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寒门小福星 > 第58章县试
  杨清歌试题绕过堵在前面的几人,脚步刚动,对方却也跟着动。
  
  寸步不让。
  
  “再说一遍,让开。“
  
  杨清歌的声音已经有些不耐烦,如果不是现在还在县学理,她绝对会忍不住动手。
  
  “大家同在县学读书,你之前有好的试题不拿出来就算了,现在被我们发现了,你居然还不拿出来?”
  
  “杨清歌,你可真自私啊!”
  
  杨清歌轻笑一声,伸出一只手,淡淡道:“五百两。”
  
  这些人什么都不想付出,还想从她这里拿走东西?
  
  天真到让人心疼。
  
  卖来挑事的几人被杨清歌的“五百两”弄得接不上话,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些不要脸,但利益面前,脸面又算得了什么?
  
  万一杨清歌真的把试题拿出来了呢?
  
  那他们就算是赚了!
  
  杨清歌见几人不再说话,也懒得和他们多加纠缠,转身走人。
  
  前门走不通,她就走后门,她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无能的人身上。
  
  刚打开后门,杨清歌就见林志远站在那里,双手伸出,一看就是打算推门的样子。
  
  “你怎么在这里?”
  
  不是说让他们四个在前门处等她吗?
  
  林志远上下打量了她一眼,确定无事后说道:“我猜你会走这里。”
  
  今日成绩公布之后,梁夫子就把杨清歌叫去谈话,林志远见有几个学子神色不对,便猜到会堵人。
  
  他正打算从后门进去,把杨清歌带出来,前门则交给周震他们。
  
  却没想到杨清歌已经摆脱了那些人。
  
  “怎么样?梁夫子又说什么吗?”
  
  杨清歌抬起下巴,不再是刚才那副霸气侧漏的样子,此时的她已经恢复成林志远熟悉的样子。
  
  可爱,自信,充满活力。
  
  “梁夫子什么也没说,只是建议我们会所可以上点浓度高点的酒,他觉得果酒喝着没意思。”
  
  是的,梁夫子已经成了临安会所的常客,每次去必定要点上一壶酒,随手在书架上抽出一本书,一坐就是大半天。
  
  而最近几天,临安会所的三楼暂时不接受预定,三楼成了五人学习的场地。
  
  来会所的客人也都知道店家的几个孩子要考县试,无论心里真实想法如何,表面上都是祝福居多,在一楼和二楼的声音也都小了很多。
  
  其实就算他们维持正常,几人也不会受到影响。
  
  实在是已经被那些试题完全征服了。
  
  几人不止一次地向杨清歌打听试题的来处。
  
  到底是谁?谁出的题目这么好,让他们感觉每天都在县试。
  
  最后的五天几人也没有放松,甚至可以说在县学考试结果的刺激下,几人更加拼命,不为别的,就为对得起杨清歌的付出。
  
  要知道,虽然杨清歌不和他们一起做这些试题,但每天都要为他们讲解,讲解错在何处,讲解该如何破图、如何构思、如何高效率地做题。
  
  更何况,这些试题清歌其实是可以不拿出来的,她本没必要给他们。
  
  四人心中都知道这些试题的分量,也都在心里默默发誓,无论结果如何,绝对绝对不能忘记这份恩情。
  
  剩下的五天很快过去,县试这天,天气晴朗,县城充满着兴奋与忐忑。
  
  众学子按性别分成男女两列,依次排队等待衙役的检查。
  
  女衙役数量不多,但应付检查也是够了。
  
  杨清歌拎起考篮,看了一眼站在外围的杨家人,调皮地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转身往自己的号房走去。
  她的这个号房说不上多好,也不至于最坏。
  
  杨清歌拿出考篮里的抹布,沾了点清水,将充当桌子的木板和座位擦拭干净。
  
  虽然说开考之前,衙役们会将考舍专门打扫一遍,但毕竟没有那么细心,座位上依然有灰。
  
  杨清歌也不在意,反正就是顺手擦干净的事儿。更何况,在这个过程中,她有些激动的心情也随之平静下来,大脑也尽可能不去想不相干的事情。
  
  她现在只需要调动所有的知识,完成科举的第一关。
  
  很快,所有学子都做好准备,试卷也发了下来。
  
  杨清歌先大致扫了一眼试卷,发现试题并未出自己所料,何往年的试题没有太大差别。
  
  难度也比较低,毕竟这才是第一场,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的院试。
  
  杨清歌在心里打好腹稿,这才开始磨墨答题。
  
  为了求稳,即使她不觉得自己会失误,但杨清歌还是现在草纸上写一遍,再将答案誊抄到试卷上。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凡事小心一点总不为过。
  
  不过即使她多费了一番功夫,她仍然是第一个答完题的学子。
  
  坐在堂上监考的新县令唐大人自然注意到她。
  
  杨清歌身形笔直,相貌美而不俗,答题速度也超乎他的想像。
  
  唐县令不可避免地多看了她两眼。
  
  不过杨清歌并未在意,她将试卷从头到尾再看了一遍,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来,便果断地交卷、行礼出去。
  
  一直在这儿坐着,腿很难受,她需要出去走动走动。
  
  唐县令看着杨清歌的试卷,眼中闪过一丝满意。虽然题目简单,但此人的答案却依然相当出色。
  
  尤其是诗赋,简简单单一首七律,却很得唐县令的心。
  
  唐县令忽然对这次县试有了期待。
  
  原本他还以为这个偏远的县城不会有什么人才,没想到是他低估了。
  
  县试一共分为两场,两场皆过的人则为童生,第二场前十名可去郡城参加院试,通过后则可成为秀才。
  
  县试的成绩出的很快,第一场除了一道诗赋,剩下全是经义填空,考官们改起来是很快的。
  
  不过一个时辰,成绩就出来了,五人没有丝毫悬念地再次入场,进行第二场考试。
  
  而这次的试题则有策论、诗赋和填空三部分组成,难度上升。
  
  但杨清歌心情依然很是镇定,她还是像之前那样先看再打草稿最后誊抄,照旧第一个交卷。
  
  这次,她一交卷,唐县令就拿过她的试卷看了起来。
  
  一边看,唐县令脸上的笑意越发明显。
  
  好,好,好。
  
  看来这次院试他们县不会是空手而归了。
  
  三天后,县试发榜。
  
  一大早,天还没亮,五家人全都起来跑到县衙门口,站在啥也没有的红案前,内心焦急地等待着。
  
  虽然几个孩子考完都说没什么问题,但家里人哪里敢信?
  
  尤其是赵灵和周震两家,要知道五人中,他们两家的孩子一直是倒数。
  
  前两天考完居然说稳了?
  
  他们心里又高兴又忐忑,怕是自家孩子不知天高地厚说出来的胡话。
  
  过了不知多久,周围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有衙役拿着红榜出来。
  
  人群一下子骚动起来。
  
  杨大福一个小老头,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在挤来挤去的人群中尽力保持稳定。
  
  他根据清歌的交代,只看两个位置,第一个是第一名,第二个是第十名。
  
  “杨清歌”
  
  “周震”
  
  杨大福眼泪哗一下就流下来。
  
  真好,五个孩子都考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