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昏君补考,从北宋开始 > 第141章岳阳楼记
  时值春夏之交,刚刚下过一场小雨。
  
  洞庭湖面波光粼粼,映射出万点银光。
  
  三三两两的渔船散落在湖面,偶有渔歌传来,一派悠然景象。
  
  李白与孟浩然刚刚泛舟湖面,这会儿正要登岸上岳阳楼。
  
  傅斯年临别前并未赠送孟浩然多少盘缠,本来他还想节省点,结果遇到李白这个大少爷以后,他干脆是全省下了。
  
  面对如此热情周到的小迷弟,孟浩然本就心生好感,加上这小迷弟可不是一般人,身上的才华真是时时刻刻都在外溢。
  
  孟浩然虽然自负才情,可遇到李白这种天赋型选手,真是羡慕不来呀!
  
  “太白,不觉已过旬月,今日游玩之后当乘舟北上,去长安赴约了!重阳天师还在等咱们呢!”孟浩然一边上楼,一边提醒李白。”
  
  李白今日兴致正好,摆摆手说道:“夫子别扫兴!如此美景,正该歌以咏志,想那些红尘俗事作甚?”
  
  孟浩然叹息一声:“哎!蹉跎岁月三十余载,如今已年近四旬,仍一事无成,愧对先父啊!”
  
  知道老大哥又想起了伤心往事,李白赶紧安慰道:
  
  “夫子何必纠结于旧事,如今你名满天下,又岂是一官半职所能比拟的?再说了,秋天的时候不就参加科举了嘛,以咱们二人的才学,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提起傅斯年,孟浩然有些愧疚:“那还不是多亏了重阳天师?若非他引荐,我二人去了又有何用?官场并非只重才学,人脉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尽力帮我们铺路,我二人却游山玩水,真有些辜负了他的情谊……”
  
  他越想越觉得自己不该,洞庭湖的美景瞬间也不香了。
  
  李白心大,毫不在意地说道:“哎!天师乃是豁达之人,定不会在意这点小事的!”
  
  说话间,二人已在楼上。
  
  孟浩然凭栏远眺,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白则四处探寻,找找有没有前人留下的诗句。
  
  忽然,湖面上传来丝竹管乐之声,伴有余音袅袅的歌声。
  
  那歌女的嗓音清澈婉转、韵味悠长,在湖面上萦绕不绝,听得人心旷神怡。
  
  李白好奇地向湖面探寻,就见一艘画舫正向岳阳楼驶来。
  
  船到近处,二人才听清歌女的唱词:
  
  “君不见,妾起舞翩翩;君不见,妾鼓瑟绵绵……”
  
  曲调悠扬,闻之忘俗。
  
  船头站立一人,素衣临风,卓然出尘。
  
  李白眼尖,一下认出来人,正是分别了半年多的傅斯年。
  
  他顿时有些慌,拉着孟浩然道:“坏了,重阳天师找来了!”
  
  孟浩然也有点难为情,叹道:“羞煞我也,人家是为我们的事上心,我们却安于嬉乐,愧对盛情啊!”
  
  他二人正想着该不该下楼迎接,却见傅斯年冲天而起,随后轻飘飘地落在廊庭里。
  
  周围的人叹为观止,纷纷议论:
  
  “哎!看见没,刚才那人是飞上来的!莫不是神仙?”
  
  “看衣服是重阳宫的真人!”
  
  “哦,那就难怪了!重阳宫里尽是活神仙……”
  
  ……
  
  孟浩然和李白赶紧上前见礼,小心翼翼地向傅斯年问好。
  
  “哼!”傅斯年没给他俩好脸色,直接就往里面走。
  
  中间已经摆好了桌案,上面放着文房四宝。
  
  自从张说任职期间扩建以后,这座当地人称为“南楼”的名胜,一直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
  
  所以管理此楼的当地官府,干脆在此放置笔墨,供众人挥毫泼墨,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
  
  傅斯年走到案前,冲李白一点头:“过来研磨!”
  
  李白一缩脖子,忙“哎”了一声,撩起袖子就开始干活。
  
  见桌上的纸张质地不怎么样,傅斯年随手从袖子里掏出一根卷轴,平铺在桌面上。
  
  孟浩然一看那纸的质地,顿时眼睛一亮,夸奖脱口而出:
  
  “好纸!”
  
  等待研磨的工夫,傅斯年看着他俩,气愤地道:
  
  “这天下就你们有才是吧?秋天就考试了,现在眼看就到夏天了,你俩还在游山玩水!算计的挺好是吧?”
  
  “玩完这一趟,路上顺便在看看风景,到长安正好是秋天!是不觉得自己行了?啥也不用准备了是吧?就手拿把掐了?”
  
  说着话的时候,他用凌厉的眼神看着李白,主要就是冲他说的。
  
  自己贪玩,还把孟浩然那个好学生给带坏了!
  
  虽然被猜的分毫不差,但李白还是有点不服气。请下载app
  他觉得本来就是如此,就他们二人的才学,考不中那就是有黑幕!
  
  见他的表情,傅斯年立即问:
  
  “不服是吧?就写那几首破诗,是不觉得自己了不得了?天天无病呻吟,都没点境界!就你这样的人,当了官又能干啥?老百姓要吃饭,你给他们念诗能果腹吗?”
  
  此时墨汁也调好了,傅斯年不再说话,提笔就开始写。
  
  题头稍微改改,庆历四年改成开元十四年,滕子京的名字隐去,题末的时间也要注意,其余尽管照搬。
  
  题头还没写完,李白就惊讶地跟孟浩然对视,小声赞叹:“好字啊!”
  
  傅斯年的字最初是跟宋徽宗赵佶学的。
  
  后来又见识了许多大家,加上悠长的岁月洗练,他的字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但瘦而不失其肉,越是写大字,越能见起风姿绰约。
  
  不同于行书与楷书,这种罕见的笔体自成一派,令李白和孟浩然赞叹不已。
  
  孟浩然小声解释:“这种笔体应该是前正谏大夫薛曜的首创,但天师的笔体更有风骨,属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说话间,傅斯年已经写到了正文,内容恢弘大气,令二人登时禁声。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洞庭景色在他笔下绵延开来,仿佛一副生动的画卷,让人身临其境。
  
  接着笔意调转,“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等句子,让孟浩然代入了自身情绪,联想自身际遇,顿时感同身受。
  
  可傅斯年立意又变,“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书不尽的广阔胸怀,道不完的洒脱豁达。
  
  这是有着何等丰富的阅历,才能有这般通透的认知?
  
  一时间,孟浩然与李白沉浸其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