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秦月当空 > 第30章:经略河西之地
  等张良与吴广二人离开咸阳后,陈胜将目光转移到经略河西之地上了。要想将大秦打造成世界强国,就需要走经济与军事并重的路。军事上面已经建立起了大秦军械院和大秦军事学院,但是经济上面还没有建树。发展大秦经济,就需要农、商齐头并进。农业是基础,而商业则是将大秦的影响力投射到全世界的必由举措。纵观华夏几千年的兴衰史,由于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多少王朝就吃亏在把握不住农、商二者关系上了。唐朝以前,虽有许多帝国登上了世界大国的舞台,但是并没有将自身的影响力投射到外邦。从唐朝开始,商业逐渐被重视了起来,才有了大唐万国来朝的繁盛景象。及至两宋、明朝时期,商业更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满载丝绸瓷器的航船从沿海驶向全世界,将东方文明的影响渗透到了全世界。再看元、清两朝,由于突然从游牧文明转换成了农耕文明。对于治理国家的经验尚在逐步积累当中,所以又出现了两个极端。元朝时极度开放,并且重商轻农,因此才有了马可·波罗等许多外国人在元朝游历,但是农业却是一塌糊涂,导致了元朝财政难以为继,最后更是累死了宰相脱脱帖木儿。再看清朝,又是另一个极端,完全偏向重农抑商的方向,经济完全倚重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才有了长达百年的闭关锁国。
  这日朝议,百官齐聚咸阳宫麒麟殿。扶苏将经略河西之地一事正式提上了议程。之前因为财政吃紧没有底气来讨论经略河西之地一事,如今发行大秦国债券带来的巨量收益使扶苏有了胆量来谋划河西之地一事。
  “诸位臣公,河西之地已经收回快四个月了,眼下我大秦国库充盈,是时候谋划经略河西之地一事了,我意划拨钱十五亿,粮三千万石营造河西四郡及河西都护府,不知各位意下如何?”扶苏看着底下的一班大臣问道。
  “禀公子,十五亿钱,三千万石粮食。这可是要将我大秦国库都要搬空一半了,是不是有点太多了?”李斯肉疼地问道。
  好不容易看着发行大秦国债券的收益将已经见底的国库充实了起来,如今又要将这么多的钱粮掏出来经略河西之地。李斯怎能不肉疼呢?
  “丞相啊,我知道你舍不得这些钱,但是你要往前看,等河西之地经略起来了,会有多少收益,哪里可是有着不少于九百万亩的土地可恳做良田,还有无尽的草场可以放牧牛羊。到时候河西之地可就成了我大秦的塞外粮仓啊!我敢保证用不了几年,今日掏出去的钱粮会加倍地收回来!”扶苏一脸自信地对李斯劝解道。
  李斯只好苦着脸同意扶苏的建议,其实他也知道扶苏所言非虚,只是眼下要掏出这么多的钱财确实有些舍不得。
  “禀公子,不知公子安排何人来做这河西都护府都护将军?”
  “臣下也以为都护将军的人选应该确定了”蒙毅也开口建议道。
  “各位稍安勿躁,此事不着急。”扶苏笑着岔开了话题。
  其实这蒙毅二人的建议也是合理的,毕竟人家可是拿出了半年的俸禄交了投名状的,关心一下也是无可厚非的嘛,蒙毅作为左丞相,恐怕也被这些朝臣问烦了,才斗胆开口提出来建议。
  “禀公子,臣下以为营造河西四郡与河西都护府不是首要之事,河西之地人口匮乏,等四郡以及都护府修筑起来后没有百姓才是最大的问题啊”叔孙通将自己的见解说了出来。
  扶苏听了叔孙通所言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是他最想听到的话。
  “列位臣工,我认为叔孙通所言说出了河西之地的窘境。有地无人,这才是河西之地面临的最大问题,不知各位可有好的建议来解决这个问题?”
  “禀公子,臣下倒是有一个建议,不知是否可行,还请公子决断。”叔孙通说道。
  “你且说来,我听了再做计较。”扶苏期盼地等着叔孙通说出他的见解。
  “如今我秦地百姓已能饱食无忧,而那江东与伪帝扶苏治下多有饥寒百姓,臣下以为他们都是我秦人,只是暂时没有选择罢了,若是公子能将开垦出来的河西田地拿出一些分给这些百姓,那他们必然会携家带口地前往河西,这样既能解决河西四郡没有百姓的问题,又能削弱江东项氏与伪帝胡亥的实力,毕竟百姓才是兵民、钱粮之本。”叔孙通将自己的建议说了出来。
  “禀公子,老臣范增以为叔孙通的建议甚好,只是还有一些欠缺。那江东项氏与胡亥之间多有征战,想必双方士卒中亦多有不满打仗之人,此刻他们心中必然更加期盼安居乐业的生活,只是没有选择罢了。若是我们用河西土地作为条件,给那些士卒一个安居乐业的机会,他们还不趁夜跑到我河西吗?”
  听了叔孙通与范增所说,扶苏满意地点了点头,对叔孙通、范增二人投去赞赏的目光。
  “叔孙通啊,我完全同意你的建议。既然你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想必你已经想好了从江东与伪帝胡亥治下挖老百姓来我河西之地的方法吧?我看就由你来做这河西都护府将军最为合适。”
  群臣一脸羡慕地看着叔孙通,纷纷感慨这货的运气怎么就这么好呢?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叔孙通一直都在藏愚守拙,只是如今叹服于扶苏的雄才大略才决定将自己的才华贡献出来。
  朝议最后,扶苏做出了两项重大决定:其一是将经略河西之地一事议定,其二是将叔孙通拔擢为河西都护府都护将军。
  待朝议结束后,扶苏将蒙毅与范增二人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