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都市小说 > 1979我的文艺时代 > 第十五章稿费到手
  姜玉楼作品将要在《当代》发表的消息在学校小范围传开了,连校长都和善地来班里看望他。
  对他的鼓励以及希望他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的殷切期望同样不少。
  更有不少家境殷实的同学表示,等《当代》刊发后,肯定会购买支持他的。
  喧闹总是短暂的,中午放学后,马孝和唐月雯围住了他。
  姜玉楼“警惕”地看向两人,“你们这是要干什么?”
  “别装了,快让我们看看吧。我不信《当代》的回信里面只有信,就没有其他东西?”马孝“狞笑”着看着他。
  唐月雯偷偷捂着嘴笑,她也挺好奇的,想知道他到底有没有收到稿费。
  姜玉楼仰天长叹:“唉,误交损友啊!”
  “再不麻利点,我可动手了。”
  眼见马孝要上手了,
  姜玉楼被逼无奈,只能重新拿出了信封,这里面不仅有《当代》杂志的稿件录用函,还有一张汇款单,是他的稿费。
  1977年,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发布《关于试行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办法的通知》,恢复废除了10年的稿酬制度,通知规定实行低稿酬制度,并根据作品的质量和字数一次付给稿酬,著作稿为每千字2至7元,翻译稿为每千字1至5元。
  像《当代》杂志这样的大型期刊杂志,还是人民文学旗下的,印数多影响大,又坐落在首都这样的大城市,经费宽裕一些,稿酬发放的标准普遍比小杂志高。
  姜玉楼这篇《李十三推磨》一共两万七千多字,汇款单上的金额是一百八十九元,《当代》杂志是按照千字七元的标准给的,算起来顶得上城市里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了。
  就算和开砖窑的孙少安比也不差了,孙少安和秀莲两个累死累活一个月才挣了六七百块,他一个月可不止能写一两篇。
  如今可以说是近些年来作家日子最好的一个阶段了,相对较高的稿费和低物价让文学成为一大批有志青年的梦想,正是在这个时期文坛涌现了一批新人,余桦、王晓波、石铁生、陈中实、贾平娃等人都是在这个时代走上文坛的。
  在过几年,稿费还会上涨,如果到明年,国家出版局还会制定新的稿酬标准,适当提高了基本稿酬,恢复到之前水平,著作稿提高到千字3至10元,翻译稿则是千字2至7元,同时恢复了印数稿酬,印数稿酬,每印1册~2万册,每万册按基本稿酬的5%付酬。
  等到了九十年代,作家的好日子就结束了,物价持续上涨,尽管基本稿酬较原来有所提高,但同样字数文章的稿酬能买到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一直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时间,这一阶段能够全职的作家就很少了。
  那些作家几乎都是作协或文学院的成员,有一份稳定的工资,稿费则是另一笔进账,要不然光靠稿费可没办法养活自己。
  “龟龟,一百多块钱,楼子,你这是一字千金啊!”马孝看着汇款单上的数字,嘴都快合不拢了。
  唐月雯更别说了,早就已经化身小迷妹,倾慕地看着他。
  姜玉楼强调道:“什么一字千金,差的钱你给我补,明明是千字七块。”
  “反正你发财了,是不是该有所表示?”马孝嘿嘿一笑。
  “玉楼家条件不好,过得不容易,还是算了吧。”
  唐月雯心疼姜玉楼,不想他破费。
  “还是月雯心疼我。”姜玉楼嬉皮笑脸的说道。
  唐月雯羞红了脸,低下头不敢看他。
  就在马孝以为这顿大土豪没着落的时候,姜玉楼又道:“我这点钱请你们吃大餐肯定没戏,不过吃一顿羊肉泡馍却没问题。怎么样,去不去?”
  说着,他拿眼撇向马孝。
  “去,肯定去,只要能去外面吃,咱都不挑。”马孝笑嘻嘻地说道。
  唐月雯也是点点头,羊肉泡馍好吃还不贵,姜玉楼的小金库也能接受得了。
  “那就成,走,先陪我去取钱。”
  这个年代汇款都是走邮电局,而各个城市的邮电局也是最吃香的单位了。
  三人一路走向邮电局,姜玉楼之前来过,知道路。
  进了邮电局,他径直走向柜台。
  “你好同志,我取钱。”
  姜玉楼从信封里取出汇款单,递给了柜台里的大姐。
  “取钱是吧?也不知道早点来,这都到吃饭的时间了。”
  大姐头也不抬地嘟囔道。
  这年头的国营单位都一样,别想着能给你好脸色看,不凉着你已经是认真工作了。
  姜玉楼也明白,所以不急不躁。只要拿到钱,啥都好说。
  柜台大姐接过汇款单,目光随意扫了下汇款单上的单位还有数额,一百八十九块,《当代》杂志社,稿费?
  嗯?稿费?大姐愣了下。
  钱多钱少她倒没有在意,邮电局里取钱的人多了去了,大额汇款单她又不是没见过,可稿费还是第一次见。
  嘿,这可够新奇的。
  于是大姐难得地抬起了头,这一看可把她惊住了,能拿到一百多稿费的作家竟然是个小年轻,看年纪比她儿子还小。
  这让她心里酸溜溜的。
  现在都改开了,而且经历了特殊时期,知识分子的含金量与日俱增,作家更是知识青年崇拜的对象,走到哪里别人都得称呼一声老师。
  这地位,也就比官府里的老爷差一点。
  柜台大姐的态度好转了不少,好言好语地说道:“姜老师您慢等,我这就给您办理取钱业务。”
  “同志严重了,我哪里是什么老师,就是个普通的作家。”姜玉楼憨厚一笑。
  取完钱后,三人从邮电局出来,马孝一个劲地围着他看。
  “你这是怎么了?”
  “啧,楼子都是老师了,写了小说地位真不一样了。”
  唐月雯盯着姜玉楼,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姜玉楼笑了笑,拍了拍口袋里的钱,底气十足:“走,跟哥吃好的去。”
  羊肉泡馍店是陕地有名的小吃,阳平县城里也有几家。
  三人找了家县里名气大的,美美地吃了一顿。
  姜玉楼只觉得吃完以后浑身都舒坦了。
  美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