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都市小说 > 城破后我揭竿而起 > 第132章
  云锦绣与臣子们的交流,并无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之意,众人也都习惯了。
  不过,玩笑归玩笑,玩笑过后论起正事也得正色。
  尚书令什么的,实权在手,杨觉推辞了,那由谁来执掌的好?
  “左右仆射人选,诸位有什么好提议?”然而让他们更始料未及的是,云锦绣竟然要越过这么一个位置?
  可是,尚书令一职不定,这就选左右仆射,果真好吗?
  众人各自交换一个眼神,云锦绣岂不知他们在想什么,相当利落地追问:“或者,诸位心中有哪个人选不如说来听听。尚书令若不能调配左右仆射及六部,关系重大。”
  手底下的人云锦绣能不有数,协调三省六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尚书令这一职,一个闹不好极有可能令朝堂动荡。为此,云锦绣宁可闲置,也不想在这个时候闹出些其他事。
  其实除了一个杨觉能够做到这一点,说句不好听的话,尚书令作为三省六部极重要的职位,宁可空着,云锦绣也不想设出一个闹腾的人。
  得,一个个都懂云锦绣的意思了。毕竟就他们这些人也算合作久矣,谁是什么模样,谁服不服谁,或者愿意或是不愿意对方在自己之上,能没点数吗?
  “先生为左仆射如何?”云锦绣既然已然有想法,那就先定的左仆射吧,第一个人选便是王申。
  “甚好。”云锦绣提出王申这么一个人选,一众人齐齐认同,甚以为合适。
  王申虽然得云锦绣唤一声先生,那总是不能一直摆着先生的架子的,该记起自己的身份就不能忘了!
  “好。”众人认同,王申更是朝云锦绣作一揖应下,云锦绣再与之颔首算是还礼,既显君臣之谊,何尝不是表明他们各自心中对彼此的尊敬。
  “我提议子隐为右仆射。”定下左仆射人选,那就到右仆射了。杨觉提议之,子隐正是阮英的字。
  一群人的视线落在阮英身上。已经快写完诏书的阮英被点名,内心那叫一个激动,他他他,他可以作为右仆射吗?
  “臣附议!”在阮英激动无比的时候,一个个交换了一个眼神,都觉得不错。
  虽然阮英看起来没个正形,但却是一个极聪明也极能干的人。
  说句不好听的话,在场那么多人里,除了杨觉外,阮英是坚定站在云锦绣那一边的人。
  且阮英一向办事牢靠,论文论武,这位都是半点不差,于云锦绣是亦师亦友的存在。对下,同僚们都挺喜欢这么一号人,也信服这一位。
  如此,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定下,接下来就是中书省,上书省的人选。
  范长生和宁栖梧同为上书省侍中,宣和与李武为中书省中书令。
  值得一说的是各省的职责,尚书省负责处理日常政务,是为“掌出纳王命,敷奏万机。令部统之”。
  中书省掌制令决策,中书令谓“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门下掌封驳审议,侍中谓“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专判省事”。
  三省相互牵制,从如今这一世族,一寒门庶士的安排中也可以看出,云锦绣势必不会容忍一方独大。
  相对而言,能让云锦绣任之为三省长官的人,个个都是有真本事,且都是追随云锦绣多年,凭本事立足的主儿。谁能不心服口服?
  接下来就是六部尚书了,云锦绣特意提出,以令潘宣为吏部尚书,谭可为兵部尚书。
  其实看到这么两位出现在这里,好些人都明白,云锦绣必不可能天下大乱时用人不拘小节,天下一统,这就让手底下的女子们个个收拾着回家去。
  谭可虽然当初是个弱女子,这些年却是凭军功一步一步的上来,以她为兵部尚书,在场一个个当兵的都不反对,文官们有什么说不的资格?
  至于潘宣此人吧,能力是没有问题,真正让人这心里七上八下的难道不是因为她的容貌吗?
  “陛下,潘娘子的相貌?”有想法总是不能不提的。云锦绣总不能不考虑考虑朝中人员看到潘宣时的心情。
  “我以为你们提出反对的理由可以是因为她们是女郎,却不料是相貌。
  “怎么,用人唯才,不拘一格,你们这是觉得我说的话不过都是骗人的?相貌有损就不能出仕了?
  “谁要是连这点面对容貌有损的人的勇气都没有,或者无法静心处理国事,这样的人,趁早别当这个官。”
  云锦绣大大方方地表明她的不屑,一个个什么人啊。连这点在潘宣面前站都站不直的胆子都没有,指望那么一个人干什么?
  这回,无人敢再说潘宣相貌的问题了。
  可不是吗?人的相貌无从改变,但是人的本事是能随着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而变化的。
  真要是不想看到所谓相貌丑陋的人,大可自己关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真以为自己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对人挑三捡四?
  余下四部尚书的位置,杨觉举荐了两个,却是江南而来的人,一个出自王家王晏,另一个是为庾亮。
  云锦绣和在场的人都见过这么两位,让他们出任既是为了平衡,也是因为这两位确实有本事。
  是以,商议之后,以王晏为礼部尚书。毕竟王家出身名门,最懂得规矩,由他来当这个礼部尚书,想来一定能让人心服口服。
  庾亮出任刑部,那也是杨觉认为比较合适的,毕竟这一位本事不错,天下百废待兴,也得有一个撑得住的人坐镇刑部,查查天下大案为妥。
  当然,大理寺什么的也别忘了,这也是查查重案要案的地方。一个庾亮掌刑部,云锦绣便让颜茴掌大理寺。
  随后定下吴由掌户部,一位久居长安的老工匠沈可为工部尚书。当然,天子门户也得有个识相的人来看着。云锦绣与众人商议后定下,以董照为京兆府尹。
  大方向商量好一个个的官位,那更得论功行赏了吧。
  在场的人对杨觉不求功,也不要惠及于自家的事,其实是百思不得其解的,但架不住杨觉坚持,那谁也不好再一味苛求杨觉非要当官,非要惠及于家族不可是吧。
  云锦绣在赏赐上极是大方,如三省的长官们,一个个毫不吝啬地封他们为国公,六部的官员以及战功赫赫的诸位也都是封侯的封侯,封伯的封伯。
  相较之下,虽为司空的曹耀只得了一个侯位,有人提醒云锦绣,是不是给曹耀封得有些低了。
  “怕是封高了,好些人要准备翻旧账了。”可惜,云锦绣意味深长地丢下这话,叫一群人都不由地紧了紧皮。
  对啊,可千万别忘了曹耀可是一路杀下江南的。
  南边的士族们有多少死在曹耀的手里,别人怕是不清楚,云锦绣有数得很!
  把人推得太高,可能是不小心把人架上火来烤,有些道理云锦绣清楚着。
  一时间一个个都乖乖的不吱声了。
  如此一来,云锦绣昭告天下。虽然这样一份封赏不能说人人满意,但相对而言算是公平,毕竟是真正的论功行赏,这里头可没有一个是云锦绣的亲眷。
  当然,没有资格参加讨论论功行赏的人里,也有人想起来了,云锦绣都当上皇帝了,是不是应该对自家人论功行赏了?
  本着也该为云锦绣递个台阶的意思,朝堂之上马上有人提出这一点,云锦绣该对云家人论功行赏了。
  “云氏之功,功在于何?”云锦绣并不拒绝所谓的论功行赏,不过,这个功从何而来是不是也该说说?
  啊?谁承想到云锦绣竟然会亲自问起云家人的功劳?
  云锦绣就不想为自己家里人多谋划谋划?最好能让他们都因为她的缘故执掌大权?
  对不起,云锦绣真没这个打算。
  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云家已经经了一场大难了。再把人扶上高位,云锦绣得花心思去约束他们,更得处处防着他们,累不累呢?
  虽然对于云承在江南也算为云家报仇的事,云锦绣闻之很是高兴,但这些功能说到明面上吗?
  “旁的人都可以不赏,陛下之父,对陛下有生育之恩,陛下当封。”这个事其实私底下都讨论过了,只不过云锦绣认为不是时机,愣是不让人下诏书。
  此刻对于云锦绣问起云家人有何功劳这个事,好吧,他们一时数不出来,但是云承的功劳,就算他对国无公,他是云锦绣父亲这事就是莫大的功劳。
  父母之恩大如天,绝不是一句虚言。
  “那就依旧制而为。另,封叔公云启为镇南王。”云承要封,云启是谁都休想忘了。那可是实打实跟着云锦绣出生入死,坐镇在云锦绣后方的人。
  只不过这一位存在感不强,好些人其实都忽略了他。
  当然,也是因为某人没有一丁点上了年纪该有的稳重样儿,反而像个孩子。
  且这一位整日就围着云锦绣转,就不想理会别人。好些时候都让人忘记他可是云锦绣的叔公。
  别的人不知云启何人,拟诏的那位当然知道,赶紧按云锦绣的要求立刻写下诏书。
  云承是为太上皇,云启为镇南王。
  这镇南二字怎么觉得很是针对呢?
  有人脑子闪过如此念头,最后又被甩得一干二净。怎么说云承都是云锦绣的父亲,怎么样也不可能父女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