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都市小说 > 布衣小书生 > 第十二章再做抉择
  从镇上回来后,凌云唯一的收获就是知道可以从来里获得消息的渠道-茶馆。
  由于古代通信设施不发达,而茶馆又聚集了各方面的人物,因此,茶馆自然地成为信息交流的中心。
  凌云想的并没有错,茶馆在古代确实是各种消息的荟萃中心。
  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在这里,无论是年迈的还是年少的,话匣子一打开,谈古论今、天南地北任你调侃。
  在这个信息堵塞的时代,能够提供信心的地方往往是有限的,而人声鼎沸的茶馆却会给人们带来大量的鲜活的信息。
  不过虽然镇上离他家不是很远,但也有二十里路,自己走路去显然是不可能的。
  先不说家人会不会允许,就算允许,凭他现在的体能和年纪,他也不敢单独去。
  要是路上遇见个歹人,把自己给拐卖了,得不偿失。所以只能先把这事放在心里,等有合适的机会再细说。
  休沐过后,就是学堂上学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凌云与你们年纪相仿,每次作业都能诵会背。你们倒好,一个个不学好,偏是这糊弄人的玩意最是在行。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面对这群学生,李川是痛心疾首,心里惆怅道为啥人凌云能做到,他们就做不到呢?都是同样的年纪,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台下学生:what?先生,你读书时也有凌云这种天赋吗?
  李川的想法凌云全然不知,要是知道了估计他会为那群孩子默哀。
  ……
  不过坐在庭院茶座上练字的凌云,隔着屏障都能感受到李川恨铁不成钢的怒火。
  他倒是没有幸灾乐祸的感觉,倒是觉得有点对不起他们,毕竟他不是真正的小孩,这样书一背不好轻的挨骂,重的挨打。
  现在他们一听到凌云的名字,犹如晴天霹雳,知道离遭殃不远了。
  导致罗虎每次看到他,一脸委屈巴巴,可以想象,其他人是一副什么样的心情。
  实际上他觉得李川是和蔼可亲、可敬的,对他们是寄予厚望的。
  就单对凌云来说,从未骂过他一句,也未曾打过他一尺,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他已经决定了,反正蒙学已经差不多,剩余的就是练字的问题。
  可是这练字,凌云就没什么天赋了,不止没有天赋,他已经感觉到这是他的短处,碰到硬檫了,沉不下心地他怎么都练不好。
  凌云内心嘀咕,这可能就是,上天给你打开一扇窗,就会为你关上一扇门吧。
  当他把这件事说与李川听时,后者欣然同意,说他原本正有此意,因为能教的都教给他了。
  剩下的只能到县里找秀才,或者书院进学,方能再进一步。
  当他说明不再每天来上学时,他发现一旁的李振兴嘴角明显微微翘起。
  而听到李川又说可以来借书,或者有问题随时可以来找他的时候,表情又愁眉苦脸的,像泄了气的皮球。
  当回到家,发现杨氏和大娃俩人头发披散着在门口晒太阳,原来是杨氏在教大娃做女红。
  女红俗称针线活,在男耕女织的社会,不管家境殷实还是贫寒,都是女子的必修课。
  殷实的富家大小姐,做女红是为了修身养性,又或是做来送人情。像他们家做针线活单纯是为了补贴家用,同时打发时间,毕竟在这并没有其他娱乐项目,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凌云在一旁看着,发现做针线活也没那么简单,不像我们大老粗缝缝补补那种,这不仅要精细同时也需心平气和。
  大娃本就细心且有耐心,很快就掌握了基础的要领,一针一线缝得很是平整。
  见状,杨氏面带笑容,难能可贵地称赞:“别的活不利落,针线活倒是不错,头一回倒也能缝成这样。”
  这话凌云不赞同,他阿姐精明能干,还把他照顾得这么好。你说夸人就夸人,怎么还连夸带损的呢?
  只见大娃脸颊悄然爬上了绯色,面上染上了喜色。她虽最年长,自幼却是不得疼爱,倒是什么活都交与她做,但她发现村里其他女子也这般,心里虽说毫无怨言,但也耿耿于怀。
  四郎没出生时,不管是杨氏还是其他人,对她都没什么好脸色,一有不顺心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大打出手,其内心对杨氏孺慕又惶恐。
  四郎出生后,倒是和蔼可亲了些许,特别当她把四郎照顾得好时,全家人都对她和颜悦色,同时毫不吝啬地夸赞她。
  她自觉四郎是她的幸运儿,给她带来了许多欢乐。当然她对四郎照顾得体贴入微,也不单纯是为了自己。
  身为长姐的她,自然是要保护好弟弟妹妹们,护他们周全,所以每当有事,她都会毫无犹豫地冲在前面。
  难得今日收到杨氏的称赞,内心自然无比激动,一时无以言语。
  杨氏望着她这黑黄的瘦脸蛋儿,嘴唇几乎没有润色,眉眼尽是她的影子,不禁有些心疼。
  她心里其实也知道这些年苦了大娃了,每天任劳任怨辛勤工作,不管交与她什么活,都能用心去做,不觉对她有些愧疚。
  她自觉这些年对她们些个女娃是没有什么好脸色的,动手的次数也不再少。
  这般一想不觉百感交集,心如刀割,毕竟虽然是女娃但也是自己怀胎十月生下来的一块肉,打折筋骨连着肉。
  自觉露出这样的温情稍显不适,急忙道:“别晃神,手指头还要不要了。”
  凌云在一旁看着,看着自家母亲的变化,心想杨氏就是如此,刀子嘴豆腐心,说话的情商不高,说话锋芒带刺。
  凌云看着表面凶悍杨氏,怎么看都觉着她心里却是最软不过。只不过在子女亲缘上,便不那么亲厚,毕竟不是谁都能看得出来她藏在深处的关爱。
  刚吃过午饭,凌云还未把不以后不用去学堂的缘由说出来,李川就上门了。
  凌云大概知道他此行的目的,内心有些憧憬,也许是对继续读书的渴望吧,但这种愿景并不是那么强烈。
  李川来了,家人虽然不明所以,但也喜形于色,立马将他迎进爷爷房间的客厅。
  李川一进门,梁氏赶紧端茶倒水,之后就带着媳妇和孙女们出去了,还顺便带走了好奇的凌云只留下他爹,让他扼腕不已。
  “汝儿天质高明,当继读书,将来定得功名,但稍用功诸生必尽,亦或科出。若能登科进士,不特光宗耀祖,亦吾村之无上光荣。”
  李川方才坐下,连茶还未饮就直接破口而出道。
  见到村里唯一的文化人这般夸赞凌云,两人自然是无比激动,喜笑颜开,久久不能平复。
  “是以,汝儿蒙学已不可失,你们作何打算?”看着两人欣喜若狂的两人,他直接把凌云已经启蒙完成,不用再去他那里。
  当李川说凌云蒙学已经完成时,两人呆若木鸡,不可置信,显然是被他的话给震惊到了。
  他们虽然知道凌云聪明,很有天赋,但也不见得蒙学完成得如此神速。
  别人家一年有时都学不会三本书,他们家四郎一个月就学完了。
  有的人蒙学学了两三年还没学满,就被先生轰出去了,他倒好三个月就毕业了。
  其实让四郎读书这件事,凌大仁却是从来没想过的。读书在他印象中,是那些有钱的乡绅地主才做的事。
  那些富有的地主们,早早就把他们的孩子送去启蒙,不求求得功名,但求不成为败家子就好。
  毕竟只要不败家,任凭其殷实的家境,便可保其一辈子吃穿不愁。
  像他们这样的普通人家却是不成的,供养一个读书人费钱不说,若是没得一点功名,便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思及此,凌大仁便觉对不住铁娃,但凡家中有些资财,他这般天赋也能有所施展。
  若是平平庸庸也就罢了,一辈子大抵也平淡而过,可吾儿这般聪慧。
  况且李川特意上门,自然也是希望让他们继续让凌云读书的。
  两人相视,却是没有回答,李川知道他们的顾虑,自然不会刻意催促。
  堂屋内,正在进行着一场关于凌云命运的对话。
  “这孩子有天分,能坐得定,是个聪慧的,不读书可惜了。”
  饮过茶的李川,一副不达目的不摆休地表情。
  ……
  “家里确实困难,村里村外的银子今年刚还清,现在可以说是无债一身轻,日子刚宽松起来呢。四郎若只是识字倒是花费不大,要是科考的话那就需要源源不断的银子,读书,那得是十几二十年的事啊,如今这家境怎么供得上?不是我们不想,实在是没办法啊。”
  凌大山很是无奈,他自然想供,这些天他想了又想,实在是寻不出一个来钱快的方法,怎么看都觉着不切实际。
  听到凌大山唉声叹息,继续说道:“况且我怕他以后读书不成,农活不会做,说亲都不好说,这不是毁了孩子吗?”
  “种地,种地,一辈子只知道种地,我们祖祖辈辈种地,到头来种出了个什么样?倘若这孩子资质平平,倒也无事,但这等天赋,岂能埋没,不觉儿戏吗?”
  李川勃然大怒,觉得凌大山简直不可理喻。
  其实凌大山也想凌云继续读书,但是这事急不得。家里的债刚还清,俗话说无债一身轻,家里没点积蓄哪敢继续让他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