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网游小说 > 全面战争之伐清 > 第三百五十五章登陆辽东
  武安二年七月,李定国在安南势如破竹的同时,夏军也开始谋划新一轮的对清作战。
  从前线撤回来的第三镇已经完成了换装,屯兵于江宁的城北大营,等待着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此时,夏军的兵锋还被挡在山海关外,山海关不愧为天下第一关,即便有大量攻城器械的辅助,夏军仍然迟迟无法攻克该关隘。
  镇守山海关的清军将领是镇海将军,固山额真石廷柱,此人自投降清廷以后,一直跟随清军南征北战,战功赫赫,而且他本家就是满人,后面迁居辽东才改了汉姓,凭借着这层身份更加深得朝廷信任。
  经历了吴三桂背叛等一系列事情,退出关外后,清廷上下敌视汉人的风气愈发浓烈,军中要职皆由满人掌握,朝中的汉臣处境也越发堪忧,经常会被同朝为官的满人排斥鄙夷,在政务上展开攻击。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清廷国内的种族歧视的风气要比入关前的崇德年还要严重。
  连汉臣的地位都开始动摇,更不要说是底层的汉人百姓了,他们屡遭欺压,几乎每天都有汉人逃亡,但他们很快就会被抓回来,以严刑惩处。
  在这种情况下,汉人中对于南朝的思念也就越来越浓重了。
  苏言虽然不清楚这一切,但他肯定不会放任北边的汉人同胞继续饱受欺压,既然前线兵马迟迟无法攻克山海关,那么就干脆绕过关隘,在清廷的后方登陆。
  清廷在丢失了关内各省后,其靠缴获组建而成的水师也随之崩盘,在那辽阔的渤海上,夏军的战舰能够肆无忌惮,打无敌手,在这种依仗之下,苏言才敢提出登陆的作战计划。
  在总都督府与水军都督府一同进行的作战会议上,苏言提出了他的计划,此次登陆作战将由第三镇执行,他们需要在山东登州府登船,随后在第二舰队(即在山东招募的战舰组成的新舰队)的掩护下横穿渤海,在辽东的金山卫登陆。
  金州卫,即后世的大连,这里海岸线蜿蜒曲折,有着多处天然港湾,不过或许是因为与山东隔海相望,又或者是较为偏僻,清廷并未重视对这里的建设。
  攻取金州卫,夏军能够在辽东半岛取得一个立足点,并利用此地的天然港湾建造港口,让水军能够源源不断的从山东运送大量的军械补给和兵源。
  参加会议的众人都是经验丰富的将领,他们在听完了苏言的计划后,都明白登陆金州的好处,纷纷表示赞同。
  众人都没有异议,这个作战计划便就此成立,不过苏言提出的计划只是粗略的大纲,真正执行下去的内容和细节就需要靠总都督府与水军都督府联合商议了。
  ……
  两个部门的联合商议的效率并不慢,几天后,苏定远就向苏言汇报了他们商议出来的结果。
  此次渡海登陆将投入第三镇一万一千余人,第三镇是由青龙右旅与玄武左旅组成,两个旅都全员换装了二式步枪,没有直属骑兵,附属了各式火炮上百门,这些火炮除了系统炮兵外,基本都是从秦军和周军手中缴获而来的。
  毫不夸张的说,第三镇的火力,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比拟。
  除了那些火炮以外,苏言还准备将四队帕克尔机枪从苏辞手中调来,并入第三镇,他之前将帕克尔机枪交给张煌言,让他携带着北伐就是想要测验一下机枪的威力。
  可谁能想到,张煌言率领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吴三桂完全没有和他交手的打算,随后也都是一路攻坚,那帕克尔机枪也因此没有了用武之地。
  与其继续留在苏辞麾下吃灰,倒不如调给第三镇,让第三镇带去辽东试验一下这种新式武器。
  言归正传,第三镇渡海登陆之时,由五艘五级舰、五
  艘四级舰和三艘臼炮艇组成的第二舰队将全程负责护卫,他们在护卫大军登陆以后也不会马上回港,而是在辽东沿海游弋,对辽东沿岸的清军城池展开炮击,向辽东汉民强势宣告夏军到来。
  此次作战的指挥官人选上,水军是毋庸置疑的第二舰队提督刘成栋,他是第二舰队的十三艘战舰内由系统自动选择出来的能力最高的人,考虑到国朝还是缺乏优秀的海军指挥官,苏言便没有更改第二舰队提督。
  水军指挥官没有争议,陆军方面,由于没有合适的人选,苏言也只能让休息没几个月的苏定远再次上阵,让他来统筹全局,不过苏言也有培养新人的打算,他命控鹤左右卫的赵良栋与王进宝一同随行参与出征。
  赵良栋与王进宝初来乍到,还没有表现出他们的能力,苏言即便是知道他们历史上表现出来的能力,却也不能如此草率的就将一镇的兵力交给他们指挥,这次渡海登陆辽东,就是他们表现的机会。
  除了将赵良栋与王进宝一同派出去外,苏言也没有忘记他忠心耿耿的中军参将马信,马信在苏言登基以后虽然被封为崇信伯,但一直没有上战场的机会,终日闷闷不乐,苏言便给了他这个机会,如了他的意。
  苏言敲定下来后,过了几日,朝廷就下达了远征辽东的旨意——授苏定远辽东督师职,总理征辽事务,控鹤左卫指挥使赵良栋、控鹤右卫指挥使王进宝、崇信伯马信授副将职,随同辽东督师苏定远出征。
  公布出征名单后,山东一地便开始征收舟船,集中停泊在山东登州,粮草辎重等也都一同运往登州,先一步装船,第一镇的四队帕克尔机枪也奉命南下,在登州等待与第三镇汇合。
  苏定远出征时,苏言亲自前去送行,他亲自拿起一樽清酒转交给苏定远,向苏定远说道:「辽东已被鞑虏侵占经营多年,此去深入敌后,多有凶险,望卿小心谨慎,朕于京师等候辽东捷报。」
  「臣谨遵陛下教诲,不复辽东,誓不罢兵!」
  苏定远郑重道,随后将手中清酒一饮而尽,接着一撩征袍,转身走向坐骑。
  ……
  夏军出征后,一路沿着大运河北上山东,一直到九月中旬才到达登州,等夏军到达的时候,登州城的仓廪早已堆满了粮草和辎重,登州知府正组织人手将辎重搬运上船。
  大军没有多在登州浪费时间,当即在苏定远的命令下有序登船,这里的舟船大多是征收而来的商船,用来存放货物的船舱内挤满了登船的士兵,他们紧紧抱着各自的步枪,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内,忍受着船舱内的闷热和各种味道交织在一起的臭味,等待着发船。
  相较于普通兵卒,苏定远他们的居住条件几乎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他们都拥有各自的独立房间,还能接受亲兵周到的服侍,船上存放的新鲜蔬菜、肉类和水源也都第一个供给给他们。
  相比之下,船舱内的士兵们的伙食就不怎么样了,海洋上的条件比陆地还要恶劣,好在从登州到金州之间的海路距离并不算遥远,如果路程要一两个月甚至更久的话,他们到后面甚至只能喝到发霉变质的水。
  从登州到金州,夏军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横穿了渤海,出现在辽东半岛海域之外。
  虽然退回关外,但清军的水师还保留了少量的战船,用以防备渤海上的夏军水师,并提前向岸上示警,不过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夏军来势凶猛,他们就算提前预警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事实也的确如此。
  当夏军水师出现在海平面上,被日常巡逻的清军水师发现后,后者当即调头返回岸上,向金州卫城预警,他们可没有在海上拦截夏军水师的勇气,准确来说,这些由汉人组成的水兵不愿意为清廷捐出自己的性命,所以
  他们很理所当然的怂了。
  很快,金州卫城方向开始敲锣打鼓,点燃了示警狼烟,驻守在此地的百余清兵开始匆匆集结起来,海面上的夏军也看见了那逐渐升起的狼烟,不过他们并未放在心上,领头的旗舰打出备战的旗号,各舰水兵纷纷忙碌起来,将炮衣掀开,为火炮装填弹药。
  金州卫城,驻守此地的清军把总面色铁青地看着海平面上逐渐靠近的夏军战船,那一艘艘比清军水师任何一艘现役战船还要高大的战舰,让他感受到了浓浓的压迫感。
  卫城内铜锣声震天,居住在城外的百姓们纷纷携家带口,逃入卫城里面,他们不论是满人还是汉人,都恐惧自己会遭到战火的波及,没有汉民会因为自己的血统而天真的认为刀剑会躲避着自己。
  在清兵紧张目光的注视下,夏军水师逐渐靠近岸边,就在清兵纷纷猜测夏军要如何登陆的时候,其中三艘战船突然开炮,只听三道沉闷的隆隆炮响过后,硝烟弥漫,三枚炮弹腾空而起,以一种不可思议的角度飞上天空,数十秒后,炮弹夹带着尖锐的破空声向城池落下,在即将落地之时就先一步炸开。
  三枚炮弹虽然只有一枚落入城内,但它爆炸后飞溅的弹片还是杀伤了多名军民,清军这是第一次遇到如此诡异的炮弹,他们人人面色煞白,心生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