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回到明朝当首富 > 第366章天下震
  对于免税的问题,宁远自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此事,势在必行!
  原因很简单,此刻的大明,是靠着天下诸多农户养活的。
  因为,普天之下,无数的百官、士人,是不需要交税的。
  非但不缴税,还要吃喝农户们缴纳的税款。
  这是积病!
  说不好听些,这便是吸农户们的血,养活整个大明。
  当然了,在这传统的农耕社会,此问题,暂时来看,是无法避免了。
  他宁远能做的,只是尽力去规避一些问题。
  就如此番,百姓们受了灾,本就活不下去了,再加上赋税的拖累,离死,也就不远了。
  “刘公,凡事,要视情况而定。”
  宁远不紧不慢道:“就如此番天灾,波及面甚广,百姓们受灾严重,理应宽待他们啊。”
  “至于您所提及的日后若再有受灾区域,下官以为,朝廷也应该免除受灾百姓的赋税。”
  “话说到底,下官之所以这般看,是因为下官觉得……朝廷……暂时……不缺银子吧?”
  不-缺-银-子!
  这……
  三位阁老有些错愕。
  这话说的……一时间,竟叫人无法反驳。
  但凡换一个人,敢说朝廷不缺银子,怕是会被文武百官骂死。
  因为六部九卿都需要银子啊,谁嫌弃银子多啊?
  可说这话的人是宁远,那就另当别论了。
  因为这家伙每年可以给朝廷带来数百万两银子的收入!
  而朝廷每年的税收是多少?
  单纯的计算银子,也不过是两三百万两。
  即便加上米粮、布匹等折算下来,也不过两千多万两而已。
  宁远带来的这部分收入,完全可以抵消免税的部分,甚至绰绰有余。
  对于银子,自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可是,也要考虑百姓们的实际情况啊。
  百姓们已然吃不上饭了,还要收税,那不是把百姓往死路上逼吗?
  琢磨许久后,刘健开口道:“此法,倒也可行!”
  说来说去,无非还是银子的问题。
  这偌大朝廷,又有多少事是用银子解决不了?
  嗯……有些上瘾。
  甭管什么天大的难题,只要银子到位,那就不是问题。
  就如先前的朝廷大患在北方,现在呢?
  银子铺上去,将士们愿意奋战、愿意保家卫国,北方,便稳定了!
  想着,刘健不由得笑了出来,试着问道:“繁昌伯,西山那边……”
  话说半截。
  宁远自是瞬间会意过来,忙开口道:“刘公,玻璃生产已然提速,不出意外,此后每年,西山可为朝廷带来最少三百万的收益。”
  这话,言辞有些模糊。
  原本,这收入的应该纳入皇帝陛下内帑的,他这里,却只是提及“朝廷”,便有些耐人寻味。
  言外之意便是,可挣来的银子,不会少。
  但至于到时候怎么分,是继续纳入内帑,还是纳入户部库府,便不是他宁远的事情了。
  这也是势在必行。
  无论是皇帝陛下与内阁这边的商议结果如何,他宁远都要将这经商……合法化。
  皇帝陛下认可,朝廷也认可。
  “好了,朕,知道了,宁爱卿,你退下吧!”
  弘治皇帝挥了挥手。
  宁远便老实告退。
  内阁寂静许久之后,弘治皇帝才缓缓开口:“朕知道,总是将那西山收来的银子纳入内帑不大对,所以朕想与三位爱卿商议一番,如何,才能名正言顺的将这银子,纳入库府……”
  三位阁老皆是一阵沉思。
  这,是一个大问题。
  乃至有可能影响朝廷百年格局。
  先前,西山的银子纳入内帑,再由皇帝陛下自内帑支出与户部,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再直白一些,这里面,有着一个制衡的关系。
  若皇帝陛下独掌财政,或许眼下没问题,可未来,谁也不知朝廷会变成什么样。
  碰到一个暴君,完全可以随意拿捏文武百官。
  所以,这银子还是要归百官管理。
  可究竟该归谁管,又是一个问题。
  银子是经商得来的,无论是户部还是其余五部,都不合适管理。
  那么,唯一的办法,便是……
  “在陛下的治下,大明,越发的昌盛繁荣了。”
  “昔日,太祖皇帝、文皇帝皆是文成武就,一统天下,横扫大漠,而今我弘治朝,却也毫不逊色!”
  “陛下,功载千秋,是圣明君主啊!”
  三位阁老先后开口。
  弘治皇帝笑了笑。
  有些事,大家可能心知肚明,可要说出来,便需要一个引子。
  跟着,大学士刘健再度开口:“而也正因天下昌盛,与先前大有不同,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怕也是要改一改的。”
  谢迁点头:“是啊,就说这经商吧,先前,都说经商乃是与民争利,可依臣看啊,这经商,乃是利国利民的要策!”
  李东阳亦是附和:“还有这高速公路,一日可行一千八百里,何其的恐怖,史所未有啊!”
  看似不着边际的一番话,意思,却呼之欲出。
  无论是经商还是高速公路,皆相当重要。
  这么重要的事情,得纳入朝廷的管理啊。
  而朝廷现有的六部九卿,已经不足以辖制这些新鲜的事物了,怎么办?
  增设管理的职位、机构!
  六部九卿的传统,得改了!
  “陛下,或可考虑暂设‘通商司’与‘道路司’。”
  “其中,通商司负责诸多经商事宜。”
  “而道路司,则负责管理四方的高速公路事宜。”
  刘健给出了建议。
  世道变了啊!
  规矩,不得不改!
  若再按照先前的规矩继续下去,这朝廷用不多久就会乱套。
  所以,朝廷要经商,还要增设一司管理高速公路。
  至于所谓的与民争利尔耳的……三位阁老想到了宁远的一句话:你行,你倒是上啊!
  在不压榨民脂民膏的前提下,这大明,又有几人能给朝廷带来数百万两银子的收入?
  “此提议,倒是可行。”
  弘治皇帝深深点头:“只是,这新增设的二司,由朕来管吗?”
  三位阁老不语。
  由皇帝陛下亲自管,又不大对,那不成了于六部九卿并列的存在了吗?
  规矩自然应该改,可这么一改,改动的也太大了吧?
  这时,弘治皇帝笑了笑:“昔日,太祖皇帝废丞相设内阁,为的便是让内阁帮助君王管理天下。”
  “今时今日,天下繁荣,可事情也随之多了起来。”
  “所以,朕觉得啊,大抵上,还是要劳碌三位师傅喽。”
  言外之意,将新增设的二司,交由内阁来管。
  三位阁老闻言,只是赔笑。
  这天下,终究还是在变化的。
  就如这内阁,一开始,只是协助君王处理政事,并没有半点权利。
  到得后来,性质虽变了些,可说到底,终究是没有实权的。
  只是,从这一刻开始,内阁,将真正的掌权。
  一通商议过后,诸多事宜得以解决,免赋税的问题,自也无需多言。
  就在当日,一封诏书昭告天下。
  自这一年起,大明所有的百姓,免赋!
  消息传出,天下大震!
  无数百姓,感激涕零,甚至有些身受赋困扰的百姓,当即跪在地上,冲着京城的方向,遥遥膜拜。
  这是仁君、明军、圣君啊!
  自此后,大家伙,再也不用交赋了!
  很快,褒奖的奏折如雪花般翻飞来到了弘治皇帝的案上。
  弘治皇帝看了看,惠然一笑。
  只是,无论怎样,心底,仍旧开心不起来。
  能被百姓歌颂,自是值得开心的。
  但,真正困扰大明的问题,却如一根刺般,扎在他的脖颈之上。
  大明的粮食,短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