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科幻小说 >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 > 第149章 孙烈压力很大
  杭峰迅速地接受了范总的这个说法。
  说的在理,为什么不听呢?
  再说杭峰虽然一直单独行动,但为他打下基础的父母都是体制内最专业的教练,对他的要求向来是极致苛刻的。
  不如说是因为简的原因,让他放松下来了一年,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如今再度回归到系统的学习里,对于杭峰来说并不困难。
  可惜训练的时间有限,没过两天,比赛就开始了。
  “亚洲滑雪洲际杯”的整个举办时间是九天,不仅只有公园滑雪的部分,包括高山滑雪、越野滑雪、雪车等项目都会进行。
  资格赛安排的看似散乱,但完全符合国人需求。
  因为所有的重点项目,在决赛时,都会进行电视直播。资格赛自然要见缝插针地安排。
  换句话说,作为这次比赛一大看见的单板U型池决赛,会在晚上开启。
  比赛开始后,杭峰的训练就停了。
  不光他,整个参赛选手的队伍都停止了训练。
  所有的场地在白天都会进行资格赛的比拼,晚上会根据比赛行程举办决赛。
  突然空闲下来的杭峰没有再继续逼着自己,而是按照范总的要求,给自己放了两天假。
  比赛到了第三天,单板U型池男子组的资格赛就开始了。
  还是第一次参加常规赛场洲际杯的杭峰,出现在赛场上,状态相当奇怪。
  很平静,却又古怪地激动着。
  平静是对于即将开始的比赛,不紧张,不焦虑,按部就班的进行赛前的准备活动,丰富的比赛经验让他自然有一套备赛程序。
  但当他站在赛场上,在熟悉的环境里,看着那些来自国外的选手,还有不远千里赶来看比赛的华国观众,哪怕是资格赛都将观众席挤得满满当当的赛场,一想着这是自己在祖国的国土上,第一次正正经经参加的常规世界赛,却又莫名地激动着。
  场面是少见的大。
  不畏惧。
  却激动。
  就好像在海外漂泊了许久的游子,带着一身优异的成绩归国,等待一次大展身手的场合。
  全国联赛的第二站没能拿到第一,虽然从未有人在自己耳边说过什么,但杭峰知道自己还是让那些追逐喜欢自己的人失望。
  这一次,不会了。
  该谦让的已经谦让,该刷的印象分也刷完,五周的技巧足以带他冲进“世界杯”的决赛,他前进的脚步绝不会在一个“洲际杯”倒下。
  U型池资格赛这天,大赛组邀请来的国际裁判,早早的就已经在裁判室里就坐。
  “洲际杯”只是世界A级的赛场,举办国可以安排最多三名裁判参与打分。
  这三名裁判自然承担了招待的工作。
  他们坐在裁判室里,喝着咖啡或者茶水,随意地闲聊着,等待今天比赛的开始。
  气氛很融洽。
  这几天的比赛,大部分裁判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这些裁判有的可能同时擅长U型池和坡面障碍技巧的打分,或者有的裁判能力足以涵盖所有公园滑雪项目。
  39名裁判所形成的裁判团体,在裁判团后勤人员的调动下,犹如细密编织的网,覆盖了整个赛场。
  这其中,就有几名来自国际雪联的裁判,担任每个赛场的总裁判工作。
  今天,在U型池男子组资格赛,裁判组担任总裁判的是一名来自德国的中年男性,名叫查利・贝尔纳。
  这位长相严肃刻板的男人,在其他裁判肆意交谈的时候,他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再一次地翻看着手中的选手资料。
  这是一份让选手看见了,会觉得隐私被侵犯了的资料。
  上面内容密密麻麻,写着每个选手历史参加的比赛,以及他们在比赛场上完成的难度水准,包括不同时间的进步和退步,都用不同的颜色勾画出来,细致无比。
  这位总裁判还算从容。
  毕竟只是“洲际杯”,选手的履历大多不算丰厚,需要阅读的内容并不是太多。
  他的目光快速的在资料上翻阅,随之在脑海里也会浮现出一个接一个的印象分。
  没有注明,却都记忆在脑海里。
  就比如这次东道主的孙烈,作为华国在这个项目上最强的选手,四年前还一度完成过五周的技巧,拿下了一枚世锦赛的铜牌。
  这样的一名选手,这几年虽然一直没有进步,但整体状态非常稳定地停留在四周半,再考虑到东道主的加成,他的分数已经先一步的在查利的脑海里浮现。
  88~91分,东道主可以再多1分,在他没有更多突破前,最多92分,不能再多了。
  至于出现失误,就按照程序扣就好。
  如此,就是所谓的印象分。
  再往后翻,照片上出现的是相对陌上的脸,华国名字翻译过来叫做董杨。
  董杨几乎没有国际赛场的履历,是通过东道主“外卡”,参加的这场比赛。
  个人履历一栏,倒也不是空无一物,从华国的资料库里调出的档案,说明这个选手的水平稳定在四周,偶尔可以完成四周半的技巧。
  印象分……80分左右,还是有东道主身份加成,在这个赛场属于进决赛需要点运气的选手。
  查利将目光从董杨的履历上移开,再一次看向他的年龄。
  21岁,一个很年轻的选手。
  如果不是后面还有一个人,他或许会认为这是华国培养的后备梯队成员。
  不过现在嘛……
  再一次地翻开下一页,一名浓眉大眼,精神抖擞,看着就很年轻的华国小伙儿的照片,出现在了查利的眼前。
  查利的表情瞬间变得复杂了起来,眉心也微微蹙紧。
  杭峰。
  恐怕现在全世界在体育圈里工作的人,没有一个会说自己不认识杭峰吧。
  这个年仅17岁,就在极限运动取得傲人成就,一年时间连夺两个极限运动世界冠军,就连查利都佩服。
  只是……
  目光落在杭峰的个人履历上,查利的脸色像是吃了苦瓜一样难看。
  小孩儿的全国冠军倒是挺多,从一周到三周的难度有迹可循,看过去密密麻麻的冠军头衔非常可观。
  然而总归只是国内的赛场,还是U级赛场,做不得任何的参考。
  明明知道到了“洲际杯”,国内资料就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华国的雪联还是将这些打印进去,对方打的什么主意,他一清二楚。
  不过就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一点他的印象分吗?
  “哼!”
  非常不礼貌的小手段!
  如果不是杭峰,换一个人,他的印象分只降不高!
  杭峰在国际体坛的成就,还需要这些小手段吗?
  查利心里不悦,目光落在接下来的履历上,陷入了深思。
  这是杭峰在上届“X-games超级U型池”获得的成绩,初出茅庐就获得了第七名的成绩,并且在赛场上态度极好地展示了他所有四周的“难度池”,还有一个四周半的技巧难度。
  随后,还有今年全国联赛,杭峰在赛场已经填满四周半“难度池”的履历。
  老实说,无论是国内赛场,还是“X-games”,对于来自于国际雪联的查利而言,都不具备太多的参考价值。
  国内赛场可以做手脚的地方太多,“X-games”是大池子本身就不同。
  在常规赛场干了这么多年的裁判工作,查利还是第一次遇见这么棘手的选手。
  潜意识里觉得他很强,但呈现在自己眼前的数据,却说明他只是一个“世界杯”赛场上最常见的运动员。
  通常这类运动员的印象分数也就是90分。
  在这个赛场,拿下奖牌都很难,更不要说在“世界杯”上了。
  可他的内心深处在提醒他,不对,不是这样,他了解到的杭峰应该更强一点,才配得上他迄今为止取得的成就。
  所以这太糟糕了不是吗?
  他对杭峰的印象分,比纸面上呈现的数据,还要高。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啊!
  查利先生的裁判生涯都已经抵达了巅峰后期,还是第一次遇见这么一个让他充满期待,也很怕失望的选手。
  在比赛快要开始的时候,查利先生将文件夹合上,捏着鼻梁,拿起咖啡喝下一口。
  棕色的眸子在显示器上游走,寻找那个他应该可以轻易认出的身影,在心里冷哼着,这个家伙最好能拿出不让他失望的实力,否则就算是东道主也要让他明白,常规赛场没那么好闯!
  总裁判的脸色难看,很快熄灭了裁判室里,和乐融融的气氛。
  三名华国裁判被特意分开就坐,隔着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见了一抹兴奋。
  期待了好多天的比赛终于来了。
  早在一周前就通过范总,了解到杭峰实力的他们,早就在等待今天的比赛。
  为了参与到杭峰的这场比赛里,他们内部可是经过了很严苛的竞争,没有点儿门路可成不了今天比赛的裁判。
  华国男子公园单板滑雪,扬眉吐气的日子终于到啦,哇咔咔!!
  甭管裁判室里怎样的暗潮汹涌,比赛的时间一到,选手们便按照自己签到时获得的号码,依次登上赛场。
  东道主选手自然会是第一批报名,不过根据各国的习惯和风俗,有些东道主队伍会集中出现在开场,也会集中出现在压轴。
  勉强也算是一点东道主的特权吧。
  在队里开会时候,范总专门问了上场的时间,“开始上?还是结束上?”
  杭峰毫不犹豫地举手:“开始。”
  “那不是要很早起来备赛?”孙烈想了想,“不过也没关系,提前调整作息就好,早上场早结束。”
  不等董杨表态,2VS1,投票提前结束。
  所以,就看见华国的三名选手,最先出现在了赛场上。
  这一次,杭峰身上的衣服变了。
  红白色的滑雪服,是国家队为这次“洲际杯”专门定制的服装,胸口和头盔上还有一面醒目鲜艳的国旗。
  杭峰站在U型池出口的位置。
  胸口的背心上贴着的衣服,赫然是“001”号。
  毕竟是他第一个举手,要前面的位置,这种犹如暖场一般的出场顺序,大部分人都不喜欢,他就拿走了这个“1号”。
  这个时间,太阳还没有完全出来。
  观众席也不是特别的满,还有陆陆续续的观众在赶来的路上。
  山里的温度格外的冷,是空气冷,也是气氛冷,刚刚才暖过的身子,好像只是在这里站上一会儿,就开始发凉了似的。
  好像兴奋度不是很高啊。
  对自己状态非常了解的杭峰,在心里暗道了一声不好,在前面出场不代表拿1号,这个序号出乎意料的压力有点大啊。
  就在这时,一道吼声从不远处传来:“加油!”
  杭峰抬头,就看见了站在护栏上,挥着拳头的范总。范总的身边还站着另外几名国家队教练。
  他们望着杭峰,接连给杭峰打气:“加油!加油!”
  熟悉的语言显然激活了观众席上的人,恍然大悟的才发现,站在赛场上的赫然是自家的选手。
  当时就有人放声大喊:“加油!!”
  还有一大早跟着上山的国家队员,更直接地叫着:“杭峰!!加油!!”
  咦咦咦!?
  是杭峰吗?
  没有听错?
  真的是杭峰?!
  迅速就有观众发现了哗点,立马就有不少人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拉长了脖子看向赛场。
  啊啊啊!
  是杭峰!!
  随后,尖叫声就响了起来。
  “啊啊啊――”
  “杭峰加油!!”
  “爱你杭峰!!”
  “杭峰杭峰你最棒!!”
  气氛来的如此的突然,也格外的炽烈,别说杭峰,就连出发点的裁判都在往观众席的方向张望。
  杭峰站在出发点,惊讶的发现,蒙在自己大脑里的“雾”,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就散了。
  整个人好像都轻了几分。
  这就是东道主的魅力。
  是常规赛场的魅力。
  杭峰很清晰地认识到,这是自己没有感受过的部分,那种什么都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备受期待的感觉,来自于同胞,来自于脚下的这片土地。
  炽烈的,如同火焰在燃烧。
  杭峰闭上眼,深呼吸一口气,紧闭的双眼再次睁开,眸底深处有一簇火苗在燃烧。
  脚下移动,横板变竖板,滑行的感觉伴随着四周流动的物体,沿着这条加速道,向着前方冲去。
  “唰”的声音在耳边奏响,杭峰注视前方,一口绵长的呼吸这这个过程里悠然吐出,随后伴随着新的甘冽空气钻进鼻腔,整个人倾斜往下,进入到了U型池里。
  于是,随着他的出发,所有的加油声又消失了。
  就像自己也在深度参与到这场比赛里一样,屏着呼吸,跟着紧张。
  滑行在U型池里的人,在那如碗状的弧形中,俯冲而下,紧接着又悠然往上。
  接着一个向上的跳跃,飞跃而起。
  前手抓板尾。
  身体向后躬出明显的弯弓形状,同时一个外刃的偏轴一周半,犹如月牙儿飞舞般的旋过半空,利落优雅,又翩然落下。
  偏轴一周半,540度?
  在入场处等待的孙烈看见这一幕,惊讶地扬了眉梢。
  540度而已。
  前手抓板尾而已。
  都是非常简单的难度。
  至少对于他们这个级别的选手,只要抛飞的高度合适,随随便便就能做出来。
  只是,完成也有个前提。
  就是惯性足够,抛飞的力量足够,高度足够。
  毕竟这算是一周半540里顶格的难度了。
  也不是说轻松到小朋友就可以随随便便完成。
  因而,对各方面都有一定要求的动作,放在第一跳上,未免就有点勉强。
  让孙烈做,第二个折返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只是从未在第一跳上去做过。
  这已经和惯性没关系了,完全属于原地硬拔,才能完成的技巧。
  要更高的爆发力,跳的足够高,转的足够快。
  毕竟这种向后拉伸的抓板方式,转的是大圈,需要的时间可比其他的动作难多了。
  可就是这样孙烈都不愿意去碰的动作,杭峰硬生生在第一跳里完成了。
  不但完成,还完成的很好。
  起跳的位置恰到好处,落点也精准到脚下像是长了眼睛,看不出来太过勉强的地方,这一跳不但成功为杭峰获得了更高的分数,还让他获得了更大的动力。
  只能说,小孩儿特别认真吧。
  孙烈扬眉笑了一下,觉得杭峰的表现有点出乎意料,作为一个世界冠军级的选手,应该明白资格赛不需要动用全力的战略,毕竟状态这个东西,有时候一旦用掉了,后续就会比较乏力。
  孙烈笑着,目光追着杭峰的身影移动,看着他第二跳高高跃起,一连串的数据就如同字幕一般在脑海里流淌而过。
  孙烈笑不出来了。
  后手抓板头,空中翻腾一周,加偏轴转体两周,落地再来一个半周的转体,反向落地。
  咦!?
  第二跳可以完成三周半这个动作的吗?
  如果说第一跳,还在孙烈的实力范围内,勉强一下也能做出来,那么第二跳的这个难度,就算他勉强也做不出来了。
  杭峰的实力在暴涨。
  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不过就是出去转了一圈,参加了第三站的联赛,再加上不到一个月的强化训练,可以达到这个程度吗?
  别说一个“洲际杯”,在国际赛场上,在第二次折返就去拼三周半的情况,也不多见。
  毕竟,也不是必须的。
  三周才是这第二跳的合理范围,就算多半周,裁判也不会给出超过0.5的加分。
  关键是很难做到啊。
  孙烈其实很清楚杭峰早晚要超越自己,或者说这次的比赛,杭峰会在自己的上面,他已经做好了“前浪让后浪”的准备。
  只是杭峰的表现出乎了他的意料,也超出了他的实力后,从容的心情就被破坏了。
  第二跳就感受到被后辈碾压的感觉,可不好受。
  孙烈脸上的笑容收敛,一边看着杭峰的动作,有点后悔。
  果然,第三跳,杭峰没有出乎任何意料的进入到了四周。
  非常轻松。
  高度太足了,他用倒滑的方式起跳,内刃翻滚两周,加两周的偏轴,1440完成的快如闪电,整个人似乎还没完成空中的抛物线,就已经松开抓板的手,等待落地。
  算是四周一个顶格的难度吧。
  所以接下来要到四周半了吗?
  第四跳做四周半,并不算离谱,孙烈在状态最好的时候,可以在第四跳和第五跳连续完成四周半。
  思维的速度很快,U型池的折返也在不知不觉间,快到大脑无法更仔细思考的程度。
  杭峰第四跳,再落下。
  孙烈上一秒的思维还没落下,杭峰却已经冲向第五跳的舞台,残留在脑海里的印象,犹如重播的慢动作一般,在脑海里烙印下一个接一个的影子。
  一、二、三、四……咦?只是个四周吗?而且还是一个难度不算特别高的四周?杭峰想干什么?
  疑惑方才从心里升起,下一秒,远处那高高飞在半空中的身影,却已经在孙烈的大脑里,烙印了这一生都难以忘记的画面。
  向高处抛起的年轻人,将身体紧紧地团着,翻滚转动出让孙烈格外陌生,又格外熟悉的姿态。
  直至他从抛物线落下,将身体舒展开来,等待落地,他的身后仿佛还拖拽着一连串的残影。
  向内翻腾的一周被拉的很长很长,与此同时身体还做着转体的动作,一周两周三周,便是1440的周数。
  难度至此并不算多高,在这最后一跳孙烈也可以轻松做到。
  可这个部分杭峰完成的太快了,快到好像只用了孙烈完成这个动作的三分之二的时间,剩余那过于漫长的等待时间,让人觉得困惑而不安。
  这样就结束了吗?
  只有四周吗?
  早早的做完,就等着落地了?
  这不是杭峰的风格吧?
  然后下一秒。
  从弧线落下的年轻人却没有如同往常一般打开身体,而是依旧将身体团成一团,再一次的在落地前,完成了一个转体。
  完成的时间刚刚好,恰到好处地在转弯最后一圈后,松开抓板的手,落地,继而在那“唰”的声响中,冲出了U型池。
  完成了他的比赛。
  一周的翻腾,加上四周的偏轴转体,嘶!!!
  孙烈慢了半拍,终于意识到杭峰做了什么。
  特么是五周啊!
  卧槽卧槽卧槽!!
  这样一想,孙烈只觉得后背的冷汗刷一下就淌了出来。
  一开始他就有预感会后悔,果然预感成真。
  第一个出场,滑在他前面的杭峰,要用五周镇压整个亚洲杯的赛场啦!!!
  啧!
  早知道自己就第一个上场了。
  滑在杭峰后面压力太大,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