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贞观无太子 > 卷三第265章士族、明王、皇后娘!
  “此物具体作价几何!”王侍郎追问道。
  之前大明王廷已经把纸张的价格压了下来,现如今全大唐都是那种十文一刀的廉价纸张。
  若是他们再把印刷的成本给压下来,那他们士族就真的伤筋动骨了。
  刚刚他们算了一下,这样一个所谓的笔记本,大概需要两刀纸,不算印刷也不算做工的成本,至少得作价二十文起。
  如果算上印刷和做工再加上那个什么炭笔,那就得翻两个跟头再往上了。
  低于这个价格,就说明大明王廷真的有可能掌握了最新的印刷技术,那对他们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打击。
  “外臣已经说过了,此乃大明王廷进献于大唐的贺礼,总计一千本,无价。”王德全笑意盈盈地说道。
  他说的无价,是真的没有价钱而不是此物当真无价。
  很显然,众人对他的回答并不满意,问题倒不是出在这三字经上。
  三字经倒也还好,的确有教化之功,可学问不单单只有三字经啊,一本千余字的三字经不过是启蒙罢了。
  他们担忧的还是大明王廷的技术。
  不得不说,今儿王德全拿出的这些东西,都代表了大明王廷工艺的极致,可正是这个原因,才让他们担心。
  大明王廷仿佛就没有做不出来的东西。
  最让他们无奈的是,这个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中。
  其他的都还好,不过是奇技淫巧罢了,最多也就是能赚赚钱,可这大明王廷要是真的掌握了更加先进的印刷技术,那他们的日子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不过王德全不说,他们也没办法。
  李二看到他们的反应,当下更是笑了起来。
  好事儿啊,于他而言,这的确是好事儿。
  士族这些年越来越庞大,他正愁没办法遏制他们。
  这些年虽然开了恩科,但恩科取士反响平平,说到底,读书的机会几乎都被那些士族所垄断。
  他又何尝不知道长此以往下去,对于大唐有百害而无一利。
  可他能怎么着呢?至少暂且他没更好的办法。
  不过李承乾却是一次又一次的给了他惊喜,不管是之前的纸张,还是如今的三字经,那都是无形中在和士族争夺机会,至于说大明王廷能改进印刷的技术,他倒是不看好。
  千百年来,如今的印刷技术已经是最为先进的了,至少在他看来,已经改无可改。
  “此物不错。”李二很是满意地笑道,“却有教化之功,当是有心了。”
  房玄龄也笑道:“确实如此。”
  王德全笑了笑,他们还没意识到这笔记本真正的用途,当即便说道:“这笔记本,并非书籍,而是方便我们随取随用的。
  说起来,发明这东西的人,诸位应该也认识,正是明王殿下身边的高纯行。”
  “他发明的?”高士廉一愣,你别逗我,咱家那儿子什么人,老夫可是知道的。
  王德全点了点头,说道:“因为高纯行长期跟在明王殿下左右,需要负责记录很多的东西,但经常出门在外,没纸又没笔,为此,遗漏了很多事物。
  时间长了,他便自己裁纸,找了绣娘用针线将其缝制在了一起,又见明王殿下常用炭笔进行快速的书写,这便有了笔记本的初貌。
  又有一日,明王见状,问之,闻言大赞,曰:实践方得真知者,非纯行也。
  故此,明王殿下命工坊连夜出方案,这才有了今日的笔记本。
  笔记本的初衷,便是方便我们随取随用,至于三字经为何在其首页,乃是明王殿下希望吾等牢记为人、为商、为将、为官的初心,这初心便是人之初、性本善。”
  “此言大善!”魏征捋着胡须说道。
  众人也是纷纷点头,可他们对于刚刚王德全说的这笔记本何用,却是没有过多的在意。
  在他们这些老学究看来,顶天大的用,也比不过一句人之初、性本善。
  当然,高士廉却是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毕竟是他儿子最先发明出来的,确实值得他高兴几分。
  王德全很是无奈,他很想告诉大家,这他妈就是一个本子,你们别想太多。
  可没人听啊!
  得,这调起高了也不好,大家都在高调上不下来了。
  “赐座。”李二很是满意大明王廷的礼物。
  王德全叹了口气,这差事儿,到底算是办好了没?
  李承乾是让他表现出三字经于这笔记本上不过是顺手施为,主要宣扬的还是这本子,结果倒好,大家只盯着三字经,把笔记本本身给遗忘了。
  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了。
  不过接下来的酒宴就和他无关了,也没他开口的机会了。
  埋头吃饭喝酒呗。
  好在他代表的是李承乾,倒是不少人来和他打招呼。
  倒也没觉得被冷落了。
  至于朝堂上的那些大佬,倒是不会来找他,他也不会去自找没趣,毕竟双方的差距摆在那里。
  到了晚宴结束后,众人告退。
  可一出皇宫,王德全就又成了香饽饽。
  他今儿拿出来的那些东西,明眼人一看便知是稀罕物,稀罕物好啊,稀罕物才是赚钱的物什不是?
  朝堂上,除了魏征、萧瑀这类极少数的老古板,谁家还没两个商铺啊。
  这生意能做。
  尤其是那梳妆阁,只要在长安世面上出现,就凭今晚的酒宴,定会引起疯抢。
  而士族官员那边,一个个却是愁云惨雾,三五成群的很快就消失在了宫门之外。
  就在王德全应付这些达官贵人的时候,郑家宅院中。
  士族的官员除了极少数人,几乎都齐聚一堂。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郑旭说道,“之前我们在纸张一事上妥协了,大明王廷是愈发的得寸进尺,虽然老夫现在还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掌握了最新的印刷技术,但总归该控制一二了。”
  崔御史点了点头,说道:“的确,之前他们贩卖廉价的纸张还没什么关系,可一旦开始贩卖廉价的书籍,那我们引以为傲的底蕴,都将成为一个笑柄。”
  “还有那些勋贵,近日也在弄什么藏书楼,这是在刨我们的根!”王侍郎恶狠狠地说道,“长此以往下去,我们这些士族,哪儿还有一丝优势?
  我们千百年来,无数代人的努力,岂能轻易就被人给抹平了。”
  “现在就断了大明王廷的粮食供给。”有人说道,“至少不能让他们吃饱了没事儿干,专门折腾出一些东西来对付我们。”
  郑旭摇了摇头,道:“说断就断,哪儿有那么容易?开了一个头,岂能轻易断掉?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可有这时间,大明王廷都不知道能囤多少粮了……
  他有些后悔,当初就不该开这个头,应该在萌芽之际,就给它掐死。
  “我倒是有个办法。”王侍郎说道。
  有人问道:“是何办法?”
  “只要大唐缺粮,谁还敢将粮食运出去?”王侍郎说道,“不过我这办法,确实有些过激,你们要不先听听,我们……”
  众人听完他的话,一个个都是目瞪口呆。
  这何止是过激?这是造孽!
  “不行,绝对不行。”郑旭说道,“都不是传不传出去的事儿,这事儿干了,要遭雷劈的!”
  其余人也是沉默不语,他们也没想到,这家伙这么狠。
  但王侍郎却是说道:“若是不反击,就让大明王廷这么舒舒服服的发展下去?然后弄出更多的东西来对付我们?
  我们之前愿意运粮食过去,一来是有利可图,二来是我们能借此遏制住大明王廷的咽喉,最重要的是,我们自身的利益不受影响。
  但你们看看如今,我们的利益受影响了么?
  别人都快挖到了我们的根!我们还不言不语?
  虽然我知道诸位都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那些不都要时间么?我们不缺时间,大明王廷缺啊!
  而我这个办法,能有效的,且是最快的,三天之内,就断了大明王廷的粮食供给,这才是最重要的。”
  见众人都没反应,王侍郎又苦口婆心地说道,“别妇人之仁了,了不起,这桩恶行恶事,就让我一个人背了就是。
  纵使天打雷劈,人神共愤,我一个人抗了就是。
  士族的根都要被挖了,尔等岂可还如此优柔寡断?
  真要等到大明王廷的廉价书籍卖遍了大唐,尔等才知道事情的危急么!”
  听到他这话,众人沉默了,他说得对么?
  其实是对的。
  大明王廷真的让他们感受到了无奈,不是说大明王廷有多强,而是大明王廷的技术,真就是这天底下独一份的。
  这已经是不断证实过的问题。
  一开始,他们觉得自己能遏制住大明王
  〔请不要转码阅读(类似百度)会丢失内容〕
  廷,事实上也是如此,他们现在也能遏制住大明王廷的发展。
  可这需要时间啊!不是说遏制就遏制的……
  当初,他们以为将大明王廷扶持成一个桥头堡,让大明王廷替大唐去战,去杀,他们可以在大唐稳固自己的同时,慢慢发展自身。
  不管从哪方面来看,这于大唐各方面的势力来说,都是有利而无害的。
  可大明王廷他不安分啊!
  你去征伐啊,你去杀戮啊,你搞什么技术啊!
  搞技术,搞发展,那是大唐,是我们该做的事儿!跟你有啥关系?
  我们之所以愿意扶持你,是让你去跟别人拼命的!而不是吃饱了没事儿干,来刨我们根的!
  “先通知族里吧,看族里怎么说。”良久,崔御史说道,“族里说干,那就干。”
  大家点了点头,最终,他们还是把决定权交给了家族。
  他们不知道,李承乾就是故意的。
  大明王廷的问题已经很明显了,自从他的身份暴露了以后,大家缺少了危机意识,总觉得大唐就是他们的后盾。
  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很危险的,所以李承乾故意折腾了这么一出。
  他不知道大唐的这些家伙是怎么想的?
  他知道,但他的麾下不知道啊。
  如果能和大唐有一个不大的,且在可控范围之内的冲突发生,这才能让他麾下的那些人清晰的认识到,大唐是大唐,他不是你爹更不是你妈!
  真到了危急大唐的时候,没人会管大明王廷的死活。
  至于说士族会怎么反击,他不在意,他要的是结果,根本就不是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他非要王德全在送亲的队伍出发以后,再将这些礼物呈上。
  无外乎就是先把到手的好处吃到嘴里。
  至于未来,未来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呗。
  大明王廷必须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和决心,否则,大明王廷也不配谈什么未来。
  一个命门都被别人握在手心的王朝,哪儿有什么未来?
  接下来,要看的就是大明王廷自身的应对能力,以及他麾下官员的反应能力。
  这对李承乾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儿。
  说一千道一万,这件事儿暂且危急不了大明王廷的根本,毕竟他的粮食储备已经有了不少,加上这次和亲的嫁妆,多的不说,熬到过冬没问题。
  如果大明王廷的那些官员实在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那他再来一次釜底抽薪便是,他不是没有办法来扭转这个局势。
  而是大明王廷的那些官员需要这样的局势,认清自己的位置,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
  当然,他也没想到,士族能干出那等丧尽天良的事儿,不过这跟他有关系么?
  皇宫里,李二和长孙两人看着自己一对儿女送来的东西,甚是满意。
  尤其是长孙,那梳妆阁当真是让她爱极了。
  听闻消息的诸多妃子也时不时的找着各种借口来长孙的寝宫,每当看到那梳妆阁的时候,都是羡慕不已。
  长孙倒也大气,并没有将其珍藏起来,而是大大方方的摆在那里。
  “姐姐当真是好福气。”杨妃一脸羡慕地说道。
  她便是前朝公主,李恪的生母。
  长孙笑道:“恪儿也是个孝顺的孩子。”
  这个年代,女人的炫耀,离不开两样,无非自家男人和儿女。
  男人,都是一个,没啥好炫耀的,所以也就只能炫耀儿女了。
  “恪儿那孩子,毛毛躁躁的,难成大器啊。”杨妃说道,“妹妹倒是想恪儿早日就番,安安心心的当个太平王爷好了。”
  长孙闻言抿嘴轻笑,她懂,这是杨妃在暗示自己,她儿子可没有觊觎那个位置的意思。
  “恪儿还小,以后再说吧。”如今,李承乾是越来越优秀,虽然人不在长安,但这东宫的位置却是坐得稳稳的。
  未来,只要不出特别大的意外,哪怕是李二都撼动不了他的位置,毕竟,李承乾继位能带回来一大片的土地。
  都不需要动兵,就能开疆拓土,谁不愿意?
  所以,这会儿她倒是不急着让这些王爷就番,放在自己眼跟前儿,她还能盯着点儿。
  真要就番了,天高皇帝远的,更加麻烦。
  杨贵妃也没坚持,在她看来,李恪还小,她也不放心,而她此番不过是表态罢了,最终的决定权,可不在她手上。
  如今,李承乾势力越来越大,她也不想自己儿子与其有什么冲突,前车之鉴还在那儿,做个太平王爷,便已经是她这个母亲最大的奢望了。
  出生皇家啊,万万人羡慕,却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其中究竟是何等的荆棘密布。
  打发走了杨妃,李二才姗姗来迟。
  “怎么,杨妃跟你说什么了?”李二背着手,笑道。
  长孙笑了笑:“没啥,就拉拉家常。”
  这种事儿,她是不会说的,真要是李二一个兴起,让李恪就番了,她还得罪人,“陛下手里拿着的莫不是高明送来的千里眼?”
  李二闻言一喜,将其拿到身前,道:“别看这小东西不起眼,那可真是一宝贝。”
  对于这千里眼,他是真的爱得很。
  别看梳妆阁引起的轰动不小,但给李二,十个梳妆阁都敌不过他手里的这千里眼。
  “哦?此物究竟有何神奇之处?”长孙问道。
  她其实好奇许久了,但一直没机会问。
  一般的东西,可没办法当得起李二这么说。
  “你自己看吧,此物,当是名副其实。”李二笑道,说完,便把千里眼递给了长孙。
  长孙见李二用过,当下有样学样,可只是惊鸿一瞥,长孙便急忙将其放了下来,定睛再看两眼,没错啊,没看花啊。
  李二见状,笑道:“当是一宝贝吧?若是当年朕征战天下之时,有此物?至少早一年便可平定天下。”
  他是何等聪明的人,这玩意儿一上手,知晓其用途后,便知其定是战场上的利器。
  料敌于先,这便是战机!
  “高明怎就大大咧咧的将这东西送了出来?”长孙有些好奇地问道。
  李二闻言,故作愠怒道:“怎的?朕的儿子孝敬朕,还有不当之处?”
  “不是那意思。”长孙说道,“这等齐物当是至宝,怎可人尽皆知?”
  李二点了点头:“算了,东西是他弄出来的,他又不能亲自来,告知王德全倒也是无奈之举。再说了,这王德全,大半年前还不过是一落魄商贾,如今摇身一变,那也是有官身的人了,他当知这一切是谁给他的。”
  “还是不妥。”长孙说道,“如今大明王廷好东西是屡见不鲜,要不臣妾再派些人手去?最起码帮着高明打理一二。”
  说完,长孙就看着李二。
  李二闻言,摆了摆手,道:“行了,孩子自己再外创下的那点儿家业,你就别惦记了,真要都被你惦记上了,瞧好吧,今后一准儿不会再有这样的新鲜玩意儿了。”
  等他说完,长孙笑道:“那也是,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怎么着吧。”
  话说完,她也松了口气。
  ,
  〔请不要转码阅读(类似百度)会丢失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