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农门福女又美又飒 > 第203章所指
  有人来砸场子,砸场子的这个人就是周同辉。
  
  这人多喝了二两酒,横冲直撞的闯入内院,扯着白氏说她本该是他的,不准嫁给裴拥俊,还当场要将人抢走,将白氏吓了一跳。
  
  她是个外表柔弱内心刚强的女子,被人如此闹了婚事,气的差点提刀杀人。
  
  裴拥俊却是提了刀的。
  
  他听说后只是冷笑:“她是你的?你对我的妻子说一句喜欢,她就必须跟你,你可不可笑?周同辉,好好撒泡尿照照你自己什么德行,才配说喜欢她。”
  
  周同辉回他:“你现在能看好她,你不能看好她一辈子,她总有一天是我的。”
  
  这话彻底将裴拥俊激怒,他将周同辉从内院打到外院,旁人纷纷拉不住,生怕闹出人命。幸好周同辉会武功,才不至于血溅当场。但是,周同辉也吃了亏,被狼狈扫地出门。
  
  两男争一女,京城最好的谈资。
  
  不过一夜之间,白氏成了千夫所指。
  
  心高气傲的她受不住这些流言蜚语,变得有些抑郁寡欢。
  
  裴拥俊更为心惊的是周同辉的话。这个人睚眦必报,他对白氏的安全十分不放心,至此之后,无论去哪里都要将白氏带着。大周末年,他四处征战,得知周同辉调入御史台后心中十分不安,不得不将白氏带着去出征,以至于后来发生了很多憾事。
  
  大周末年,寒铜军中伏,为了救他性命,白氏为他拔毒,他好了,白氏却中了毒,虽然毒解了,可从此以后白氏变得体弱多病。
  
  同年,白氏生下裴谢堂后撒手人寰。
  
  白氏葬礼那天,周同辉哭着跑来质问裴拥俊:“你没保护好她,你害死了她,我会报复你的。”
  
  裴拥俊万念俱灰,对他再不搭理。
  
  只是没想到,有一天,这笔上辈子的债会被周同辉翻出来,向裴谢堂讨要。
  
  卑劣!
  
  裴谢堂听得很气愤。
  
  因知道了这些事,下次,周同辉再来借故接近裴谢堂时,裴谢堂一瞪眼,恨恨的说:“你害死了我娘,你休想来骗我!”
  
  周同辉脸色微变:“害死你娘的是爹,是他无能,顾不住柔迦。”
  
  柔迦是裴谢堂母亲白氏的闺名。
  
  裴谢堂气愤的大声说:“要不是你威胁我娘,我爹不会把我娘带在身边。我娘又不喜欢你,你老是惦记别人的妻子,你恶不恶心?”
  
  童言无忌,真相戳心。
  
  周同辉如被她捅了一刀,痛得脸都扭曲了起来:“你胡说,她是喜欢我的,只不过是被裴拥俊抢走了!”
  
  “我娘从来都只喜欢我爹一个,她看都不看你。”裴谢堂鼓著腮帮子:“你害死了她,还有脸找我们裴家报仇,你的脸皮真厚,还不知羞,用我们东陆的话来说,你就是个败类,是个疯子。你走开,我不会跟你走的,等我将来长大了,我一定会给我娘报仇!”
  
  那次之后,一晃眼数年,周同辉没再挑衅裴家人。
  
  直到宣庆十七年裴拥俊病倒,周同辉才再次上门。
  
  当然,裴谢堂没让他进了泰安王府。
  
  周同辉站在裴家的台阶上,当时说的话裴谢堂到现在都还记得:“你爹这一辈子杀孽太重,你跟你爹一样,一定不得善终,这是上天对你们裴家的诅咒,你给我牢牢记在心里!”
  
  一语成谶。
  
  裴拥俊自宣庆十七年第一次毒发后,又拖延着再活了三年,在宣庆二十一年春天病故,留下裴谢堂和身怀六甲的妾室美姨。美姨难产,死在生裴衣巷的那一天夜里,裴家就剩下裴谢堂和裴衣巷相依为命。
  
  美姨尸骨未寒,周同辉又上门来找晦气。
  
  不过这一次,裴谢堂没跟他客气。
  
  她不是裴拥俊,学不来爹温润的那一套,她暴脾气,火辣辣像极了六月正午的太阳,周同辉刚出现,三句话不和,她一手方天画戟直接将周同辉打了出去。
  
  此一时彼一时,这一年,周同辉已经不是小小御史,而是成了尚书令下的供事官,挨了这一顿打,御史们吵翻了天,弹劾裴家的折子堆满了宣庆帝跟前的案牍,将裴谢堂从头到脚数落了一遍,更有人扬言,希望宣庆帝撤了裴谢堂的官职,东陆的前途不能葬送在一个女人的手里,否则他日必有大祸患。
  
  周同辉不无得意的又晃到裴谢堂跟前来:“你以为凭你一个女人能拿我怎么办吗?裴谢堂我告诉你,要么,你跪在我跟前认错,代替你父亲赎罪,替你母亲陪我一生,要么,我就整到你人头落地,等你沦落到天牢时,我照样能得到你,还要你人尽可夫丢尽裴家的脸面,你自己看着选。”
  
  “若我沦落到天牢的那一天,我必取了你狗命。”裴谢堂冷笑:“我先送你下地狱,到我爹娘跟前认错,顺便让阎罗王教教你如何做人!”
  
  结局不欢而散。
  
  不过,宣庆帝终究还是疼爱裴谢堂,打了二品大员,也只是勒令她禁足十天,罚她洗了一个月的马厩了事。
  
  满朝文武要闹,宣庆帝懒得听,一纸诏书封裴谢堂为兵马大元帅,统领西北军。恰尚书令告老还乡,为了一碗水端平,勒封周同辉为新尚书令,掌管六部。怕因二人恩怨影响国政,又将军部职能改革,西北要什么,六部只有复核权,没有审核权。
  
  至此,矛盾越发激化。
  
  到了宣庆二十二年末,终于,绷紧的线彻底断了。
  
  起因是裴谢堂爱若性命的弟弟裴衣巷。
  
  裴拥俊只有一个儿子,裴衣巷在裴家是自打出生就被大家疼爱在手心里的。可周同辉好死不死的,把主意打到了裴衣巷的身上。
  
  二十二年除夕,周同辉曾派人意图绑架裴衣巷,被裴谢堂发现,及时找回。不死心的周同辉又一次犯险,在正月初四那天,再一次劫持了裴衣巷。
  
  彼时夜深人静,裴谢堂四处遍寻裴衣巷无果,高行止又不知道去了哪里,她连鬼养阁的人都来不及出动,带着四个亲卫寻遍了京城,最终在周家外得到一点线索。
  
  心急如焚的裴谢堂立即闯入周家去救人。
  
  具体过程如何已无需追究,只是在最后,在周同辉的书房,当裴谢堂推开门时,周同辉倒了下来,而她的手里拿着刀,尖头滴著血,证明她刚刚杀过人。
  
  周家人目睹了这一幕,纷纷惊呼泰安郡主杀人了,她没顾得上这些,余光看见裴衣巷躺在周同辉的软榻上不知道生死,情急之下,不管不顾的迈过周同辉的尸体,将裴衣巷抱走。送裴衣巷回裴家后,她越发觉得不对劲,所以连夜让人知会高行止,又将四大亲卫都喊离京城。本还可以有更周密的安排,只是当时她太过自信,加上醉酒没有精神没深入细想,总觉得宣庆帝不会杀她,就是这一份有恃无恐,让她做好安排后睡了个安稳觉。
  
  然后,一夜醒来,锒铛入狱。
  
  陶志勇身死,裴衣巷被抓入幽庭司,泰安王府满门抄斩。
  
  复生之后,裴谢堂无数次的想过这件案子的其中关窍,只因为一开始被人误导,一直觉得陷害自己的人是朱信之,从未想过别人,思维不免受了限制。
  
  如今线索渐渐多了,迷局豁然开朗。
  
  这个局,一开始就是冲着她来的。
  
  她死了,周同辉也没要得了好处。泰安王府军权旁落,朱信之捡了好处;周同辉身亡,尚书令空缺,孟哲平捷足先登。
  
  好算盘!
  
  如此一来,一举四得!
  
  除了两个不喜欢的人,得了两份不外出的好处,孟家和陈家岂止是不亏,根本是赚大发了!
  
  不,不是孟家和陈家,而是这两家背后的主子,赚大发了!
  
  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