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都市小说 > 在八零年代搞钱 > 第56章
  开业
  “麻烦解决了。”
  梁松要回去了。
  沈夏听到这次愣了一下,什么麻烦?
  等梁松说起,她才知道是徐小建的事。要不是梁松提起,沈夏压根就忘了这事。
  “怎么解决的?”沈夏问。
  梁松稍微提了一下徐小建父亲被查的事。
  除此之外,徐小建自己也摊上案子了,以前追求姑娘的时候用了不光彩的手段,后来分手,有姑娘想不开自杀了。
  姑娘的父母一直想为自家孩子报仇,可惜没找着证据,梁松顺藤摸瓜查到了这条线,他本身就是法院的,很快就帮着找着了关键的证物。
  反正过程挺复杂的。
  徐小建向在自身难保,不会再缠着沈夏了。
  梁松还查到一下以前那些跟徐小建在一起的姑娘。
  他其实想看看有没有姑娘愿意出来指证徐小健,结果出乎意料,都不愿意。有的结婚了,有的有对象了,反正啊,都不愿意出面去派出所。
  之后梁松就没再继续查了。
  徐小建的事就过去了。
  “你今天几点的火车票?”沈夏问梁松,“东西准备好了吗?”
  “买的下午三点的票,就几件换洗的衣服,都带上了。”梁松请了三天假,算上周末,一共五天。
  今天必须回去了。
  沈夏有些舍不得。
  中午吴桂英下的厨,让沈夏带梁松去她家吃饭,满满的一桌菜,其实就他们三个人吃,两个儿子要上班,方如凤在家照顾孩子,说不过来。
  乔月昨天被领导叫去了,说要准备元旦的排舞,这次她的腿好了,上回国庆就没上台,这次必须去。而且领导说了,他们是奔着一等奖去的。
  所以啊,这中午吃饭的就四个人,沈夏跟她父母再加上梁松。
  吴桂英一个劲的跟梁松夹菜,用的是公筷,这是沈夏提出来的,这样一来,卫生多了。
  吴桂英问梁松,“你跟夏夏的事,你家里人是什么想法。”
  梁松放下筷子,说:“阿姨,您忘了,夏夏还是我大同哥介绍的,我妈见过你们的。”
  “看我,糊涂了。”吴桂英又问,“那你爸呢?知道这事吗?”
  梁松说:“我还没跟我爸说,不过,我爷爷已经知道了,他挺喜欢夏夏的。”
  吴桂英松了口气。
  她想起来了,当初大同介绍的时候就说过,梁松父亲是吃公家饭的,家里条件不错。
  沈大国看吴桂英说半点说不到点上,急了,自个说,“你们这认识也有一阵了,这结婚的事你们想过吗?准备定在什么时候?”
  梁松27,沈夏快25了,都不小了。
  现在关系都定下来了,该把婚事办一办了。
  沈夏说:“爸,二哥的婚事还没办呢,等他办完再说。”
  现在就结婚,太早了吧。
  “你二哥年底办,”沈大国直接定下来了,“那你们就明年办吧,到时候跟亲家见个面,商量一下,定个好日子。”
  这两家离得远,那就男方在他们那边办一场,女方在这边办一场。
  该去老家办。
  说到老家,沈大国想起来一件事,有人给夏夏寄信,好几封了,还是老家的人让沈大军给带来的。
  之前因为成东的事,大军一直没顾上,现在成才出来了,大军这才想起来这信的事,就给送来了。
  沈大国站起来,去屋里拿信。
  “妈,不早了,他下午三点的火车,得提前过去,现在得走了。”沈夏一看墙上的挂钟,都一点了。
  赶紧催梁松起来走。
  这挂钟是吴桂英自己买的,原本二哥想买着送过来,吴桂英不同意,谁会送钟啊,不吉利,还是自己买的好。
  “等会,我有东西给你!”吴桂英站起来,赶紧去把之前准备好的东西拿了出来,是托人从养蜂人地买来的新鲜蜂蜜。
  装了足足三罐子,正宗的蜂蜜。
  一共买了五罐,剩下的两罐给夏夏泡水喝。
  本来吴桂英还想去商场供销社那买些东西,让梁松带回去的,沈夏没同意,京市什么都有,东西比这里多多了,哪用得着在这买。
  坐火车带过去,多费劲啊。
  “妈,两家还没正式见面呢,缓缓,缓缓行吗。”沈夏把蜂蜜往梁松手里一塞,“我们走吧。”她去送送梁松。
  得赶紧走,不然还不知道她妈又要拿出什么东西呢。
  刚出门,吴桂英又提着个袋子追上来了,“还有野味呢,腌好的,还有晒干菌菇,你们带上啊!”好不容易买的呢!
  硬是给塞到梁松手里去了,“拿着,别听夏夏的。”
  她还说呢,“里头我还装了一些饼干,路上吃。”
  沈大国拿了信出来时,沈夏已经不见了。
  “夏夏人呢?”他问吴桂英。
  “送梁松去了。”吴桂英看到沈大国手里的信了,“哪来的这么多信啊?”谁寄来的。
  “二弟拿来的,说是有人寄给夏夏的,寄到老家去了。”沈大国一封一封的看,上面的寄信的地址写得很模糊,只写了一个省名,更别提寄件人的名字了。
  他数了一下,足足有六封信呢。
  信都是糊好的,还没拆封。
  “夏夏等会送完人就回来了,给她放着吧。”吴桂英说。
  沈大国又给放回去了。
  另一边。
  沈夏把梁松送到火车站的时候,已经二点半了,今天是工作日,没什么人坐火车,沈夏跟梁松找了个空长椅,坐了下来。
  梁松看着沈夏,“要不你回我一块回去吧。”他有些不放心。
  沈夏问他:“怎么这么想?”
  不是说了吗,过一阵再回去。
  “你一个人住在筒子楼那边,我不放心。”梁松担忧。
  他听吴桂英说了,沈夏以前有不少人追,像以前棉纺厂的男同志,还有隔壁村的大学生,还有……反正,挺多的。
  梁松一想到自己有这么多情敌,就担心。
  “筒子楼都住了人,隔壁邻居也近,有事喊一声他们就能听到。”沈夏笑,“等过一阵我妈那边弄好了,我就搬过去跟他们一块住。”如果在安市的话。
  要是到京市,她就住自己的四合院。
  没聊一会,就听到火车站播报员说车还有五分钟到站,让他们做好准备。
  “火车快到了,去排队。”沈夏还想帮梁松提行李。
  行李其实不多,就是吴桂英送来的那一袋东西重。
  “我来。”梁松自己提,一手一个。
  梁松上了火车。
  沈夏在火车窗户下面,梁松探出头,“有事给我打电话。”他们把法院宿舍楼的电话告诉了沈夏。
  “好!”
  火车出发了。
  沈夏挥着手,直到火车变成了一个小点,看不见了,她才把手放下来。
  从火车站出来,原本想回家的,忽然想到公园那安装好的滑滑梯她还没去看呢,之前可是答应游主任,要去看看的。
  去了公交站,看了一会站牌,发现没直达公园的车,到了济民路之后,还得走两站,才能到。
  到了公园。
  沈夏走了进去,本来还想找找滑滑梯装在哪了,结果发现压根就不用找,最热闹的那块地方就是。
  滑滑梯得安在空地上,占地不小,而且,这顶挺高,鲜艳的配色,进公园一眼就能看到。
  滑滑梯那边的人可真多啊。
  沈夏都走不进去。
  最里头的是玩滑滑梯的小朋友,外层是看孩子的家长。
  尽管滑滑梯有三个滑道,可是对于小朋友来说,根本就不够分的。玩滑滑梯最多的就是四五岁的孩子,七八岁的上学去了,更小的一点,家长不敢让孩子玩。
  再大一点的孩子,还是上学去了。
  滑滑梯那边,欢笑声不断,偶尔夹杂着几个哭闹声。
  人太多了。
  要是周末,孩子会更多的。
  沈夏先是在外头看了一圈,之后挤了进去,试了试滑滑梯的稳固性,摇不动,很稳。可是来这玩的孩子太多了,从她进来开始,就没停过。
  得提醒一下游主任,最好是一周一检修,不然怕有风险啊。
  回去的路上,沈夏直接对塑料厂的游主任打了电话。
  游主任听到是沈夏的声音,特别高兴的跟她说:“民生报的记者找到咱们厂了,说要做个采访!为的就是滑滑梯的事!”这可是上报露脸的机会啊,有了名声,还了功绩,这厂长也果可以想一想的。
  要是再往深的想,以后调到省里单位也是有可能的。
  游主任想到这样的美事,眼睛都笑眯了。
  “那恭喜了,游主任。”沈夏等游主任分享完喜悦,说起了另一件事,“我去公园看过了,很多小朋友都喜欢滑滑梯。”话头一转,“正因为太喜欢了,这玩的孩子特别多,游主任,我觉得得抓一抓检修的工作,最好每周都检修一次。”
  以孩子们提供娱乐设施是好事,可万一是要出了什么事,那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游主任神色一紧:“这事我会注意的。”
  孩子安全问题,那是最要紧的事。
  沈夏提醒完,挂断电话,回家去了。
  吴桂英在家,她在洗菜,看到沈夏,问,“怎么才回来?”不是三点的火车吗,送完人弄得再晚四点也该到家了,看看现在,都五点了。
  沈夏说,“我去了趟公园。”
  吴桂英擦擦手,想起来,“有你的信。”回屋去拿信了。
  沈大国刚才出门了。
  很快,吴桂英就把信拿了出来,一共六封,都递给了沈夏,“不知道谁寄的,也没写名字。”
  沈夏也没想明白,谁会给她寄信呢。
  折开看看。
  沈夏没选,直接挑的最上面那封拆的。
  拆开信,看到排头,写的是林兴易的名字,他寄的信?
  沈夏微微皱眉。
  两人没什么交集了啊,他怎么会寄信过来呢,这一寄还是六封。
  沈夏隐隐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她往下看。
  上面写着这是林兴易寄来的第三封信,他要信里写了自己的生活日常,早上去自习,有课是去上课,没有课的时候去图书馆。
  还写了他在宿舍跟同学相处的日常……
  连中午吃的是什么都写了。
  沈夏没明白,林兴易这是干什么?
  她带着疑惑,把六封信全看完了。
  她把六封摊在桌上,把第一封信跟第二封信单拿出来,剩下的四封放在一起。第一封信可以看出来,林兴易的情绪很激动,他提了上回相亲的事,还提了要继续深入了解的事。第二封信,他在信里问她为什么不回信。
  至于剩下的四封,全是林兴易生活的日常,去学校之后因为身上的伤没办法参加军训,还说了十一学校举行了运动会,他依旧没办法参加……
  吴桂英忙完,看沈夏还在看封,过来问:“谁寄的信?”一寄就是六封,还挺有诚心的。
  “隔壁村那个林兴易寄来过的,说想多了解了解,”沈夏站起来,“我给他回封信。”回屋去拿了纸笔出来。
  她回了封信。
  原本想把这六封信带着她写的那封一块寄回去的,可这样一来太重了,邮票得多不少,算了,这六封信还是放着吧,等过年林兴易回来再还给他。
  这会邮局下班了。
  沈夏没邮票,只能等第二天邮局上班去买。
  沈大国回来了,手里拿着两串红彤彤的鞭炮,手里还拿着一对喜联,就是恭喜发财万事如意那种。
  “家里有糯米吗?”沈大国决定用糯米弄成糊糊,把这对联对贴上。
  过几天,这店就要开业了。
  吉日吉时都算好了。
  还有几天,现在提前把东西备上,到时候就不那么慌乱了。
  沈夏问,“妈,新店开业是不是要放一些花篮啊。”或者是盆栽的树。
  好像没见到哪有卖的啊。
  吴桂英问:“哪样的?”
  沈夏就说了,怕吴桂英明不明白,还拿了纸画了下来。虽然她的画功不如乔月,但是嘛,画出来的东西还是能看的。
  花鸟市场有卖的。
  吴桂英决定先看看贵不贵,要是贵了就不买了。
  第二天。
  沈夏去了邮局,买了邮票,贴上邮票,把信放到邮筒了。
  一周后。
  中午正准备去食堂打饭的林兴易,终于收到了沈夏的回信。
  他连饭都不打了,回到宿舍,迫不及待的把信拆开。
  林兴易的笑容,在看完信后消失怠尽。
  这是一封很简短上的信,只有一页纸。
  沈夏告诉他,她有男朋友了,两家已经准备见面,喜欢林兴易在学校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最后祝他学业有成。
  再没有别的内容了。
  林兴易看着信上熟悉的字迹,再一次确定,这就是他上辈了认识的沈夏的字迹。
  她,怎么会有男朋友呢?
  上辈子他结婚之后,她明明一直单身的啊,她明明就没有走出他们的那段感情啊。
  林兴易拇指磨擦着信纸,又把那短短的几行字看了一遍。
  他忽然笑了。
  她说她有男朋友了,只是她说的,或许只是为了打消他的想法。
  退一万步说,就算沈夏有了男朋友,那现在只是交往阶段,又没有正式结婚,大家都有公竞争的机会。
  结婚了还能离呢。
  像他。
  上辈子到后来,不也离了吗。
  他跟沈夏才是最合适的。
  林兴易拿出纸,用钢笔吸了墨水,开始给沈夏写信。
  信上他明确的告诉沈夏,他不会放弃。
  写了整整三页纸。
  他写完信,又审视了一遍。
  过了会,他把信撕了。
  这样的信是打动不了沈夏的,林兴易陷入沉思,他现在萌生了一个想法,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沈夏。
  告诉她,他是谁。
  林兴易又拿出了一张干净的信纸,可临下笔的时候,他又改主意了。
  万一这信被没送到沈夏手里,被别人看了怎么办?那他不是暴露了吗,如果被人知道他记得二十一世界的事,那……
  林兴易不敢赌。
  他太莽撞了。
  这种事还是不要写了,等放假回到林家村,到时候再去找沈夏,当面跟她说清楚。不管她是打他也好,骂他也好,他都认了。
  他自己的错,自己承担。
  只要能和好。
  林兴易这一次还是像以前一样,把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在了信里,只不过这一次的信直白的挑明了感情,他不会放弃的。
  林兴易把信寄了出去。
  还是原来的地址。
  -
  时间一晃而过。
  很快,就到了吴氏麻辣烫开业的日子。
  吴桂英头一晚没睡好,早上起来的时候,除了黑眼圈有点重之外,人倒是特别精神,忙里忙外的。
  中午正十二点开业,那时要放鞭炮的。
  吴桂英又把门口视察了一遍,对联贴得整整齐齐,牌匾挂得很正。
  沈夏说的花篮没买到,这个季节花少得很,更别提用花来扎花篮了,要是从外地把花运过来,成本太高了。
  沈夏去了一趟花鸟市场之后,就打消了这个想法。
  “妈,把衣服换上,还有这帽子。”沈夏从外头回来,把外头订的厨师帽给了吴桂英。本来还说连厨师服一块定了,可是时间太紧,来不太了。
  本来说用着白色的厨师服显得干净,可又一想,这汤汤水水乱飞的,到时候白衣服没过几天就成了脏衣服,洗又洗不出来,那才更显脏呢。
  还不如就穿个罩衣。
  “戴这玩意干什么?”吴桂英虽是这样说,可还是戴了。
  沈夏说:“防止掉头发。”
  现在换季,头发掉得厉害,这做吃食的最见不得头发出现在食物里,得防着。
  中午,鞭炮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
  吴氏麻辣烫的店,正式开业了。
  “开业当天,消费满一块钱的,每人都送一个茶叶蛋!”沈夏把乔月写好的广告词,贴到了门口。
  还可以说打折,但是吧,今天打折,日后恢复正价,这客人就会嫌贵了。
  还不如送东西。
  “送茶叶蛋!老板,你们真送啊?”
  “那当然!我们这吴氏茶叶茶可是有口碑的,我们店不光卖麻辣烫,这早上啊,还卖蛋仔饼,茶叶蛋呢,是一天都卖。”吴桂英提高嗓门,让大伙都能听到。
  既然租了店铺,那就得利用起来,一天到晚不歇,把钱赚到手上,才觉得不亏。
  最重要的是,都是赚钱的买卖,吴桂英一个都舍不得丢。
  开业这天,吴氏麻辣烫生意极为火爆,一是大家没有见过这样的吃食,二呢,是这店铺送东西啊!
  还说呢,晚了就没有了!
  那不得趣味紧尝尝鲜!
  到了晚上,这食材都有些不够用了,后来还是沉河买了菜,沈夏跟乔月又帮忙洗了一拔,像要切的就交给沉河,全家一起忙,到七点,这菜又没了。
  这没菜了,自然要关门了。
  沈夏走到门口,抬起酸痛的手,把早上贴上去的广告给撕下来了。
  大角盆里,还有一堆的碗没有洗呢。
  沈夏脸色发青。
  她都有些后悔提开店了,幸好她还有自己的事业,要不然,真要被这菜啊碗啊困住了。
  不行,明天她就去问问电气厂的进度。
  就算是出了一半的货,她也得把货提走。
  晚上,一家人实在是没劲做饭了,还是下班的沈山一家点了菜,叫人送过来,一家人一块吃的。
  沈夏真诚建议:“妈,请人吧,这么干下去,你跟爸肯定受不了的。”
  最少最少得请个洗碗的阿姨啊。
  吴桂英:“今天店铺开张,又送东西,人才这么多的。以后还不一定呢,咱们不招人。”不就是洗碗吗,她干得了!
  沈夏:“妈,你想清楚啊,这备菜都得备很久呢,还有茶叶蛋你要成天卖,那量就更大了。”哪有空啊。
  她觉得,“要不把蛋仔饼停了。”
  “就这么先干着,要是我觉得累了,再停。”吴桂英就是敷衍一下沉夏。中午开业她心里有点没底,看到大伙都进来吃,说味道好,她才宽心。
  以后还不知道生意怎么样呢。
  哪有那个钱请人,再说了,吴桂英现在可不敢随便请人。
  要请,也是请亲戚过来帮忙。
  “妈,我明天要出趟门,要是事情顺利,过几天就要出差了。”沈夏说,“这麻辣烫的生意,要不就做晚上的吧,中午……”
  “你就别管了。”
  吴桂英有自己的想法,儿子女儿都要结婚了,虽说先头赚了一点钱,可是这租铺子,再加置办桌椅,装修屋子,那钱都花了不少了,现在不得使劲的赚吗。
  苦点累点都没事,只要能赚着钱。
  吃完饭,吴桂英让儿子们回去。
  送沈山的时候,看了方如凤几眼,问,“你妈那边怎么样了?”
  方如凤笑着看向沈山,“还是让他说吧。”
  沈山抱着孩子,对吴桂英说道:“妈,都说清楚了,事情过去了。”
  方如凤笑容微僵。
  就这?
  还有呢。
  她用手肘碰了碰沈山,上回婆婆薅她妈妈头发了,都秃了一块,于情于理都得赔个不是吧。
  “什么叫事情过去了?”吴桂英不高兴了,这说话怎么不清不楚的。
  那姓张的到底认错了吗。
  这人做错事就得认错,年纪大不是借口。
  方如凤赶紧说,“我妈去医院看过了,是得了病,医生说是更年期。”
  “是病了?”
  “对。”
  原来是病了,难怪的。
  吴桂英问,“严重吗,要不要紧,医生开药了吗?”
  “开了中药,正在吃,现在我妈情绪好多了。”方如凤道,“妈,上回啊……”
  吴桂英道:“上回那事是我冲动了,我不知道亲家病了,要是你们早点说她病了,我也不会火气上头啊。”
  沉河跟乔月感情好,不用人操心。
  “二嫂,这是妈给你准备的。”沈夏拿出吴桂英后来买的蜂蜜,给了乔月。
  至于有没有大嫂的,沈夏也不知道。
  吴桂英叫住沈山,“你们两个,等会,我去给你们拿点东西。”回去把蜂蜜拿出来了,整整两罐,“这个是给你们的,这一罐是给亲家的,就当是我赔不是了。”
  交给方如凤。
  方如凤应了,笑着接过,“我会转告我妈的。”
  吴桂英笑了,“行!”
  沈山两口子带着孩子走了。
  吴桂英又去送沉河,问乔月,“我们这边忙着生意,估计没法去你大伯家了,什么时候让你大伯过来一趟,谈谈你们结婚的事。”
  乔月道:“我大伯比较忙,到时候我问问他。”
  -
  方如凤心情特别好。
  婆婆低头了,等她把这事告诉她妈,她妈一定会很高兴的。
  沈山抱着熟睡的孩子,走在后面。
  方如凤回头看他,“你怎么不说话啊?”
  沈山道:“更年期跟你妈丢孩子可没什么关系。”这理由,也就骗骗他妈。
  方如凤叹气道,“那我能怎么办?你也知道我妈现在的性子,佐得很,油盐不进的,把你妈的话告诉她,她心情能好点。”
  沈山换了个姿势抱孩子,不再提岳母,而是问方如凤,“你妹妹早恋的那个对象,你知道是谁吗?”
  方如凤一愣:“不是他们班男同学吗?”
  沈山道:“我估计不是。”
  上回从乡镇调研回来,坐车的时候在路上看到方如柳跟一个男的在路边走,车子一晃就过去了,他只是匆匆的扫了一眼。
  就那一眼,他确定那男的不是学生。
  不像。
  “你见过?”
  “也不算见过。”沈山就说了那天的情况,“我觉得,你该让岳母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方如凤心里一沉。
  沈山看人一向准。
  她说,“我明天去如柳学校看看。”
  沈山看她,“你不是要上班吗?”
  “中午去。”
  现在小文瑞转到沈山他们单位的托儿所了,他上下班接送,方如凤回粮油局上班去了,搬了家之后,婆家娘家的人都怎么去,两口子感情好了一些。
  -
  民生报采访游主任的报导出来了。
  在民生报的第二面,还附了滑滑梯的照片呢,占了第二面四分之一的版面,算是大新闻了!游主任高兴,给厂里的每一位同志都发了报纸。
  又买了五十份,准备送亲朋好友。
  沈夏也看到了这则报导。
  公园的滑滑梯玩的人特别多,尤其是周末,人山人海,那个公园也因为滑滑梯人气爆棚,迫不及待的让游主任再安一个滑滑梯。
  公园的工作人员甚至在考虑收费的问题了。
  原本因为滑滑梯玩的人多,塑料厂的名气比以前大多了,好多过来订滑滑梯的人,还包托一些大单位大工厂。
  大工厂的职工多,家属多,那孩子自然就多,他们厂地大,建几个滑滑梯不是问题。
  游主任忙得昏头转向。
  这民生报的报导一出,连外省的都找来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10-2901:33:57~2022-10-3002:48:3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白面书生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