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 第582章大明报宣传造势,夏完淳起意炼铁
  因为朱媺娖赐给报社的相机,后面肯定要交给专门培训的摄影师使用,并由报社专门人员保管。
  可柳如是对相机很好奇,觉得她作为报社提举,必须对此物有足够的了解才行。就好像将军指挥打仗,倘若将军本身都不曾踏足前线战场,如何能指挥下面的将士?
  所以,柳如是才趁着今日相机还没分派下去,先学会了拍照,带了一个相机回家练习。
  却没想,不仅家人(古文中一般指仆从,亲人才指的是亲人)误以为此物能摄魂,就连钱谦益乍见其数码照片,也吓得昏迷过去。
  如此,柳如是自然没法再练习拍照了,只能叫人喊大夫来给钱谦益看病···
  三日后。
  不仅朝廷「大炼钢铁令」和同时修建四条铁路的旨意通传向大明各省及下面的州府,《大明报》与之相关的报道也出来了。
  这一期报道中自然没有铁路、火车照片,毕竟从京城(南京)去京师(北京)最快也需要半个月。
  但朱媺娖要求《大明报》需对「大炼钢铁令」以及大建铁路政策进行多期、连篇累牍的报道。
  报社便准备先跟着政令出几期没配照片的报刊。
  如今民间野报虽然层出不穷,但论影响力与发行量,即便是最大的野报《京报》,与《大明报》的差距都极大。
  所以,这期《大明报》一出来,大明朝廷的「大炼钢铁令」以及同时开建四条铁路的决定,便被士绅、读书人及老百姓们热议。
  因「禁妓令」的存在,南京城内外青楼画舫几乎全部关门歇业,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做出了尝试,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些个朝鲜、日本女子重新开了门。
  但这些番邦女子都属于较为低级的货色,姿色上佳的几乎没有不说,大多数都还不会说汉话。
  大明的读书人、士绅乃至富人,自然是看不上这等货色的——见识过青楼画舫姑娘们的才艺风情,哪能对这些低级货色感兴趣?家里小妾不比这等番邦女子强?
  因此,如今读书人、士人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反倒成了酒楼、茶楼,在此与朋友们坐而论道、谈天说地、畅谈古今。
  墨香楼便是南京城内一座以招待读书人为主的茶楼。
  今日,这期大明报一出来,墨香楼就喧闹起来——却是诸多读书人议论起这两道政令。
  「迎难而上,大炼钢铁!圣上此话说的太好了!」一少年士子看了报纸,不禁热血沸腾,击掌赞叹,「恨不能弃书从工,现在就去南京钢铁厂参与大炼钢铁!」
  茶楼中正好有人认识这少年,见状笑道:「存古贤弟,以你之才,若真要去钢铁厂做工人,恐怕令尊与海士(陈子龙号)先生都不会同意。」
  原来,这少年不是别人,乃是夏允彝之子夏完淳。
  他今年不过十五六岁,原本待在松江府老家学习。因为夏允彝作为应天府丞(又升官了),并不希望儿子在南京成为「衙内」。
  但是,夏完淳已考中秀才,是要参加八月乡试的,且夏完淳转学了理科,一直在家闭门造车肯定是不行的。
  考虑到儿子的前途,夏允彝才允许他提前三个月到南京,长见识,与其他学习理科之人交流学习经验。
  如今夏允彝已经在南京呆了一个多月,墨香楼氛围不错,成为了他平时休闲交友的一大地方。
  此时,他闻声看向说话的人,顿时露出喜色,拱手道:「原来是九高兄,没想到你也这么早就来了京城。」
  说完,直接过来与这人拼桌。
  杜登春,字九高,亦是松江府人,只比夏完淳大两岁。
  其父杜麟征与夏允彝、周立勋、彭宾、徐孚
  远、陈子龙并称几社六子,夏完淳、杜登春等松江府少年士子三年前模仿前辈,又弄了个「求社」。
  所以,夏完淳与杜登春不仅是乡人,还算是世交、社友。
  「距离乡试只剩两个月,此时来京不算早了。」杜登春笑着给夏完淳倒了一杯茶。
  夏完淳喝了口茶,道:「京城确实人文荟萃,尤其是有志考理科者,更是数不胜数。来此,我可是大大长了知识,开了眼界。
  对了,几日前我还加入了「求知社」,与我们求社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以探索自然科学道理为社旨,九高兄要不要加入?」
  杜登春笑道:「我又不准备转考理科,加进去做什么?对自然科学我可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那可惜了。」夏完淳叹了句,随即看到桌上《大明报》,又想起先前的话题,道:「对于大炼钢铁令、大建铁路令,九高兄有何看法?」
  杜登春疑惑,「这报纸上不是只提了大炼钢铁令吗?何时又冒出个大建铁路令?」
  「是方才听茶楼你其他士子取的俗称。」夏完淳笑道,「朝廷要同时开建四条铁路,今后还将建设更多,难道不能称作「大建铁路」吗?」
  「朝廷如此急切地修建铁路,我其实是难以理解的。」杜登春道,「以前没有铁路,天下人还不是过得好好的?即便铁路有诸多好处,也可以一条条的建嘛。
  若非同时修建四条,就城外南京钢铁厂那么大阵势,烟囱如林,我大明何至于缺乏钢铁?」
  夏完淳摇头,「九高兄所想我不敢苟同——报纸上都说了,不仅仅是建铁路需要钢铁,今后造船、军功等诸多行业对钢铁需求量都会剧增。
  也就是说,我大明钢铁产量必须提升上去,国力才会进一步提升。
  若不迎难而上,大炼钢铁、大建铁路,尽快发展,岂不是成了混日子?
  大家混着混着,恐怕我大明就将变成几年前的样子了吧?九高兄,居安当思危啊。」
  杜登春虽然与夏完淳熟识,却也没行到比他还小两岁的夏完淳能有如此高的见识,一时被说得脸色胀红——他毕竟也才二十岁,脸皮还薄得很。
  为了转移话题,他不禁道:「就算你说的对,也不至于说什么进入钢铁厂参与大炼钢铁吧?」
  他这是反过来想挑夏完淳话的毛病,好找回面子。
  却不想夏完淳听了哈哈一笑,很爽快地承认道:「我那确实是一时兴奋之言,做不得真。不过,我虽不可能去当钢铁工人,可此番乡试后,我却准备找个合适地方筹办一座铁厂。
  这报纸上不是说了吗,鼓励民间大炼铁,炼多少朝廷以市价收购多少。
  铁本身用处众多就不说了,朝廷得铁,以铁炼钢也更方便些,等于利用民间铁厂提高大明钢产量。
  所以,我若开办铁厂,既利于国,又利于铁厂周边百姓,还可为自己赚些钱花。」
  杜登春听了这番话却是瞠目结舌,过了好几秒才不禁道:「存古,你这是将工匠与商贾的活儿都干了呀?
  你可是秀才,诗书传家,今秋若考文科中举也并非不可能,岂能为工商之事?别的不说,令尊、令师恐怕都不会同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