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玄幻小说 > 战争的局限与人类走向 > 第二十三章人类,无法停下的毁灭
  人类,一个善于遗忘且自以为是的群体。
  
  
  在经历了六年的短暂和平与休息后,躁动不安的战争喧嚣携带者更为可怕的力量奔赴而来,誓要将这一切全部毁灭,流尽最后一滴血,复仇的种子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又将要变成经验和教训。
  
  
  南方孝皇帝元年,北方昭明可汗元年。
  
  
  南北双方依然在形式上保持着往来,也都在对对方保持着试探与怀疑。由于国内的政治势力及反对力量也在努力筹划,在这大位继承过程中,蠢蠢欲动的不乏其人,这一势力在对实力、时机的衡量后,选择等待与蓄力,但并不代表就只是等待……
  
  
  边境危机及不信任的裂痕在逐渐显现、变化、放大……
  
  
  自南方宪皇帝十五年,北方奉诚可汗三十一年的边境风波之后,边境在双方的种种设限和克制之下显得格外萧条和安静。
  
  
  北方妥欢贴木尔之长子撒鲁金因不满自己父亲对汗卫的争取,遂于南方孝皇帝二年,北方昭明可汗元二年,集结部分兵力对南方边境展开了猛烈攻击,南方孝皇帝在收到边关寄递后,急召左右丞相和太尉进行会谈。
  
  
  孝皇帝道:边关急递,北方开始了进攻,现该如何应对?
  
  
  太尉齐道彦道:之前各处关口和城池已有加固,先皇曾于驾崩之前让臣训练亲军,如今已有两年,现已卓有成效,可防备于万一。
  
  
  右丞相齐君止道:按昭目前攻势,我方应派一使者前往北方,询问详细情况,如若要开展,那就只能奉陪到底。
  
  
  左丞相藏钦陵道:无论北方情况如何,现在也应传召令中、西两线做好防御,必要时也可牵制东线进行进攻。
  
  
  孝皇帝道:朕欲亲征,以确保此战获胜,从而振奋我国军心、民心……
  
  
  左右丞相皆表示:陛下不宜亲征,东线行军总管李显忠即可应对,若东线无可应对,还有我等可抵达前线。
  
  
  孝皇帝道:朕意已决,若不能亲抵前线与敌方一较高下,朕绝不归还。太尉带领亲兵随朕一并出征吧。
  
  
  左右丞相及太尉互相用眼神交流,左丞相藏钦陵本欲强行谏诤,被右丞相扯了扯衣角而暂罢而言。
  
  
  御前会议结束后,太尉齐彦道被孝皇帝留下商议调兵情况。左右丞相行走于宫中。
  
  
  左丞相藏钦陵道:刚在朝堂之上,为何不让我向皇帝谏证?
  
  
  右丞相齐君止道:非为不能,而为不可。孝皇帝继位两年有余,年轻勇武,想要成就一番功绩,以安众人之心,以堵众人之口,左丞相莫非不知?
  
  
  左丞相藏钦陵道:君者,为天下之表率,岂可以一人之勇为勇,以一人之欲为欲?在此君位,实非一人之想而为之,上有多好、下必甚焉。如今孝皇帝喜好功绩,必然会有人投其所好。我等深受宪皇帝隆恩,又岂可只顾自身安危?
  
  
  右丞相齐君止道:左相所言不虚,但如今之事,非你我可劝可阻也。此事还可从皇太后处多多着手,一则为母之心,二则皇太后也深知大义。
  
  
  左丞相藏钦陵道:也好,我等这就前往……不,我等还是不要前往,自有内侍会将此情形告知皇太后。
  
  
  两人共同商议后,回府。
  
  
  当孝皇帝与太尉齐道彦商议完毕后,要求太尉即日起开始调兵、屯粮至边境,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孝皇帝在御前会议结束后,前往皇太后处,此时皇太后已然知晓该情形,但依旧装作不知晓。
  
  
  皇太后道:今日皇上可好?朝堂可好?……
  
  
  孝皇帝道:一切都正常运行,只是……
  
  
  皇太后道:只是……皇上有困扰?
  
  
  孝皇帝道:北方近来犯境,此刻正在攻打晓春关和天峡关,朕欲御驾亲征,以安民心军心。
  
  
  皇太后道:左右丞相同意?
  
  
  孝皇帝道:左右丞相提出可由东线行军总管李显忠抵抗即可,但朕初继位,理应效仿先帝,开疆拓土,岂能安坐深宫。
  
  
  皇太后道:吾儿志气千,但是否知晓先皇逝世时为何要托孤于两位丞相及太尉?
  
  
  孝皇帝不言……
  
  
  皇太后道:左右丞相与汝父皇大小战争经历无数,自“亲军之战”“囚龙之战”“绞杀之战”“少子之战”等,早已清楚战争的面目,也清楚一旦战争开始,则不受控制与约束。
  
  
  皇太后继续道:先皇知道汝年轻气盛,知进不知退,所以才让左右丞相辅政,从而助你安国保民。
  
  
  孝皇帝道:朕……
  
  
  皇太后道:最终决定在皇帝本人,希望皇上考虑清楚;另者,此战皇上不宜亲自出征,由太尉挂帅出征支援即可。
  
  
  孝皇帝道:容朕三思……
  
  
  东线战场上的攻击在妥欢贴木尔之长子撒鲁金的督军下猛烈进行,双方在两关处拼死攻击与抵抗,当所有双方都抱着必死的决心以捍卫自己所守护的价值,这是意志的抗争。
  
  
  胜与败已不再重要,生命此刻只有生与死,这种直面死亡的勇气需要克服对生的欲望,最重要的是这超越于自身意志的行动。
  
  
  太尉齐道彦先率领亲军赶赴晓春关。当孝皇帝的诏令下达,要求齐道彦出关绕道其后,率军对北方发起猛烈进攻。诏令中再未提及御驾亲征之事,太尉齐道彦脸上露出了肯定的笑容。他知道,在目前来说,孝皇帝不会再前往战场了……
  
  
  撒鲁金在发现南方太尉率兵而来后,且战且退,奔著昭明可汗的王庭而去,这一次,撒鲁金知道自己的计谋已经成功了近一半,只要南方军队迅速与北方开战,一直追击而来,在近抵大营时迅速离去,就剩下南方的亲军和北方昭明可汗的亲军作战,这一次如果南方战胜,那自己也可与南方媾和,从而获取汗位;如若北方取胜,那昭明可汗的实力也会大损,自己也可以自己父亲之名起事。虽然妥欢帖木儿还在昭明可汗身边,但对于撒鲁金来说,这并不是阻碍以其父之名起事的原因,他向众人宣布昭明可汗旁边的人并非自己父亲,自己父亲妥欢帖木儿已被昭明可汗杀死,毕竟人们更愿意相信一个新可汗为了巩固自己汗位而将“竞争对手”除之的信息。
  
  
  有的时候,有的人是不是他自己不重要(如同妥欢帖木儿究竟是不是妥欢帖木儿),而是需不需要是他(如同:撒鲁金需要他的父亲不是站在昭明可汗身边的人),他只需要这一个“精神存在”亦或“用于起事的旗帜”,而这面旗帜也是由于前可汗和现可汗对妥欢帖木儿照护有加,而使得更多人不认识、不熟悉他。
  
  
  昭明可汗和妥欢帖木儿在三日前已经接到撒鲁金向南方发起进攻的事情,一方面派往使者前往南方,另一方面集结亲军以预不测。北方派往南方的使者,南方派往北方的使者,都在各条通道上被撒鲁金埋伏的杀手进行除之,这一切就是为了使南方愤怒而发起进攻。东线的猛烈进攻和大踏步撤退都只是一种表演,他需要让众人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有的时候,假的反而比真的更表现的更像是真的,而真的有时候反而从感觉上像假的。一个拼命的证明,一个不去证明。
  
  
  夜晚,撒鲁金趁着夜色将南方军队引诱至昭明可汗的王之驻地,然后以一部分士兵伪装至王之驻地呼喊著“敌军杀过来了,南方军来了……”其余所有一直向东而去,隐藏在夜色中迅速消失在远方的山峦中……
  
  
  南北双方又一次开始了新一轮的战争,这次的战争又会以什时间、什方式停止或结束?没有人知道?但唯一确定的是战争开始了,北方开战初期处于劣势,这种劣势不全是由于南方军队的进攻造成的,更多的是因为北方军队内乱造成……这一切还来不及思考,眼下需要考虑与处理的是已经近在眼前的南方军队……
  
  
  虽然平素都有所准备与预计,但当战争以这种未在预计时间中发生时,一切还是显得如此的不知所措,但这一切不重要,事态越是严重,平战转化的效率越是迅速。
  
  
  当太尉齐道彦率领亲军再一次来到昭明可汗的王之驻地时,第二次的“亲军之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