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 > 462第四百六十二章红楼潜龙在渊76朱提……
  朱提发生的动荡,不需要宣传,就已经传到有心人耳中。
  再一打听,偌大的朱提国,完全处于空虚状态,高家和魏家军队还被牵制在越西,赵家剩下的那点人,也在越西陷入三方混战中,再也回不来了。
  剩下不过原国主留下的丁点士兵,以及临时打败收服的高家人,顶多加几个被收拢的寨子。
  不管怎么数,都不可能超过两万人,绝对大真空时期。
  不要说其他国家了,就是最松散的夜阳,也不是不能去碰一碰。
  所幸三不管地带特性,只是聚拢寻求生存,保持随时撤退的警觉性,至于对外扩张,他们是不敢想的,想了也没这个联合出兵的实力。
  但建南国和兴谷国是真的跃跃欲试,士拘一收到消息,立刻招来徐泾问策,而徐泾也毫不犹豫建议出兵,“不过得预防建南国和我们抢。”
  “那个老匹夫,最喜欢坏别人好事,”因为两国接壤,都不想对方做大,因此每次士拘想要对最宁国动兵,建南就会跑出来坏事,陈兵在两国边境挑衅。
  当然,兴谷国也一样,不管建南想向西对兰云国用兵,还是北上觊觎越西,兴谷国也会反过来威胁他。
  七国能保持这么久的平衡,征伐不断,又谁都没那个能力,逐渐灭掉其他国家,就是大家太懂唇亡齿寒的道理了。
  似乎总有人站出来,拿当年战国七雄的例子提醒他们,切不可让自己敌国做大。
  远交近攻策略,算是让他们玩明白了。
  在这一点上,大楚文人和商人的劝说功不可没,‘尽心尽力’出谋划策,绝不叫任何一个小国被吞并,多么心怀仁义啊!
  士拘一想到建南国主恒藓那个老家伙,就恨得牙根痒痒,曾经有好几次机会,他能吞下朱提,都被恒藓破坏了,这次肯定也一样,“不行!得想个办法,让他暂时顾不上我们。对了,派人出使兰云国,送上礼物,就说我们想和他联合。”
  徐泾想了想,摇头,“现任兰云国主是个没脑子的,竟然盲信汉人那一套,被佛教忽悠得找不着北,最是不敢动刀兵,不仅不会帮我们,甚至还可能把消息透露给建南国。”
  兰云国主甚至可能自以为是的做出调停两国矛盾的行为,要是如此,对他们大大不利。
  “那你说怎么办?”士拘焦急起来。
  如果两线用兵,肯定不能一举拿下朱提,拖得时间长了,建南肯定会来分一杯羹,与兴谷国不是好事,反而可能陷入持久战。
  加上再过一段时间,就是秋收了,为了明年的口粮,秋收还是要重视一下的。
  “不如我们和建南国联合?”徐泾想了想,提议道。
  “什么?”士拘不敢置信自己听到了什么,他们两国干仗这么久,怎么可能联合,徐泾在讲什么国际玩笑。
  徐泾倒是不慌不忙,思绪越发清晰起来,“国主您先别急,听我细细分析。建南国主和您一样,都想要开疆拓土,且我们两国也是实力最强的,之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两国交恶,互相牵制,反而便宜了其他那些小国。像最宁,一群没用的软骨头,只会向大楚俯首称臣,可偏偏他们那里条件最好,每年产出大量粮食。”
  说到这点,士拘也异常的愤愤不平,相当看不起最宁那群没有血性的软脚虾,早就想攻下这块地盘了。
  可因为大楚西南军人数众多,建南国又虎视眈眈,竟让最宁蹦跶这么久,简直耻辱!
  士拘抿了抿嘴,也冷静下来,继续听自己的好谋臣分析。
  “借着这次机会,我们可以和建南达成合作,暂时休战,各自互相不拖后腿,您去攻打朱提,建南也好趁机拿下越西。等事情结束,我们可以掉转头把最宁也吃了,而建南可以攻打兰云国,等到彻底瓜分掉南邵,再来想办法搞掉建南,我们就一家独大了。”
  士拘站起来,在大殿上走来走去,心里琢磨这个主意的可行性,听着是不错,不过,“我们攻打朱提,他去攻打越西,明显是建南吃亏了,恒藓那个老匹夫会乐意?”
  正常人都不会答应这个离谱的要求,毕竟朱提比越西大了两倍有余。
  且现在的兵力部署,越西汇聚了原朱提三家士兵,要是发现建南国过来摘桃子,那现在打生打死的三家人,会不会再次联合起来,先对付建南再说?
  这是很有可能的,三家毕竟在朱提联姻合作了这么多年,虽然现在暂时闹翻了,可兴谷和建南都可以合作,他们就更没问题了。
  生死存亡之际,要不知道联合就是傻子。
  所以这计划看似可行,恒藓一定不会答应,甚至还会和兴国抢着攻打朱提。
  “把夜阳给他,”徐泾道。
  “不行!”士拘当即否决。
  什么叫四战之地,就是位于四国中心地带,从这里出发,去哪国都很方便,如果被建南占了,他们就有两条路线可以攻向兴谷国。
  这对兴谷是很危险的,会分散兵力,要是背后最宁再搞事,真就疲于应付了,会被战线拖垮。
  徐泾微微一笑,“他们占不住的。”
  夜阳那群人,最是狡猾谨慎,在建南国举兵来攻之时,一定会逃的无影无踪,给建南留下一座空城。
  粮食,人口一律都没有,占下来没多少好处,还牵制兵力。
  而建南还要向兰云国用兵,战线就拉的过于长了,相同的道理,兴谷国也可以两边出兵,一边攻打夜阳,一边骚扰建南国本土。
  且这样他们还有机会联合夜阳国的人,让他们负责骚扰夜阳的建南国驻兵,牵制建南的精力,而兴谷就可以正面出击,劣势立刻转变为优势。
  士拘想了想,好像真是这个道路,“那等建南吞下兰云国,实力肯定超过我们。”
  兰云国本土面积不大,却很富庶,因为他们还掌握了勃固那大片地盘,即便不是完全的统治,也是年年上贡大量粮食的。
  以至于兰云国原本养不起多少士兵,现在竟然和他们持平了。
  要不是兰云国的国主,一贯喜欢儒家和佛家学问,学了一肚子的礼义廉耻和转世轮回,不愿掀起兵戈,建南国很有可能就不在了。
  当然了,在这种氛围下,兰云国士兵待遇极好,至于战斗力嘛,呵呵,那就见仁见智了。
  所谓上行下效,当国主的一心向善,选出来的官员也各个‘心向来生’,遴选的将军,带出的兵,能有多强悍?
  这些年一直没被建南国吞了,真的得多亏他们兴谷国高风亮节,一直帮忙节制着恒藓那个野心勃勃的家伙。
  可现在他们兴谷不管了,等到建南真的吞下兰云国,实力不止上一个台阶这么简单,而是有可能超过他们!
  “不必担心,国主您别忘了,恒藓今年已经四十六了,比您大了整整十三岁,且还有三个不省心的儿子,等他死后,建南国一定会陷入夺位之争,就像朱提一样,到时候我们只需要坐山观虎斗,等到他们三败俱伤,就轮到您出手,一举吞并建南。”
  徐泾想到三国时期,曹操对付袁绍的势力就是如此,袁绍一死,他不仅不进攻,反而退兵。
  等到袁绍两个儿子斗得你死我活,再一举歼灭,不费吹灰之力。
  他把这则历史讲给士拘听,士拘听完哈哈大笑,“你说的对,那个老匹夫已经老了,我还年轻,等得起,哈哈哈!”
  既然已经有了方法,士拘就有点迫不及待了,“那派谁去说服恒藓?”
  虽说是对两国都有利的建议,但谁知道恒藓那个老匹夫,是不是还抱着旧怨不放,非要和他死磕。
  这个出使之人必须口才了得,不然说服恒藓不成,还容易惹怒对方,反而让恒藓更加坚定断他好事。
  徐泾仔细想了想,发现国内好像真没人能做好此事,除了他自己,“我去吧,这计谋是臣出的,臣一定说服建南国主。”
  士拘立刻答应,握着他的双手道,“辛苦你了,我加紧练兵,等你凯旋归来!”
  这边徐泾一动身,消息就传到苏叶耳中,而朱提国派出的使臣,也差不多抵达建南国主城了。
  这个使臣是崔珲的亲弟弟崔琥,带着春景,既是保护,也是教导他该如何行事,才能顺利达成出使目的。
  而这个目的,自然是联合建南国,对付越西国和兴谷国。
  崔琥将代表崔珲,向建南国表示投诚,理由有三,一崔珲想坐稳朱提国主这个位置,就必须让越西境内,高家魏家赵家的士兵统统消失,不然他们杀个回马枪,崔珲连命都保不住。
  他显然没有这个对付三家的实力,但建南国有啊,且想必两国之间夹着一个夜阳,想要攻打朱提,还得从夜阳地盘穿过,当然是越西最方便。
  只要建南拿下越西,朱提也不会是对手,所以他提前投诚,愿意成为建南的附属国,只希望能保留现有的权力。
  第三,目前朱提势微,兴谷国肯定会趁虚而入,朱提和兴谷国是有仇的,两国有边界接壤,和建南国反而没有。
  因此他提前投诚的话,相信恒藓国主愿意给他一个高位,而不是卸磨杀驴。
  果然,听完这三点理由,恒藓毫不犹豫答应了,双方商量了一些细节,朱提步步退让,给出了许多好处,恒藓自然满意。
  就在这时,春景收到徐泾即将到来的消息,以及苏叶下一步指示,立刻安排起来。
  先在建南国境内散步徐泾这个人有多聪明多狡猾的流言,紧接着装作是建南国人自己打听出来的,徐家和建南有世仇。
  他的祖父,三叔,曾祖以及许多族人,都是死在和建南的战场上。
  那么他此来,肯定不怀好意,说不定就是想要进行某些不可告人的阴谋,一定得小心提防。
  有了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徐泾到来后,面临的是各种怀疑和打量的眼神。
  徐泾表现的很坦然,因为他是兴谷国人,在建南国这个待遇太正常了。
  建南国的使臣到了兴谷国,差不多也就这样了,可能更糟糕,兴许还会被某个暴躁的人套麻袋揍一顿。
  因而他并没有怀疑什么,大大方方表示,自己是来结盟的,想要化干戈为玉帛,私下里说出了那个联合瓜分南邵的计划。
  说实话,恒藓心动了一下下,当然也有待价而沽的意思,于是在送走徐泾,表示自己需要时间考虑后,又秘密召见了崔琥。
  崔琥的表现堪称茫然,面对恒藓的询问,一脸呆萌反问,“您竟然相信他?”
  那一副‘徐泾是个大坏蛋,您竟然相信,天哪,天哪,不会吧?’的模样,把恒藓噎得够呛。
  他当然有怀疑,猜想里面可能有诈,但不得不说,这个提议该死的让人心动,于是他把徐泾说的各种好处摆出来。
  一脸‘我不是相信,而是对方给的太多了,你懂我什么意思吧?’
  崔琥不懂,但他出门时,春景和他说了一句话,让他牢牢记住。
  “等到建南国收拾了越西,又得到朱提效忠,就能直接包围夜阳,面积会比兴谷国大整整三倍。”
  他把这句话一字不落的说给恒藓听,完了还发挥了一下,“到时您就是南邵的霸主了。”
  恒藓一听,对啊,现在朱提都是他的地盘了,凭什么让给士拘那头狗熊。
  越西和夜阳加起来都比不上朱提,他凭啥答应这赔本买卖?
  恒藓一巴掌拍在崔琥肩膀上,“好侄儿,你回去告诉你哥哥,这事我答应了,等会儿就回绝掉徐泾那个老狐狸。”
  “呃,倒也不必,”崔琥竟然摇头,“您不妨答应下来,先糊弄住他们,等到兴谷国对朱提用兵,带兵偷袭兴谷,岂不是更能削弱兴谷的实力?反正越西于您而言,什么时候取都是小问题,等那三家三败俱伤,反而省事呢。”
  恒藓眼前一亮,是的是的,他怎么没想到呢,这不就是将计就计!
  “可以!”恒藓更高兴了,“让你大哥牵制住兴谷兵,我给他记一个大功,等到统一南邵,一定给他一块大大的封地,当一个实权家族,还有你,你小子立功了,出了一个好主意,我也封你一个寨主当当。”
  “谢谢国主,”崔琥立刻高声喊道。
  两人这一来一往,倒真有几分君臣想得的味道。
  然而等崔琥走后,恒藓陡然变脸,冷笑道,“呵,崔珲好算计,这是打算用兴谷国牵住住我,让我没办法攻打越西,而他又能从兴谷国的进攻中安然脱身了。”
  左右这么一琢磨,确实是这样,朱提什么都没损失,不过一个口头投诚,只要越西国和夜阳国还没到手,建南国就不可能越过他们去统治朱提。
  “那小子好生刁滑,亏我还以为他是真心的呢,国主,您千万不能答应,免得中了崔珲和崔琥的计谋。”
  “不,”恒藓露出一抹得意笑容,“我既看出了他的算计,就不会轻易让他得逞,不仅如此,还要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告诉年轻人一个道理,有些承诺是不能随便许的。”
  “国主您的意思是?”左右不解。
  “分兵,一部分人去攻打越西,尽快把越西拿下来,另外一部分人进攻兴谷国,不需要太用力,只要牵制住士拘那个家伙,让他没办法灭了朱提就够了,我等着那小子屁股尿流的来向我求援,届时就不得不履行承诺了。”恒藓道。
  “高明啊!国主不愧是国主,”左右立刻拍马屁,表示心悦诚服。
  三人的对话当然没泄露出来,但他们调兵的行动瞒不了有心人。
  而这也是春景跟来的目的之一,亲眼看看才能确定,是否按照公子的谋划走,不行就尽快补救。
  然而各种蛛丝马迹,让他知道,公子又又又一次算准了。
  这位建南国主人老心不老,野心勃勃,竟真的认为自己有实力一边牵制住兴谷国,一边快速拿下越西。
  或许没有苏叶的掺和,他还有几分机会,可惜,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真是死的不冤。
  这样就形成了完美的闭环,以建南国的实力,在越西和兴谷分了兵,无法做到快速突进,只能被两方牵制着。
  而兴谷国这里,有了事先安排,也无法举一国之力,发动灭国之战,士拘带兵和朱提对峙,国内却早已反了他,但也被建南的士兵拖住了手脚,不能反过来追杀他。
  越西就更不用说,没事的时候互相打生打死,有事时联合起来对付建南国。
  而朱提要面对的,只有士拘这一支单兵。
  这正是魏斌和崔珲历练的机会,等到吞掉士拘,壮大自己,就可以一步步蚕食掉夜阳,越西,兴谷和建南。
  至此,南邵的格局基本形成,不出大的意外,已经不需要苏叶再操任何心了。
  不过她还是等到下了第一场雪,才离开这里。
  南方,尤其是这种特别南的地方很少下雪,下了就代表北方一定形成大面积雪灾。
  不过今年蜂窝煤和棉花都已普及,即便没有暖炕的地界,也能借着蜂窝煤取暖,对人的危害没有以往那么大。
  只是一些作物可能大面积减产,南邵这边许多蔬菜和果树都被冻死了,这还算好的,北方有许多越冬的小麦,在这样的严寒下,几乎没了活路。
  她紧急联系了粮商会各地粮仓,让把存粮情况报上来。
  “另外,”思考了一瞬,苏叶低声对春来吩咐几句。
  春来听完点点头,出去传消息了。
  苏叶传的消息说来有点不仁道,是让宋将军组织‘商队’去买粮,抄了那么多海盗的老窝,金银珠宝肯定是不缺的,拿去购买粮食绰绰有余,甚至只需要用到极少一部分。
  大头还存储在某处,等待苏叶接手呢。
  但今年广泛的严寒天气,是从北到南,没有一个地方逃过的。
  有些一年三熟的地区,种两茬水稻是极限,第三茬就只能烂在田里,发不了芽。
  而种两茬的地区也一样,只剩下一茬粮食。
  海外那些国家可能会好点,毕竟作为岛国,海洋能调节气温,不至于太冷,但粮食有没有受影响,还真不好说。
  最主要的,人家即便有,也不一定卖给你。
  大楚这个庞然大物,已经造出了几百艘先进的船只,对海上各个国家而言,绝对是横亘在头顶的大威胁。
  粮食这种战略物资,他们哪里敢卖?
  这不妥妥的资敌,对方有兵又有粮,想动他们随时随地。
  以前的大楚还比较讲究,轻易不出海,出海了也是打完就走。
  可现在呢,大楚的船只天天在海上飘来飘去,动不动就灭国,搁谁谁受得了?
  所以有七成的概率,宋将军是买不到粮的,既然不卖,就不要怪他们硬抢了。
  这批粮食会被秘密运往大漠,实在大漠刚平息,戚十一前不久又带着原鞑靼和瓦剌的人,去攻打了西域,在三月内横扫西域诸国。
  胜利果实刚享受没多久,就要面临这样极寒天气。
  没有粮食,稳不住军心,更容易让刚打下来的地盘产生动荡。
  可很明显,这次朝廷一定会使绊子,不给戚十一一点粮食,谁让他不声不响就拿下西域。
  现在戚十一的地盘,比大楚都大了,甚至两倍有余。
  要不是这些地方都是苦寒之地,大楚真忍不住对戚十一动兵了。
  从上月开始,朝中一天几十封折子,全在抨击戚十一,把他描述成了太武帝,这是北魏统一北方的皇帝。
  要苏叶说,戚十一更像成吉思汗,可朝臣们不敢说呀。
  毕竟蒙古人是真的入主中原,建立了元朝。
  说戚十一是成吉思汗,岂不是说大楚要亡国了?
  当然,他们的内心不是没有忧虑的,甚至想过要不要率先发难,攻打戚十一,毕竟他太不可控了,竟然不申请就去攻打西域。
  为着这件事,朝中争吵了好久,京郊大营的士兵甚至已经训练起来了。
  在吵得最凶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戚十一在此战中,身受重伤,没有性命之忧,却也要休养好几个月。
  大楚君臣不由松了口气,这就表示戚十一暂时不会南下,那他们到底要不要趁你病要你命?
  关于这一点,陈景轩这个被调回去,先太子心腹,现新帝眼中钉的存在,连着一个多月上书,强烈要求发兵,给戚十一一个教训。
  他甚至申请上战场,陈景轩文武双全,这点毋庸置疑,但他当文官这么久,还能不能打仗,这点存疑。
  不过他表现的相当愤慨,乱臣贼子,绝不能姑息!
  而他越是这样,新帝心里就越犯嘀咕,毕竟他做了什么,自己心里清楚,很担心陈景轩这个太子近臣觉察了什么,想要报复他,为先太子报仇。
  哦,对了,先太子遗孤义忠郡王也长大了,怎么说呢,低调到平庸的程度。
  但谁知道他是真低调,还是真平庸?
  反正他和先太子一点想象的地方都没有,论品行,论能力,简直无一可赞赏之处。
  要不是那相貌有四五分像陈婉莹,还真会被怀疑,到底是不是先太子的种。
  毕竟那样耀眼一个人,怎么会有如此平庸讷讷不敢言的孩子?
  可想到他的出身处境,又好像能理解,毕竟新帝绝对不会让先太子遗孤变得优秀。
  而新帝确实做了一些事,让义忠郡王身边的嬷嬷太监,以及授课老师把他往歪路上引,虽然这孩子因为过于老实,而没有变坏,但确实也平庸至极。
  看到这样的外甥,陈景轩心里怎么想。
  新帝以己度人,觉得对方一定会怨恨他这个新帝把先太子儿子教成这样。
  心虚之下,他看陈景轩做任何事,都好像是在针对自己。
  偏偏他还不能对陈景轩动手,因为太上皇要留下陈景轩保护义忠郡王。
  他甚至直接言明,“我让你把那孩子教得无能,是因为无能就无法威胁到你和你这一脉的皇位,这孩子变成这样,九泉之下,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向老大交代,可为了你,不得不如此。但你也要保证那孩子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健康长寿。”
  新帝能说什么,只能讷讷答应下来。
  而陈景轩既是保护义忠郡王之人,也是监视他之人。
  太上皇死了还好,他想处死陈景轩就处死,可现在太上皇在,且他的儿子们也长大了。
  新帝很担心,万一老爷子不高兴,直接废了自己,选自己儿子继位,要如何是好?
  他的五皇子时不时会被太上皇叫过去,带在身边教导几天,当着亲近人的面,甚至说出这个孙子像他的话。
  这是什么意思,还用说吗?
  就是看好的意思,新帝唯一庆幸的是,五皇子还小,不足以威胁到他的地位。
  但要是他有异动,对不起先大哥了,以太上皇的偏心,可能为了保义忠郡王,真的会换个皇帝。
  在这种情况下,新帝越发对陈景轩的行为敏感。
  自回京后,他虽然因为功劳入阁了,却也被边缘化了。
  而陈景轩也知道自己不受新帝待见,倒也老老实实的,啥都不掺和,似乎一心养老。
  可他不过人到中年,怎么可能养老呢,想想就知道是假的,其中一定有猫腻。
  新帝没查出来,就越发不安。
  现在陈景轩一反常态,旗帜鲜明的表示要给戚十一一个教训,甚至态度极为激进,这就让新帝怀疑,他是不是想让自己发兵攻打戚十一,惹怒他,然后戚十一直接南下攻打大楚,让他成为亡国之君。
  你还别说,这个念头一兴起,就怎么想怎么合理。
  就戚十一那武力值,边关那些将军真顶得住?别不是直接开城门投降吧?
  新帝被自己的猜测生生吓出了一身冷汗,招来心腹问策。
  其中他最倚重的几人,都说戚家声誉放在那里,戚十一要是敢南下,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是违背祖宗的决定,到时候他自己的手下都要反他。
  毕竟戚将军的忠义,才是戚家特殊的根本。
  可如果大楚这边主动进攻,说不定正好给了戚十一借口,今年天气这么冷,大漠和西域肯定也没多少粮食,估计这会儿戚十一正愁呢,大楚出兵了,他正好有理由来抢。
  说到粮食,新帝不由道,“粮商会那边查了没有?他们今年真的没把粮食卖给戚十一?”
  早在秋收前,钦天监就观测出,今年会是个极寒天气,大楚朝廷想给戚十一一个教训,于是暗暗下令,不准卖粮食给他。
  但新帝怕有人阳奉阴违,尤其是粮商会,和陈景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不值得信任。
  “查过了,查了好几遍,粮商会很配合,说不卖就不卖,他们今年的粮食已经运往西北和山东等受灾比较重的地区,估计这会儿已经卖完了。戚十一想买都买不到。”心腹连忙道。
  “好!这样一来,我们就更不能给戚十一借口来抢粮,”新帝表示满意,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太上皇说出兵如何如何艰难,最好不要。
  太上皇没有表态,还在观望中。
  恰好此时,戚十一拖着病体写的奏折到了,上面不仅详细讲述了自己出兵西域的前因后果,还提出一个两位皇帝无法拒绝的好处。
  简单来说,戚十一出兵是因为西域诸国贪得无厌,棉花整整比去年高了一倍,还不肯多卖他们。
  大漠有多冷,那是每年都要冻死好些人的,他客客气气买东西,西域竟然还拿乔,敬酒不吃吃罚酒,那自然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教训。
  棉花涨价和难买的事,两位皇帝也知道,织造早就把这件事通过奏折呈报过了,因为棉花原料减少和涨价,织造的利润直接缩减了四分之一。
  这可都是要进国库和两人私库的钱,一下子少了那么多,即便有海外贸易的补充,也让人心痛。
  两位帝王一下子对戚十一感同身受起来,觉得西域确实该给一个教训。
  戚十一在奏折里说了,他是陛下封的大漠王,不是西域王,请朝廷派官员过来接手。
  这里因为大大小小各个国家太多,以前的棉花种植不成规模,最好派懂农事和教化的官员过来,重新规划一遍,让西域彻底成为大楚的棉花种植基地和水果生产地。
  这岂不是在说,虽然西域我打下来了,但我不要,你们大楚接手吧。
  狂喜!
  这是两位帝王唯一的反应,这哪里是乱臣贼子啊,简直是忠臣良将!
  当下朝廷就商议出去西域的官员人选,各级官员从二品官到六品官都有,愿意去的直接官升两级。
  当然了,这里有一个前提,你最好懂当地语言,不然怎么教化当地百姓,怎么劝课农桑?
  而懂西域诸国语言的,大多出自理藩院,且年轻学子据多。
  看到这么多人懂西域语言,两位皇帝还奇怪呢,有些是江南人,有些是北方人,但都没有边关的,怎么会想到学这个?
  这就要说到理藩院尚书徐栋,他自小就是神通,学问相当好,一路解元状元考上来的。
  可在实务方面,实在没什么建树,家里有权有势,也舍不得自家大才子荒废了,于是想办法调来了理藩院。
  这地方只是偶尔接待外来使臣,平时清闲的很。
  徐栋在里面没什么事干,学霸思维和正常人也不一样,既然没事,那也不能闲着,于是翻阅里面的藏书。
  理藩院里的藏书和资料,自然是与其他国家相关的,大多用的也是各国文字。
  起先他是看不懂的,但这难不倒他,学霸学东西很快的,不过几年,就已经熟练掌握了十九国语言,凡是大楚能接触到的外国文字,他都学会了。
  自己懂还不够,要求属下也学,能学几门学几门,他甚至还每月出题考,看大家学到什么程度了。
  就这样,原本闲的蛋疼的理藩院,竟然成了整个朝廷最上进的部门,学的最差的,也熟练掌握了两门外语。
  两位帝王得知后,也差点惊呆,竟然还有如此爱学习之人。
  他们顿时觉得整个理藩院都顺眼了,这次选人,一半出自这里,没办法,谁让人家掌握了语言这项大杀器呢。
  没错,徐栋就是苏叶的人。
  两人相识于扬州书院,当时徐栋前来游学,轻轻松松击败了学院所有学子,自傲不已。
  苏叶私下找到他,用学识狠狠碾压,击碎了他的自得。
  之后两人就成了朋友,虽然此后没再见面,可徐栋走的每一步,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她在背后推动。
  虽然现在他还不完全算她的人,但等苏叶真正登上那个位置,这就是可用且好用的人手。
  在此之前,苏叶已经通过他向理藩院里的人施加影响了,另外派去西域主持大局的二品,也是她施了手段推上去的。
  如此一来,即便西域明面上不是她的,也会按照她的规划走。
  但明面上,却是戚十一献给大楚的,也打消了两位帝王的顾虑。
  但关于节制戚十一这点,他们的想法仍然没变,只是不再那么严格了。
  粮商会的位置特殊,不能在有旨意的情况下,还偷偷卖粮,因而戚十一那边想要粮,还得宋将军出出力,去海外诸国‘购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