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家兄朱厚照 > 第320章大明最穷县令
  高士勋的宅子,是一栋老宅。
  
  门环锈迹斑斑,一用力就能扯断。
  
  宅子看上去好像很多年没修葺过的危房。
  
  在李家村住的久了,锦衣玉食的日子过惯了,严重怀疑这样的宅子还能不能住人。
  
  清廉的人容易被排挤,过度清廉的人容易被弄死。
  
  李牧顿时对高士勋有了好感,准备拉高士勋一把。
  
  赵虎推开大门,或许是太用力了,右面的一扇门轰然倒地。
  
  “我也没用力啊,太不结实了。”
  
  虎子一脸尴尬的,把大门扶起来,靠在墙角。
  
  宅子虽然破旧,但却十分整洁。
  
  里面有栅栏,里面养着鸡鸭,狗舍里面还趴着一条瘦弱的土狗。
  
  或许土狗认识朱奇源,凑了过去用头蹭了蹭朱奇源的脚踝。
  
  “卧槽。”朱奇源直接爆了粗口,“虎子,你平时都吃啥,饿成这德行?”
  
  “我?吃肉啊!”赵虎挠挠头,“我没饿着过,少爷对我可好了。”
  
  朱奇源一怔,像是看傻逼一样看着赵虎,“这条狗叫虎子,以前是我养的。”
  
  “……”赵虎的眼睛瞥了一眼土狗,手下意识的放在了刀柄上。
  
  咳咳!
  
  李牧假意的咳嗽几声,赵虎这才松开口。
  
  斜着眼睛看着土狗:你的狗命是少爷救的,以后沙楞的把名字改了。
  
  四下打量,李牧的脑海中只有家徒四壁四个大字。
  
  但心里还是有些不信邪,一个人再怎么清廉也不至于穷成这个屌样子。
  
  迈步走进了厨房,见碗架子里面只有两个碗、两双筷子,一支碗里面,还剩下点儿拌豆腐。
  
  两世为人,李牧对这个人更加好奇了,端起装着拌豆腐的碗,心也疼了起来。
  
  走近米缸,打开了盖子,李牧愣住了,米缸见底了。
  
  “吃的东西无所谓的,能填饱肚子就行。”
  
  外面,传来高士勋的声音,“朝廷还是很难的,身为一方的父母官,更应该以身作则。”
  
  李牧听到之后明显又是一怔,再看过去,厨房的门口站着高士勋。
  
  砰!
  
  李牧把手里的碗狠狠摔在地上,“堂堂县令,生活过得如此清苦,常家、万家却夜夜笙歌,哪来的道理?”
  
  大明朝虽然俸禄不多,但大多数的官员都会捞油水。
  
  对于那些小贪,朝廷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三阁老带头做买卖,谢侃侃带头走私,大家也全都效仿。
  
  可面前,这个有实权的县令,居然一点油水都没捞,就他妈的离谱。
  
  找来两个小马凳,给了李牧和朱奇源,高士勋则是坐在了门槛上。
  
  “平日里就是个睡觉的地方,所以没什么其它的招待,还望伯爷见谅。”高士勋微微有些尴尬。
  
  王朝走的时候,把皮囊给了马汉。
  
  马汉听到高士勋的话,立马掏出来茶具,就摆在地上,然后开始烧水泡茶。
  
  李牧和高士勋聊了一会儿,发现这个人不是后世于振甲那样的迂腐的人,相反,这个人很开明,还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
  
  “我想知道,山西灾情这么严重,为什么隐而不发?”李牧问道。
  
  “下官说一下自己的猜测,但不一定会对。”
  
  “但说无妨。”
  
  “伯爷,隐而不发的最坏的结果是什么?”高士勋反问了一句。
  
  李牧近乎不假思索的回答,“百姓叛乱!”
  
  “伯爷,如果北方叛乱,某些个藩王会不会响应?”
  
  “这……”
  
  李牧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朱宸濠,如果大明朝发生大规模的叛乱,第一个站出来谋朝篡位的就是宁王朱宸濠。
  
  “伯爷,现在山西境内就有小股的匪患,还抢了大户。因此下官才有如此的推测。一个县的百姓,想离开山西却走不掉,已经是怨声载道了,如果这时候有心人加以煽动,立马就会滋生大规模的叛乱。”
  
  高士勋深吸了一口气,“年前,下官还见到了一个人。”
  
  “谁?”
  
  “宁王府幕僚王纶,此人进出过常家的府邸,在保定府住了半个月才离开。”
  
  “我明白了!”
  
  李牧似乎想明白王纶为什么要去天津卫了,他想购买军械,很可能就是为了支援叛乱。
  
  如果把这件事在往坏了一点想,在山西的某一处,很有可能藏着一支成建制的叛军。
  
  只要百姓叛乱,他们就会顺势揭竿而起,整合叛军,联合朱宸濠,南北合击。
  
  正所谓乱世出豪杰,只要南方和北方都有叛乱,其余的地方也会滋生叛乱。
  
  如果女真、鞑靼、倭寇们在趁势入侵中原,那整个大明朝都会陷入战争的沼泽。
  
  李牧瞬间就感觉到,自己此行的担子重了。
  
  也明白朝廷为啥让他来,而不是让别人来了。
  
  因为李牧始终游弋在朝堂之外,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换成别人来,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就是死局;
  
  可李牧不一样,天时地利人和都没有,但他有神枢营。
  
  一个硬刚过三多堂,打下一座书院,又抗倭有功的英雄,大明朝的正面标杆,常、万两家也不敢把李牧怎么样,毕竟现在也要给皇帝一点儿面子。
  
  如果李牧折在山西,那就是朱祐樘对常、万两家灭族的最佳理由。
  
  “伯爷,其实庄稼什么的都是小事,收成最多减半。现在难的是常家、万家对百姓横征暴敛,闹得人心惶惶。长此以往下去,百姓也就不得不反了。”
  
  “平安县城,缺粮吗?”李牧问道。
  
  “十一个县,只有平安县的官仓在我手里,其余的十个县都在常家手中。”高士勋叹了一口气,“这是给老王爷面子,不然……平安县也难逃厄运。相对而言,平安县还算好点,有镇国煤场支撑着,税收啥的还行。下官之所以敢和百姓们保证让他们今年都能吃饱,是因为煤场交的税,下官没全部上交,一部分藏了起来。就算是下官全上交,承宣布政使司也不会如数交给朝廷的,还不如扣下一部分,关键时刻,用之于民。”
  
  高士勋是一个很务实的人,把平安县的一切交代清楚,然后对着李牧一拱手,“伯爷,能透个底,您带了多少人来吗?人少了,恐怕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