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我体内带个台式机 > 第34章参与项目学习!人脸识别算法
  江成也没有料到自己的首款上架游戏,居然火了。
  
  但想想也是正常的。
  
  现如今的游戏,江成也大都看了一下,还停留在初步阶段,优质的游戏还不多。
  
  江成这款游戏,图片元素精良,而且玩法又很考究眼力,需要花一些心思才能够完成关卡。
  
  仅一个关卡的碎片,都每一次都随机,更不提还设计了三十个关卡。
  
  这着实耗费了江成不少脑细胞,朱剑、郝勇俊和徐思远在这方面也出谋划策,想了蛮多。
  
  因此,每一关,都十分经典。
  
  故而才能够口口相传,迅速地传播了开来。
  
  pk系统的存在,更是让大家有兴趣拼一个先后。
  
  似乎谁先,就能证明谁更聪明。
  
  在水果系统也上线之后,江成感觉到下载量在上升,而充值的钱也在上涨。
  
  虽然到手的提成不多,但江成相信回本是没有问题。
  
  江成正常上了几堂自己的专业课。
  
  到了班上,一扫眼便发现仍有几人没来听课。
  
  细想下,也想起了郝勇俊说过,自己班上也有几个大牛,现在都已经在跟导师做项目了,估计论文都在开题了。
  
  果然,大神也常有,江成只是记忆和动手能力还不错而已。
  
  除了必修之外,江成自选的课程也安排的满满当当,但然而并没什么用,江成已经全部自学完了。
  
  因此,在选课方面,他还是自由地在听大三的课了。
  
  专门守着杨明德教授,总算是让他给守着了。
  
  “杨教授,我是本系的江成,能否耽搁您一分钟的时候,请教一个问题?”江成拿着笔记本,准备先问问题。
  
  万事都得有个熟悉过程。
  
  杨明德还留有白发,并不稀松。此时带着眼镜看了眼江成,“如果不急的话,你可以发我邮件里。”
  
  “给定一个大小为n的数组,找到其中的多数元素。杨教授,我尝试过几次算法,但都感觉时空复杂度有些高……”江成简单直接把问题描述了一下。
  
  果然,涉及算法问题,杨明德教授停了下,头脑开始思考。
  
  杨明德思索不过半分钟,便道,“这是一个好题,不过你可以从第一个数开始计数,遇到相同就是+1,遇到不同的便-1,如果减至0,则从下一个数重新开始。”
  
  “明白了。”江成也是瞬间反应了过来。
  
  杨明德道,“小伙子,算法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研究的东西,你有不断挑战的心,很好。”
  
  “好的,杨教授,我叫江成,是一字班的,能给张名片吗,有些问题我可以发邮件问您吗?”问了问题后,江成介绍了自己,再来要名片。
  
  杨明德轻皱了下眉,但很快舒展了,递给了江成一张名片,“怎么来大三听课了?”
  
  “大一大二的课程我都自习完了,想学更高深的知识。”
  
  “小伙子,也不能好高鹜远,自学好了,但不代表掌握了。”杨明德告诫了一声。
  
  江成没有反驳,既然有了印象,下一次,便是通过邮件沟通,再增长熟悉度了。
  
  自己虽然厉害,但在这些方面,还离这些大牛们差得远了。
  
  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
  
  中午的时候,江成又梳理了几个在自学中遇上的难题,发了邮件给杨明德教授。
  
  不仅如此,在邮件中,江成还把自己的解法进行了书写,让对方批改作业。
  
  好导师可不常遇到,得抓住一个狠狠地薅。
  
  随后江成登陆了freelancer论坛。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江成已经成萌新成长为了半新手了。
  
  也接到过几个单子,但都不大,才赚一百多刀,江成也没想提现,只是作为锻炼自己的方式。
  
  不过,在华国这类网站还是有些少。
  
  江成心头想着,如果有钱了是不是自己开一个?
  
  再接了个单子,江成花了半个小时,在体内电脑里头写了写代码,但提交了。
  
  不想,对方确认得很快。
  
  100多刀到手。
  
  看样子是急要的。
  
  江成在体内电脑中书写代码极快,找这些急要的单子,倒是非常适合。
  
  于是刷新了会,又接了几个不难的单子,一个人整了整,半天下来,竟然赚了近1000刀。
  
  按汇率算起来,也有七八千块钱。
  
  难怪说it大神月入数十万都是小儿科。
  
  江成美滋滋的关了论坛,继续开展了算法深入。
  
  在图书馆,江成找了《算法笔记》和《算法设计》开展了深入学习。
  
  此前他的学习,还是针对几个程序语言的基础学习,对一些函数的使用已然掌握熟悉,但在算法和数据结构这一块,江成却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决定了他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码农)。
  
  哪怕有着超强计算的能力,江成依旧感觉在学习中还是会偶尔存在理解不透的感觉。
  
  这感觉就像是明明自己知道原理,但就是来运用的时候,转不过弯来。
  
  但这也不能怪江成,而是这些书籍越深入,就越有那种奇怪的感觉:
  
  “好了,现在你已经知道1+1=2了,请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吧。”
  
  ……
  
  艰深的书籍,越啃越有味道。
  
  在设计的时候,往往面对的需求是多样的,而且并非是例题那般,更多需要用头脑去思考解决的办法。
  
  这就是算法的魅力。
  
  任何程序,归根结底,都是1和0的构成,都是编程语言用算法来实现的。
  
  晚上的时候,江成收到了杨明德教授的回复。
  
  邮件里头,杨教授很耐心地回了江成,还对江成的作业进行了批改。
  
  最后,杨明德还附了一句话,“算法一途,既艰难又有趣,你若有心,记得走得更远一些、更深一些。”
  
  江成注重算法,更为重要的是,他知道未来的很多程序,都在算法之上下了苦功。
  
  他们结合大数据分析和用户喜好分析,专门推荐相关的新闻、短视频等,为每一个用户构建了一个圈子。
  
  一个既舒适,又稳定的圈子。
  
  圈子里头,有共同爱好的人,有共同三观的人。
  
  江成必将进军这些类别的程序,那么自己深度掌握算法,会是核心技术所在。
  
  江成书写了感谢信后,没有立即又发问题,他也怕这个教授晚上抓狂得把他拉黑了。
  
  第二天,江成准备了题,直接又找杨明德面教了。
  
  当面请教之后,杨明德对江成更加有印象了,还互留了扣扣和联系方式。
  
  再过几天,江成便顺理成章选了杨明德作导师,并被允许在他的项目中学习。
  
  基于mb-lbp算子和multilinearpca算法的人脸识别的实现。
  
  感觉高大上的样子。
  
  不过江成知道未来的手机,都会携带人脸识别技术。
  
  这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pca算法,江成并不是很熟悉,只在书籍中接触过,知道这个全称是principlecompoentanalysis,译为主元成分分析,原理是将高维的数据投影,再重新选点计算分析。
  
  因为在项目里头可以跟着打杂,江成便重点将学习重点放在了pca算法之上,把图书馆有关这一类的算法都看了一遍,还看了下最近一些期刊、论文,把前沿知识初步记下了。
  
  等到接触了,江成这才不至于一懂不懂,而是基本能够反应过来。
  
  现如今,项目已经到了最难的地方。
  
  pca算法是降维算法,也是有损算法,直接通过这个算法来识别人脸,错误率极高。
  
  基本相当于大家都可以被识别成为彦祖。
  
  杨明德等团队打算利用mb-lbp算法先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然后再用multilinearpca算法对提取的人脸特征进行降维,最后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人脸识别。
  
  方式是好的,但在实际研究过程,因为算法的原因,识别并不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