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轻文小说 > 清穿之八阿哥 > 第87章
  有这两人打了样,其余的人也立刻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他们在底下讨论着,平安不知不觉的陷入了神游。
  能卖出去的东西虽然很多,但农业品和野生资源都不合适,就比如他现在努力推广种植的番薯土豆和玉米,量大价低,以后准备走主粮路线,用海船拉出去买卖还不够回本的。
  野生资源虽然他们可以批量养殖,但同样的,什么东西都是多了就不值钱了,若想持续的开展对外贸易,还是手工艺品和工业品更合适。
  茶叶和瓷器都因为自然因素不可能实现,但桑树能种活的地方,养蚕应该不难,有了蚕便有了蚕丝,那就可以织造,他还是想要丝绸啊啊啊!
  现在底下坐着的这些人都是些五大三粗的汉子,若说谁有可能知道织造丝绸的技术,还是应该从归民那里寻找,趁着他们热火朝天的讨论,平安跳下箱子独自下了船。
  归民们正在登记户籍,关外的九月已经有些寒冷,他们却还穿着单衣,寒风中一些体弱的女人孩子冻得瑟瑟发抖。
  平安示意额尔赫去找都元帅给他们弄些衣服,额尔赫答应着正要往大营去,便看见孔友德领着一队车马过来了。
  都是汉人,孔有德比额勒他们想的周到,把给士兵们做的冬衣拿来了些,暂且让这些新来的归民抵挡寒冷。
  平安笑眯眯的迎过去,
  “还是都元帅妥帖,若没有这些救急的冬衣,归民们可要受冻了。”
  孔有德忙称不敢当,谦虚的推让着功劳,平安摆摆手,
  “我都看见啦,都元帅何必推辞呢,您待他们这样好,将来他们在您治下,想来也不会挨饿受冻,我也就放心了。”
  无论何时,麾下有人才是更重要的,即便只是一些治下的百姓,八阿哥随口一言便将这一百多号人给了自己,孔有德自然感激不尽。
  平安和孔有德一道看着他们领了暖和衣服,随口问道,
  “不知都元帅家乡在何处?”
  孔有德面露不解,不知平安为什么突然问到了他的家乡,一瞬间他的心思千回百转。
  难道是八阿哥怀疑他给这些人送衣裳是因为他们之前早有联络,这些人才来投奔自己?
  此前得过大汗的几道密旨,便是前日八阿哥到来之前,也有密旨先至,其中内容都是让他事事听从八阿哥所言,见八阿哥如见大汗,须小心侍奉,这些他自然明白,但今日不知为何却让八阿哥平白起了疑心,他背后顿时冒出一层冷汗。
  更冤枉的是,他想要这些人是不假,但之前确实从未见过。
  如今被八阿哥起了疑心,这可怎么是好?
  面前的人久久不言,看着孔有德的表情,猜测可能是误会了,平安连忙解释,
  “我没别的意思,海船出海需要丝绸贸易,但是咱们关外不懂织造,我便想着问问或许您的家乡有人通晓。”
  原来如此,孔有德松了口气,但他同样也是爱莫能助,
  “臣原籍山东布政司,不曾听说过有人通晓丝织之术,若说是养蚕缫丝,还得是江浙一带。”
  本来也只是随口一问,哪里就那么容易撞了大运,孔有德家乡也无人通晓丝织之法,他还是另想办法。
  这时,旁边却突然插来一句有些畏缩的话,
  “大人找丝织的吗?我媳妇的家乡原本就是养蚕的。”
  ・
  这些归民要跟额勒走时根本没想这么多,只想着他们能痛快的打倭寇,活的不憋屈,船上有枪有炮,离开后还能免受倭寇的报复。
  而且不仅有许多金银财宝,还有许多见都没见过的作物,听说是八阿哥专门买回去给民间种植的,朝廷也为此大开方便之门,专门设置了
  农署。
  有如此爱民如子的好官,怪不得关内饥荒连连,民众叫苦不迭,关外却从未传出有饥荒的消息,想来是要比他们的生活好些的。
  当时想着容易,只当是换个地方生活,但如今真到了关外,气候寒冷便是头一个遇上的问题,他们心中突然犹然生出了许多害怕。
  但害怕的情绪还没持续多久,转头看见走在人群最前的八阿哥原来是个这么可爱的小孩,顿时又觉得他们已经在这世上活了几十年,若在这么个几岁的孩子面前展露出俱意,还是有些丢人的。
  八阿哥年纪小,心肠也软,听带他们回来的那个船长说了几句,没责备他的自作主张,也没有半分为难,很轻易的便接纳了他们。
  然后便安排落户的事宜,把土地和户籍都周到的想到了,观其处事老练,竟完全不像个孩子。
  这边的官员办事效率也极高,这边为他们登记造册入了户籍,那边便发了冬衣,田地衣食一时间都具备了,也有地方暂住,他们顿觉日后生活有靠。
  听见八阿哥询问丝织之法,何渔这才鼓起勇气插了这么一句嘴。
  才想着不可能这么容易的就得到丝织之法,转头就撞了大运,平安眼睛顿时亮起来,几步跑到说话那人面前,
  “真的?能否让我见一见尊夫人?”
  何渔点点头,拉过自己身后的妇人,
  “这便是我媳妇,名叫芦花。”
  眼前的妇人约么二十五六岁年纪,肤色有些黑,身材瘦弱,但一双眼睛极亮,五官也端正清秀,两人都在他面前蹲下。
  平安正好能同他们平视,于是眨眨眼睛,软着声音问道,
  “芦花姐姐,你能不能帮我织丝绸呀?”
  他向来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外貌优势,趁着年纪小,不用白不用嘛。
  多亏了皇太极和海兰珠给他生的这副好样貌,肤色白净,眼睛也又圆又大,若是对着谁撒娇卖萌,才真是能让人心都酥了。
  芦花心下一软,若不是顾及着眼前这孩子的尊贵身份,她真的想伸手去捏一捏他的白嫩脸蛋,紧张感全然退去,她不由自主的笑起来,
  “八阿哥年纪小,可能不清楚,从蚕丝变成丝绸要很多道工序,还要有专门的工具,可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对着这样一个嘴甜又可爱的孩子,她什么都愿意说,给平安细细讲解道,
  “我家里会养蚕,秀秀嫂子家里原本是纺丝的,但就算有我们两个也做不成一匹丝绸,做最简单的丝绸还需要织造、染色,最少也要四个人呢,若是要做更为复杂的花样,就还需要提花、刺绣,因为工艺繁琐,每个人掌握的可能只有一项工艺的其中一部分,需要的人就更多了。”
  平安顿时蔫下来。
  好不容易涌起的一点希望又破灭了,丝绸制造工艺这么复杂,怪不得要卖那么贵。
  这世界也太残忍了,怎么能只给人家一半的希望呢。
  他委屈巴巴的扯着芦花的袖子,
  “那姐姐能不能帮我个忙?”
  平安这副可怜样子,还叫自己姐姐,芦花哪里能不答应呢,立刻应道,
  “你说,只要姐姐能做到的,我一定帮。”
  平安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实在是太麻烦人家了,
  “姐姐能不能往家中递去一封信,写好了我派人去送,询问一些缫丝织造之术,我听说这些年来关内年成不好,若有同乡亲戚想要投靠我大金者,我出资安置,请诸位到盛京去住。”
  芦花满口答应下来,
  “好好好,我这就去找人写信,小阿哥且等我半个时辰。”
  事到如今,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平安惆怅的看着何渔拉着芦花离开,他若是有尾
  巴,此时尾巴肯定也是耷拉的,对旁边孔有德的开解也完全听不进去。
  「叮!」
  「宿主你好,需要升级系统吗?」
  耳边响起了熟悉的电子音,但因为失落,平安也提不起兴致来,蔫蔫的问,
  “……升级有什么用吗?”
  根据他之前升级手机系统的经验,这都没什么用,除了让他的手机变得更卡。
  系统独自开朗,声音里都带着引诱,
  「升级后可以提供比百科词条更为严谨的资料阅读服务哦,比如丝绸的制作方法详解、人参的种植与养护、雄鹿割角后的治疗、对外贸易的经商之道……」
  平安:!
  参考书来了!
  他险伶伶咽回去一句已经涌到嘴边的“我升!”,故作冷静的问道:
  “条件呢?”
  这系统一向会坑人,平安已经学精了。
  不是平安的错觉,系统似乎给自己偷偷升级了一点功能,让他能察觉到系统现在的表情。
  就比如现在,系统微微一笑,
  「要求不高哦,只需要宿主专心服务五十年。」
  五十年?
  才这么短?
  平安几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原本以为自己要给这系统打工干到死的,自己虚岁六岁,已经当了三年打工人,那岂不是再干四十七年就可以退休了?
  系统今天怎么这么会做人?
  怕它反悔,平安一口答应下来,
  “升升升,给我升满!”
  这边让系统给自己升级,他转头就朝着方才两人走的方向追了上去,大声喊道,
  “何大哥,我有办法了,能不能让姐姐同我一起回盛京去?”
  何渔脚步一顿,他已经听到了背后的呼喊,但犹豫着不敢转过身去,
  总听说关外人野蛮,果然不假,八阿哥小小年纪,怎么要抢他的媳妇儿呢?
  平安气喘吁吁的追上两人,
  “我有办法了,现在急需专业人才,想请两位一起去盛京住,还有刚才说的秀秀姐姐一家。”
  芦花不识字,正在找人帮她写信,村里识字的夫子没有跟来,她只好找秀秀嫂子的孩子代笔,那孩子也不知跑哪里去玩了,半天也没找到。
  她蹲在平安身前,不由自主的软着声音哄孩子,
  “信还没写好呢,小阿哥莫急呀。”
  “我会写字,我来写,”平安吩咐额尔赫去取纸笔,看看何渔,又看看芦花,
  “姐姐一家跟我去盛京住好不好?”
  留在这里会给他们分田地,依傍着海边也仍旧可以出海捕鱼,与他们之前过的是同样的生活,但若是跟去盛京,他们又当如何生存呢?
  何渔吞吞吐吐,
  “这……我们,我没有一技之长,只会打渔种地,盛京有海吗?”
  听八阿哥的意思是想让娘子跟去盛京养蚕,但他又不会这个,去了也不能闲着啊,正当年轻力壮,他总要找些事干,不能把养家糊口的重担只放在女人肩上。
  盛京当然不靠着海,去了以后平安也不会再让他们种地打渔。
  让他们一起去就是为了不让夫妻分离,也顺便再培养些劳动力,平安笑起来,
  “何大哥不必担心,跟去盛京后,我会给二位安排住处,你可以同姐姐一起养蚕,若是觉得实在不擅长,还可以去种桑树,帮着搬东西,我来付工钱,旱涝保收,不用再去种地打渔了。”
  这样安排当然好,银子握在手里,不必顾及老天爷的喜怒,靠天收成吃饭,两人商量一下很快答应下来。
  但八阿哥这里一没人,二没工具,芦花只好提前同他说清楚,
  “可以是可以,只不过没有纺织用具,制作丝绸环节繁琐,我一个人可做不成。”
  平安拍着胸脯保证,
  “姐姐放心,只要养蚕出了丝,剩下的包在我身上。”
  目前尚且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养好蚕,于是先商量着一个月给芦花五百文工钱,何渔三百文,等他学会了工钱还会再涨,暂定的工钱也会随着日后丝绸的织造慢慢涨上去。
  地里一年也生不出二两银子,这样一来,两个人攒上三个月,竟然就有差不多二两半了,这么好的事,两人如何能不答应。
  给会织丝的秀秀姐姐一家也是同样的价钱,只不过他家里人多些,不比何渔和芦花年轻小夫妻,已经分了家自己过日子,又没孩子,说走便走,十分爽利。
  秀秀的婆家拖家带口的,上有一对快六十岁的公婆,下有几个从十几岁到几岁不等的孩子,不过看着都是老实本分的人。
  平安小手一挥,
  “都走都走,能帮得上忙的我发工钱,孩子们都去读书,我这就回去请旨办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