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 > 第112章乌龙事件
  舰队在港湾里耀武扬威、横行肆虐,沿岸被轰击出一个个大坑,看着跟月球表面似的。
  
  隆隆的炮声持续了大约一个时辰才停止。
  
  郑芝龙是海战的行家,测算着火炮的射击距离,还有各种型号火炮的威力,抓着船舷的手青筋隆起,显得十分激动。
  
  “都督,新式战船的火力如此猛烈,以后再也不怕跟佛郎机人远距离对炮了!原先我们都是采用迂回包抄的战术……”
  
  “尤其是舰首那四门大口径的火炮,威力与射程,都要超过佛郎机人的炮,以后该换咱们欺负他们了!”
  
  然而傅斯年却没有他那样的兴奋。
  
  叹息一声,缓缓地说道:“可是我们已经落后了呀!一官,你常年在海外行走,应该听说过大不列颠这个国度吧?”
  
  郑芝龙一愣,答道:“听过,也见过他们的商船。我们一般叫他们撒克逊,也有叫英吉利的……”
  
  傅斯年继续问:“你可知,他们才是我们未来最大的对手!”
  
  郑芝龙更纳闷了,仔细回忆一番,道:
  
  “我是听说过,说是他们曾经打败过佛郎机人,可是目前来说,欧洲还是佛郎机人势头最盛。”
  
  “盛不了多久了……我给你说一组数据你就知道了。你看咱们新式的舰首炮,换算成英吉利那边的尺寸,叫做十八磅炮。”
  
  “这是去年我们能做出来最合适的口径。但你可知,英吉利已经具备了生产42磅炮的能力!”
  
  “根据我得到是数据,从天启六年开始,三年时间里,英吉利生产了三千多门3磅以上的炮!”
  
  郑芝龙听到这个数据,第一时间就表示了怀疑。
  
  “不可能!去岁我大明全力铸造,加上驱逐了濠镜澳的佛郎机人,拿下了他们的炮厂,总共铸造了三百多门炮。”
  
  “英吉利弹丸小国,每年的产量竟然是我大明的三倍?”
  
  傅斯年颇显无奈地点头:
  
  “真就有那么多。虽然还是小口径的居多,但英吉利人身处岛国,更重视海军,所以装备都是倾向于海战的。”
  
  “所以我心里急呀!想发展就要有钱,我这次来可不单是帮你抢老婆孩子的,我要彻底打开倭国的国门,让他们为大明的源源不断的造血。”
  
  傅斯年是打算将迫使倭国打开国门的“黑船事件”提前上演。
  
  可郑芝龙接下来的话让他目瞪口呆。
  
  只见他眨眨眼,挠头说道:“都督,倭国本来就对我们开放通商,不用特意威逼呀!”
  
  啥玩意儿?对我们开放?
  
  傅斯年忙问怎么回事,结果听完郑芝龙的解释,半晌无语。
  
  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本以为能来装一波大的,什么马踏东京之类的,却没想到搞了个大乌龙。
  
  原来这还得从倭国此时的国情说起。
  
  根据郑芝龙的讲述,现在倭国处于一个特殊时期。
  
  在刚刚步入十七世纪的时候,倭国也迈入了另一个时代——江户时代。
  
  也就是幕府时代。
  
  倭国实际的掌权者德川家康去世后,他的三子德川秀忠继承了征夷大将军之位,德川家族继续领导倭国。
  
  德川秀忠之后是德川家光,一连三代征夷大将军,把天皇压的一点脾气都没有。
  
  天皇在日本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倭国的历史乍一听十分惊人,号称是从未经历过改朝换代。
  
  一方面,天皇拥有着相当高的权威。
  
  直到今天为止,天皇都是倭国的统治者。
  
  但另一方面,天皇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根本不拥有实际的权力,仅仅是个吉祥物。
  
  尤其是在江户时代,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天皇以及皇室基本上失去了所有的政治权力。
  
  仅仅在文化上以及宗教上拥有一定的权力。
  
  郑芝龙介绍道:“去年,后水尾天皇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年幼的外孙女,可以说是对德川家族最无奈的反击。”
  
  “天启七年的时候,发生了紫衣事件,后水尾天皇为了财政,事先未同幕府商量,允许大德寺和妙心寺僧侣数十人穿紫衣。”
  
  “但是幕府制定僧侣之诸出世法度、京都大德寺及妙心寺之紫衣敕许无效。让后水尾天皇很没面子。”
  
  “去年,现任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竟然派他的乳母春日局前往面见天皇。”
  
  “由于春日局无官无位却前往面见天皇,被天皇认为是奇耻大辱,认识到幕府根本就没把他当盘菜。”
  
  “于是在同一年,愤怒的后水尾天皇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让位给才只有七岁不到的皇女兴子内亲王,是为明正天皇。”
  
  “他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断绝幕府想以自己的外孙继承皇位的野心。”
  
  傅斯年追问道:“那倭国施行锁国政策,怎么还能跟咱们通商呢?”
  
  郑芝龙笑道:“西洋人跟倭国通商以后,开始大力传播天主教义。并且跟北方的大名暗中也有贸易。”
  
  “德川家族在北方的影响力相对较弱,他们怕北方的大名们买了西洋的先进武器,联合起来反对德川家的统治,所以驱逐了西洋传教士,又规定不许外国船只靠岸。”
  
  “但是因为倭国向来仰仗我大明的物资,所以又特别规定,大明朝的商船不在海禁之列……”
  
  郑芝龙一番话,将前因后果解释的清清楚楚,弄得傅斯年脸上一阵阵的烧。
  
  这特么弄的,给人家一顿炮轰,结果竟然是一场误会。
  
  傅斯年低头用脚扣着甲板,小声道:“你咋不早说呢……”
  
  郑芝龙答:“你早也没问呐……”
  
  就在二人相视无言之际,远处有一艘小艇离岸,桅杆上挂着一面大大的白布单,表示本身毫无恶意。
  
  郑芝龙说:“八成是倭国派来祈和的……”
  
  “那传令放过来吧,看看他们怎么说。”傅斯年意兴阑珊地摆摆手。
  
  这次丢人可丢大了。
  
  其实他只是丢人,倭国不是更憋屈?
  
  因为没影子的事,挨了这顿轰,上哪说理去呀……
  
  小船最终被引到了傅斯年旗舰下方。
  
  倭国使者迈着小碎步来到傅斯年和郑芝龙面前,恭敬地用汉话说道:
  
  “拜见天朝大员,拜见老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