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我家仙帝带我异界逞威 > 关于浩劫篇的回忆部分,作者有话要说
  嗨~读者们好,我是新人作家——山野醉风狂,今天特意花了时间写下这篇作品相关。
  
  
  有些读者可能会认为,回忆那三章对于推进主线没有什作用,对于签约或者上架也没有多大作用。
  
  
  甚至于会起到反效果,让审核的编辑觉得太过冗(rng)杂,反而不利于作品的签约与上架。
  
  
  但是作者有自己的理由:
  
  
  1.小说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曾经这样告诉我,小说这种体裁,它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作者会将笔下的角色们搭配上从生活中获取的各种素材进行组合。
  
  
  比如,将多个人(素材)的悲惨遭遇组合在一个角色身上;
  
  
  或者反过来,将多个人(素材)的幸福瞬间叠加在一起;亦或者,将多个人(素材)的生活感悟放到一个人那。
  
  
  形成一个让大范围读者都更容易引起共鸣的集合体型的角色(当然老师并没有说得这样详细)。
  
  
  (ps:这用共情最好,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共情的真正含义,作者虽然知道。
  
  
  (但是想放到章节面去说明,这就用共鸣低位替代了,毕竟我想让大多数读者都知道一部分含义。)
  
  
  再借由其他手法辅助,从而使作品中角色的层次感能够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平均值。
  
  
  我始终不认为,一个人的一生是可以用短短几句话就概括的。
  
  
  (特指现在的黄金三章+日后不细节描写主角从前的组合写法,开局就简简单单地套上一些悲惨的遭遇。
  
  
  (或者简单介绍下主角获得金手指之前的生活,然后就开始介绍金手指。
  
  
  (之后关于主角的从前就很少有笔墨描写,或者根本就放弃了)。
  
  
  也许这些他人看似冗杂的描写,才是形成主角性格及思维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呢?
  
  
  很多心理学著作告诉我,许多精神疾病或者精神困扰都与童年的经历强相关。
  
  
  这表明了,这些过去的生活很严重地在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
  
  
  如此,又怎能简单概括角色特别是主角的过往,过后再也不提、再也不扩展这些内容呢?
  
  
  (黄金三章,甚至于几百字的概括确实容易吸引“现在”的一部分读者和一部分编辑。
  
  
  (它的存在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我觉得不好的是黄金三章+后面放弃过去的这种组合描写的方式。
  
  
  (而不是单纯地觉得黄金三章不好,不应该提倡和鼓励。)
  
  
  2.类似回忆的内容虽然对于剧情而言没有明显的推进,但是却有隐性的推进
  
  
  从上面1的论述中,我提到了回忆这类在一部分人眼看似冗杂的内容。
  
  
  其实是形成角色性格和思维方式的重要原因之一(真的是非常重要,但毕竟还有其他相关因素)。
  
  
  例如,童年的遭遇让角色对之后的人漠不关心,或者使他/她变成了一个残忍杀之人。
  
  
  亦或者让她变成了如白莲花一样纯洁富有仁爱的圣母(圣母最开始是褒义词吧)。
  
  
  这些角色在面对往后的事情时,是不是依赖于这些属性去处理事情(感情),答案是肯定的。
  
  
  那这些角色处理这些事情(感情)的过程是不是在推进剧情,这便是隐性推进。
  
  
  这部分隐性的推进,是需要读者或者作者去分析去思考的内容。解密当然也是一种乐趣。
  
  
  但是现在的一部分读者(或者准确地说是市场)都更在乎爽度与虐点。
  
  
  爽度与虐点的极限拉扯就是他们的乐趣,长时间下来,大脑处于长时间的、长期的处于多巴胺引起的的亢奋状态。
  
  
  (这大概是大众知道的最广的“快乐因子”,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我准备放章节细说)。
  
  
  与内啡引起的抑郁状态(传递一些悲伤信息的神经递质,可以用“悲伤因子”形容。
  
  
  (当然,这不是它唯一的作用,和多巴胺一样,能做到传递悲伤信息的也不止它)。
  
  
  这样,大脑会因为过长、过多的处于高度刺激的场景下,逐渐导致大脑出现疲劳、头痛、失眠等症状,这是不好的。
  
  
  (心理、生理学研究都表明,中度刺激是地球生命体最适合的刺激。简单形容就好像没有压力不好,压力太强也不好。)
  
  
  所以文章如果能张弛有度是最好的,不论是对于读者还是作者本身。
  
  
  3.这些内容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大脑得到充分地思考会加强大脑本身
  
  
  是不是感觉和第二点有点冲突,如果思考也算刺激的话,那爱因斯坦这些著名的科学家天天殚精竭虑地进行思考。
  
  
  为什他们没有在过度思考的时候停止思考,去放松一下?一部分原因列出来了:
  
  
  3.1天赋(这很讽刺,我们周围的人都在告诉我们,努力是可以达到或者赶超天赋的)
  
  
  我们的天赋注定在我们形成胚胎的时候就有很大的不同,能够承受某一方面刺激上限与下限的程度也不同。
  
  
  比如思考型天赋者,有些人很长时间不思考,大脑处于极低的刺激状态。但是他一样在外人眼很聪明。
  
  
  随随便便思考一下得出的感悟(认知产物,可以是某一方面的知识)就能超越极大多数的人。
  
  
  这就是感受到刺激的下限很低,一点点轻微的刺激他们都能感觉并且完美地捕捉到。
  
  
  还有一些人,即使这些人本身在长时间进行高强度思考,大脑处于(对他人而言)高度刺激的状态。
  
  
  他们也不会感觉到疲惫或者头痛这些症状(或者出现这些症状的时间同比晚于他人)。
  
  
  3.2思考和一般的刺激不一样
  
  
  大脑是通过增加神经元与增加神经元网络来联结的(简单而言也就是变聪明的)。
  
  
  而勤思考便是增加神经元数目和增加神经元与神经元网络联结的重要方式(极度重要)。
  
  
  打个比方神经元就好像我们阅读的书中的知识点,神经元越多,这本书的知识点也就越多。
  
  
  那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可能得到的知识也就越多,这就相当于容量增大。
  
  
  而神经元网络联结就好像一条线,将各个知识点串联/并联起来,我们读到其中一个知识点。
  
  
  很快就能链接到(联想)到另一个或者多个被连接的知识点,相当于工作量减少。
  
  
  这并不是增加了我们获取这些知识点的难度是不是?反而是简化了我们获取知识点的步骤(工作量)。
  
  
  那大脑在思考“单位内容”需求的工作量降低了,容量也增加了,我们又怎会很快地感到疲惫、头痛呢?
  
  
  当然,以上是非常理想情况下才能达到的情况。
  
  
  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的大脑究竟强化到了哪方面的神经元和神经网络(划分脑区的重要性来了)。
  
  
  自然也就无法具体知道我们那方面的具体增加的容量在大脑哪部分和减少的工作量具体有多少。
  
  
  这代表着,我们仍然可能会出现因为过度思考导致的疲惫、头疼、失眠等症状。
  
  
  除非你知道具体的强化区域与数值,然后思考的度也控制在范围内。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多思考总是没错的。
  
  
  而且中国有句古话说得话,“人挪死,树挪活”,你要是通过这些症状察觉到自己过度思考了。
  
  
  你难道不会去休息吗?不会暂停思考吗?劳逸结合都不会吗?
  
  
  总结,以上这些点就是我想抛砖引玉的。我直接告诉并且分析了。
  
  
  并不是因为我闲得慌(我今天还要码4个章节呢),只是我想告诉我的读者或者犹豫要不要签我的编辑(如果有的话)。
  
  
  我这些内容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我写这些内容不止我自己在思考,也能告诉读者,思考是好事情。
  
  
  至于我为什直接分析那多,而不留点什给你们,那是因为其实,思考的方向千万条,我只是抛砖引玉了。
  
  
  而且我想引发我的读者们,但是我的读者们并不是每一个都想、都善于去思考(委婉表达)。
  
  
  我想当个出头鸟,给他们介绍介绍我的思考得出的内容,所以有时候直接告诉这部分读者也是有重大意义的。
  
  
  唉~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看这章作品相关,总之有一个是一个吧。
  
  
  我不想把我的读者当成黄金三章的践行品,我想认认真真地,负责任地对待他们。
  
  
  最后的最后,最开始这些作品并不是叫做网文小说,而是单纯的小说对吧。是小说,就应该有一定的精神内核。
  
  
  就应该有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内容(比如自己的人生感悟、获得的道理、自己的处事方法等等)。
  
  
  而且,这种体裁是先是被形容(认定)为小说(传统文学的一种),后才在小说前面加上网文小说的(网络文学小说)。
  
  
  网络文学只不过是它的传播方式变成了互联网。
  
  
  为什一部分(其实应该很多吧)读者、作者、编辑、社会各界人士要将它们从本质上去进行分离。
  
  
  甚至于去阻隔呢?(这都不想用区分,区分完全不能形容现下严峻的创作背景。)
  
  
  这算不算是一种文学界的悲哀呢?好了,就写这多,之后这部分内容可能正式入章。
  
  
  通过地球上那个“吴宇”的口说出来,我现在只是将这部分提前放出来,但是也不会删掉它。
  
  
  最多在正式章节重新提一下,扩展一下。毕竟有些读者可能不一定会成为我的读者。
  
  
  有些编辑也并不会签约我的作品,但是万一他们中有人闲得慌的时候看了作品相关呢?(笑,真的有吗?)
  
  
  还是那句话,能多有一个人看对于我对于他都是有意义的。
  
  
  我期待这种意义的范围扩大,这毕竟是我写作的最重要的其中一个初衷(理想)啊。
  
  
  感谢能阅读到最后的读者们的耐心与支持,爱你们哟,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