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明末最强族长 > 220新的征程
  第220章
  李自成,九宫山服毒自尽;
  朱由崧,开城门投降;
  张献忠,死在火炮之下,
  随着几股大势力相继被灭,
  剩下那些零星势力,更不是保乡军的对手,
  有些在陆长乐的号召下,主动到附近县城投降,
  有些扔下武器,偷偷跑回老家回良民,过安生的日子,
  有些看到情况不妙,可能是作恶太多,也可能是不甘心做回普通百姓,带着手下跑到大明境外,
  也有抱着侥幸心态,拒不投降的,
  保乡军没惯着他们,给予他们雷霆一击,
  在陆长乐的指挥调度下,
  保乡军、新八旗四处出动,
  全面围剿各割据势力和为害百姓的山贼土匪路霸,
  还组织各地百姓成立民团,保护家园,
  随着闽南快报的迅速传播,还有老百姓的口口相传,
  知道分田分地是真的后,
  老百姓对陆长乐和保乡军更是翘首以待,
  有时保乡军还没到,
  他们就绑了当地小股土匪夹道欢迎,
  保乡军所到之处,户房、后勤房如影随形似的跟着进驻,
  登记人口,丈量官田、皇庄、军囤田、无主田地等,
  给没有田地的百姓分田分地,
  除此之外,
  还组织当地开明士绅,
  一起医治伤患,兴修路桥和水利,
  想方设法复工复产,让生活尽快上轨道,
  复工复产、修路补桥、兴修水利这些都要钱,
  陆长乐用的还是老办法,
  收缴当地官仓充分,
  然后开设议罪处收议罪银,
  跟在福建时的做法一样,
  罪大恶极、引起民愤的人会遭到清算,
  其它人可以用钱粮赎罪,
  士绅是特权阶级,没几个能安份守己的,
  他们消息灵通,早就多渠道了解福建的土改情况,
  知道陆长乐的作风,
  言而有信,交了钱就能睡安稳觉,
  就是再不济,封项还能留下三成家财,
  怎么也比普通百姓强得多,
  底子不干净,又不肯破财挡灾,
  清算时真是一丝情面都不讲,
  能交这笔议罪银,说明事情还有商议的余地,
  要是不肯收钱,那才叫绝望。
  凭着这个屡试不爽的方法,
  陆长乐在短时间筹集了海量的钱粮,
  凭着这些议罪银,
  有一段不短的时间内,
  维持平定各处的动乱和大小势力的开销,
  还尽可能协助复工复产,
  当然,光是靠议罪银,
  不能长时间支持剿匪、土改和复工复产,
  跟着户房、后勤房一起进驻的,
  还有商房,
  第一时间接手关卡、城门,
  着手收缴各类税赋,
  根据陆长乐要求,把盐、铁、茶收为专营,
  收缴的税赋极大的充盈了库房,
  让土改、剿匪更有底气,
  陆长乐不会为了短时间的民心,轻易放弃税赋,
  李自成就是最好的反面例子,
  刚开始时为了壮大实力、收买人心,
  提出均田地、不纳粮,
  口号是在陕西提出,
  可所有老百姓都以为不用给闯王纳粮,
  养了那么多军队、官员,还有随军家眷,
  老百姓都不纳粮,李自成又不能凭空变出钱粮,
  只能硬着头皮抢士绅富户,
  各种追赃助饷,
  队伍龙蛇混杂,素质很差,
  上行下效,李自成的口碑人设迅速崩溃,
  最后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拿下张献忠后,
  保乡军用了半年时间,就把华夏境内有名气的大小势力都平了,
  苟在鸡笼山的施大瑄、陈金池、颜明轩,看到情况不妙,
  陈金池带着一部分手下,远走吕宋,
  说要做一个消遥快活人,
  施大瑄和颜明轩主动率兵投降,
  成为福建水师的一份子。
  然而,土改和清算旧帐,
  在绝对的武力前,足足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完成,
  主要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很多,
  特别涉及一些族产,
  很多狡猾的士绅用田地并入族产的方式,想要逃税,
  也有百姓把先人葬在田地里,分田地时,
  轻易不能动,
  作为后勤房的主事,陆长富在这一年里把腿都跑细了,
  这一年,陆长乐也没闲着,
  着手对麾下军队的改编,
  在全国设立东、南、西、北、中五大军区,
  并设立一套募兵、驻防制度,
  一步步把军权收到手中,防止有人生中权力过大,
  滋生野心。
  还开设了很多学院、研究所,
  普及教育、大发推动科学研究,
  陆长乐像一个总设计师,
  每天都沉浸制定各种政策,
  打造自己心目中的神州,
  太忙了,儿子出月也赶不回去,
  只是替他取了一个振中的名字,
  本想让杨璇带着儿子到京城跟自己团聚,
  可是二叔公和还有岳母都不同意,
  说孩子太小,不能在路上折腾,
  再说天下也不是很太平,还有小股贼匪偶尔作乱,
  陆长乐知道老人家隔代亲,也不能强求,
  只能用写信的方式互诉衷肠。
  老婆孩子什么时候来京城的事,陆长乐也不着急,
  京城经历了鼠疫和李自成祸害后,
  变得千疮百孔、百业萧条,
  特别李自成撤出京城当晚,
  城中就没了军纪,各种抢砸欺凌,
  完了还杀人灭口、放火灭迹,
  要是当时杨璇看到京城一片残垣断壁,
  肯定会很失望,
  还不如把这里恢复繁华,给她一个惊喜。
  陆长乐不急,可身边人还有手下,都快急疯了,
  刚开始时,陆长乐手里的兵力,
  保乡军加上水师,合计也就七万多人,
  连一个左良玉都比不上,
  拿下建虏后,新八旗人马加上福建新招募的兵力,
  就是不计算那十多万随时调动的民团,
  总兵力超过二十万,
  一个总督已经满足不了陆长乐,
  虽说有很多人劝陆长乐在沈阳称帝登基,
  包括多尔衮、阿济格、代善、祖泽润等人,
  但陆长乐拒绝,只是自封福建大总督,
  很多人以为陆长乐顾惜名声,
  毕竟还是明朝封的总督,
  先是崇祯自缢,以身殉国,
  然后征服建州、蒙古全境,
  各路势力闻风来投,
  陆长乐现在的兵力,应该在四十五万左右,
  大明境内大小势力剿杀一空,
  因为分田分地,民心前所未有的高,
  陆长乐却一点动静也没有,
  做大总督的陆长乐不急着称帝,
  可那些手下还想升官晋爵呢,
  隐晦的,在来信中暗示敌人已经剿清,可以考虑下一步事宜,
  直接的,直接在信中问陆长乐什么时候称帝,不要忘了他的功劳,
  陆长乐看完,只是轻轻搁在一边,
  煮熟的鸭子,飞不了,
  先把内部矛盾解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争斗,
  有敌人时,众人还能团结一心,一致对外,
  等到外敌都没了,内部矛盾慢慢暴露出来,
  简单来说,
  嫡系的,看不起外族的,
  外族的,瞧不上有过不良记录的、例如山贼土匪出身的,
  不良记录的,又看轻被征服的建虏新八旗,
  新八旗还不算最低,他们瞧不起自家的奴才,
  陆长乐都被这些人弄得哭笑不得,
  很快以军令的形式传令下去,
  立功多的、进保乡军久的,晋升会优待一些,
  待遇方面所有人平等,
  严禁军中发生斗殴事件,
  发现一例,严惩一例,
  又授意是闽南快报,开始宣传百家姓的由来:
  比如“张”姓,最早是黄帝的孙子挥,由于有一手好的射箭本领,因此被黄帝赐名“张”;
  比如“陆”姓,战国时,齐宣王(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在位)封少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陆为氏;
  比如“杨”姓,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比如“李”姓,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一作咎繇,嬴姓,一说:姬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诸如此类等等,
  而每个姓氏又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就以“陆”姓为例,就有四个不同的说法,
  一是源自陆终,颛顼的后裔吴回的儿子就叫做终,由于居住在陆乡一带,所以他被称为陆终,子孙也就以陆为姓;
  二是源自田通,齐宣王封小儿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地为姓;
  三是源自西周的允姓戎人,在西周时期,有一族戎人进入陆终后裔居住地定居,最终他们改族名为陆浑戎,后来建国,成为了陆姓氏族的一脉;
  最后一种是有部分源自少数民族改姓,比如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因为他推行汉化政策,所以步六孤氏就改为了陆姓,被称为“河南之陆”。
  古人对自己的出身还有姓氏非常看重,
  闽南快报推出百家姓来溯源,
  还列举各个姓氏曾经出现的名人或典故,
  士绅和百姓都沉缅当中不能自拨,
  千方百计打听各自姓氏的由来或名人,这可是光荣的事,
  要是跟名人扯上关系,那也是脸上有光的事,
  聊天的时候,偶尔来一句,祖上当过什么官,或是有过什么成就,
  马上感觉自己的身份不同了,
  随着士子学者研究得越来越多,
  众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几乎所有的姓氏都将自己的远祖追溯到炎帝、黄帝或他们的臣子,
  包括境内很多少数民族,
  也是炎黄后代的分支,
  一句话,都是一家人。
  陆长乐趁机颁布大总督令,
  所有人团结友爱,严肃相互歧视、倾轧,
  违令者,严惩不贷。
  1644年十一月七日,
  多尔衮、代善、阿济格、多铎、祖泽洪等人联名上报,
  自愿取消八旗制度,愿释放所有旗人和奴才,
  和平共处的风向这么明显,
  多尔衮等人知道肯定有陆长乐的授意或默许,
  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们很清楚,
  胳膊拧不过大腿,还不如主动一点,
  要是陆长乐心里有这个意思,能搏得他的好感,
  要是陆长乐心里没这个意思,也会开口拒绝,
  陆长乐也懒得跟他们做表面功夫,
  许诺给他们晋爵,再委以重用,
  然后下令废除八旗制度,
  所有旗民、旗奴即时变成建州省子民,
  老寨对多尔衮等人意义非凡,
  陆长乐把它赐给多尔衮、代善等人,
  至于沈阳的皇宫,改造后成为建州府衙,
  第一任建州巡抚,就是老好人代善,
  谁叫他听话,没什么野心呢。
  至于多尔衮、多铎、阿济格这些骁勇善战的将才,
  西有莫卧儿王朝、欧州各国,
  北有罗刹国,
  南下有吕宋、暹罗、缅甸等国,
  东有一直不报臣服的扶桑国,
  派他们率领建州、蒙古铁骑,配合保乡军犀利火器,
  简直就是绝配。
  解决了内部矛盾,陆长乐长长松了一口气,
  看着维修了一年多、已经焕新一新的紫禁城,
  陆长乐若有所思,在陆长严耳边说了几句,
  很快,一只只信鸽振翅而起,
  用力扇动翅膀,向四面八方飞去,
  接到飞鸽传书的人都很兴奋,
  那是赶赴京城的命令,
  天下定,四海一,
  是时候论功行赏了,
  接到命令的人,一个个盛妆打扮,
  昂首挺胸、招摇过市般进京,
  作为陆长乐老家和发迹地的福建,
  队伍更是庞大,
  陆晋远亲自率着福建水师,护着十二条大船,
  二叔公、杨正保夫妇、杨璇母子还有陆杨两人族的族老、房头等人,
  还有陆杨两族的友好氏族代表,
  像早早支持陆长乐的程立业等商人,也在受邀的行列,
  船队由闽安镇码头启航,扬桨起帆,全速前进,
  要赶在年前抵达。
  公元1646正月初一,
  陆长乐在群臣的拥簇下,在紫禁城内最大的殿宇金銮殿举行登基仪式,
  取国号为兴,
  封杨璇为皇后,儿子振中为太子,
  富晓娜为顺妃,富晓婷为宁妃,
  杨正保为闽国公,甘辉为英国公,陆晋远为卢国公,
  陆长威、陆长胜、杨启军、陆长富、杨正蒲、陆长庚、陆思明、陆晋东为开国县侯,
  陆长兴、陆长严、陆长和、程立业、柳如风、陈七、宋应星等人,
  跟随陆长乐一起战斗又立了大功的人,都获得应有的回报,
  多尔衮最早归顺,也立功最多,被封为开国县子,
  迟迟才投靠陆长乐的是李定国,凭着李自成的尸首和后面的战功,
  等级跟多尔衮一样,都是开国县子,
  代善、阿济格、多铎、祖泽润,也凭战功授为开国县男,
  成功挤入贵族行列,
  对他们来说,由战俘晋爵,很满足了。
  登基当天,陆长乐一口气封了四名国公、八名开国县候,
  开国县伯三十二名,开国县子和开国县男加起,有一百七十六人,
  授勋完毕,成功晋爵的人齐齐跪下谢恩,
  陆长乐看着殿下跪成一片的人,
  突然回想起自己刚到这世上,目睹陆杨两族械斗时,
  心里发出【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和尚做得、乱贼做得、建虏做得,谁说自己做不得?】的宏愿,
  真到达成的这一刻,
  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陆长乐没有第一时间让他们平身,
  用诱惑的语气说:“众爱卿,尔等对现在的授的勋位还满意吗?”
  众人一下没回过神,
  怎么有这种问题,
  估计也就那几位国公能真正满意,
  说不满意,还能晋升不成?
  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
  还没来得及回应,陆长乐抢在他们面前开口:“大功就那么几件,有能耐的人,岂能轻易满足,朕登基之日,罗刹国竟然没有派使团称臣纳贡”
  “朕决定惩罚罗刹国,哪位爱卿愿意替领兵出征?”
  现在人强马壮,还有无敌火器,
  不夸张地说,凭现在的军事力量可以席卷天下,
  几十万骁勇善战的将士,
  就这样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太可惜了,
  每天锦衣玉食、左拥右抱,
  很容腐蚀人的斗志,
  还不如让他们去征战天下,
  至于罗刹国没来,那是自己根本就没通知它,
  找一个理由而己。
  这次不仅罗刹国没派使团前来称臣贡纳,
  像莫卧儿王朝、扶桑、吕宋这些,都没有,
  安份守己,不是陆长乐的个性,
  作为一个有见识、有野心的穿越者,
  目标不仅仅是诗歌和远方,还有星辰和大海。
  陆长乐的话音刚落,
  不少跪在地上人的眼睛都亮了......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