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明末大寨主 > 第二百六十一章扩编困境
  “滚吧!”得了楚行的应诺,陈二牛立刻开开心心的去寻赵华年麻烦了。
  
  楚行也很头疼,这群老将实在是太烦人了,别说底下的军官玩不转,自己也头疼的很啊。
  
  动不动又哭又闹,这还是自己看着,自己若是不在,谁知道他们能整出什么幺蛾子。
  
  不过也就是陈二牛,其他人即便是有贼心,也得背着人,搞幺蛾子。
  
  就陈二牛,仗着楚行的喜爱,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断。
  
  看到一脸狰狞笑意的陈二牛的时候,赵华年便知道大王失守了,他顿时感觉脑仁都疼,我们炮兵是技术兵种。
  
  但是有了陈二牛搅和,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跟赵华年预想之中的完全不一样,因为陈二牛带的这帮人,动不动就骂街,打架斗殴,纯纯的一种野蛮人,野性十足。
  
  不过那是赵华年头疼的事情了,楚行终于解放了。
  
  他不愿意跟陈二牛纠缠,实在是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比如说军队的扩编。
  
  在成功击溃了朝廷的大股兵马之后,救民军肯定是要扩军的,这是楚行早就定下来的事情,而且下面的人手,不论是军方的将领们,还是军师赛八仙,尚书老胡都在闷头搞这件事情。
  
  尤其是胡爷,每天骑着老马,领着一群人,敲锣打鼓,下乡下村,招人入伙。
  
  几乎每天都有新兵通过地方乡勇和乡组织的推荐,进入到救民军的新兵队伍。
  
  但是,短时间内的大量的兵员补充,就会有很多问题涌现,比如军官的不够使用,比如编制的缺乏。
  
  三个千户所,一个巡检司,这四支队伍,是救民军的核心力量。
  
  上述兵力,在大战来临之前,就已经到达了三千五百人,即便是不断扩编,也不可能超过四千人。
  
  然后各直属部队,工兵部队,守备千户所,也不需要那么多新兵。
  
  尤其是工兵部队,守备千户所,他们吸纳了大量的明军俘虏,压根就不需要新兵。
  
  而刀盾兵和弓箭手这两支部队,基于特殊性,是需要从明军之中转化,或者挑选实力强劲的猎手,是很难从新兵之中补充的。
  
  至于骑兵,就比较操蛋了,虽然山东有马政,但是一来楚行的马匹来源匮乏,二来是会骑马的人非常少,楚行虽然一直想要扩编骑兵部队,但是一直没有这个实力。
  
  至于炮兵,那需要的是人才,还得是读过书的,这就比较艰难了。
  
  所以,吹醒肯定是要扩编步兵的。
  
  无奈之下,楚行只能城里第四千户所,第二独立巡检司。
  
  与之前不一样的是,后续的部队,只能以数字作为番号,想要获取如同虎贲、鹰击、豹骁这样的军号,必须立下赫赫战功才可以。
  
  不过新成立的千户所,下设三个千户,分别是一正二副,同时又有十个百户,负责统帅下面的火铳手和长矛手。
  
  而独立巡检司的大体设置,与千户所一般,主力也是火铳手和长矛手,但是也有刀盾兵、弓箭兵等特殊兵种。
  
  这样下来,救民军就拥有四个千户所,两个独立巡检司,如果再加上后勤部队,守备千户所,以及各军官的直属部队,亲兵队,以及斥候队伍,炮兵部队,满编将会超过七千人。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实力而已。
  
  这些兵马起码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形成真正的战斗力的。
  
  因为贫穷的楚行,拿不出那么多火炮、火铳、甚至刀盾、弓箭都不够充足。
  
  制造火炮是相当麻烦的,时间长不说,还需要大量的铜,这极大限制就炮兵部队的扩张,按照后方的说法,短时间内,也就制造一些三四百斤的小炮出来。
  
  至于楚行心中所想的那种将近一千斤的重炮,不好意思,可以问崇祯要,大家伙是造不出来的。
  
  而且大都督府,也建议不必制造那么大口径的火炮,山东以丘陵地形为主,短时间内用不上。
  
  因此享受了一番重炮快感的炮兵,马上就要认清现实了,他们不会接收到一门重炮,而是清一色的五百斤一下,方便携带的小炮。
  
  尤其是四五百斤的车载小炮和适合山地丘陵作战的虎蹲炮,将是主力炮兵武器。
  
  火炮好说,有没有他,仗都能打。
  
  实在不行了,搞一搞回回炮,都可以接受。
  
  关键是没有火铳是真不行。
  
  按照现在的计划,救民军起码要有两千五百支左右的火铳,而且这还算最低的需求,储备另算,因为火铳的炸膛,磨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然而目前救民军有多少支火铳?
  
  五百支都不到。
  
  而救民军自己的产量呢?
  
  因为如今物资的供应问题,目前连一个月生产一百支都做不到。
  
  虽然说,随着东真面的资源不断朝着石桥镇迁徙,石桥镇这边儿的产能会不断攀升,甚至有可能得到一个月三四百支,但是这只是个预估数字。
  
  而且产量能达到,制作火器的原材料没有,那也是白瞎啊。
  
  如此,也就出现了一个极其尴尬的问题。
  
  那就是救民军的队伍在不断的扩张,但是除了虎贲军千户所以及第一独立巡检司有充足的火器之外,其他的几个千户所,都是拿着木头火铳,在训练。
  
  偶尔借虎贲军的火铳听听响,感受一下,就能美的鼻涕泡都冒出来了。
  
  一切武器都非常稀缺,这是救民军面临的巨大的问题,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楚行现在恨不得跑到京城一趟,去亲自问问崇祯。
  
  你之所以跟你的手下的士兵,整一堆破烂,棉甲里面没有铁片,战刀生锈,火铳炸膛,你是不是担心有朝一日他们叛变了,对你形成战斗力?
  
  老子费劲力气,打败了你手底下一支一万余人的部队。
  
  结果缴获的武器,基本上不能用。士兵拿着你们的火铳,放了三枪,就炸膛了,本来挺俊俏的士兵,直接毁了容。
  
  刀别说砍人和铠甲了,随便砍点树枝,都能卷刃。
  
  你们大明朝,都是拿着破烂去打仗吗?
  
  不过困难虽多,但是楚行也没有想过,让士兵放弃训练,或者转职业。
  
  他想的是让士兵先训练,他来想办法解决火器。
  
  因为沈家人说过,可以从江浙一带买火器,如果自己真的有钱,这其实也不是问题。
  
  而且士兵训练也是需要时间的,等到士兵训练的差不多的时候,那也是几个月之后了,而且这几个月里面,最少自己家能生产几百支火铳吧?
  
  这一定能解决一定问题了。
  
  剩下的再想办法搞点火铳,也能解决基本问题,起码可以上战场了。
  
  好吧,楚行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有点盲目乐观了。
  
  要解决火器问题,绝对是任重而道远,谁都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意外发生。
  
  不过楚行的脑海里有一点非常清晰,那就是绝对不能等武器充足了,再组建军队。
  
  而且,楚行也想好了,如果真的有意外出现,就让士兵转职,火铳手当长矛手用,其他兵种转为刀盾手。
  
  朝廷的长矛和盾牌还是勉强可以使用的。
  
  其他打了一场胜仗,救民军顺利扩编,真正开心的,不仅仅是楚行,其中军中上下都是欢欣鼓舞的,因为队伍扩编,又代表着一大批军职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