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界寺,原名大龙翔集庆寺。
  
  始建于元泰定二年,朱元璋立国后,改为“大天界寺”,承担了修纂《元史》和培训朝贡使者礼节的工作。
  
  洪武二十一年毁于火灾,于是迁到了聚宝门外的凤山重建。
  
  大天界寺规制宏敞、殿宇巍峨,有金刚殿、天王殿、正佛殿、钟楼、毗卢阁等众多建筑,在大明的佛教界也拥有超凡地位。
  
  为了管理天下僧道,朱元璋在礼部之下设僧录司,管理天下僧寺,僧录司就设在天界寺。换言之,天界寺就是替皇家代行佛教管理的机关。
  
  而如今天底下地位最为尊崇的僧人是谁?
  
  当然是被朝野上下誉为“黑衣宰相”的道衍大师。
  
  在甲士的护送下,姜星火抵达了大天界寺,走下马车。
  
  此时已经是下午时分,夏日阳光透过树叶间隙洒落在地面,带来温暖舒适的光芒。
  
  姜星火站在路边,抬头仰望。
  
  大天界寺坐落在凤山上,由数千台阶直通峰顶,此刻他所处的位置,距离最近的一座佛殿还有八百余级阶梯。
  
  周围云雾飘渺,鸟语花香,仿若仙境一般。
  
  但对姜星火来说,这种景象更像是梦幻泡影。
  
  自从他穿越以来,就没怎么睡好觉,脑袋里一直在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导致他身体疲乏。
  
  此时,面临着生死大考的他反而伸了个懒腰,沿着青石小径向上走去。
  
  钟楼塔林下,大皇子朱高炽与一袭黑衣的道衍竟是亲自相迎。
  
  “姜先生,卓公。”大皇子朱高炽点头示意道。
  
  道衍仔细打量了姜星火一番,旋即笑道:“姜小友仪态不凡,若以书法来称人,堪称是风神八面。”
  
  姜星火亦是看着道衍,此人三角眼,脸微圆,面色有些发黄,真就好似病虎一般。
  
  “道衍大师过誉。”
  
  几人继续前行,缓缓登上大天界寺最高的钟楼所在。
  
  “老衲这大天界寺,姜小友觉得如何?”
  
  看着不远处佛殿摆放着一尊尊宝相庄严的菩萨、罗汉雕塑,游人纷纷叩拜的样子,姜星火笑了笑,说出的话语却让现场几人错愕。
  
  “可怜世人拜仙佛,无人识我姜星火。”
  
  道衍微微眯起三角眼,竟也颔首赞同:“拜仙佛确实无用,若是姜小友真有切实可行的国运之说,以后给姜小友立个泥塑供奉香火也是寻常。”
  
  几人登顶钟楼,居高临下而望凤山,甚至能远眺到二里外的南京城墙。
  
  不过此时显然不是看风景的时候,大皇子朱高炽沉声问道。
  
  “姜先生此前说,有国运之说,本皇子已启禀父皇,父皇委托道衍大师全权判断。如今姜先生可愿意和盘托出?”
  
  姜星火淡淡答道:“之前不愿,现在姜某想试一试,以一己之力,到底能不能拨弄乾坤。”
  
  朱高炽与道衍对视一眼,旋即继续问道。
  
  “那姜先生是否能先回答之前提出的几个问题,为何王朝寿命不能超过三百年,为何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为何总是开国鼎盛而后继无力?”
  
  “可以回答。”
  
  姜星火给了肯定的答复,却说道:“可回答这些问题,都绕不开另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道衍饶有兴趣地问道。
  
  “既然我们要探究王朝寿命,也就是国运。那么诸位可曾想过,什么是王朝?”
  
  听着这话,朱高炽、卓敬、道衍,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汉书·韦贤传》载,王朝肃清,唯俊之庭。这里的王朝,自然是指刘姓天子的大汉朝廷。”朱高炽答道。
  
  “《周礼·地官·师氏》载,居虎门之左,司王朝。后大儒郑玄注,王日视朝于路寝门外......察王之视朝,若有善道可行者,则当前以诏王。”卓敬沉吟片刻,又补充道:“王朝,便是仁德天子之朝。”
  
  “道衍大师的答案呢?”
  
  望着姜星火的目光,道衍缓缓转动手中的念珠,答道:“王朝者,一家一姓之天下,以驭民也,以愚民也。”
  
  “诸位答得都对,也都不对。”姜星火笑了笑,“不妨听听姜某的说法吧。”
  
  “所谓王朝,史书的最早记录是夏王朝,大禹治水后传位给儿子启,从此往后数千年,大部分时间里王朝权位皆是父子相传,也就是所谓的‘家天下’。那么,姜某想问问诸位,为何在夏之前,没有王朝,只有上古时期的诸部落首领?”
  
  短暂地思考过后,朱高炽和卓敬显然对这个从未思考过的问题,并没有马上得出答案,道衍倒是目光闪动。
  
  “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的人口没有那么多,部落相对独立,拥有各自的土地互不干涉。而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我称之为‘农业革命’,人口开始暴增,于是各部落为了供养更多的人口,开始拓荒更多的土地,最后在利益的驱动下联合成了部落联盟,这就有了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
  
  卓敬忍不住说道:“姜师,我似乎明白了,从部落联盟到王朝,是必然的。”
  
  “不错。”姜星火微微颔首,“涿鹿之战后,随着时间的发展,原本的部落联盟开始组织成为更加复杂的社会结构,于是,王朝出现了。”
  
  朱高炽也从沉思中抽离出来,他插嘴问道:“那请问姜先生,为什么夏是第一个王朝,而不是黄帝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先民种植粮食的能力,在夏朝建立前后的这一时间段,达到了能够供养大量不事生产的食利阶层的水平,正是有了贵族、军队、祭祀这些食利阶层,有人负责统治,有人负责保卫、有人负责信仰,才组成了最初的王朝。”
  
  “当然,王朝不是一开始就是继承制的,在夏王朝建立之前,先民们也尝试过禅让制。”
  
  “至于继承制造成的家天下则更好理解,姜某想问问大皇子,既然当今陛下坐到了这个位置,你还会心甘情愿地想着不继承皇位而去回家种地吗?”
  
  朱高炽摇头失笑,只说:“自然是不愿的。”
  
  道衍抚掌大笑,却也是不语,想来是想到了刚刚结束的为了争夺皇位而发生的靖难之役。
  
  “这便是姜某理解的,‘什么是王朝’这一内容。”
  
  姜星火正色说道:“而接下来讲的‘王朝的本质’,才能真正回答大皇子之前提出的问题。”
  
  “只有理解了接下来的内容,诸位才能明白,王朝寿命为何难以超过三百年,中华大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闻言,几人不由地正色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