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三天后穿越,满门被抄斩 > 第十三章土豆洋芋马铃薯【求追读】
  赵城最先考虑的作物,是名为土豆洋芋马铃薯的东西。
  这家伙可食用的东西,在生物上算是一种“变态茎”,是植物储存营养的器官。
  因为有着各种优秀品质,在几百年后成为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
  前三种是:小麦、稻谷和玉米。
  土豆原产于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悠久,在航海大发现以后传入欧洲。
  传说,那时欧洲人还没发现土豆的食用价值。
  倒是土豆植株开花后,花朵艳丽而美丽,就把它当作装饰品。
  后来一位叫做安·奥巴曼奇的农学家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验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
  此后,欧洲农民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也差不多是在那个时期,土豆传入到东南亚,有夏侨发现其特性和价值,便引进国内。
  马铃薯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的地方种植。
  这东西,产量很高,若有现代化技术培育,定期施肥除草,亩产可超过八千斤。
  而正常情况下,种植一亩土豆大概需要三百斤土豆种,种植周期差不多三个月。
  土豆在中原、西南等气候比较温和的地方,可以做到一年种两季。
  如此高产的作物,若能大面积种植,基本上能极大缓期夏族吃饭的问题。
  毕竟,土豆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
  而且还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
  是大自然的神赐!
  但可惜了,赵城如今无权无势,还是被朝廷重点通缉的犯人,想要大面积种植也是不可能。
  何况,他携带的种子数量也很有限,大概有两个立方左右,总重量超过一吨。
  一吨看似很多,实则种十亩地就差不多没了。
  不过若能精心呵护,在大明洪武年间的条件,就算没肥料,一吨土豆也可以轻易变成十吨。
  一年种两次,轻轻松松就能破几十吨。
  猥琐发育几年时间,产量万吨、十万吨……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在几百年后的新时代,夏族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可就夏族的环境是能大面积种植土豆的。
  关于粮食的问题,赵城自知道穿越时起,就一直重点关注。
  在明朝以后传入国内的作物,大部分原产自于美洲,像菠萝、辣椒、土豆、玉米、花生、向日葵等都是。
  尤其是土豆、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传入夏族,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从某种方面解决了夏族人民吃什么的问题。
  因为粮食问题得到解决,夏族人口才开始进一步爆发性增长。
  ……
  赵城没有过多犹豫,趁人不注意,取了两三百公斤的土豆种,直接放在了院子里。
  “秦大哥,这是什么东西?”
  不久后,李丫头回来,看到这些东西还很奇怪,院子里什么时候多出这些小圆球状的东西了?
  “哦,那是我一个朋友送过来的,叫做土豆,可以吃的。”
  赵城在记录一些关于土豆的相关知识,一边回忆儿时种土豆的经历,一边记录要点。
  他非常清楚,自己在吴山寨待不了多长时间。
  虽然这里地势偏僻,人烟稀少,锦衣卫能查到的可能性很低。
  但赵城不敢赌!
  周老先生的死,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也时时刻刻提醒着他,实力不够强之前,不要轻易与普通人有关系。
  有关系可以,但不能让朝廷知道!
  不然就不是帮他们,而是害他们。
  “朋友?”
  李巧珍很诧异,秦大哥还有朋友?
  “对了,巧珍,你有空吗?有空的话帮我找吴村长过来~”
  赵城没准备向小丫头解释,继续整理要点,也没管李巧珍有没有时间,就请他去找一下吴村长……
  小丫头呆呆地站了几分钟,看见赵城一直在忙,也没打扰,自顾自地去找大当家了。
  这些日子以来,李巧珍学会了不少知识,看懂了不少简体字,也学会了很多新颖的词语。
  就比如村长,她知道赵城说的村长是指大当家吴勇,她很好奇为什么叫村长,而不是寨长啥的。
  赵城倒是简单解释过,说明了村寨这种组织形式,让她明白寨子差不多就是村子。
  十几分钟后,大当家吴勇才跟着李丫头赶回来。
  他很困惑。
  不知道这秦先生找他到底是为何事?
  巧珍这个丫头也是,说话模棱两可的,嚷嚷着什么土豆土豆,小球状的,能吃……
  吴勇也听得不清不楚。
  他站在一旁,看着赵城用着奇奇怪怪的木棍子,在纸上写着些文字。
  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跟着家里那个小崽子倒是学了些简体字。
  恍惚间明白,这秦先生在用简体字写文章。
  他等了一下,也不见赵城抬头,就喊了一下:“秦先生?”
  如今太阳已经下山了,他可没太多时间耽搁,得回去弄吃食,不然天黑了就麻烦了。
  “哦,你来了~”
  赵城闻言,停下书写,抬头看到了吴勇这个大汉。
  吴大当家憨笑着,总不能说自己来了好一会儿了吧!
  “村长,听巧珍说寨子里粮食不够,去外地买也没啥子钱财,
  书院里的孩子们很多都吃不饱饭,都营养不良了……”
  赵城也不墨迹,直入主题。
  “是有这么一回事~”
  听着秦先生的话,吴勇满脸是忧虑,天下太平以来,寨子里的庄稼汉们自给自足,倒也没再饿死过人。
  但如今人口增加,小崽子们嗷嗷待哺的模样,家家都发愁。
  如今还能勉强支撑,可过几年孩子们更大些,饭量更高些,那就难办了。
  若是遇见恶劣天气,出现干旱啥的断了收成,这可是会饿死人的。
  吴勇如今算得上寨子里的话事人,家家户户有点什么事都得麻烦他,又怎会不愁?
  “唉,我承蒙巧珍爷孙俩搭救,幸得吴山寨照顾,
  如今还在书院里谋得工作,得以存活。
  吴山寨的大恩,吴村长的恩情,我铭刻于心,世世不忘。”
  赵城说了一通感谢之词,还躬身行了一礼。
  他是发自内心的。
  自己伤势很严重,若不是李家爷孙了救治和帮助,就算大难不死,也会留下不小隐患。
  后遗症,怕是能折磨死他。
  而且,他身份本就可疑,身上伤势更是严重。
  如此状况,却被吴山寨收留,的确是大恩。
  天大的恩情!
  这也是他不愿在寨子里多呆的原因。
  一旦呆长了,未来一定会出问题。
  为了报恩,抽时间教导一下孩子们,给他们播撒下科学的种子,未来成长,也一定会终生受益。
  此外,赵城就想着解决一下吴山寨的粮食问题。
  等到寨子里种上了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也算还了救命恩情,他就该找时间离开了。
  “秦先生使不得,使不得啊~”
  吴勇见赵城行礼,连忙拉着他。
  他只是一位庄稼汉,虽靠着血性创出些许名声,但对读书人还是充满敬畏。
  吴勇不知道这秦明是何许人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身份……
  但只一条,读书人,就足够他尊敬了。
  毕竟,古时候读书率极低,明朝大概也就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样子。
  这还是权贵们高教育率支撑的结果。
  若单独计算底层人民,那教育水平,实在堪忧。
  至于到了后朝,那教育率更是低得可怜。
  整个夏族啊,有没有百分之一都是个问题!
  “我作为书院先生,教教书说说故事,让孩子们识字,懂得些道理,
  也不追求太高的学问,知晓些常识就已足够。
  但看着孩子们个个面黄肌瘦,都快成皮包骨了,我也是满心焦虑,夜不能寐。”
  赵城继续说着,他明白吴勇让他教书的原因,就没希望能教出什么大才子,能识字明理辩是非,就足够了。
  “我有一个朋友,在沿海做些生意,收到一种名为土豆的高产物种,
  我前些日子托人送了些书信,希望他能送些过来,帮助大家渡过难关,
  这不,刚到了。”
  赵城指着身边的土豆,吴勇也顺着看过去,他早发现这些东西了,和李丫头描述的大差不差。
  这就是土豆?一种高产物种?
  有多高产?
  吴勇在打量这些东西,内心充满了困惑。
  依这秦明秦先生所言,这东西能让村子度过粮食难关?
  这,可能吗?
  看到吴村长疑惑,赵城也没直接解释,等到李林爷孙俩走过来,赵城才自顾自地介绍着。
  “这东西叫做土豆,外族人也叫做马铃薯,种到土里,三个月就差不多成熟,
  到时候连根拔起,就可以看见根部生长一个又一个的球状东西,
  拔出来的时候还要把坑里抛干净,会有大量土豆埋在土里。”
  “就有点像萝卜,但萝卜是一整个的,这土豆是一小个一小个分开的……”
  小丫头和赵城接触时间最长,理解这些也最容易。
  “差不多是这样,但有些土豆可能并不比萝卜小~”
  赵城微微点头,都是土里抛食的作物,种植方法大差不差。
  “这土豆种植倒是简单,但这东西真的能吃嘛?”
  吴村长蹲下,那张大手里还拿着四五个小土豆,这东西硬度到不大,轻轻捏一下就有了微微变形。
  他很怀疑,这些东西能吃吗?
  “可以吃,实用部分就是埋在土里的球状物体,蒸、炸、烧、煮、焖都行,
  正常来说,打理好的话亩产能有三四千斤的样子,
  可惜这时候没有工业肥料,不然亩产突破七八千都不是问题……”
  赵城语气相当肯定,倒是因为没有肥料而感到遗憾。
  “亩产三四千斤?怎么可能?”
  “不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