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在名著世界当貔貅 > 502第五百零二章红楼潜龙在渊116关于……
  关于朝臣那些小心机,林如海自然都和苏叶说了,当然,也没有那么直白,说人家惦记你后宫什么的,只说他们害怕大漠王。
  戚若眼神瞬间变得锐意,翻腾着怒意和杀气,以及决不妥协的气势。
  他直勾勾看向林如海,想知道他说这番话的用意。
  林如海声音一顿,若无其事接下去,“半月后,林家将举办庆功宴,不知皇上和王爷可有时间?”
  戚若表情一松,俊逸的面容缓缓绽放出笑容,轻微且真诚,“自然。”
  苏叶也点头应允,表示那天会过去。
  说完了这件事,她问起科学院与相关工厂的筹备进度,这是目前最关心的事。
  林如海立刻打起精神,仔仔细细说了,“基本已经筹建好,房子,设备,人员全部就位,海岛学院那边的人才各个能干,想来很快能全面开展研究。但这不是一时之功,此后需要源源不断投入,光靠皇上那些收入,是不够的。”
  于科学院而言,前期筹备只是小钱,有青砖水泥的技术,加上偷偷营建的钢铁厂已经能量产建造房屋需要的钢筋,四五层小楼基本不成问题。
  不管是研究室,办公楼,还是宿舍楼,都基本完工,就连配套的活动场,食堂,医院等基础设施也初步规划好了。
  而这些花销虽然大,却是一锤子买卖,真正需要花钱的,还是研究本身。
  做研究,就需要持续不断的实验,往往千万次都未必能成功一次。
  所以这是长期的,持续性的,源源不断投入。
  另外人员的培养也需要大量资源,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头开始搭建一门学科,用极短的时间推动发展,使专门人才爆发式增长,岂是容易的。
  更何况苏叶野心极大,直接规划了至少十几门基础学科,几十门扩展研究方向。
  林如海忍不住苦笑,“前面十几年,您源源不断投入,也不过培养出几千人罢了,这几千人除去一部分即将进入朝堂的,一部分当老师,培养新的学生,剩下能用的,天赋高的,实在有限。”
  当量都很少的时候,想要质变,何其困难。
  他如此说,就是想让苏叶放低期待,莫要逼得太紧。
  可林如海自己每天看着那源源不断花出去的钱,心里都发颤,这才多久,花费的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接下来只会更多,而不会变少。
  苏叶失笑,“我比你更知道研究的困难,”她虽然以前仗着后世知识,在学习研究方面无往不利,但这不代表她不明白研究就是不断排错的过程。
  她其实跟着夏洛克做过许多无价值且浪费时间的研究,有些研究整整持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
  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耗时耗力,最后也不过证明这设想不可行。
  但这不代表实验就是无用的,至少排除了一个错误答案。
  研究本身就要耐得住寂寞,大部分研究员耗尽一生,都可能没任何成果。
  其实这才是常态,像最近这十几年,靠着海岛上那几千人,就源源不断产出成果,是有她的作弊器在。
  这才能在短时间内,把钢铁这种工业脊梁都苏出来。
  后面的资料她也有,就是用上几百年都不成问题。
  当然,她不可能这样和林如海说,只道,“我打算把钢铁厂放在研究院旗下,以后钢铁厂的效益,就供应科学院研究。等研究成果出来,与工厂的合作都签署专利协议,只要工厂使用,就必须付专利费。在这之前,朝廷会先确立专利法和版权法。”
  林如海震惊,“钢铁厂?”这可是大杀器,未来最赚钱的工厂,也就和挖掘金矿差不多了。
  “不错,钢铁这行业,朕不会让任何权贵商人插手,全国各地的铁矿分布,已经让人探查清楚大部分。大楚律法明文规定,盐铁隶属于朝廷,盐这一块我们已经解决,接下来就是铁的问题。朕打算成立专门的铁矿部,专门管理探查铁矿。”
  大楚的铁矿找到了,还有大楚之外嘛。
  “至于开采,会设立国企,所赚的钱一部分留作企业运营及升级设备,剩下的上交国库。至于钢铁厂,会另外设立新的国企,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账目划分清晰。京城将会设立三家钢铁厂,前二十年效益用于科学院运转,剩下依旧收归国有。”
  “相信有二十年时间,科学院已经积累足够多的专利,所赚到的收益可以成立专门基金,以后只用被动收益就足够研究院源源不断研究,并在全国各地建立分院了。”
  有关于基金这一项,苏叶之前还没怎么透露过,实在这些士大夫对商业的不看重,已经刻进了骨子里,林如海被她熏陶这么多年,也仅仅是改变一些观念,并没完全放在心上。
  至于基金的建立和完善,她打算交给玄玉去做。
  这才是她从小培养,完全按照她想要的人才标准发展起来的。
  别看林玄玉表面和父亲一样,都是这个年代正统儒雅的读书人,内里早就歪了。
  正好用林玄玉接林如海的班,父子二人成为大楚历史上第一代第二代研究院院长,必定青史留名。
  作为读书人,想来林如海愿意留下这样的名声,比让他在官场身居高位还要让他欣喜。
  “由朝廷管理企业,这样真的好吗?”林如海依然有顾虑,管理企业就是商人,朝廷官员好不容易考上进士,哪里愿意从事商贾工作。
  他们一定会死抓着与民争利这一点不放,再有,钢铁的前景他看得见,未来收益一定是庞大的数字,那些人守着宝山,真能忍得住?
  “这是必须的,”苏叶顿了顿,说出朝廷目前的困局,“大楚现在主要税收是农业税,人头税,商业税,海关贸易税。农业税让百姓负担极重,且随着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价格越来越低,收上来的税比往年打了一个折扣。”
  要知道从海外进口粮食,是不收税的。
  苏叶为了让大楚实现人□□发式增长,早在开海禁时,就让大臣上折,促进部分商品零关税进口。
  粮食就是其中一种,粮食多了,就养得起更多的人,就能占更多地盘。
  因此这些年进口的大宗商品中,粮食是主要产品之一,其中包括稻谷,玉米,土豆,大豆,以及多种农产品。
  这些商品冲击着大楚粮食市场,让粮食价格一降再降。
  当然了,其中粮商会的作用毋庸置疑,各种手段齐上阵,粮价是十年前的四分之一。
  这是个极其恐怖的数字,无数农民差点被粮价拖垮,好在官府收税依然收的是粮食本身,而不是要求折算成钱。
  如此一来,农民手里的粮食保住了,能吃饱了,就是更穷了。
  为此他们不得不谋求更多赚钱方法,比如出去找一份工作,比如种植经济作物,再比如上山下河,怎么赚钱怎么来。
  树挪死,人挪活,最怕的就是一滩死水,按照祖祖辈辈的方法生活,完全不去动脑筋想法子改变。
  现在的大环境是,愿意动脑子,愿意主动去改变的人,总归能找到一条来钱的路子。
  俗话说,人在风口,猪都能飞。
  现在的大楚,可不就是正在起势的风嘛!
  不说别的,许多村子会在村长和里长的带领下,种植果树,开挖池塘,为的不过创收而已。
  加上近年来商贸发达,尤其是海商,愿意收各种商品,哪怕是一些野果子野菜,只要味道好,弄上船,运到别国去,也能翻几倍赚。
  再不济县城镇里也有越来越多的店铺,铺子多了,需要的活计就多,商品交易频繁,运输业就跟着繁荣起来,上货卸货,需要的苦力也就多了。
  加上之前小农经济,大部分妇人都会织布缝衣服,纺织工坊纵然产量多,也远远不够卖。
  因而如果农村妇人能织布的话,或许赚的少点,也不是没得赚。
  当经济活跃的时候,只要肯干肯改变,就一定活得下去。
  因此苏叶没急着去解决底层百姓的困境,即便知道因为她的各种操作,让一部分农民生活更加贫困,只能保证吃饱肚子,可别的花销就少的可怜。
  但她也不会永远放着不管,只是让一部分脑子灵活的,先自己挣扎出去。
  挣扎的人多了,整个社会的活力就有了,原先就是一滩死水,大部分人活着,牢牢被社会和宗族束缚着,想挣扎都无法。
  只有到了绝境,加上看到希望,那些保守人士才愿意动一动。
  当一部分开始改变,生活变好了,其他人自然会跟着效仿。
  没有人天生是麻木的,只是不愿意当出头的椽子罢了,活在人群中才会觉得安全。
  而从众也是本能,尤其那个众虽然是少数,却代表利益的时候,也没人会死脑筋硬是不肯。
  因此这几年底层百姓的思维已不知不觉发生变化,不再惧怕改变,不再死守着一个地方不出门,也不再按照祖祖辈辈生活方式。
  当改变一旦开始,自然而然会接受新事物,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思想枷锁松动,人不再故步自封!
  而现在,苏叶打算把他们身上另外一层枷锁去掉,那就是人头税!
  华夏历史上,人头税历经千年,因雍正摊丁入亩最终取消。
  可那触犯了地主阶级利益,把每个百姓头上的税收,摊派到田亩上,多的就多交,少的就少交,这种做法看起来很合理,就是太合理了,让权贵阶级没了阶级优势。
  要不是雍正本人强硬,清朝又是集权制达到顶峰的国家,还真办不下来。
  像宋朝,几次改革都以失败告终,原因之一就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改革必然侵犯士大夫阶层利益,自然有一部分人强烈反对,以至于新政推行步步艰难。
  很多地方官直接敷衍了事,甚至逆向操作,借此大肆敛财。
  改革从来不容易,因此苏叶没想过,在自己还未当权的时候,就进行这种根本上的变动。
  现在她成为帝王,且大权在握,军权在手,政权也基本把控,至少朝廷重要官员,都是她自己人。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帝也不例外。
  朝臣以为,她的第一把火烧向宗室,杀鸡儆猴,其实不然,那不过是顺手为之罢了。
  真正的动作是人头税,农业税没办法,大楚尚且没发展到那种程度,等工业到达一定水平,百分之七十的百姓成为工人,取消也就取消了。
  毕竟那时候,或许农业会成为最不赚钱的产业之一,那给农商一些福利也是应该的。
  可现在不行,这依然是大楚最大的税收来源之一,人头税就不同了,这笔钱是必须取消的。
  “朕欲要取消人头税,”苏叶语气郑重,表明决心。
  “直接取消?!”林如海不敢置信,人头税占据国库每年固定收入的十分之一,少了这笔钱,朝廷岂不是要捉襟见肘?
  “不错,”苏叶站起来,走到边上一直摆放着的舆图前,“这大片的地盘,朕必须拿下,那里有各种未来需要的矿产资源,可没人去守着,去开发,拿下了就是个累赘。朕缺人啊,很多很多人,按照目前大楚人口,翻十倍都不够!”
  是的,远远不够,目前大楚有一亿两千万人口,在历史上也属多的,如果盛世的标准是以人口计,那么前面两位皇帝称得上盛世之君了。
  可这些人口在广袤的土地上,不过杯水车薪,要知道苏叶的野心极大,打算吞下整个亚洲,即便有些地方不是全拿下,也要成为其宗主国,以便从那里源源不断收割资源。
  打仗需要人,占下这些地盘更需要人,人从哪里来?
  或许打败那些地方,把当地百姓收编,成为大楚人,就像后世那些西方国家,有许多外来人口。
  但苏叶不想,大楚的户籍岂是那么好拿的,外邦之人,必须为大楚作出杰出贡献,才被允许成为大楚人,如此他们才会珍惜,才会向往,从此把大楚当成朝圣的地方。
  未来大楚将是全世界人民的白月光,最想移民的地方,为了得到大楚户籍,勤勤恳恳奉献一生。
  另外,大楚将会是全世界最富庶又最安定的国家,在西方持续混战,非洲一片贫瘠,美洲还是土著地盘之时,大楚是所有人才的避难所。
  他们将会为了得到大楚户籍倾尽所有,学大楚的知识,把自己从内而外改造成大楚人。
  如此,大楚户籍就是最值钱的存在,岂能白白贱卖了。
  自然,不是大楚人,思想没同化之前,那些外邦是不可能尽心为大楚办事,也不能成为发展大楚的中流砥柱。
  那要怎么办?自然只能靠大楚百姓自己生了。
  正好,现在依然是多子多福的思想,只要有条件,百姓就愿意生孩子,多多的生孩子。
  以前或许还会嫌弃女娃,随着女子社会提高,能当官,能经商,能工作赚钱,他们也愿意生下并养大女娃了。
  男娃就更不用说了,目前的社会,谁能摆脱多子多孙的思想魔咒?
  现在的大楚不同于后世,后世已经安定,地盘资源固定,人太多将会是一场灾难。
  现在可不一样,到哪里都是地广人稀,不说亚洲其他地区,还有美洲呢。
  那里土著是真的不多,地盘却很大,且条件优渥,拿下后再多养一个大楚人口都不是问题。
  因此人口是多多益善的,而为了让老百姓愿意生且多生,取消人头税是必须的。
  这个理由,林如海无法反驳,只考虑到一点,“人口太多,粮食不够怎么办?”
  “那就......把世界各地变成大楚的粮仓!”苏叶微笑,笑得极其不怀好意。
  世界各地可种植粮食的地方可多了,华夏人的基因,种植是天赋技能,只要把那些地盘打下来,或者通过别的方式,比如商战,总有办法拿下大片粮仓。
  大楚人口多了,世界其他地方人口就可以适当节制一下,毕竟地球就这么大,承载力有限的很。
  林如海哑口无言,被她的狂妄自信,以及不可一世的想法震得回不过神。
  可戚若却听进去了,认真看着那张庞大的世界地图,一点点描绘,进而全部记在脑海里,目光变得坚定。
  既然阿叶想要,他一定为她取来!
  深吸口气,林如海觉得自己今天就不该来,不来就听不到如此惊世骇俗的言论。
  可偏偏,这般异想天开的想法,他竟觉得激动万分,似乎一切都不是问题,更不是妄想,而是有可能的,不,是一定会实现的!
  他深深的低下头去,心悦诚服,“臣,愿追随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林大人快起来,”苏叶上前扶他,“户部尚书是个能干的,关于取消人头税的问题,让他上一道折子来。”
  “臣明白,”林如海没有推辞,知道他和陈景轩是众人公认的皇帝心腹,由他代为转达,最为合适。
  正好,那些朝臣给了他一个合适的借口。
  想到这点,林如海不由轻轻叹息,那些人啊,大概永远不知道,他们走的每一步,都在皇帝的算计内。
  从杀宗室开始,震慑的从来不只有宗室,还有他们这些官员!
  等人离开,戚若看着他的背影道,“他被你转移了注意力,忘了国企的事。”
  苏叶摇头,“不是忘了,是知道拦不住我。有此一问,也不过是提醒罢了。”
  林如海此人,从来都很清醒,即便苏叶给林家这么大的荣宠,也没让他失去理智,反而更谨慎了。
  也知道自己的责任和立场,作为苏叶最信任的人之一,注定夹在她和朝臣之间。
  他与陈景轩不同,陈景轩独,且只有一个儿子,还被赐了封地,不久之后就会前往南海,至此他在京城就是孤家寡人。
  至于齐国公府的其他族人,呵呵,他是完全不在乎的,就不用说名声声望之类的。
  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孤寡,一把刀,一把苏叶手里披荆斩棘的刀。
  可刀用多了也会卷刃,会变顿,甚至会断。
  因此大部分时候,他是不能出手的,默默积蓄力量,一旦出手,就是雷霆万钧!
  这也是为什么苏叶把他放在建立学院,而不是朝堂之上。
  建学院说到底是苏叶自己出钱,属于私人行为,说破天去,都能归咎于帝王爱好,而不是朝堂大事,关系社稷民生。
  可真的无关社稷吗?当然不是,当陈景轩做成的那一日,整个大楚的天就要变了,传承了两千年的儒家统治,也要渐渐退出朝堂。
  这是这把刀最大的用处,只是暂时不在朝堂,朝臣们想攻讦都没办法。
  毕竟外戚不在朝,也不经商,你当官的还追着不放,到底是对齐国公府不满,还是对皇帝本人不满?
  就像他们以前能容忍宗室,对宗室一些过激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也一样。
  即便知道这种学院对大楚的教育体系,对儒家会造成极大打击,可依旧不能做出过激行为。
  皇权之下,皇帝没有放在明面上的东西,你揭开公之于众,是想要成为那只警猴的鸡吗?
  因此陈景轩如今的位置,处于有点紧张,又能被压下的状况内,比林如海这边的研究院麻烦点。
  也就是说,在此事上,苏叶选派了更危险的活给自己亲舅舅,以后也差不多。
  对此,林如海是感慨的,苏叶对他们一家确实不薄,甚至提前预定了林家两个儿女一辈子的荣华富贵,没有意外的话,也会福及子孙。
  因此他没有任何异议,站出来承担更多压力,成为另一个陈景轩!
  只不过未来他的儿女在朝,他会相对更温和些,像今天这样的事,就由他出面,而不是陈景轩。
  林如海来到户部,直接坐到户部尚书对面,不说话,不喝茶,就直直看着他。
  户部尚书一见他进来,立刻心下不安,等了片刻,见没动静,更坐立难安了,“那个,侯爷有事您说话,可千万别再用这种眼神看在下了,下官实在受不住啊!”
  “什么眼神?”林如海好笑,这户部尚书是最滑头的一个,可某些方面,又坚定的可怕,会怕他一个小小的眼神。
  比如之前太上皇建了一半的陵寝,突然发现地势有变,风水不好了。
  太上皇有意换地方,户部尚书死都不肯,甚至扬言,要银子就一头撞死!
  那可是赈灾银,谁都不能动,太上皇也不行!
  “就是......看负心汉的眼神,”户部尚书说的自己都迟疑了,什么鬼,他也没做什么啊。
  “你也知道啊,”林如海幽幽道,“江大人祸水东引的本事真乃一绝,本侯这些天的遭遇可多亏了您。”
  户部尚书顿时想起之前干的好事,不由心虚,“那个,侯爷,我们二十几年交情了,您就当帮好友一个忙,我实在被那些人烦的受不了了。”
  林如海定定看着他,不说话。
  户部尚书心一横,“要不,那幅颜真卿的真迹送您?”
  “公然授贿,江大人您可真敢!”林如海幽幽道。
  户部尚书:......
  “得,好你个林如海,油盐不进是吧,亏我们几十年好友,我算是错看你了,还以为你是君子,没想到啊没想到,你也是那一朝富贵就翻脸不认人的主......”
  林如海喝了一口茶,也不答话,就任由他在那里翻来覆去的说,帽子扣了一顶又一顶,就是不为所动,好似说的不是他一般。
  户部尚书说的口都干了,对面人完全无动于衷。
  他能怎么办,只能泄气道,“说吧,你想老夫干嘛?老夫迟早死在你手里。”
  这就是当好友的坏处了,双方实在太熟悉彼此,任何手段在对方眼里都不起作用。
  他坑了林如海一次,林如海势必要报复回来。
  他算是栽了,以前怎么没发现,林如海如此腹黑,还以为是谦谦君子呢。
  亏他在对方盐政改革期间,殚心竭虑为他筹谋,就怕好友一朝不慎,死无葬身之地!
  误交损友啊!
  林如海轻轻一笑,“也没什么,只是要你这个户部尚书上一道折子,取消人头税。”
  “砰——”椅子猝然倒地发出巨大声响,伴随着户部尚书错愕的脸。
  他难以置信举起手,指着林如海鼻子,“你你你,大胆!”
  说着似是想起了什么,立刻走到外面,呵斥那些听到动静,关注这边的户部官员们,“看什么看,还不去做事!”
  众官员顿时如鸟兽散,短瞬间消失的一干二净。
  见周围没人了,才小心翼翼关上门,疾步走到林如海面前,压低声音道,“你怎么会有如此想法?是上面那位?可不应该啊,好端端的取消人头税干嘛?难道是为了登基大赦天下?可大赦只要减轻犯人刑罚就好,如此做实在太冒险了。如海,你不当家,不知道朝廷的情况,虽说这几年税收越来越多,可那位也不是消停的,一登基就要打仗,虽说大漠王打吐蕃大概用不上多久,可那也是钱,朝廷拨款百万两。今年钦天监算出雨水会比往年多,很可能发生水灾,赈灾的钱必须不能省。还有太上皇的陵寝,眼见......”
  剩下的话不好说出来,但两人都是朝廷重臣,自然知道太上皇的身体状况,估计撑不过半年。
  还有废帝,虽然已经废了,可要不要修建陵墓是个问题。
  毕竟也当皇帝十几年,不修说不过去,好歹是皇帝长辈呢,虽然也是杀母仇人,还是嫡母亲母一起杀。
  但世人讲究人死如灯灭,等到废帝死去,你连一个好的坟墓都不肯修,就说不过去了。
  而废帝的身体,撑不过今年,那这笔修皇陵的钱必须留出来。
  户部尚书越算越头秃,甚至恨恨瞪了林如海一眼,“我已经够烦了,天天计算着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你可倒好,还来给我搞事。”
  林如海无奈一笑,“这也不是我提议的。”
  户部尚书当然知道,咬牙切齿道,“我又不敢和那位叫板,当然只能骂你了。”
  林如海:......
  果然是好友!
  “你倒也不必如此烦恼,那位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帝王,自然知道取消人头税的后果,”林如海安慰道。
  “她当然懂,就是太懂了,眼里只看得到地盘,打仗打仗打仗,哎,真不该让她娶大漠王,穷兵黩武怎么行,”户部尚书嘀嘀咕咕抱怨,声音压得极小,生怕被人听见。
  他这样的聪明人当然意识到了,皇帝取消人头税是为了促进人口,而提高人口是为了占据更多地盘,因而直接把锅扣到大漠王身上,认为都是他带坏了皇上。
  可要说争霸天下的野心,还是苏叶勾起了戚若的兴趣,为的也不过是:她想要,他就去取!
  可户部尚书不管,皇帝是好皇帝,就是帝后不咋好,不怪自己坑他一把,就是想让嚣张的帝后能安稳靠谱点,别一个劲儿撺掇皇帝打仗。
  林如海看出他的想法,好气又好笑,到底是谁的锅啊,怎能如此睁眼说瞎话,“行了,那位可是生财有道,一年少说上千万两银子的进项,再说大漠王横扫大漠和西域的财富,钱于那两位而言,只是数字罢了。你与其在这里烦恼,不如听听她的打算。”
  户部尚书眼前一亮,脸上露出满意神情,刚刚的烦恼消失得一干二净,好似从未出现过,“快说,怎么办?”
  林如海也真是服了,他这位好友不愧是户部尚书坐久了,处处算计,连他都不放过。
  要不是知道他也是一心为国,真想和他绝交看看。
  户部尚书可不管林如海心里的嘀咕,催促着快说。
  林如海无奈,只好把苏叶的打算说了。
  “国企?倒是一个好路子,”户部尚书一拍大腿,“我怎么没想到呢,要是有专门为朝廷挣钱的工厂企业,可比税收来钱多。”
  作为户部尚书,他自然不是那等迂腐之人,什么商贾是末流,不能与民争利,谁信谁是傻子!
  他只想多多赚钱,最好国库里堆满银子,永远不缺钱花。
  可惜自从他就任户部尚书以来,就没过过一天国库不缺银子的日子。
  不知道这位生财有道的帝王,能不能让他实现梦想?
  要是苏叶知道他的想法,一定会笑出声来,国库怎么可能存下银子!
  即便多出一些,也必须尽快花出去,银子堆在那里就是死物,花出去才能创造价值,甚至国库还需要负债。
  有了负债的国库才是健康的,当然了,这个论点一般人接受不了,至少户部尚书不行。
  不过等以后银行业稳定下来,收归国有,他就明白了,有时候一个国家欠债,未必是坏事,国库空虚更不是坏事。
  当然,这都是之后的事了,此时户部尚书非常兴奋,拉着林如海连连追问,“你快说说,皇上是怎么打算的?要把哪些产业列为国企,盐铁应该算,还有其他的吗?”
  户部尚书不愧老臣,立刻抓住了关键。
  像盐铁茶这种的,原本就是朝廷所有,也算国家企业了,只不过是直接归当地政府管辖,现在只是独立出来,成立新的部门罢了。
  这么一想,要是真的成立了,那朝廷岂不是要招更多的人,他不免又忧虑起来,“会不会冗官冗员?”
  大宋就是被三冗问题拖垮的,不得不吸取教训啊!
  “放心吧,对官员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皇帝不仅在扩充地盘,还在不断增加新部门,且这些部门都是有益的,且能创造大量的财富,并不是累赘。
  户部尚书想想也就放开了,现在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目前大楚哪哪都缺人,自从大漠王决定把大漠和西域献给皇帝,就直接放手了。
  朝廷要管理好这广大地盘,至少需要往那边派遣上千官员队伍,不然都不够管理,安定民生。还有南邵,也不能放着不管。
  此时考虑冗官问题,确实有点杞人忧天。
  他现在更该考虑的是,国企除了盐铁茶以外,还有哪些能囊括进去,另外,这部分是放在户部名下,还是新成立的商务部?
  “铁不是之前那种铁,而是钢铁,皇上的研究团队突破新技术,未来钢铁将成为支柱,因此你不用担心钱的问题,”以后的重工业,都离不开钢铁。
  “真的?那铁矿不够吧?”户部尚书确实称职,对目前大楚境内的铁矿数量了如指掌。
  “皇上早在几年前就让人绘制了全国铁矿分布图,比目前挖掘的,多出好几倍,另外挖矿技术得到革新,用上新式机器,效率和安全性是以前的十倍,即便是一些难挖容易出事的铁矿,也更容易开采,”林如海道。
  户部尚书越听嘴巴张的越大,“几年前,是几年前?”
  皇上今年也不过十五吧?她还拿下了大漠,西域,南邵,以及南海许多地盘!
  别说她没有亲自动手,光是收复戚若,魏斌,宋问这一干武将,就需要耗费精力,更何况他们手里的兵,打仗的物资。
  户部尚书就好奇了,皇帝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
  这也就算了,现在还要弄那什么研究院,想来里面的研究员也是提前培训的,不然齐国公开学院,去哪里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老师?
  现在又告诉他,那位不仅干了这些,还研究了钢铁,提前探查了铁矿,并改造了挖矿技术。
  林如海笑而不语,难道他能说,是十四年前吗?
  户部尚书死死盯着他,突然来了一句,“纺纱机,肥皂,玻璃,水泥相继出现,与皇上有关吧?”
  林如海继续微笑。
  “还有海禁!”户部尚书撑着额头坐下,只觉一阵阵发晕,难以置信又不得不信。
  纵横南海的宋问将军是皇帝的人,那开海禁绝对和她脱不了关系。
  “我就问一句,”他幽幽道,“皇上,是不是生而知之?”
  其实,他想说的是,皇帝是不是投胎从来不喝孟婆汤,才这么全能?
  不得不说,某种意义上,他猜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