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听陈英派来的小太监说晋国君想要尝一尝用她们府上的酵头做出来的老面馒头后,眼角抽搐。
  她怎么觉得晋国君还蛮喜欢尝试新鲜吃食的。
  这要是在现代的话,晋国君估计也是个顶级吃货,并且还是能写专栏的那种。
  不过王元元也只敢在心里吐槽,明面上她还是笑眯眯的把自己留下的酵头分了一些给晋国君,并且为了让晋国君吃到原滋原味的味道,她还把自己府上做馒头的配比也写了出来一并交给了那小太监。
  那小太监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意外之喜,高兴的跟什么似的,自觉这趟差事自己做的十分的漂亮。
  御膳房的厨子拿到恒王府的酵头后不由得眼角抽搐。
  是他们这些御厨的手艺不好吗?不然为什么国君总想尝尝恒王府的饭菜是什么味道。
  他们的心里有些不服气,所以拿到王元元的条子后,他们不仅按照她的配比蒸了一笼馒头,还按照自己的配方蒸了一笼馒头。
  结果却让他们失望了。
  晋国君只尝了一口他们的馒头就不吃了,
  不知道是不是大郡主把老面馒头的味道渲染的太过美味的原因,晋国君吃完恒王府那边的酵头发出来的馒头后,就喜欢上了这个味道。
  他当天晚上足足吃了五个大馒头,到最后还是柔妃担心他吃坏了肚子,硬是拦着不许他再吃了。
  但晋国君在柔妃宫里吃馒头的事情却传了出去。
  皇后和贵妃等人见晋国君接下来几日都让人做了馒头,就也让仪和郡主和仪通郡主她们在府里学做馒头,又把晋国君拉到了自己的宫殿里,让他尝一尝孙女们亲手做的老面馒头。
  晋国君虽然觉得这些老面馒头不太好吃,可这些都是孙女们的心意,他也就笑纳了。
  等到一段时间过后,晋国都里忽然流行起了一种简单的吃食,那就是老面馒头。
  国都的百姓都说这是晋国君最喜欢的吃食,说就连晋国君的孙女女儿们都会做这些馒头。
  这馒头是百姓家里最家常的饮食。
  百姓们听说他们敬爱的国君不爱那些山珍海味,只喜欢吃这些最简单的吃食,那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
  有的老人看到孙子们闹着要吃肉包子,就说他们:“就连国君吃东西都讲究简朴,你还要吃肉包子。给我好好吃饭。”
  晋国君听密探们说了百姓的反应后,哑然失笑。
  他其实只是一时兴起想吃一吃馒头,倒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影响。
  不过近来国都内的奢靡之风确实有些严重了,要是能让他们紧一紧皮,也是不错的。
  也因此,接下来的时间,晋国君就让陈英吩咐厨下,让他们给他上些家常菜就行了。
  这宫外一向都是上行下效的,那些人看到晋国君忽然节俭了起来,自然也不敢在明面上太过奢靡。
  国都内节俭之风一时盛行了起来。
  不过,这也不关王元元的事情,因为她正在和大郡主一起掰着手指头算恒王回来的日子。
  前两日,太子派人过来跟她说,恒王已经进入晋国国境了,再过几日他就要回来了。
  恒王赶回到国都时,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
  他看着高高的城门,觉得心里憋屈极了。
  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被楚国君给暗算了,这也就罢了,到最后他还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赶回晋国。
  这让恒王不免有些郁郁。
  “老三。”就在恒王放下车帘,准备闭目养神的时候,外面传来了太子的声音。
  恒王心中一惊,他从马车内探头看了出去。
  果然,太子和纯王等人正身着便服站在城门处等着他。
  看到恒王出现,不论是太子和纯王等人有什么心思,面上都堆出了一丝笑意。
  恒王从马车上跳了下来,走到太子身边。
  太子看着脸上略有些疲惫之色的恒王,心里有些愧疚。
  他看恒王上前,就拍了拍恒王的肩膀对他道:“父皇在宫内设了酒宴,你先和我们进宫吧。”
  “可我还没换衣服。”恒王闻言就道。
  他这风尘仆仆的模样怎么去面君。
  太子闻言就笑道:“你放心,我在东宫里备了一套你的衣服,你去我那里换就是了。”
  纯王和康王等人也上来劝。
  恒王想想觉得去东宫换衣服也挺方便的,就点头应了下来。
  几人各自上了自己的马车。
  赶车的宫人挥舞了一下鞭子,马车就缓缓的动了起来。
  纯王坐在马车里,想到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心里就是一阵憋屈。
  前些日子,他那个姨母家的两个孩子把大郡主的脸给划伤了。
  他当时并不知道此事,等知道后,已经晚了。
  恒王妃已经带着大郡主进宫了。
  他也是那个时候才知道恒王妃在家中等了两日,就是想要看看他姨母会不会主动带孩子上门道歉。
  可他姨母就跟没事人似的,在家该么样就怎么样。
  更让他生气的是这件事情他的妻女都知道,可她们却没一个人告诉他。
  他要是早知道此事,一定会压着吴郡王夫妇去和恒王妃道歉的。
  可他不知道。
  所以才有了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他知道后,就想找机会跟父皇解释。
  毕竟他也不想让父皇认为他是个不关心侄女的人,更何况现在还是在老三出事的节骨眼上,他就更不能给父皇留下这样的印象了。
  偏偏他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机会,他父皇这段时间甚至连他母妃那里都去的少了。
  他和母妃都很着急。
  好在现在老三回来了,他没法去堵父皇,却能主动去找老三。
  等过了今日,他找个时间带着王妃上门跟老三赔礼才是正经。
  马车驶入皇城后,纯王和康王等人先去了太和宫。
  而太子和恒王却先去了东宫换衣服。
  两人赶到太和宫的时候,晋国君还在里面处理公事。
  纯王和康王等人则在东侧间坐着喝茶,顺便等晋国君出来。
  看到太子和恒王走了进来,几人就站了起来。
  一番见礼后,各人又坐到了各人的位置上。
  太子一面喝茶一面趁着这个功夫低头沉思。
  父皇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他在老三刚一回京的时候,就把他接进宫里,就是为了让国都里的这些人知道,他并没有因为唐国的事情,迁怒老三。
  既如此,那他就要叮嘱一下太子妃的娘家人和身边的亲近臣子让他们务必要恭敬的对待老三了。
  就在太子沉思的时候,陈英笑眯眯的走了进来。
  他跟众人行礼后对众人道:“国君请太子殿下和王爷们去西侧间用膳。”
  太子和纯王等人知道西侧间的膳食已经摆好了,便放下茶杯,站起来往西侧间的房间走。
  众人在西侧间等了一会儿后,晋国君神采奕奕的走了进来。
  看到他进来,太子和纯王等人连忙同他行礼。
  晋国君说了一声免礼后,就把目光放在了恒王身上。
  恒王的身形虽然比之离开晋国之前要消瘦了不少,可他的精神看着却还好。
  晋国君见状不免点了点头。
  人这一辈子就是凭着精气神活着,只要精气神还好,就算遇到再难的问题都能闯过去。
  他笑着对恒王道:“回来就好,什么事情都等吃完饭再说吧。”
  恒王闻言眼眶就是一热,倒也不是说他是个多么容易感动的人,只是晋国君极少在他们这些做儿子的人面前流露出温情的模样。
  他遭遇了这么一遭事情,性命险些受到了威胁。
  晋国君能顶着楚国的压力坚持让人把他带了回来,回来之后又给他在人前做脸。
  他怎么能不动容呢。
  晋国君和太子等人都看到了恒王的神色。
  晋国君觉得有些唏嘘。
  他这个儿子性子一向冷硬,宁愿流血也不流泪。
  他倒没想到他不过说了句贴心的话,他这个儿子竟会如此动容。
  晋国君就拍了拍恒王的肩膀,又笑着对太子和纯王等人道:“孤年纪大了喝不得酒了,你们兄弟今儿个晚上可要好好喝一杯才是。”
  他如此有兴致,太子和恒王等人又怎能拒绝呢,几人连忙说好。
  太子还道:“弟弟们今儿个要是喝多了就别回去了,直接去我那里就是了。”
  晋国君就笑道:“那感情好,既如此你们就更不要有顾忌了。”
  他都这么说了,纯王和康王等人只能连声应是。
  恒王却拜托陈英派个人去恒王府给王元元他们报个平安。
  康王年纪轻些,说话也没那么多顾忌,见状便打趣恒王说他万事都想着嫂嫂。
  恒王还没说话,纯王就笑道:“三弟这么长时间都没回来,不比我们这段时间都在京里。”
  若是往常,康王看到纯王装作一副兄长的模样故意讨好恒王,心里定会有些不舒服。
  可知晓了前番吴郡王妃做的事情后,他的心里就只有幸灾乐祸了。
  想到纯王因为这件事情,吃了个大大的闷亏,康王就更高兴了。
  他笑眯眯的说二哥说的对。
  纯王看到康王这一副模样,哪能不知道他心中所想,可他也没功夫跟康王较劲。
  让晋国君看到他对恒王的示好,才是他今日主要的目的。
  这一晚,纯王为恒王挡了好几次酒,等到第二日早上起床时,他只觉得头疼欲裂。
  “太子和恒王他们都起来了吗?”纯王一面任由太监给自己穿衣服,一面问道。
  太监闻言忙道:“太子殿下还没起来,但是恒王殿下已经起来了,刚刚和陈英公公一道去了太和宫。”
  父皇刚上完早朝就让人过来喊老三了。
  会是什么事情呢?
  纯王若有所思的想。
  太和宫
  陈英将香炉里的香点燃,又吩咐宫人为晋国君和恒王上完茶后,方才轻手轻脚的退了下去。
  “尝尝这个大红袍。这是从南边进上来的新品种,孤虽然喝不惯,但说不定你能喝的惯。”宫人们都退下后,晋国君没有问恒王在唐国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先让他品品茶。
  恒王果然端起茶来喝了一口,可他自来都是在战场上舞刀弄枪的,平日里喝茶跟喝水一样,哪里能品出什么味道。
  晋国君看到恒王喝完茶后,表情沉默的坐在那里,就哈哈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晋国君方才进入正题:“唐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恒王知道父皇虽然在唐国安插的有密探,可有些事情那些人也不一定知道,所以他回来后,父皇必定会问他唐国的事情,因此,在路上的时候,恒王就已经想好了要怎么跟晋国君说了。
  原来唐国君虽然顺利登基了,可他年龄小,出身又低,自然压不过唐国的那些世家,
  唐国现在有五大世家,分别为李家,周家,王家,南家和高家。
  这里面,南家和高家实力最强,平日里也最为唐国君所忌惮。
  唐国君一直想拉拢李家,周家和王家一起对付这两家。
  偏偏他又登基没多久,手上也没有多少可用之人,就只能耐心等待时机。
  这次楚国君派人跟唐国商谈联姻之事,唐国君从高家当家人的态度中看出他们已经和楚国君私下勾结到了一起。
  他知道李周王还有南家都是支持楚国君的,就想先拉着那几家一起把高家给摁下去。
  那几家也都有这个意思,在恒王还没去唐国都的时候,唐国君和那几家的明争暗斗就已经开始了,
  等到恒王去了唐国都后,那几家之间的明争虽然减少了,但是暗斗却一点都没少。
  高家还折进去了一个嫡支的嫡子。
  或许是这件事情刺激到了高家的当家人,又或许是楚国君想借此嫁祸晋国,总之高家动用了在宫里埋了好几代的暗探,毒害了唐国君。
  南家的一个嫡子也顺带着身亡了。
  唐国君去世后,唐国乱成了一团。
  高家人在国都内散播谣言,说恒王杀害了唐国君。
  唐国的部分人对恒王恨之入骨。
  李家和周家也转头投向了高家。
  只有南家和王家一力护持着恒王,将他从唐国都内送了出来。
  不过,他们也只能做到这里了。
  就连一开始和楚国君一起做下此事的高家在这个时候也顾不得煽风点火了,因为他们要开始推下一个国君上位了。
  偏偏先唐国君又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下一任唐国君不免要从唐国宗室中选。
  各方势力都想推自己的人上马。
  也正是因为高家顾不上对付恒王,恒王才能这么容易的从唐国都回来晋国。
  听完恒王的话后,晋国君不由得沉思。
  恒王说的这些事,他有一些知道有一些不知道。
  高家既然顾不上煽风点火在外传播谣言,那就证明,现在外面的那些谣言是楚国君派人传播的。
  但也不一定只有他一个人,齐国君可能也派人煽风点火了。
  他们晋国和齐国虽然暂时结盟了,可齐国君或许不会在明面上给他添堵,但私底下做些什么也还是难免的。
  但那些都不重要。
  他原本担心唐国和晋国会因此发生冲突,亦或者楚国会打着为唐国做主的名义对他们发兵。
  但现下看来,就算楚国君有心鼓吹唐国发兵,唐国的那些人也暂时顾不上这些了。
  他们必须要把下任唐国君的人选确认下来才会想下一步的事情。
  至于唐国君人选定下来之后,唐国会不会发兵,就要看那几个世家之间是怎么博弈的了。
  但既然高家已经和楚国私下勾结到了一起,李周两家又转投向了高家,那么等唐国君的人选确定下来之后,如果楚国要求唐国发兵攻打晋国,他们大概率还是会同意楚国君的要求的。
  除非,他能派使者跟高李周几家周旋,向他们表示自己不会追究他们的过失。
  这样一来,晋唐两国也还能保持表面的和平。
  可晋国君却不想保持这和平了。
  唐国靠近晋国的边界处依靠着东山,东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他也是顾虑着这个,又想到自己的南面还有云国没有解决,所以前些年一直致力于和唐国保持和平。
  可现下他的南面已经没有了威胁,西北那边的草原上虽然有一些小异动,但有恒王这个儿子在,他也不用太担心。
  他的西边是齐国,而齐国现在已经和他们暂时结盟,并且他也不打算吞下整个唐国。
  他只是想把东山纳入到晋国的范围内,顺便再吞下唐国北部的那些平原。
  唐北部的平原易于耕作,他只要打通了唐北部平原到晋国的道路,那么粮草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至于齐国君那边,他未必看不透他的心思。
  可他也没有别的选择,齐国和他们三国相邻相邻,他若是想要扩张领土,要么就是和晋楚两国打上一仗,要么就是和唐国打上一仗。
  可他齐国的实力根本就比不上晋楚两国,他要想扩张领土只能打唐国的主意。
  所以,齐国君就算明知道他们晋国吞下唐国后实力会大增,也会跳到这个坑里来的。
  因为他们不能为了担心晋国实力会增强,就放弃增强自己的力量了。
  想明白这些事情后,晋国君就对恒王道:“孤知道了,你这段时间先回去休息上几日,过几日孤会派你和你兄弟们去京郊练兵。”
  听到晋国君说会派他们兄弟去京郊练兵后,恒王的心里就是一颤。
  他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父皇的意思。
  恒王走后,晋国君又独自坐在书案前写写画画了一番。
  他估算了一下,觉得唐国想要先止住内乱,至少需要个半年的时间。
  到那时正好是开春,路上的积冰差不多也化了。
  幸好他们晋国这几年一直风调雨顺,仓库里的积粮不少。
  云国和晋国之间的那个要道虽然还没有完全修建好,但凭现在修好的这些路,也缩短了不少运粮和运货的时间。
  还有兵器的铸造,他这些年也没忘了让工匠们铸造兵器。
  他们实际产出的兵器要比对外发布出来的要多。
  若是和齐国联手的话,这一仗应当有很大的胜算。
  不过楚国那边要是介入的话,这一仗估计一时半会儿之间也打不完。
  所以他和齐国要在楚国的军队去到唐国之前把唐国,至少把他想要的那两个地方给拿下。
  这样一来的话,就算要和楚国打仗,他也不怕什么了。
  晋国君写下一封信后,又叫人叫来了自己最为信重的密探,让他避开所有人把这封信送到齐国君手里。
  ……
  王元元原以为恒王昨天晚上会回来,还让人备了一桌酒席。
  哪知道她们等了一会儿也没见恒王回来,还是陈英派人来说国君留了太子和恒王兄弟在宫内喝酒,估摸着会在宫内留宿。
  她虽然有些失望,但想着第二日就能见到恒王了,倒也没觉得有什么。
  今天早上起床后,柔妃宫里的太监就过来跟她说,恒王会回来用午膳。
  她想着恒王昨日刚刚喝了酒,今儿个中午必定想吃些好克化又暖胃的东西。
  所以等那太监走后,她就让海生去通知许如海,让许如海熬一锅粥,再把前两日内务府送过来的海鲜都给收拾好,她准备今儿个中午吃海鲜粥底的火锅。
  许如海听海生描述了一遍自家王妃的要求后,不由得在心内暗道,自家王妃可真是会吃。
  竟能想到用米汤做火锅底。
  海生走后,他就让人自去收拾那些海鲜。
  他自己则亲自上手制作大米粥底。
  他将大米和瑶柱一起放在锅里大火烧开后,又小火熬了半个时辰,之后漏勺将粥水和米花分开。
  如此,这个大米粥底算是做好了。
  那边太监们也处理好了鱼虾这类海鲜、猪牛羊肉这些肉类以及豆皮千张丝这些蔬菜豆类。
  许如海记得自家王妃喜欢吃那种各种材料混合在一起的肉丸子,又亲自动手做了如香菜肉丸和马蹄肉丸这样的肉丸子。
  将所有的东西都处理好之后,许如海就让人把所有的食材连同炉子一道抬到了积英院去了。
  恒王刚一走进积英院就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米粥味。
  这味道是如此的家常又温暖,恒王的心里就是一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