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修真小说 > 钟山之瞳 > 第18章:朝堂争吵
  北宋!宣和二年。
  大内皇宫文德殿外。
  按例今日是是朝会的日子,大臣们早早的就候在了宫门之外。
  “蔡相!大喜事啊!!昨日我留在辽国的线人来报,上京已被金人攻破了,守将哒不野献城降金,如今那天祚帝怕是已经被气死了,哈哈哈!”说话者正是童贯,如今的西北军监军,枢密院领事,与蔡京合称大宋的文相武相,蔡京是童贯的好友,二人同时发迹于靖国年间,但要论权力大小,童贯比后者还要更胜一筹。
  “想必官家今日得知这个消息,定会考虑提前出兵,童大人封王之日不远啦!收复我华夏故土,他日童大人必青史留名。”蔡京说道。
  “提前出兵倒不用,我们还能观望一些时日,等金人下一步动作,天祚帝无暇北顾之时,便是你我出兵之时,届时我大宋就可兵不血刃收复燕云。到那时你我二人皆算是民族英雄,哈哈哈!”童贯朗声大笑。
  “哼!契丹人侵占我华夏故土近两百年,也是时候让他们血债血偿了。”蔡京语气略带愤慨。
  说话间,几名太监来到宫门外。
  “圣上宣百官进殿!!”领头的太监高声叫道。
  今日朝会与往日不同的是,宋徽宗的诸多皇子们也参加了今日的朝会。分列两边首位的是大皇子与郓王赵楷,如今的赵楷缺了半只耳朵,看起来相当滑稽可笑,而赵楷身后则站着一人,正是许久未被提及的赵仲,今日他是跟随赵楷一同参加朝会而来。
  百官进殿!对着高坐龙椅之上的宋徽宗,齐身下跪,高呼万岁。
  “众卿平身!今日朕颇有兴致,所以宣皇儿们一同前来听政,诸位爱卿有何事上奏。”宋徽宗大手一挥。
  童贯正欲出身,不料一人赶在了他的前头,他眉头一皱,居然有人敢越他的位上前,回头打量了一下来人,他虽身为枢密院事,但近年很少待在京城,看此人面相,脑子里没有半点印象。
  “官家!臣李纲有事起奏。”来人正是刚上任不久的安抚使,宋代的官僚制度虽沿袭旧唐,但大有不同,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都指挥使掌兵权,下辖安抚使司。由于都指挥使司这个位置对于皇家来说有点特殊,所以一般都是由现任东宫掌管,但是东宫之位悬而未决,所以这个位置一直空着,然后就枢密院,枢密院分管军权与政权,下辖安抚使与各路监司,门下省则主管财政大权,下辖各路监司以及转运使发运使提举常平司,三司总理军政财三权。然后还有御史台的言官,他们主要只对皇帝本人负责,不属于三司。大宋虽设有六部,但六部更多的只是一种称谓,实际职能均被三司瓜分,而六部尚书除了朝会必须参加,闲时连六部衙门都可以不用去,可以说是大宋最闲的官职。
  童贯听着耳边有人给他说着此人的来头,没想到居然还是自己的下属,内心微微有点惊讶,一般像这种实权职位,都会先通知上级审核,然后才会下放此人,能绕过自己坐到这个位置,想必李纲背后肯定有人支持,想到这里他不禁看向了诸位皇子。有这个能力的人除了郓王就非大皇子莫属了。
  “爱卿!何事?”宋徽宗看向来人。
  “禀官家!转运使陈大人近日给我安抚使司发来信函,称东南叛军数量远超想象,望我安抚使司增派五万士卒,臣料想转运使大人不敢上奏朝廷,实乃难以启齿,定是那叛军数量远超陈大人此次出征士卒的数量,才会求援于臣,臣请官家圣裁,准许我安抚使司增援陈大人。”李纲手执笏板,俯身一拜。
  宋徽宗听着来人说话,脸色顿时垮了下来。
  “哼!陈伯亨出兵都几个月了,到现在还没有弄清叛军人马数量,实乃无能!众卿对此事有何建议。”
  “官家!臣以为此事不可!如今我大宋正全力备战北方的战事,户部并没有多余的钱财来支撑陈大人,望圣上三思!”说话者正是蔡京。宋徽宗喜爱花草,近年来汴京城中大大小小建了不知道多少园林,国库早已是空空如也,蔡京是户部直系上司,自然清楚户部此时的情况。
  宋徽宗看了一眼户部尚书,户部尚书也出身对宋徽宗如实禀告到。“官家!蔡相说的言之在理,如今北边的战事一触即发,粮草辎重均已出发,如今再想更改,臣恐怕这一来一回,徒增用度!望圣上三思!”
  李纲看了说话二人,朗声说道:“依二位大人所言,是不管东南战事了?下官有一问!国不安,何以攘外?若得了燕云,失了我大宋东南,这个责任是蔡相负责还是户部负责?”
  宋徽宗见此赶忙出声打圆场。
  “爱卿有理!但如今国库空虚,却也是实情,诸位爱卿可有两全之法。”
  满朝默然!没有一个大臣能拿出像样的法子。
  突然!郓王赵楷身后走出一人,来到殿前。由于他并没有官身,只能下跪对着宋徽宗说道。
  “陛下!草民有一法,可解眼前的燃眉之急。”
  宋徽宗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郓王赵楷此时也会意到,出声给宋徽宗解释道。
  “父皇!此人乃是儿臣的幕僚,名曰赵仲!是我太祖一脉。儿臣见他才识过人,所以才招他入幕,他目前并无任何官身。”
  宋徽宗听罢!脸上露出了不自然的神色,虽然太祖一脉也算皇族,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太祖一脉多已成了平民,这一个话题一直以来都是赵氏皇族的禁忌,宋徽宗不打算深究,只是不满的看了郓王一眼,对着下跪之人说道。
  “你有何良策!”
  “回禀圣上!草民之策只有六字,铸百钱,收小钱。”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赵仲这道计谋,换句话来说,就是本来一枚铜钱是一文,现在铸造一枚铜钱为一百文,一贯铜钱就是一千文,宋代的钱币铸造监铸一枚铜钱,付出的价值必须等同于这枚铜钱本身的价值,赵仲此举就等于,国家发行大额钱币,用原本一文铜钱的价值,换取老百姓手里的九十九文铜钱,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动摇了国家的金本位。
  宋徽宗即便是昏庸,也知道此举以为着什么,他本想出声呵斥,但深思熟虑,还是看向了殿前的诸位大臣,满朝文武肯定对此事有争论,他只需高坐其位,听取最有用的建议即可。
  童贯此时出身作揖,对着宋徽宗说道。
  “官家!臣以为此策可为之!如今国库空虚,北方战事叫停,不可!东南平叛放任不管,不行!不如先铸一批百钱,先解决燃眉之急,待战事稍歇,废之即可。”
  大皇子赵桓听完童贯此言,连忙出身阻止。
  “父皇!童大人与这粗鄙乡人,是在毁我大宋根基阿!万万不可!万万不可!现在各地皆有零星叛军,本就是各地官员失职,如若朝堂此举,必将招来更大的叛乱,儿臣恳请父皇,停在一切对外战争,轻徭减税与民休养生息,对内则采取安抚的怀柔政策,官员则裁免胥吏,父皇您则免去各地花石纲,这样至多五年,我大宋即可恢复国力。”大皇子说完,满朝文武皆露出不满神色,先不说裁剪胥吏,但是花石纲这一条,就断了许多人的经济来源,如何不让满朝大臣愤怒。
  “禀官家!昨日辽国探子来报!金国已经攻破上京,如今辽国一半国土尽失,依大殿下所言,与民修养五年,那臣请问大殿下,若五年金国踏破了辽国国都呢?到那时!金国只会怪我们大宋没有出力,撕毁盟约具不归还我燕云各州呢?我大宋现在不随金国痛打落水狗,难道他日去面对金国的无敌铁骑吗?”童贯看着大皇子,语气之中没有一丝敬意。
  如今的大宋的确是深陷泥潭进退两难,宋徽宗听得二人争吵,头大如斗。宋朝虽藏富于民,但也只在这西京汴梁,其他州府经历十来年的花石纲,早已算是穷苦潦倒,如今听赵仲建议,无异于是在烈火上浇油,但战事一停,他日金国若真是毁约,不归还大宋燕云十六州,那金国便可挥师北下,大宋将无门户可守。宋徽宗再内心中盘算着应对。
  “此事!依赵仲所言,但只铸少量百钱,只为解眼前困局,待局势好转,便废除百钱,另外北上将士后续粮饷减半,剩下来的粮草支援我东南将士,花石纲可以削减,至于胥吏嘛...暂时不必裁减,赵仲你且去卫州黎阳监任监司吧,全权负责钱币铸造,半年之内朕就要看到成效,童贯蔡京!你二人可以动身坐镇北方了。”
  宋徽宗说完,三人同时领命。
  大皇子出声还想说些什么,但被宋徽宗打断。
  “朕意已决!桓儿你不必多言,李纲!此次援军将领,你可有举荐之人?”宋徽宗说完,看向了安抚使李纲。
  “禀官家!倒有一人堪当大任。”李纲回答道。
  “何人?”宋徽宗追问。
  “原兵部尚书麾下的进义副尉韩世忠,臣以为这次援助陈大人的,非韩将军不可。”李纲说完,童贯面露古怪,这个韩世忠虽不入品阶,但与他早年有过节,早年他攻打西夏银州,身先士卒!于城门楼前阵斩敌将首级,经略司上报其战功要求破格提拔,却被童贯压了下来,后来韩世忠与几名部下醉酒后居然跑到童府大门前,破口大骂童贯,后来二人便一直不和,不然韩世忠也一直不会被打压,只是在兵部王尚书手下做一个不入品级的进义副尉。
  童贯眼神微看着眼前这个名义上的下属,安抚使李纲,出声驳斥道:“安抚使是笑我朝堂无人了吗?竟让一个小小的进义副尉掌兵,臣举荐刘延庆为此次援军主帅,望圣上裁断。”
  “好!刘延庆任宣抚统制作为此次援军主帅。韩世忠为左偏将,随宣抚统制一同出征。”宋徽宗下了决断。
  童贯看着李纲,李纲也丝毫不显怯懦的回瞪。童贯内心盘算,今日此人完全没有把他这个枢密使放在眼里,日后定要少不了与后者计较。
  接下来宋徽宗让诸皇子们,以今日政事发表见解,除赵桓外,各位皇子皆上前发表见解,宋徽宗看着儿子们,说了几句勉励之语,就让太监宣布今日朝会结束。
  ......
  ......
  赵桓和李纲走在回府的路上。
  “父皇简直昏了头!铸币之事,必将使各地局势更加动荡,李纲!你可有什么补救之法?”大皇子出声询问身边之人,李纲是他向宋徽宗举荐的,也是他的心腹,安抚使虽职位不高,但是实权中的实权。
  “哎!为今之计只能听之任之了,童贯之言也不无道理,若真依殿下今日所言,那他日金国灭辽,我大宋将难以自处,若说万全之法,下官也有,只是根本不可能实现。”李纲叹气回答道。
  “何万全之法?”大皇子看着李纲问道。
  “外事!出兵援辽抗金,向天祚帝索要好处,并要求他归还燕云各州,内事!驱虎吞狼,招安各地叛军山匪,许他们高官厚禄,让他们来与东南叛军厮杀,这样不仅平了匪患,又解决了东南叛军,一举两得。只是一旦这样做,朝堂之上诸公断然不会答应,我们与辽国虽然自澶渊之盟一直相安无事,但夺我燕云始终是国仇家恨,先不说官家同不同意,这满朝文武也不会答应。”李纲回答道。
  “哎!先生大才啊!无奈父皇身边,尽是蔡京童贯之辈,若你为宰执,我大宋何至今日局面。”大皇子满眼失望神色,朝堂之上父皇不听自己劝告,朝堂之下除了李纲,又没有自己的心腹官员,虽有心但无力。
  “哎!殿下切莫灰心!走一步看一步吧。”说罢!
  二人往府里的方向走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