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科幻小说 > 戏明 > 第199章第199章
  丘濬献书不是第一回了,当初他的尚书之位还是献《大学衍义补》献来的,现在他再献一本《成语词典》,大伙也没觉得太稀奇。
  成语者,意思是前人习用之古语。
  科举文章本来就追求“代圣人立言”,行文自然也更偏爱多用前人成语,大多不喜欢求新求异的写法。
  这题目倒是通俗好懂。
  大伙轮流翻阅《成语词典》的定稿,发现这不是普通的成语,还是意义完整的四字成语。
  许是为了把所有能拟出来的四字成语都写进去,丘濬这次的词条解释竟写得简明易懂,读来十分地轻松,还贴心地附带出处方便人自行核查。
  这样一本《成语词典》,他们看了都想给家中子弟买上一本!
  朱祐樘对这本书也很满意,尤其是看到编书者一栏里还有文哥儿的名字,他就更动了别的念头。
  上次让锦衣卫收了王家的望远镜,朱祐樘没有明文嘉奖想出这玩意来的文哥儿,只因千里镜之事目前还不宜摆到明面上来说。
  月初知晓这东西的人都被锦衣卫上门叮嘱了几句,目前看来还没人有胆子往外传(这过程中还有个官员因为心虚被诈出了贪腐问题来蹲大牢去了)。
  朱祐樘正愁没由头嘉许文哥儿,这会儿有了现成的理由,自然是命人尽快给《成语词典》开板印刷、刊行天下。
  为了这事儿,翰林院直接组个临时编书团队,抓紧时间对这本《成语词典》进行正式的排版校对。
  比如钱福、靳贵他们这些新晋的翰林官就光荣地领取了这次编纂任务。
  丘濬和文哥儿都因为修《成语词典》获得了丰厚的奖赏。
  当然,寻常书即使是总编或者单独撰写,给的赏赐也不会越过修撰《宪宗实录》那样的大工程去。
  当初丘濬献《大学衍义补》这么一篇长篇巨著,朝廷除了给他升官以外便是赏银二十两、纻丝二表里,顺便挑了个书坊把它刊印成书。
  这次献《成语词典》,赏赐自也没越过《大学衍义补》太多,只是考虑到丘濬已经是阁老了,所以赏银提到了三十两、纻丝四表里。至于文哥儿这个全程跟着修书,也付出了许多心力的小孩儿,也被赐了银二十两、纻丝二表里!
  一开始刘健等人还认为给文哥儿的赏赐太丰厚,等听朱祐樘说还把献上千里镜的功劳算在里头了,他们便都同意了。
  短短一两个月内,文哥儿就入账三十两!
  甚至还赚了两匹纻丝!
  公费出书还有赏赐拿,文哥儿自然是高兴的。
  别看这赏赐可能比自己去印书卖要少赚很多钱,可这公费出书就等于得了官方认可,以后算是履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世上不知多少人想花钱买名声、买政绩,可惜有时候可能散尽家财都买不来!相比之下,少赚点银子又算什么损失?
  文哥儿喜滋滋地亲自抱着两匹布去寻他娘,让赵氏给家里每个人都裁一身衣裳,纻丝不够使的话掏钱补上。反正他现在可有钱了!
  本来赵氏有点爱惜这御赐的纻丝,不太舍得把它全裁了,等王华把自己早前得的纻丝也拿出来让她按文哥儿的意思找裁缝上门,她才依言照办。文哥儿才六岁就得了这么多赏赐,难道还担心以后没机会再获赐这么区区两匹纻丝吗?
  这就把它裁了!
  很快地,王家上下都得了件御赐纻丝裁的衣裳。
  乐得王老爷子又出去串了几天门。
  连赵氏和岑老太太也忍不住去赴了几次宴。
  哪怕是最内敛、话最少的王守俭,也会在和友人们聊天时十分矜持地提上一句:“我弟弟送的。”有人再问为啥送,他才慢条斯理地讲这是文哥儿凭本事得来的御赐纻丝,给家中兄弟都做了一身。
  友人们:呔!
  被他秀到了。
  这可真是别人家的弟弟!
  反观自家弟弟,不提也罢!
  人比人,气死人呐!
  一时间,京师不少人都萌生了回家揍人的想法——有想打孙子的、想打儿子的、还有想打弟弟的。
  唉,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文哥儿一到手就把纻丝霍霍光,还穿着新衣裳跑去和丘濬得瑟了一圈,说自己已经用光光了!
  丘濬治家一向以勤俭为本,不到必须裁新衣的时候坚决不裁,不太能理解文哥儿刚拿到赏赐就要用光光的坏习惯。
  不过等文哥儿走后,丘濬沉吟片刻,也让吴氏把纻丝拿出来给一家老小都裁一身新衣。
  左右他得了那么多布匹,与其一直摆着,倒不如物尽其用。
  六月初王守仁等人的入馆考试也出结果了,今科士子毛澄等人被选为庶吉士,王守仁也在名单之上。
  这下子他们父子三人早上可以结伴去翰林院报到了。
  今年负责给庶吉士们教学的是李东阳和另一位翰林院侍读学士,都是老熟人来着。
  李东阳表示文哥儿今年还可以继续去庶常馆上课,毕竟每个人的教学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实在不行的话,和前几年一样去那边写功课也行,省得他满翰林院瞎跑。
  文哥儿能怎么办,文哥儿只能老老实实答应下来。
  既然今年也没能挪窝,文哥儿就顺便和新晋庶吉士们交流起来,除却他哥和李梦阳两个熟人以外,文哥儿最想结交的当然是新科状元毛澄。
  状元不状元的不重要,关键是毛澄他祖父今年一百岁!
  足足一百岁!
  这个必须好好讨教!
  毛澄本就是个善谈的人,且文哥儿还是他老师吴宽这几年新收的弟子,他自是笑着认下了这个“小师弟”。
  文哥儿有四个老师,不过因为他年纪小,除却年轻人之间本来就想相互认识的之外,李东阳他们一般都不给他介绍别的弟子。
  到这会儿,他才晓得自己还有个状元师兄呢!
  现在问题来了,吴宽是状元,毛澄也是状元,叫别人怎么活才好哟!
  文哥儿震惊了一会,又惆怅了一会,接着就乐滋滋地喊起了师兄,看得周围人啧啧称奇。
  人吴宽门下基本都是苏州人,就文哥儿一个余姚的挤了进去,可真是多亏了李东阳这个牵线人!
  这批庶吉士里有文哥儿一个亲哥、两个师兄(李梦阳也算师兄),文哥儿顿时混得如鱼得水。
  等到他偶尔被钱福他们捞过去跟进《成语词典》校对进度,钱福还唉声叹气地感慨:“真是‘但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啊!”
  他们苦哈哈地在这儿给他和丘阁老进行《成语词典》的终校,这小子却在庶常馆那边和新一批庶吉士打得火热,这不得好好谴责谴责。
  文哥儿道:“胡说八道,你们又没有哭!”
  钱福噎住。
  真是个没心肝的小子!
  文哥儿被老朋友谴责了一番,不仅不反省自己,还很有点喜滋滋:唉,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王六岁依然是这么受欢迎!
  翰林院的日子没波没澜,众人齐心协力之下,《成语词典》很快校对排版完毕,由书坊安排人手进行雕版。
  到九月中旬,《成语词典》便正式刊行,不少知道这本书的人早就等着买上一本了,于是它才刚上架就成了京师热销书。
  有这些朝官们一带动,不少读书人更是争相抢购。
  小说话本可能不是人人都会买,但谁会不买工具书呢?
  这还是当朝阁老主编的工具书!
  看看编者名单,王家那位小神童也参与其中了。
  买,必须买!
  就在《成语词典》在京师热销之际,皇太子朱厚照的千秋节也到了。
  提前几日,礼部便已经着手准备皇太子千秋节的赐宴事宜。
  朱祐樘让人把文哥儿的名字也添了进去。
  除此之外还和内阁商量了一件事儿:马上皇太子又满一岁了,他准备让文哥儿每日入东宫为皇太子讲成语故事。
  文哥儿既然全程参与编纂《成语词典》,又在内阁试中得了一等,可见他的学识是过关的。在皇太子正式出阁读书之前,大可先让他为皇太子讲讲《成语词典》里的故事作为启蒙。
  刘健等人虽觉得朱祐樘这想法有些离谱,可是仔细一琢磨又觉得不是坏事。按照惯例,在太子出阁读书之前理应命老成的太监给他念《孝经》,希望太子耳濡目染出仁孝的心性。
  既然太监都能胜任这件事,没道理换成文哥儿这位小神童不行!
  要是他们说不行,岂不是相当于上次他们给文哥儿评的一等有人情成分在里面?
  只是文哥儿到底还小,可能没法确定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
  刘健是个追求稳健的人,沉吟片刻后说道:“每日需要先把讲纲呈上来给我们先看过了,才能让他为太子殿下讲学。”
  朱祐樘对此没什么意见,像谢迁他们给他这个皇帝讲经筵,也是得提前把讲纲递上来的。
  君臣几人商量过后,把这件事给敲定下来了,准备在千秋宴当天宣布此事。
  丘濬听了全程,没怎么插嘴,只不过在文哥儿跑来丘家看书的时候与他提了一嘴。
  文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