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 第二百五十九章开门
  “与此同时,其实我们还可以意识到,比较优势不仅仅存在于商品之中,思路不妨大胆一点?”姜星火循循善诱。
  
  这是一条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所以,三人难免有些被历史局限性束缚住了,放不开手脚。提来提去,提出也都是其他的贸易的商品。
  
  “哎......
  
  姜星火叹了口气,心想道,毕竟大明是一个重农主义思潮盛行的国家,突然让他们走向海外贸易的思路,还是有些不适应。
  
  所以,姜星火只好亲自开口了。
  
  “你们想想,制造一件手工业商品,都需要什么条件?”朱高煦:“先得有个地方。”
  
  郑和:“然后还得有人。”卓敬:“最后得有材料。”
  
  姜星火沉默了刹那,旋即说道。
  
  “这些,都可以应用比较优势学说。“等等......”
  
  郑和忽然觉得自己的未来有些不妙。
  
  “姜先生是说,大明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便宜的原料和人?”姜星火又沉默了刹那。
  
  “暂时倒是不用去想人的问题,因为发展手工业/工业,本来就是为了吸纳大明的农产阶层人口,所以比较优势学说在手工业/工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应该是大明从外国通过海洋贸易进口廉价的产品原材料和较为廉价的稻米等农产品,向外国输出制造成本低廉但售价政策或偏高的手工业/工业制成品。”
  
  “当然了,起步阶段也不是不能对土地和人口使用比较优势学说,比如出钱雇佣甲国家的人口,在阳光水文条件较好的乙国家种植一些纺织业原材料.
  
  “姜小友,老夫还有一事不明。”
  
  卓敬捻须问道:“那如果像是安南这样的国家,不同意与大明进行这种所谓“比较优势'的贸易呢?”
  
  “为什么会不同意?”姜星火反而奇怪问道。
  
  “进行这种“比较优势”的贸易,安南只需要出口在土地上肆意生长的高产稻米,可以获得大量的优质丝绢布匹,这相当于在给安南的地主阶层创造一项来源稳定的重要收入。”
  
  卓敬思虑几息,还是摇了摇头道:“如果这样,安南国内的制造丝绢布匹的手工业者必然破产,农民也会被安南地主更加严酷地压榨,安南的统治者如果是有远见卓识的,会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而且,长此以往下去,容易钱赚多了,稻米价格一波动,安南必然会为大明所制。
  
  姜星火坦率说道:“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目光长远的统治者并不多。”“那如果确实存在呢?”
  
  姜星火想了想,给出了一个答案。
  
  “如果确实存在,那就只能让大明军队出动,吊民伐罪推翻暴君了,想必当地从稻米—布匹贸易中获益良多的“百姓”必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卓敬听懂了姜星火的话语,不禁一时哑然。虽然说得不好听,但确实是事实。
  
  对于安南国内的地主阶层来说,大明来了,也只是帮他们换一個统治者,又不是换地主阶层,甚至这种改变还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利益,没理由不欢迎。
  
  毕竟,阻止他们自由贸易发财的“暴君”,才是他们的对立面。至于会不会出现“稻吃人”....
  
  这便是先发和后发的不同了,先发就是可以剪别人的。
  
  而进行工业革命的第一步,也确实是发展纺织业,因为纺织业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容纳的就业人口最多,而且不管是可以向整个高纬度北方以及朝鲜、日本销售的棉纺织业,还向中纬度销售的毛纺织业,亦或是向低纬度销售的纱纺织业,上下游的原材料与市场都非常广阔,而且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并没有其他商品的特殊限制。
  
  当然,你要非说有的地方的人不穿衣服,那也不是没办法,消费习惯总是可以培养的,尤其是与看起来较为高等的文化入侵相辅相成的时候。
  
  大明的大人们都穿衣服,为啥你不穿?当然是因为你蒙昧落后未开化啊!想要进入文明社会?来来来,先买套衣服吧。
  
  穿上了,你就具有某种兼具文化符号和社会地位象征的心理优越感了。
  
  这时,朱高煦有些恍然大悟地说道:“姜先生的意思是,如果像安南这样的国家不跟大明进行“比较优势”的贸易,就可以直接派兵打进他们的都城,推翻他们的国王?然后大明据而有之?”
  
  “视情况而定,也不一定据而有之......你忘记《三环外交》那节课了吗?”姜星火向朱高煦问道。
  
  “记得记得!”
  
  朱高煦连连颔首道:“第一环是安南日本朝鲜琉球,大明需要据而有之;第二环是真腊暹罗占城渤泥湓亨吕宋,大明需要有驻军和大使馆;第三环是苏门答剌爪洼国白花三弗齐锡兰,需要有领事馆和军事威慑。”
  
  姜星火说道:“便是如此了,如果能直接吞并的,当然要直接吞并,如果没办法直接吞并的,那就通过其他手段控制。”
  
  “譬如?”郑和好奇问道。
  
  “推翻暴君拥立新的国王后,在深水良港和关键贸易节点留下大明驻军,与新的国王签订关税契约。”
  
  密室中。
  
  “陛下,这个“比较优势”的自由贸易,与三环外交是相辅相成的!”
  
  李至刚喜笑颜开地说道:“如此一来,大明的外交,就与战争、贸易同时进行了。
  作为主管外交工作的礼部尚书,李至刚当然有足够的理由为此感到兴奋。
  
  因为一旦外交工作与武臣勋贵集团主导的对外战争,以及必然跟皇室、宗室捆绑在一起的海外贸易同步进行,那么礼部的含金量将一跃成为六部之中的第一档。
  
  有大明军队和贸易利益的地方,就会同步出现礼部的官员。
  
  如果说之前“三环外交”还让李至刚觉得虽然有些期待,但依旧没有落到实处,那么今日姜星火描述的这番对他来讲无比美妙的未来,就彻底让李至刚折服了。
  
  “果然,再一再二不再三,第三次进诏狱,就是否极泰来了。”李至刚的心头默默想到。
  
  对于李至刚来说,他既不在乎大道也不在乎名声,唯一在乎的就是在不要进诏狱的前提下能拥有更大的权力,至于钱财,不过是附属物罢了。
  
  眼下六部尚书都好端端的,想要调到别的地方当尚书,或者等着谁跟自己换,那是不可能的......毕竟礼部虽然不算彻头彻尾的清水衙门,但手里的职权也确实有限的紧,对于李至刚这种政治生物来说,什么都可以没有,是真的不可一日无权。
  
  而姜星火的主张,无疑是符合李至刚的利益的,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的,所以李至刚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开始认真地思考起了,要不要彻底支持改革变法。
  
  “经济、军事、政治,环环相扣。”
  
  朱棣的目光也变得凝重了起来,他完全可以设想到,如果大明真的按照姜星火设立的原则去进行对外战争和贸易以及政治行动,那么肯定会给大明带来极大的利益,极小的弊端。
  
  毕竟,朝鲜日本琉球安南,跟大明离得近,文化也基本接近,是可以吞并的,所以谋求的是政治利益为主。
  
  而远的地方,大明只为了获取这些国家的原材料,并且将大明的商品销售到这些国家,谋求的是以经济利益为主。
  
  更遥远的地方,大明则是只需要维持航路上的关键贸易中转站和重要军事要塞,谋求的是以军事利益为主。
  
  同样,只要这些国家被纳入到大明手工业/工业的“生产—销售”环节,在大明强大的制造能力面前,就会成为单一的原材料出口地和商品倾销地,被持续放血。
  
  这种放血,更类似于钝刀子割肉,大明获取了极大的利益,却并不需要直接出面进行统治。
  
  不需要维持高昂的统治成本,意味着这种行动的性价比极高,而且各国基于这种贸易模式的获利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必须在各方面求助、依赖于大明。
  
  “高,实在是高!这可比直接出兵占领,费时费力镇压叛乱强多了!”朱棣不禁赞叹道。
  
  本来按照朱棣的思路,如果不出兵占领,或者出兵了又退回来,那么大明是一无所获的。
  
  但是现在看来,只要有关税契约加驻军加使馆,一样可以间接控制某个国家,而且对大明来说成本更低,收益更大。
  
  “不过父皇,虽然通过这样的自由贸易,可以极大地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让大明的农产阶层人口进入手工阶层不再担忧吃饭的问题,可儿臣似乎总感觉有些还是没有解释清楚?”看着没说话的黄福,朱高炽给朱棣泼了一盆冷水。
  
  夏原吉摇头道:“不是没有解释清楚,而是只解释了新的生产力是什么,以及解决吃饭问题的方法,但是新的“剩余”究竟是如何在各阶层流动的,还没有说。”
  
  朱棣若有所思道:“也就是说,清楚了新的“剩余”在各阶层如何流动,就明白了为什么说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就能从根子上解决人地矛盾?”
  
  “正是如此。”夏原吉赞同道。
  
  而在此时,隔壁姜星火的声音也缓缓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