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唐之表弟很给力 > 第324章风暴再起
  第三百二十四章
  
  京观。
  
  一种为了展示武力、震慑敌人的手段。
  
  具体的起源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其用死亡威慑敌人的动机却是确定无疑。
  
  吴正义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堆砌敌人的尸体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因为他对待敌人固然无情,但对于死者还是抱有着应有的尊重。
  
  他只会在物理层面消灭敌人,而不会去做时效性有限的心理威慑。
  
  从物理层面消灭敌人的好处很多。
  
  敌人都没了,自然没人会记仇,更不会有人时刻想着报复自己。
  
  把敌人的尸体堆起来恐吓其他敌人的行为除了能长久的激怒敌人之外,作用实在是有限,搞不好哪天就被仇家找上门,在自己家也搞同样的行为艺术。
  
  高句丽人没有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看问题,以前隋阵亡和被俘将士的尸骨做京观,让前隋、让大唐惦记了几十年。
  
  那些矗立在高句丽各地战场遗迹上的京观只会让前隋和大唐的人对高句丽充满着仇恨。
  
  这种仇恨积蓄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就是要命的事情。
  
  没有吴正义煽动翅膀的历史中,大唐照样是用最残酷的手段复仇成功,只不过吴正义到来之后,大唐的复仇做的更彻底了而已。
  
  不管怎么样,在唐人的眼中,已经对高句丽复仇成功,接下来就是彻底结束两国之间的遗留问题了。
  
  李世民对于迁回前隋将士遗骨的事情非常重视,亲自来到了安市城参加迎接英魂回家的仪式。
  
  吴正义也很重视这件事。
  
  不同的是,他更在意的是数十万人的遗骨被挖开,会不会引起一些不可控的事件。
  
  比如引发某些细菌和病毒的大面积传染。
  
  如果迎回英灵的举动引发了瘟疫,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所以他让琼崖医学院和长安医学院的师生代替礼部和兵部的人员来处理几个大型京观的拆除工作。
  
  他还请教了秦朗那边的专家。
  
  专家们建议将那些前隋将士的遗骨原地进行火化处理,并对当地的环境实施大面积消杀,防止出现不可控的事件。
  
  为此,吴正义专门从秦朗那里采购了一批焚化炉和相关的防护、消杀需要的设备和药品。
  
  尽管兵部的老将们希望直接将那些遗骨运回各地的英魂庙安葬,但是他们多少也学习过一些防疫知识,知道其中的风险,便答应了吴正义的安排。
  
  两千多医学院的师生对处理几十万遗骨的事情很有兴趣,积极性很高。
  
  孙思邈和吴训怕学生们搞不定这么大的工程,特意亲临指导。
  
  孙思邈已经一百零五岁了,年纪小一些的吴训也快到古稀之年了。
  
  看着两位老人在风雪中忙碌的身影,吴正义有些于心不忍。
  
  同时也觉得大唐的医学人才很是缺乏。
  
  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从来都是一件耗时耗力、投入产出比极低的事情,孙思邈和吴训为代表的老一辈医者努力了二十多年,培养出的绝大多数都是一般的医者,给病人看个常见病之类的病症还没有问题,但是培养出来的真正让吴正义满意的高端人才却是只有吴良、卢照邻、武训等寥寥几人。
  
  尽管不能否认大批基础医疗人才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这个时代医生大量缺乏的困境,让大唐的医疗水平上升了好几个档次,但是仍然改变不了大唐医学发展缺乏领军人物的事实
  吴正义很担心大唐的医疗水平会因为老一辈医者的离开而停滞不前。
  
  因为他很清楚,就算是拥有秦朗提供的大批医学资料,大唐也找不到把这些资料转化成实际医疗能力的人才。
  
  和李世民抱怨了几句,搞得李世民很紧张。
  
  “表弟呀,你是不是又要做什么?”
  
  “哪有?弟弟我就是和表哥发发牢骚而已。”
  
  “真的?”
  
  “当然了。”
  
  “那就好,高句丽之战还没有彻底结束,你别添乱。”
  
  “嘿,表哥这话说的就丧良心了,弟弟我可是冒着落下千古骂名的风险在帮大唐开疆拓土,表哥这样说,弟弟很是伤心呀!”
  
  “屁话,朕早都打点好了,除了第一阶段作战的详情,第二第三阶段的作战的祸事都算在了高藏和泉盖苏文的头上,你能有什么风险?”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啊!”
  
  “那就让高句丽发生一次天灾,朕就不信后人还能在州县府志里找到无名军团的痕迹!”
  
  “好,表哥越来越腹黑了,我喜欢。”
  
  “滚蛋,准备打仗去!”
  
  “好嘞,我这场风暴是该再刮一次了。”
  
  贞观二十一年三月三是个好日子,吴正义装模作样的“请”几个无名军团的军士消失在了东部防线之外。
  
  为了寻回失踪的军士,无名军团派出了数万人越过防线前去寻找。
  
  五月底,残余的高句丽人向大唐投降,自愿将剩余的十二万人口并入大唐,他们的土地自然成为了大唐渤海道的一部分,
  
  六月初,无名军团推进到了原高句丽和百济的边境。
  
  义慈王亲自到平壤求见吴正义,被吴正义扣留。
  
  七月初,义慈王的国书和特使到达长安。
  
  唐皇李世民让鸿胪寺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同月中,义慈王亲至长安太极宫,与唐皇商议结亲之事。
  
  大唐嫡皇长孙、恒山王李象与义慈王的孙女扶余锦订婚。
  
  扶余锦为李象侧妃。
  
  八月金秋,义慈王发布传位令,以王长子扶余隆体弱多病和自身精力不济为由,将百济王位直接传与孙女扶余锦。
  
  同月,扶余锦从金城到达长安,于八月二十在大唐皇帝及数万唐人的见证下继百济王位。
  
  七岁的扶余锦成为百济历史上唯一的女王。
  
  九月,扶余锦与李象正式订立婚约,同日,扶余锦宣布将百济作为自己的嫁妆并入大唐。
  
  消息传回百济,激起了百济权贵和百姓的不满。
  
  原本就乱成一锅粥的百济变得更加混乱。
  
  百济贵族扶余南山异军突起,得到各个势力的承认,自立为王,单方面宣布罢黜扶余锦的王位。
  
  扶余锦向唐皇上表,请求大唐出兵,帮助平叛,肃清伪王扶余南山的党羽。
  
  李世民欣然应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