加和阿济格亲近,当初皇太极给阿济格安的罪名就是擅自给多铎主持婚礼,由此可见,三兄弟中,多尔衮反而是那个被孤立的,直到后来皇太极逝世后,三人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才不得不走向联合,以两白旗对抗皇太极留下的庞大两黄旗势力。
  
  如果自己拒绝这个交换,阿济格会怎么想?多铎会怎么想?就算他们不敢和自己理论,凭多铎那个脾气,在江南会给洪承畴好脸色?两人必起嫌隙!可现在自己又找不到其他能够代替多铎的人选,江南是满清在关内最重要的据点,既是钱袋子、又是粮袋子,控制漕运枢纽,可谓国家命脉。如果交给济尔哈朗或是两黄旗的人,自己放心吗?可在自己能够信任的人选里,大多都资历不足,或是年纪老迈,而且坐镇江南,非亲王不可,满朝当中,也就唯有阿济格、多铎两兄弟胜任,若是让阿济格去,怕是直接就会把洪承畴给剁了......
  
  “两位学士怎么看?”
  
  多尔衮实在无法,只能求助于两名满清最重要的谋臣,范文程和宁完我。
  
  但二人也是汉臣,回答这种问题多少有点涉私之嫌,所以范文程二人对视一眼,良久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多尔衮沉声道
  
  “不必在乎其他!如今乃是危急之时,但说无妨!”
  
  范文程思虑了下,这才小心开口道
  
  “王爷,奴才以为不如就此事直接召开议政王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
  
  多尔衮闻言有些皱眉,他相当讨厌这玩意。
  
  当年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后,设置了五名议政大臣和十名理事大臣,和诸贝勒每五日集会一次,协商国政,后来又改为八旗旗主贝勒商议,成为议政王会议的雏形。
  
  后来皇太极即位后,进一步完善了这一制度,成为亲王、郡王、贝勒等宗室和八旗当中的军事贵族以及部分汉军八旗大臣(范文程、宁完我)参与的最高政务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相当之大,尤其是眼下皇帝尚幼,多尔衮虽说是摄政王,可毕竟也只是个王爷而已,就本质而言并不比济尔哈朗等人强多少,要是议政王大臣里面的大多数都反对多尔衮,多尔衮照样也得下台。
  
  所以多尔衮摄政以后,一直相当反感抵制这东西。
  
  一旁的宁完我见多尔衮面色不渝,连忙解释道
  
  “王爷所忧不就是怕不同意交换后,英亲王和豫亲王猜疑吗?若是能让二位王爷明白,王爷您是想同意的,奈何议政王会议当中其它诸王和大臣不同意,不得已才只得否决,如何?”
  
  多尔衮颔首,他明白二人的意思了,召开议政王会议的目的就是让其它宗室大臣给自己背锅,以减少这事对自己威望的打击。
  
  但还是疑惑道
  
  “其它诸王、大臣为何要反对?他们也是八旗宗室,反对交换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宁完我呵呵一笑,接着解释到
  
  “王爷,他们反对不反对并不在于事情具体如何,而是王爷您的态度。”
  
  “豪格等人对王爷早已愤懑在心,而两黄旗的索尼等大臣跟随太宗多年,洪承畴是太宗收服提拔的,他们也会出面维护。只要王爷做出一幅坚持要同意交换,坚决站在英亲王、豫亲王这边的架势,豪格等人出于反对王爷,必然会指责王爷因私废公,而索尼等人也会附和,届时顺水推舟便是。”
  
  多尔衮目光流转,在乾清宫大殿里反复踱步。
  
  这里本来应该是皇帝办公的地方,但如今多尔衮身居“皇父摄政王”,出入礼仪与天子无二,早就将这里当成自己的办公室了。
  
  望着背后那张龙椅,多尔衮终于下定决心
  
  “那便如此!无论如何,绝对不能让南边伪明小儿的离间阴谋得逞!”
  
  范文程补充道
  
  “奴才以为,会议召开前还是要做些准备的,以防万一。”
  
  “如何说?”
  
  “豫亲王不能召回来,就以江南防务甚重,干系重大,留在江南,另外将豪格召回后,不如让英亲王代替豪格出镇川陕!”
  
  “哦?”
  
  多尔衮似乎明白了范文程此举用意
  
  范文程郑重道
  
  “切不可让英亲王和豫亲王留在京师,获悉详情!”
  
  多尔衮微微颔首
  
  “那就怎么办吧!我明日便上书陛下,召集诸王、宗室大臣,聚集御前议政!”
  
  虽然嘴上说是上书陛下,但其实就只走个流程而已,第二天就开始派出钦差召回四川的豪格,并下旨让阿济格前往陕西。
  
  随后,满清各大亲王、郡王们,还有各宗室大臣、八旗将帅开始向京师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