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像是尹家的传家宝,和尹家的历史一样,要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差不多在秦国开始商鞅变法前的时期,秦国出了一个草根名将,尹忠。
  据传尹忠出身卑寒,却是个少年英雄,年纪轻轻就为秦国屡立军功。他战死后被追封爵位,尹氏一门一夜之间跻身贵族。
  尹忠的尸骨始终未被找回,传闻到最后也只有一个衣冠冢。后来,家人请人画了他的画像,自此日日香火供奉。
  再之后,秦朝灭亡,往下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朝代更替,尹家在历史的洪流中起起伏伏,血脉却从未中断,家谱延续至今,而且几乎每朝每代都出过大官。
  尹忠的画像本也伴着家族血脉一直流传,然而,一千年前左右的北宋时期,金人攻占了京兆,也就是如今的西安,逼得当时早已从秦人最初起源地甘肃移居到西安的尹家再次在战争中流离失所,不得不从北往南迁移,此后就在南方扎了根,这就是为什么祖先是秦人的尹家现在已经成了S市居民的原因。
  在这一次大迁移中,尹家遗失了那幅画像。
  到达南方后,当时的尹家已差不多家财散尽,尹家家主却不惜花重金请名家重画一幅尹忠的画像,在家中为老祖宗续上香火。
  尹家有个不成文的信仰――对这位老祖宗的谜之信心。尹忠曾凭一己之力带飞整个家族,尹家后人就莫名其妙地坚信,带飞过他们的老祖宗也一定会一直保佑他们。
  春秋战国到宋朝,一千多年,尹家熬过一次次战乱与兴亡,屡遭劫难却香火不断,就是明证。
  宋朝之后,到如今,又是一千年,尹家依旧在起起落落中顽强地存活着。距今最近的一次劫难是距今几十年前,尹家当时富贾一方,人丁兴旺,家底却几乎被翻了个底朝天,尹家人被逼疯了一批,被逼死了一批,流离失所了一批,整个家族被搅得七零八落,天各一方。
  劫难伊始时,尹修的爷爷16岁,他的父亲离开前把尹忠的画像交给他,交代他无论如何要保住这幅画像,这是尹家的家训,老祖宗在,尹家就还有希望。
  10年后,爷爷26岁,他熬过来了,他的父母没熬过来。
  26岁的爷爷没有家,没有亲人,没有钱,一无所有。他从家后面那棵树下挖出被他藏了10年的老祖宗画像,抱着它迷茫四顾,天地之大,不知何去何从,不知何处容身。
  再后来,改.革开放,爷爷也下了海,开始做生意。在外边闯荡多了,爷爷见多识广了,渐渐意识到一件事――一件他父亲从没告诉过他的事。
  他们的传家宝,那幅老祖宗的画像,很值钱。
  假如它真的如父亲所说,如父亲的父亲所说,如尹家一代又一代先人所说,是货真价实的从宋朝传下来的真迹――而且还是宋朝的名家手笔,那么这幅画像,能让一穷二白的尹家再一次一飞冲天,原地变身富豪。
  正如两千多年前尹大将军带飞尹家一样。
  爷爷不是没心动过。在艰难的挣扎后,他忍住了。
  他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从小给他讲尹家的故事,给他讲老祖宗尹大将军的英雄事迹。父亲的教诲已经在他心里扎下了根――有家,才有一切。
  这幅画还在,尹家就还有希望。
  爷爷把画好好地收了起来,把这当做穿行沙漠时手里捏的那颗苹果。天无绝人之路,这幅画就是他最后的保障。
  之后,再苦再累他都咬牙坚持,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尹氏成了商界豪门,他在S市买了一栋新的尹氏宅邸,把这幅尹大将军画像庄重地挂进了书房。
  父亲说得没错,所有先人都说得没错,老祖宗一生为国而战,为家而战,他的战魂一直在保佑尹家。
  这就是爷爷从小到大给原主讲过无数遍的尹家的家史故事。
  当然,史书上绝没有说得这么详细,原主是个有考据精神的人,特意去查过,正史上关于尹忠的记载,加起来不超过50个字。
  前面那通听起来悲壮又浪漫的故事,要么是野史,要么是尹家人口口相传、添油加醋的脑补。
  原主并没有继承尹家人对老祖宗的迷信,每次听爷爷激情开麦回顾往昔,原主心里就忍不住吐槽:老祖宗可能都不知道你们是谁。
  此刻,尹修忍不住点头表示同意:老祖宗确实不知道。
  老祖宗根本没想那么多。
  尹修仰头仔细端详这幅尹大将军画像2.0版。
  看到自己被挂在墙上,天天供人瞻仰,说不定瞻仰了两千多年。就,还挺有意思的。
  但是,这画里的人,怎么说呢。
  不能说跟他一模一样。
  只能说毫不相干。
  脸是张椭圆形的圆饼脸,看起来肉乎乎的,鼻子是蒜头鼻,唇形看不太清楚,因为被胡子盖住了。眉毛浓而短,往两边飞起,眼袋很重,显得眼睛有点浮肿。
  只有眼型稍微还有点接近尹修的那双丹凤眼。
  看起来就是个和蔼可亲、其貌不扬,大概率还睡不好的老头。
  尹修:……画得很好,下次别画了。
  史书没告诉你们,你们的老祖宗尹大将军他当年是英年早逝吗?
  画像的旁边还有题词,写着“尹忠”这个名字。
  为什么是“尹忠”而不是“尹修”,也是有原因的。
  尹修本来没有名字。一个无父无母的小乞丐不需要名字,别人会以各种随口想到的称呼来喊他,他也往往能听懂。
  直到大哥把他捡回了军中,给他起了第一个名字。
  大哥是尹氏,他就跟着大哥姓尹。
  名“修”。
  取自《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切从修身做起。
  十几岁的尹修对平天下没有任何想法,大哥让他修身,他就修身。
  当时的男子长到二十岁要行冠礼,然后才算成年,同时家中长辈会赐字,也就是“名字”中的字。尹修只有名,还没有字。大哥说不急,等到他及冠之年,大哥会亲自再为他取一个字。
  大哥却没能等到尹修二十岁。
  之后,尹修一直叫尹修。过了二十岁,也一直没取字。
  “尹忠”这个名字,是十五岁那年,秦国国君赐给他的。
  那之前,他在秦军中一直只是大哥手下的一个小兵,却在那次秦晋会盟上因打败晋国的天才少年岑渊,替秦国挽回了面子,而在秦国国君面前有了姓名。
  秦国国君给他升职加薪,还给他赐了名。
  名“忠”,忠心耿耿,忠君报国。多么简单直接。
  也许国君想当然地认为,这个少年既然已经没有了家,那就只剩下国了。
  那就把你的所有都献给国吧。
  此后,对外,他是尹忠。只有他最亲近的人,如大哥,如他军中的一些好兄弟,知道他叫尹修。
  岑渊也知道。是他亲口告诉他的。
  这个小细节,写史书的人显然不知道。
  尹大将军的“家人”也不知道。
  因此,他的衣冠冢上,写的是尹忠。
  他的画像上,写的是尹忠。
  史书上,写的是尹忠。
  尹家后人的记忆里,也是尹忠。
  尹大将军,尹忠。
  世上,无人再记得尹修。
  除了岑渊。
  岑大将军,岑渊。
  他一生的宿敌。他最后的知己。
  讽刺的是,兜兜转转,两千多年后,尹家当前的家主,原主的爷爷,给他长子的儿子,也就是他的长孙,取名尹修。
  这次并非出自《大学》,而是《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爷爷要让尹家这些子孙记住,无论是他,还是他之前祖祖辈辈的先人,创立这份家业不容易,守住这份家业更不容易。
  过去的路很长,未来的路更长。
  这也是爷爷跟原主生气的原因。祖孙两辈的故事说起来有点复杂。
  不,不仅仅是祖孙两辈的故事,包括原主的父亲在内,是祖孙三辈的故事。
  爷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即原主父亲,以及一个小五岁的小儿子。
  尹修的父亲,也就是大儿子自小聪颖,爷爷一开始就把他当做继承人来培养。大儿子不负爷爷所望,双商高能力强,学生时代成绩优异,毕业后进入家族企业,表现一点不虚,短短几年就让爷爷的一众老部将心服口服。
  大儿子唯一的缺点,是身体不好。
  终于在35岁那年,也就是尹修5岁那年,尹修父亲病逝。
  两年后,尹修母亲也郁郁而终。
  那之后,爷爷亲自抚养尹修。
  大儿子刚去世时,小儿子――尹修的二叔30岁,研究生毕业后正式进公司不到5年,大权又一直在爷爷和大儿子手上,小儿子最多算是个走后门的打工人,爷爷不放心把家业交给小儿子,就一边继续忙活工作,一边照顾尹修。
  说是照顾,其实就是让保姆保证他吃穿不愁,让贵族私立学校和昂贵的家教保证他的精英教育。
  但尹修心底还是很爱爷爷,毕竟除了二叔一家,爷爷是他唯一的亲人了。
  直到尹修长大,机缘巧合之下得知――机缘巧合指的是二叔告诉他,他父亲的真正死因。
  爷爷曾说过,他爸爸是病逝的。
  可事实是,他的爸爸,是被爷爷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