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明末大寨主 > 第四百八十章崇祯点将
  群臣都在躲闪着崇祯的目光,他也不以为意。
  
  他虽然执政的时间不长,但是被这群蠢货愚弄了几次之后,也算是长教训了。
  
  他也知道,朝廷有倾覆之威,这帮子养了几百年的士大夫,愿意为大明续命的没有几个,像是杨鹤这种被自己三言两语便骗去西北吃沙子,成就自己的人,毕竟是少数。
  
  自己的夹带之中,也不是没有人才,像是卢象升、杨嗣昌、吴甡这种都是地地道道的人才,可终究还是年轻了一些,威望不足,想要震慑地方,还需要一段时间磨练。
  
  至于前面这些老东西,更是不用想了。
  
  他们想的都是如何躲在京师里,享受着荣华富贵。
  
  崇祯对这些蛀虫太了解了。
  
  拿这一次女真人扣关来说,外面炮声不绝,战火冲天,自己在城内布置了大量兵马巡逻,又有宵禁之令。
  
  可这群士大夫们,一个个不光思考着如何退敌,却想着怎么延续他们花天酒地的生活。
  
  暗中投敌者数不胜数,依然每天醉生梦死的人也不在少数。
  
  根据锦衣卫来报,为了担心自己听见,甚至有些达官显贵在歌舞时,不用锣鼓,也不用丝竹,让那些歌妓拿着紫檀和象牙排版,轻轻的点着板眼,婉转低唱。
  
  他们的臣子们停杯拍手,脚尖点地,频频点头赞赏。
  
  自己在宫内愁白了头发,他们又是劝酒,又是猜拳,好不快活!
  
  这样的江山,指望着他们,是完全没有希望了。
  
  为何这天下骤然变乱,就一发不可收拾,崇祯比臣子更清楚。
  
  因为大明这二百多年的江山,财富都集中在世家、显贵、皇室手里了,老百姓手头毛都没有。
  
  这一次,京畿遭难,无数百姓从通州和东郊涌入京师,朝廷竟然拿不出银子来赈济。
  
  数不清的灾民,就睡在街道两边儿的屋檐下,害怕冻死,便挤作一团。
  
  这些百姓在刺骨的寒风之中颤抖着,呻吟着,抱怨着,女人们小声地呼着老大爷,哀哀哭泣。孩子们在母亲的怀抱里缩做一团,哭着喊冷叫饿,一声声撕裂着大人的心。但当五城兵马司派出的巡逻兵丁走近时,他们就暂时忍耐着不敢吭声
  崇祯心里很清楚,这是气数将近,大夏将倾的征召。
  
  这大明江山,虽然说绵延万里之上,可是京师都落魄成了这个样子,那四海的百姓又如何呢?
  
  为何匪寇屡杀不尽,不就是大明已经站在了百姓的对立面,不给他们活路,杀光一批,又有另外一批吗?
  
  这种种种原因,崇祯都很清楚,只是他乃是新君,虽然意图振作,可他发现,自己也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循环,那就是不做不错,小做小错,大做大错。
  
  到了如今,崇祯已经不敢有大的动作了。
  
  他只想凭借着祖宗规矩,先小修小补,让大明恢复些元气,再靠天下之英才,拯救这动荡的河山。
  
  所以他哪怕是知道,派遣督师之法,是个旧法子,没多少新意,他也要用。
  
  只是臣子的表现,一如既往的让他失望。
  
  不过这不重要,既然没有人站出来说愿意去督师,那就别怪自己亲自点将了。
  
  崇祯在众人巡视了一圈,他要找一位在东林之中有威望,且比较有能力之人,最终他选中了山西阳和道副使马士英。
  
  然后开口说道:“马爱卿,你乃是名门之后,又有地方主政主军的经验,对南边儿的情况比较了解,可愿意走这一趟?”
  
  听到崇祯皇帝开口,而且叫的还不是自己后,很多人都是暗自松了口气,不过被崇祯皇帝点名的马士英却是暗自叫苦!
  
  自己在下面熬了那么多年的资历,还不容易才上来,正准备搂银子升职加薪,搞搞关系呢,拓展下自己的朋友圈,为自己的未来做铺垫呢,结果这又要下去跟一群反贼打交道?
  
  伪乾贼军势大已经成为了定局,这去南边督师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你不信任刘宇烈无所谓,可是人家是侍郎,我算什么东西?
  
  你让我去做督抚,人家刘宇烈能鸟我吗?
  
  皇爷啊,皇爷,我知道出了这事儿您很烦躁,但是您别病急乱投医啊!
  
  我没这个本事啊!
  
  虽然说心中是一万个不愿意,但是崇祯皇帝都亲自开口点将了,他怎么敢拒绝?
  
  不能拒绝啊,不敢拒绝啊!
  
  当时就是带着一脸沉重无比的脸色出列道:“臣……臣愿,愿为陛下南下灭贼!”
  
  这说的那叫一个纠结!
  
  不过众人却是齐齐的松了一口气,有马士英去的话,他们也就不用去了,至于说马士英去了会打胜仗还是打败仗,这并不重要。
  
  如果打了胜仗,他们这些朝中大佬们的功劳也不会少,没有他们在朝中运筹帷幄,他马士英能够打胜仗,开什么玩笑!
  
  如果他打了败仗,那么就全都是因为这个马士英无能,但是和朝堂上的诸公有什么关系?
  
  我们在京师里待着,马士英他打了败仗关我们屁事啊!
  
  所以不管是胜还是败,他们都是人生赢家。
  
  至于说马士英打了败仗后,会不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局势,这也用担心?
  
  开什么玩笑,我们大明王朝疆域万里,拥兵百万,就算是再来三五场的惨败也是动摇不了我们大萌王朝的根基,大不了征召更多的兵力去围剿就是了。
  
  这伪乾贼军,能够蹦跶几个月乃至一两年,但是最终还是会被朝廷大军歼灭的。
  
  对这一点,朝廷上的诸多大臣们对此深信不疑!
  
  定下了南下的人选后,崇祯皇帝以一声朕乏了就是把一群臣子们赶了出去,不过对群臣们说是乏了,但是等众人走了后,他却是又招了招手,当即就有一个老年太监迈着小碎步快步走到了床边。
  
  只听崇祯皇帝道:“太子那边如何了?”
  
  听到皇爷突然问起太子,这老年太监一下子还没有反应过来,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不过他还是很快反应了过来道:“启禀皇爷,老奴听下头的小子们说,最近太子爷和以往一样,每日在东宫闭门苦读”
  
  听到这个回答后,崇祯皇帝却是轻哼了一声:“说重点,这段时间他都见了谁,说了些什么?”
  
  听到这话,那老太监的额头上瞬间就是冒出了冷汗,然后直接就是跪倒在地上:“回万岁爷,最近两个月,东林党的大人们进宫过几次,不过每次都是被太子召见,过去讨论治国之道,
  
  到底说了什么,老奴下头的小子们实在是没打听到!”
  
  然后他又继续说了三个人名!
  
  崇祯皇帝听罢后,略微皱眉,然后道:“另外几个皇子那边呢,有什么动向?”
  
  “永王和定王天真烂漫,每日便是陪着长公主游玩,并未有其他事。”
  
  崇祯皇帝听罢后微微点头,然后继续道:“继续让你的东厂看着点,不管是太子还是皇子,有什么动静务必要第一时间报上来!”
  
  “老奴遵旨!”
  
  再一次挥了挥手,崇祯皇帝就是让这老太监出去了,然后自己掀开被子,披上了外套后下了床,走了窗边,看着外头尚未融化的冰雪,他的眉宇就是没有松弛下来过。
  
  半天后,他才是叹了口气离开窗口!
  
  南方的叛乱,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纵观大明王朝的历史,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过,像是楚行这种叛乱,每年都得有几次。
  
  规模大的也不少,但是大明努力一下,肯定是能剿灭的。
  
  现在他头疼的问题有两个。
  
  一个是起义军太多了,剿灭不尽。
  
  像是楚行这种出头鸟,早晚是要完蛋的,这一点崇祯内心的想法是非常明确的。
  
  但是楚行灭亡了之后,还会蹦跶出来,王行,刘行,这种杀之不绝的情况,才是真的麻烦。
  
  另外一个则是大明的继承人问题。
  
  当然了,他对于太子朱慈烺,是非常满意的。
  
  毕竟是自己的嫡子,崇祯也不想搞什么继承人之争,动摇国本。
  
  崇祯担心的是这帮子文人将他的太子爷给毁了。
  
  自己刚登基那两年,之所以屡屡有昏聩之举,就是因为受东林蛊惑,又未曾接受过帝王心术的教育,凭借着一腔热血肆意妄为。
  
  结果是国家朝政越发败坏。
  
  导致心在,崇祯想要扭转乾坤,都成了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
  
  崇祯琢磨,自己这一代,即便是不亡国,这天下也难以好下去了,自己顶多又是中人之姿,想要恢复祖上的荣光,简直是登天之难。
  
  尚不如培养下一次,所以崇祯对于太子的培养格外用心。
  
  挑选了一名不错的小将,唤作周遇吉,专门侍奉太子武艺,又延请名士,讲解治国之道,就是希望太子能够成为真正乾纲独断的一国之君。
  
  只是事情往往事与愿违,看如今的太子,便和看当初的自己一样。
  
  如今的太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满脑子都是诗书礼仪,认为只要懂得忠孝和礼仪便能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
  
  在崇祯看来,真的是比当年的自己都好糊弄。
  
  崇祯数次想给太子掰过来这个错误的想法,都失败了。
  
  一想起此时,崇祯就后悔无比,当初自己让这群文官给毁了,怎么就没想起来,防范他们连自己的儿子也毁了这件事情呢?
  
  因为过于担忧继承人的问题,相比之下,楚行他们的叛乱一事,在崇祯眼里反而不重要了。
  
  如果能够将儿子培养好,十个楚行,二十个楚行也不在话下啊!
  
  崇祯为了继承人问题而唉声叹气,回到家中的马士英也是脸色不太好看,这一次南下,先不说受不受苦什么的,怕就怕这一去回不来啊!
  
  伪乾贼军闹的这么大,马士英出宫后就是把朝廷之中涉及伪乾的奏疏全都梳理了一遍。
  
  虽然这些奏折里的内容很多都是相互矛盾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慢慢梳理出来,并大概判断出伪乾贼军的真实情况。
  
  从诸多奏折里整理出来的情况来看,伪乾贼军火器犀利无比,拥有众多千斤以上的重炮,数百斤的重炮也是颇多,而且他们那些单兵使用的火铳也是极为的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