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都市小说 > 静水向深流 > 第11章院长令人失望
  高宓回到公司,还没到下班时间,日报即将收尾时,何亮来到了高宓的工位旁。
  “期货同业公会从这周六开始,以后每个周六都组织玉米和深加工的业务培训,你去听吧,后面的日报,玉米和豆类可以交替着写。你明天先去期货同业公会报个名。”
  高宓忽然有种自己被安排了的感觉,然而又无法反驳。
  第二天临近中午,高宓便步行到了期货同业公会,在期货大厦门前,询问了期货同业公会的楼层和门牌,便上了自动扶梯。
  “你好!我是来报名玉米培训的。”高宓小心翼翼的敲开了期货同业公会办公室的门,并说明了来意。
  “哦,我这儿!你先把公司、姓名、联系方式留一下。”只见书堆里漏出个头来,并递给高宓一张报名表。
  胸牌写着“陆倩”的工作人员,继续说到:“报名要先交培训费1500元。”
  要交钱?何亮没有跟高宓提过,但既然何亮交代过来报名,就先交吧!
  片刻,陆倩递给高宓一张收据,并提示说:这次培训我是班主任,我叫陆倩。”
  “好的,陆老师。”高宓很恭敬的回复了陆倩的话。
  此刻,高宓的心全在这张收据上。
  “今收到申源期货有限公司
  交来代理大商所培训费
  人民币壹仟伍佰元整
  收款人签章陆”
  高宓想着,有了这个收据,公司应该可以报销了。
  回到公司,高宓直奔财务,将收据交给财务,财务说了一句:“这个培训费要先你自己交,收据你自己收着,应该等培训证书下来了,再交到公司,之后才能报销。”
  好吧,既然财务发了话,就说明将来是可以报销的,收据就自己先留着好了。
  接下来的几个周六,高宓都要到期货同业公会培训室,学习玉米和深加工的知识,除了中午在期货大厦吃一顿便餐外,整个白天都要在培训室度过。
  培训室里有一些期货公司的同行是相互熟识的,很热闹,而作为刚刚到达江海,还在实习期的高宓而言,与他们不熟,只能静静的坐在角落里。
  但当老师点名到高宓的时候,还是有不少同行,将眼神转向高宓,并小声嘀咕:“这是网上的大咖呀!”
  课间也会有同行来讨要高宓的联系方式,说这些年一直在看高宓的微博信息。而有的同行则会与高宓进行简单的行情探讨。
  培训上,从玉米的品种,到玉米的产地,再到玉米的分类;从玉米的饲用,到玉米的深加工,再到玉米的消费替代……
  交易所确实请来了不少玉米专家,但所讲的内容嘛,对这个东北长大、在信息公司做了好多年的高宓而言,意义不是很大。
  陆倩在第一节课课前,就提示过大家:“培训想要顺利结业,就要至少写两篇玉米或深加工的文章,发表在期货或财经类报刊上。”
  这一衡量标准,对高宓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在课程只学了一半的时候,高宓已经发表了三篇玉米和深加工的行情分析文章,结业证书已经被提前锁定。
  当全部课程培训完,陆倩通知高宓到期货同业公会领取证书。
  顺利拿到证书的高宓,自然是第一时间带回公司,与收据一起,交给财务,而财务又让高宓先去找何亮在报销单上签字。
  何亮见到了高宓带来的报销单和证书,说了一句:“哦!怎么还要交钱?这,这个钱不能报。”
  “为什么?”高宓心里“咯噔”一下。
  “培训获得知识的是你,证书的署名也是你,对公司和研究院而言,并没有获得利益呀!”何亮措措有词,令高宓哑口无言。
  其实高宓有想申辩,毕竟当初是何亮委派的。只不过,高宓还在试用期,如果得知报名需要交培训费,不交费不报名也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索性,高宓就认栽了吧。不过,让高宓气愤的是,赔上了周末回家团聚的时间,交了不必要的钱,却学习了自己已经会了的知识。
  申源研究院,平日里看似风平浪静,但作为不创造财富的后台部门,问题还是很多的。
  随着高宓在这里的时间越久,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
  研究院里有一个博士,每天喜欢坐在角落的工位上,研究程序化。他希望能研究出一款“傻子软件”:把供需因素与价格相互匹配,把类似于天气、贸易争端等等各种事件的影响与价格相互匹配。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软件就能预测出合理价格在什么位置。
  高宓对此只是一笑置之,期货的价格体系太过复杂。
  期货做的是什么?是预期,是未来的供需、远期现货。那期货最考验的是什么?有人说是详尽的策略、方案,有人说是完美的交易系统、操作手法,更多人说是人性、心态。
  都说期货专治各种不服,市场中充斥着贪婪与恐惧。巴菲特说过:“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这其实是他的交易策略,也是他平和的心态。
  面对行情,往往大家都会问“行情怎么看?”、“该买还是该卖?”、“xx价格能到吗?”
  其实在问的时候,自己是有个方向上、交易上的潜意识的,只是期望印证其他人是不是跟提问者想的一样,好刺激为其在交易上带来更大的勇气。
  然而,其实在问的时候,提问者是不确信的、是怀疑自己的判断的,那么既然都不信任自己,又如何信服他人呢?
  所以高宓到各地跟大家交流行情,说的第一部分,基本都是不要信讲师所讲的东西,而是要从信自己开始。即便说的供需、行情确定是对的,听者的心态和操作也可能让交易过程中得到损失。
  期货市场是考验人性的,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有人都懂得期货是拒绝贪婪和恐惧的,所有人都知道要想清楚思路和方案才能做,所有人都谈及一定要有止损和风控,但总是有头脑大热冲进去,或者“等一等、再等一等”的心态。
  期货市场上很多东西大家都可以清楚看到,什么供需环境、政策宏观,什么技术分析、主流资金......市场中的内容就这么多,信息便捷与发达的当下,内幕消息都可以几分钟传播开来,让大家知晓。
  那么,面对相同的基本面、政策面、技术面、资金面,为什么交易上的分歧还是这么大?当然除了运用期货的目的和思考线路不同外,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性、心态。
  所以很多大师喜欢谈交易方法,实际在高宓看来是没有任何用的,人性使然,大师的方法只适合大师,不一定适合其他人。
  犹如,给你100元让你在一米多高的办公桌上走,有100个人,100个人都愿意,这个钱跟白捡的一样;那如果办公桌高是一百米,还会有人走吗?基本不会再有人愿意走,大多会说太危险、不值得。然而,要走的办公桌面积并没有变,危险程度也就并没有改变,变得其实只是心态罢了,不是吗?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交易者赚钱还是赔钱。
  再如,有1万元工资的人,花200元买衣服很正常,而800元工资的人会觉得这太奢侈。
  当一个人有上亿资金和交易了过亿资金之后,再做几百万的资金,心态就完全释然放开了。放开了,就少有贪婪和恐惧了,无所谓的心态油然而生,这才是最对的交易心态,那时候就只完善交易手法就可以了。
  所以在高宓看来,期货的价格预判,不只是对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的判断,更难的是人心,人心和性格的判断是无法夹杂到期货交易软件里的。
  研究院的工作不会直接为公司带来收益,因而终究是要被领导诟病,被业务部门唾弃的。
  原因很简单,一旦公司效益低下,需要裁员的话,不会是营销部门,不会是财务和办公室部门,而一定是带不来收益又没有实权的研究院的人。
  研究院的报告,千篇一律,水平大同小异,想要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报告是不可能,因而业务部门会更加觉得自家的研究可有可无。
  一旦业务将自己的开发失败加罪给分析师,那大战也就一触即发。
  院长何亮经常被借调到股东证券公司,或许何亮是个好的研究者,但不是个好的领导者。何亮的想法是尽量“往上爬”,最好能做到证券研究院的院长。
  研究院里,在高宓面前曾经至少出现过两次激烈的争吵,都是因为何亮。
  一次是分析师行情分析错误,令业务部门在开发时大大受挫,上门讨要说法而争吵。何亮只唯唯诺诺的应对业务部门,而对男分析师破口而出:“研究这么久,行情都看不准,写不好,不丢人吗?我看还是别干了,回家带孩子去吧!”
  另一次是何亮要罚没文章点击率和考评数量少的分析师的工资,令分析师极其不满。因为分析师是外出调研才未完成日常工作量,因而对罚款不解,甚至动起手来。何亮大嚷:“不管什么理由,数量不够,就是要罚!”
  面对何亮的管理,研究院的人们都认为这个家长不“护犊子”,只会高高在上,只会打压分析师们。
  一位即将生产的分析师吐槽道:“我在家待产,何亮硬是把她拽到公司来开总结会,我挺着大肚子,生在公司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