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 第152章劝进风波
  
  
  袁绍这次撤军非常彻底,所有辎重一概丢弃,只带着一部分粮草,令偏将吕旷、吕翔兄弟率军五千守潼关,为大军断后,其余所有部队一路东蹿。
  他们连洛阳城都没有进去,只是在虎牢关留下蒋义渠部两千人,然后渡过黄河直奔邺城。
  五日后,贾成率领大军进驻长安,随后吕旷、吕翔并没有做出任何抵抗行动便开关投降。
  进入长安后,贾成本人留在长安城,令徐晃率军追击。
  徐晃一路追杀,弘农,洛阳相继收复,蒋义渠弃关而走。
  至此,关中以及东都洛阳千里疆域落入贾成手中,重新纳入朝廷治下。
  袁绍八十万大军西征汉中惨败而归的消息传遍天下,令关中群雄俱都震动。
  荆州刘表闻讯大惊,立刻下令在巫山与巴郡太守严颜对峙的蔡瑁撤军回荆州,并在长江沿岸设立烽火台,防备益州军进攻。
  益南之危一日尽解。
  随着徐晃进驻洛阳,蒋义渠逃走,河东太守张扬见大势已去,便上表朝廷,愿意接受朝廷管辖。
  随即太行以南的河内,以西的上党、河西、晋阳、平阳等并州郡县相继宣布易帜,脱离袁绍统治,归顺朝廷。
  蜷缩在兖州鄄城一带的曹操见机出兵,一路在曹仁率领下攻占了东郡,进入豫州,攻取谯郡、颍川、汝南等地。
  另一路由他亲自率领部队进入徐州,攻取山阳、梁郡、沛郡、彭城,直逼徐州郡治下邳。
  一时间曹操势力扩大了三倍多,手中握有豫州、兖州大部和半个徐州。
  此时,贾成势力范围覆盖益州、凉州、雍州、并州大部以及河南一部,其疆域范围已经超过袁绍势力,只是人口略有不如,但综合实力一举超过袁绍,成为天下最大的势力。
  消息传到郑都,朝廷震动,群臣百官纷纷上书为贾成请功,裂土封公的呼声再度高涨。
  不管是别有用心的人士,还是贾成手下文武,俱都上书天子刘协,请求晋封贾成公爵以酬其功。
  他们不仅上书天子刘协,还写信给贾成,劝贾成接受众望,不要拒绝封公之议。
  与此同时,在这数以千计的信件中,无不要求贾成乘胜追击,趁势进军中原。
  甚至他身边文武众人都觉得这时应该出兵关东,拿下河北州郡。
  而更让他们振奋的是,袁绍逃回邺城之后不到一个月,便因为病情加重,虽然邺城医匠竭力救治,依然药石无效,很快病逝。
  而且在他死前,居然指定三子袁尚为冀州牧,行大将军之职。
  也就是说,袁绍废长立幼,指定小儿子袁尚为继承人。
  因为事情仓促,长子袁谭还在青州担任青州刺史,而次子袁熙任幽州刺史,二人分别掌控着青州和幽州,并没有被袁绍解除职务。
  袁绍仓促之间指定继承人的行为,顿时引起袁谭、袁熙的不满。
  袁谭作为袁氏嫡长子,是袁氏集团天然的继承人,他的身边自然拥有一帮班底,盼望他继位后掌握大权。
  袁谭本人也非庸才,当初以不到万人的部众进入青州,仅用了两年时间便将青州全境拿下,等于说袁氏四分之一的疆土是他一手一脚打下来的。
  所以袁谭在袁氏臣子中颇有威望,被看做最合格的继承者。
  但是袁尚也不差,在此次西征中临危受命,率军固守长安城,成为这次战役中袁军唯一的亮点。
  若不是袁绍被贾成使计蒙骗仓皇撤退,致使袁军惨败,袁尚将成为此战最大功臣。
  或许是在一战中袁尚表现突出,也或许是袁谭远在青州,来不及回来,更有可能是袁绍确实偏爱幼子。
  总之在他死前指定袁尚继任,并任命郭图、逄纪、审配、辛评四人辅政,辅佐袁尚。
  袁谭大怒,联络二弟袁熙率军进逼冀州,袁氏内战一触即发。
  在这种形势下,郑都朝廷要求贾成进军关东中原的呼声越来越高。
  就连此战立下献策之功的法正、孟达两人也极力主张乘胜出兵,收复北方四州。
  这二人先前献计徐晃,帮着徐晃攻取武关,进逼长安。又赶往盩厔,为贾成制定了瞒天过海,迫使袁绍撤军,然后层层截杀之计,为贾成击败袁绍立下首功。
  如今二人在贾军中名声如日中天,被誉为新一代的张良、陈平,简直是年轻士人的偶像。
  法正更是在贾成面前慷慨激昂道:“丞相,如今我军闻战而喜士气正旺,袁本初新亡,河北人心惶惶,正是一战而定的良机。若丞相不取河北,恐失人望。”
  孟达、张飞以及押送俘虏前来长安的黄忠、魏延等文武都上前请命,要求率军出征,收复河北。
  只有参军李严默然不语,并不发表意见。
  贾成有些犹疑不定,他一方面觉得这的确是个天大的机会,袁绍败后精锐尽失,河北已经没有抵御他的力量。
  另一方面又觉得太过顺利,朝廷从上到下都弥漫着一股骄傲的情绪,认为兵锋所指战无不胜。
  而且形成了一股难以遏制的舆论,把贾成捧上了天,上书封公之议成为朝廷内外众口一致的潮流。
  这是异常危险的思想。
  纵观历史,每当这种时候,只要当政者被舆论挟持,冲动的做出决定,往往后果非常惨。
  赤壁之战的曹操,淝水之战的苻坚,元嘉草草的刘义隆,燕子矶之战的完颜亮,等等等等,多少英雄人物面临大好形势而一时冲动,成为了历史笑柄,为后人所嘲笑。
  说实话,贾成心中很不安。
  他并非杀伐果断的枭雄,只是为了能够活下去,为了汉家血脉多存留一些,才做了那么多事情。
  这其中每一桩每一件都是为形势所逼。
  无论是当初屯田长平馆,还是奋起反击马超,救出天子刘协,定都南郑。
  后来平定杨松、庞羲、赵韪等人的叛乱,制定百城千道计划振兴益州经济。
  又出兵凉州,平定马腾、韩遂等人的叛军。
  其实都是为势所破。
  甚至他成为汉室朝廷最大权臣,也是因为天子刘协步步紧逼,差点威胁到他的性命,才不得不做出反击行为。
  为了不让刘协捣乱,他才就任司空和丞相,保证所辖境内能够安稳发展,百姓不再受苦。
  袁绍率军进犯,为了保护百姓不受战乱荼毒,贾成奋起反击,击败了袁绍。
  若说军事水平,其实贾成并不认为自己有多少高于别人的地方。
  就从出兵方略来看,他明知道盩厔城足以阻挡住袁绍进攻,却还是冒险让镇守巴郡的徐晃抽调兵力北上助战。
  若不是蜀中地形险峻,再加上这些年来他拼命发展经济,科技树点的有点多。使得部队装备以及各种武器远胜其他诸侯。
  还有士卒们保卫家园的意志非常坚定,麾下谋士将领能力突出,指挥部队带来一场又一场胜利。
  就凭着他这种破绽百出的布置,益南早就落入刘表手中了。
  益南要是被刘表占领,他腹背受敌,成都,巴西以及汉中还守得住吗?
  贾成扪心自问,他眼下的声望和荣誉有几分是真的自己的?
  如果麾下将士们离开家乡作战,还能不能发挥出百分百的战斗力,贾成表示很难做到。
  毕竟这时代的人们乡土观念非常强烈,远离家乡作战要维持住士气是个异常艰难的工作。
  他的部队人员有很大一部分是当初洛阳、长安迁移进益州的,打回长安,打回洛阳时他们内心中最大的期望。
  如今实现了这个期望,士兵们便没了作战意志,想要回到故乡安居乐业。
  若是别的势力再度入侵,他们不介意再拿起武器保卫家园。
  但要是刚刚回到家乡再出兵作战,估计就没那么强的战斗意志了。
  贾成了解这一点,所以迟迟不敢做出进一步决定。
  商议了许久,贾成腹中一紧,便起身去后堂上厕所。
  他刚放松完,舀水清洗的时候,就见参军李严默然站在门口。
  贾成疑惑的问道:“方正也是来如厕的?”
  李严道:“属下并非如厕,乃是有一言进与丞相。”
  “哦?方正有言可在堂上提出,为何要私下来说。”
  “属下恐在堂上一出口便受众人攻讦。”
  “那...你说罢。”
  “属下以为此时非出兵良机,请丞相暂罢刀兵修生养息,静待袁氏生变,可兵不血刃拿下河北。”
  “方正此言何意?”
  “古人云哀兵必胜,袁本初新故,袁氏兄弟兵甲十万,占地千里,丞相若是出兵征讨,其必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冀州便无法相谋。但要是我们不进攻,袁本初废长立幼后患必生,袁氏兄弟为了争夺冀州之主的位置必然兄弟交恶,势不两立。待他们两败俱伤之时,我军发兵东征,可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河北。”
  “对啊!”贾成一拍大腿道:“方正之言颇有道理,只是这道理并不复杂,一想就明白,为何只有你李严李方正提出来,旁人却不肯点名。”
  李严苦笑道:“丞相,恕属下无礼。收复两都之后,大家都认为我军战斗力天下无敌,人人想要争功封侯,生怕落在旁人之后,故此......”
  “唉,都是年轻人,飘了啊!”
  贾成感叹道。
  他能明白手下这帮人的心情,他麾下不管文武都年纪不大,就连排名最靠前的徐晃、甘宁,如今也不过三十来岁。
  这次盩厔之战,立下最大功劳的法正、孟达两人更只有二十出头。
  要知道仅仅数月前,他们两人还只是六百石县令,现在虽然还没有具体封赏下来,但依据功劳,两千石的职位不在话下,封侯更是毫无疑问的了。
  这一战之后,朝廷将诞生至少十几个侯爵。
  但是还有很多人的功劳够不上侯爵,这些人怎么会甘心?
  人人都觉得袁绍在时,号称八十万的袁军也不是自家对手。如今袁绍病死,河北动荡,有多少人忍得住这块到了嘴边的肥肉?
  即便他们判断出李严所说的情况,也不愿意等几年再出兵。
  因为到时候袁氏兄弟争的两败俱伤,贾军出兵定然不会打多少仗,到时候他们能落到手里的军功可就不大了。
  没了军功,让他们用什么换个侯爵?
  贾成暗暗点头,伸手拍拍李严肩头:“方正这些年在太学果然学有所成,眼光、见识非常人可比了。你说的话我会考虑的。”
  他没有回到议事厅,令许褚传话,说他连日征战身体疲乏,歇息几日再议不迟。
  回到后堂,看着书房里慢慢几大框百官劝封公书信,贾成头都要裂开了。
  出兵东征可以暂缓,劝进的风潮却是一日胜过一日,让贾成应对不暇。
  他知道其中有很多人心怀不轨,但也有很多他的亲信部下。
  比如一向桀骜不驯不甘寂寞的甘宁。
  还有一些引经据典,自以为是的老儒,比如太学博士郑众、服旻等人。
  倒是护羌校尉关羽来信劝他慎重,进位公爵恐动摇汉室根基,隐隐以王莽作为例子提醒贾成。
  其他人可以不管,那些镇守边疆的将领,以及名声很大的儒家名士,他必须一一回信,告诉他们天下未定,自己的功劳还远远未够来解释不想进位公爵的理由。
  但是有两封信却引起他的注意,让他神情为之一振。
  看着落款熟悉的名字,贾成不由得微微一笑,将两封内容迥异的书信摆在一起比较起来。
  第一封信署名为河内温县令司马懿,作为新归降朝廷的地方,并州上下各级官员劝进最热烈。
  毕竟并州原本属于袁绍,并州刺史高干是他的外甥,如今并州太行以西都降了朝廷,高干只能守着邯郸一线。
  贾成虽然答应投降的并州官员一概不动,但这些袁氏旧臣哪个都不是官场小白,知道只有获得新主人的认可,他们才能安然坐稳位置。
  所以当他们得知朝中有给贾成裂土封公的趋势,便立刻不约而同的上书劝进,同时纷纷写信给贾成,表明自己的态度,坚决拥护贾成进爵国公。
  这其中文采斐然的有之,言辞激烈的也有之,但最有意思的就是司马懿的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