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寒门之士 > 第36章036府试前
  第三十六章
  四月未至,镇江府衙已张榜告示府试将于何时何地进行,参加府试的士子中,除了二月刚刚通过县试的各县前五十外,还有往年通过县试、却倒在府试这一关前的士子。
  应考人数之庞大丝毫不逊于县试。
  府试之难,便是难在此处。
  柳贺早前约了施允一同去府衙报名。
  与县试不同,府试需两位廪生作保方许入试,为柳贺及施允作保的廪生也由丁显牵线搭桥,若是让柳贺自己去找,不仅耗费人力物力,付的资费也要更贵一些。
  这便是在丁氏族学读书的好处,廪生资源要比别处丰富得多。
  “施兄!”
  过了府衙前的青石路,尽管人数众多,柳贺还是一眼就看到了施允,和一众呼朋引伴的士子对比,施允身边空空荡荡,倒显得他有些孤零零的。
  施允性格一贯如此,柳贺其实与他有些像,为人不如旁人圆滑。
  “我来迟了。”
  “不迟,我也刚到。”
  镇江府衙位于府城东北,柳贺家却在镇江城西,过了金银门,沿途又经过北固山与长江的一段,过了铁瓮城旧址,马车才到了府衙前的巷道,接下来的路马车已经挤不进去了,柳贺只得下来走了一段。
  “人可真多啊!”柳贺感慨道,“不比县试时人少。”
  待柳贺和施允会了面,依然有不少士子朝府衙门口赶过来,几乎将衙前的道路堵住。
  和县试时不同,到了府试时,士子的年龄就要大上一截了。柳贺粗略看了一圈,中年人模样的士子不在少数,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少年郎,志得意满地站在一众士子中,不似中年士子一身暮气。
  柳贺佩服那些能够一次次奔赴科场的士子,考到后来,身心怕是都麻木了,只是靠一股执念在支撑,换成是他,他根本就做不到。
  ……
  等了一会儿,府衙大门开了,一队衙役执仗分列两侧,领头的书吏环视一周:“诸生都先散开,知府大人吩咐过了,金坛县最远,先是金坛县的士子来领考凭,之后是丹阳与丹徒二县,莫要拥挤。”
  这书吏虽这么说,可在众士子列队前,依然有几人先一步入了府衙,柳贺不知这些人的身份,只听其余士子议论纷纷:“那位是靳家的公子吧?”
  “茅家的三公子也来考了。”
  “此次府考,这几人恐怕会受到优待吧?”
  “兄台慎言。”
  一府之尊可轻易决定众考生在府试中的去留,若是这话被旁人乱作文章,在场诸生都没有好果子吃。
  科场之中,人情关系是免不了的,但官员们通常不会做得太难看,避嫌还是知道的,如正德间焦芳那般赤/裸裸的毕竟是少数。
  但官员子弟中式的几率的确比平民子弟更高,倒不是其中有什么关节,而是官员子弟家境优渥,往往能够延请名师指导,家中长辈又多是进士举人,于学业一途能更进一步,平民子弟却是没有这些条件的。
  但整体来说,科考的公平性还是很强的,自洪武朝至今,无数士子投身于此道,若是堵了贫家士子的上升之途,轻则民变,重则改朝换代。
  若是不信,黄巢与洪秀全有话要说。
  柳贺与施允二人站在丹徒县的士子队伍里,看着金坛县的士子一个接一个入内,柳贺估算了一下,排到他们恐怕要等到午时了。
  丹徒县的队伍仍在一动不动地等候着,柳贺看向施允:“施兄,可带了书?”
  施允摇了摇头,柳贺递给他一本薄册:“眼下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不如先看两页书。”
  不仅他们这么干,队伍中其余士子也是如此,正如上辈子月考前在考场外背课文的学生,其实背书未必有作用,也不一定能碰到考点,主要是求个心理安慰。
  日头渐渐高了起来,此时金坛县的队伍已经排完了,轮到丹阳的士子进去,天气一热,丹徒县诸生难免有些躁动,几个身子骨不好的士子已经被晒得头昏脑胀了。
  “年年在此排长队,连块遮风挡雨的地都没有。”
  “我丹徒士子是后娘生的不成?”
  也有士子想离开队伍喘口气,一看身后黑压压的人群,便立时歇了心思。
  到了午时,方才轮到柳贺与施允,柳贺只觉身上出了不少汗,连鞋底都站硬了,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气垫鞋,步行全靠11路,因而双腿常常受累。
  入了府衙内,书吏几人正在忙碌,柳贺递交了县试通过的凭证,书吏接过后核实了一番,另开了一张凭证,上书柳贺籍贯、三代及本经等信息,柳贺拿着凭证找另外一位书吏,该吏仔细观察着柳贺样貌,贴了一张浮票,浮票上记载着柳贺样貌标志,就连柳贺脸上两颗痣就被记了下来。
  这浮票是为了防止考生作弊,据说前代连痔疮也会标记。
  幸亏镇江府还没有这么变态。
  浮票贴完,书吏又在柳贺考凭上盖上章,柳贺县试为丹徒县前十,到了府试有提堂坐号的资格,书吏自也替他标记上了。
  到了施允时,流程也与柳贺一样。
  柳贺接过考凭,看着浮票所书的面白无须字样,默默“……”了一下。
  小说里的面白无须都是形容太监的吧?
  他看向施允,问道:“我面白吗?”
  施允则指着自己的浮票,沉默了半晌,方问柳贺:“我脸长吗?”
  两人皆以沉默回应对方。
  施允二月县试排名第九,在柳贺后两名,张榜后不久他便找上柳贺,要柳贺把此次县试的四书文及试帖诗默写一遍给他,柳贺正好要给两位先生寄信,就托他们将信转交给施允。
  施允随后寄来了他在县试中所写的文章。
  二人得空便会互相点评文章。
  这一回府试,施允同样在家苦读,他文采风流胜过柳贺,写文章的逻辑却稍弱一些,此次备考府试他便一心补足弱项,以求顺利通过。
  领了凭据,两人一同去面馆吃了面,之后便分开,距离府试还有几日,两人都不想耽误时间,还须将文章磨砺一二。
  面对府试,柳贺的心态虽然乐观,却没有县试时那般自在的感觉,毕竟府试的竞争力非同小可,稍不注意就有落榜的可能。
  但柳贺对自己的文章有信心,他考前一直在努力打磨文章,文章境界已与之前完全不同,府试中有才华的士子必然很多,但柳贺是在做足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备考的。
  他唯一的弊处大概就是通经时日尚短,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没日没夜地读书作文,正是要让自己在考场上不留遗憾。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前去府城的前一晚,纪娘子为柳贺收拾好包袱,在柳贺长衫里侧缝了银两,又再三叮嘱他将考凭等放好。
  柳贺笑道:“娘,我不会忘的。”
  “这可马虎不得。”纪娘子神色严肃,“你爹当年与我说过,他考府试时,一位同窗的考凭便是被同住之人给偷了,他诉苦无门,白白耽误了两年。”
  “那人可受惩处了?”
  “无凭无据,他丢进烛台烧了也容易。”
  听了纪娘子的话,柳贺小心翼翼地将考凭收了起来,都走到这一步了,若考不成试,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等你府试回来,家中还有些银两,我们便搬到省城去住。”
  柳贺原本就打算和纪娘子提议这事,却没想,纪娘子竟先他一步提了出来。
  “你若读不成书,留在乡间倒也罢了,可你必然是要往上读的,成日在村中待着,连个请教学问的地方都没有。”纪娘子轻声道,“你爹当年受过的罪,还要你再受一遍不成?”
  柳贺县试考中第七后,孙夫子特意托人给纪娘子传话,说县试第七极有可能考中童生,童生之后便是秀才,柳贺不可能一直留在下河村。
  眼下柳贺不过十六,即便这一趟考不中,再苦学两年必然也能做到了。
  而下河村地处偏远,进城一趟并不容易,且距县衙府衙都远,于柳贺游学交友皆有不便。
  纪娘子觉得孙夫子的话极有道理。
  柳贺自归家读书以来,他二婶里里外外说了什么,纪娘子比谁都清楚。
  柳贺未考时她便笃定柳贺考不上,柳贺县试中了,她又说了无数酸话,又说府试难考,县试中了也未必能中府试,纪娘子听多了都觉得晦气。
  她以往觉得忍一忍无妨,现下却已是烦不胜烦了。
  纪娘子做这个决定也不容易,她是纪家村人,出生后连府城也未去过几回,更不必说搬到城里去住,家中的一草一木她都熟悉,通济河两岸的风光她闭上眼睛都能清楚道出。
  但纪娘子很清楚,若不是因为她在,柳贺不必受这么多委屈。
  先前她没有下决心,可看着柳贺考一次试就得奔波一回,纪娘子终归还是心疼的。
  “府城热闹,娘也能多看一看。”见柳贺脸上有担忧之色,纪娘子反倒安慰他,“你爹说了多少次进城也没去成,你娘也想知道,他惦记的府城究竟是什么模样。”
  ……
  第二天一早,柳贺便从家中出发到达府城,和县试相比,府试时的客店更是爆满,柳贺若非托纪父定了一间房,眼下恐怕连柴房都没得住了。
  客店的掌柜自是喜笑颜开,每逢县试与府试,房费能涨一翻不说,每间房都住满了士子,这些士子家境大多不错,在店中用的茶水等都是最好的,只这一晚就能抵平日一月。
  柳贺的一间在楼上,推开窗,街上不少来府城应考的士子,巷道两侧有卖笔墨纸砚的,也有卖衣裳鞋袜的,这两日天色阴沉,明日府考时极有可能下雨,故而卖伞的也有不少。
  柳贺倚着窗,任由窗外人声传入屋内,手中捧着一本书认真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