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有自己的院子,住得还算宽敞。这天晚上,程方秀安排七彩跟陆清宁住在一起。程茂林跟俩小子住一屋。
  陆清宁觉得七彩长得好看,比较乖,她一直想有个妹妹,七彩正是她理想中妹妹的样子。所以陆清宁挺稀罕跟七彩一起住的。
  陆清宁不只对七彩好奇,对乡下的生活也好奇。她问:“你们带来的野鸡野兔子是在山上抓的吗?”
  七彩:“嗯。等你有空去我家玩,我和哥哥带你上山抓兔子。”
  “真的吗,山上都有啥好玩的?”
  七彩捡着有趣的事情,跟陆清宁讲了一些。让陆清宁非常羡慕他们靠山近,还能经常进山抓猎物解馋。像他们在城里住的,不靠山不靠水,吃鱼吃肉只能凭买,还得抢着排队买,要不都不一定买的着。
  “你们那靠山真好,等下回放暑假,我让奶奶带我去你们家玩……”陆清宁听七彩讲得有趣,对乡下产生了无限向往,恨不能立马上山去玩。
  “我五六岁的时候,还跟奶奶去过一次,不过没上山玩。”陆清宁的话中充满遗憾。
  “你那时候小,跟着上山也累,下回去我家,我带你去玩。”
  “嗯嗯,咱们说定了。”
  陆清宁问这问那,七彩只好陪着她说话。还是程方秀出来上厕所,听俩孩子还在说话,让他们赶紧睡觉,可别明天起不来。
  陆青宁吐吐舌头赶紧悄悄跟七彩说:“咱们赶紧睡吧,明天别耽误你拜师。”
  七彩点头说:“那我睡了。”
  虽然俩小姑娘讲了很长时间的话,其实这个点才晚上八点多,根本不算太晚。七彩在家时,这个点还在悄悄修炼异能,根本没睡过太早。七彩不是话痨,清宁表姐拉着她摸黑说话很久,她作为小客人,也不好意思不搭理人家。幸好她不是瞌睡虫。
  不过因为这年月晚饭后没啥娱乐活动,大多数人吃完饭干完活后都早早歇下。一个是怕浪费电或灯油,二来确实没事可做,不如饭后早早歇着,第二天早起该干活干活,该上班上班。
  第二天一早,程方秀婆媳早起做早饭,程茂林和七彩是客人,不好意思睡懒觉,听到动静也赶紧起床。
  程方秀见七彩早早起来洗脸,问她:“七彩,你咋不再多睡会儿,起这么早干嘛?”自家仨孩子还没动静呢。
  七彩乖巧地说:“睡醒就起来了。姑奶奶,您要做饭吗,要不我帮您烧火,我在家都帮我妈烧火。”
  程方秀闻言笑了,“好孩子,城里烧柴的少,用煤炉的多,用不着你烧火。要不你再去睡会儿。”
  七彩听说城里烧煤,顿时明白了,“姑奶奶,那我去洗脸。”
  程方秀指了指客厅的方向说:“脸盆架在门后呢,你爸也起来了,让他给你弄水洗脸。”
  她觉得七彩还小,应该照顾着点。可七彩内里是个成人芯子,从自己能自理开始,就很少让大人照顾。在大人看来,七彩太懂事了。
  这不程方秀回头就跟儿媳妇叨叨:“七彩真懂事,刚刚还说帮我烧火。清宁这么大的时候,还只知道玩呢。”
  李淑华点点头说:“七彩确实懂事。虽然她比清宁小几岁,却更晓事,更通人情世故,也不知道茂林两口子咋教的孩子。”
  程方秀笑着说:“这说明老程家的根子好。”
  李淑华笑了笑没再说话。她总觉得附和婆婆的话,好像刻意奉承婆婆一样;但是又没法反驳,只好忙活早饭了。
  饭后,程方秀带着程茂林和七彩去找黄大夫。本来陆清宁也想跟着去看热闹的,程方秀怕去的人多了不好,没同意带她去。
  陆清宁嘟着嘴,一看就不高兴。不过,她打算等七彩回来,就问她怎么拜师的。她对拜师学医没兴趣,但是对拜师过程很感兴趣,因为从来没见识过。
  陆清宁还以为奶奶直接带七彩去拜师,不知道大夫还得考验她,考验过关才能拜师。
  黄大夫带着三人坐车从城东跑到城西。
  程方秀在心里琢磨:要是七彩拜师成功,以后跟师傅学医该怎么安排吃住?
  她想了想,觉得师傅家离得有点远,以后要是来回跑怪麻烦的;再说,七彩还上小学呢,到底该怎么安排?算了,能不能还不一定呢。如果拜师成功,让师傅看着安排吧。
  到了周大夫家,七彩见到了她要拜的师傅。当然,在为考核之前,她还不能喊人家师傅。
  周大夫早就在家等人来了。来的四个人中,他一眼就看到最小的女孩。这孩子长得挺好看的,不知道能吃苦吗。
  周大夫此刻略有点后悔,其实收女孩当徒弟不是太方便。要不是黄大夫来说项,他都不一定会答应安排今天的考验。
  算了,人家既然来了,他就正常考验,要是不过关,别怪他不讲情面了。
  几个念头在周大夫脑中一闪而过,他对几人说:“都坐吧。”
  周大夫安排几人坐下后,没有再嗦,直接问七彩:“我让你看的书,你看了多少,能记住多少?”
  他让七彩背的医书,都是学中医启蒙阶段需要学的,有《医学三字经》、《汤头歌》两种比较易学的书籍。
  周大夫见到七彩后,看她年龄确实有点小。虽然他听说这孩子记忆力不错,背书快,也不知道七彩能背过多少。毕竟孩子年龄在这里,估计字还认不全呢。
  虽然她有学医的心思,可谁知道是不是一时兴起。当她看到难懂的医书后,打退堂鼓没?
  七彩一点不怯场,她眨巴眨巴眼说:“我都背过了,就是不理解意思。”
  周大夫听了七彩的回答,诧异地看了七彩一眼。真背过了?如果是真的,那这孩子记忆力惊人,起码以后背医书记药方绝对不是问题。
  “那你背来听听。”
  然后七彩超常发挥,把两本书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
  比如说背医学三字经时,她不仅把三字经背了,还把其注解也都背了下来,这就很让人惊讶了。
  毕竟复杂难懂的医书对七岁的孩子来说,很有难度。也就是七彩记忆力超高,不然也搞不定这两本医书。自从拿到两本书,她一直在背医书,学习都没以前上心了。
  幸亏三年级课程简单,对记忆力好、理解力又高的七彩来说,一点没问题。
  程茂林和程方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程方秀:七彩真给大人长脸,背得真好。
  程茂林:不愧是我闺女,聪明有伶俐。
  没等周大夫说话,黄大夫就夸起七彩:“这孩子才拿到书一星期吧,她背得可真流利,背起来都不带打哏的。”
  周大夫点头,“背得真不错,看来她用心学了。”
  既然人家孩子都努力了,背得又好,周大夫没有拒绝的理由,他对程方秀说:“先让孩子跟我学着,以后能学到什么程度,全看她了。”
  程方秀欣喜地说:“这么说您答应收七彩当徒弟了,太好了,以后七彩就麻烦您了。”
  程茂林也赶紧站起来跟周大夫道谢。
  七彩脆生生地喊了声:“师傅。”听说拜师还得给师傅磕头,她没犹豫,当即跪下给师傅磕了三个头。
  周大夫忙过去把她扶起来。徒弟年龄是小点,看起来挺懂事。女孩子比较乖巧,以后应该不用太费心思管教。
  接下来,周大夫跟程茂林了解了一下小徒弟的家庭情况。徒弟收了,总不能对她一无所知。他了解到七彩是乡下的,天天进城学习不现实,于是主动安排徒弟的学习日程。
  “要不这样,七彩平时在家上学,顺便背医书,周末来我这里,我给你讲解医书,辨识药材……”
  其实照周大夫来看,七彩脑子好使,学习成绩应该差不了。小学课程简单,她在学习上花不了太长时间。既然她想学医,趁年龄小,应该多费点心思学医。等上初中、高中,再多费心思学习不迟。
  恰好七彩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她才拜师,没有立马说出自己的想法。她打算回去跟爸爸沟通一下,最好多抽出点时间来学医。毕竟医书难懂,还得靠师傅讲解,她才能学得快些。
  周大夫寻思,既然收下七彩当徒弟,她来城里也不容易,不如从今天开始教吧。
  于是,周大夫给七彩讲解起她刚刚背过的两本书。
  七彩本来就想好好学中医,现成的师傅在跟前,她当然得好好听讲了。不但好好听课,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她还主动问师傅。周大夫就耐心给她讲解。
  别看周大夫平时看起来没个笑模样,但他对好学的孩子板不起脸来。七彩刚开始接触中医,不懂的地方太多,问题多多。不管七彩问的问题多么幼稚,周大夫都耐心地解释。
  黄大夫好奇地听师徒俩开课,他见七彩接受能力好,背书快,有的问题直接问道点子上,也觉得老友收了个好徒弟。不过以后七彩能学到什么程度,不可预料。
  也许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方仲永的故事,黄大夫又不是不知道。万一小姑娘学着学着不耐烦,半途而废了呢。所以黄大夫看七彩学起来有模有样,也没有太羡慕。
  黄大夫寻思:老友收的大徒弟上大学去了,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收个贴心的小徒弟,还能解闷。他也算是帮到老友了。要不黄大夫也不能费心思帮程方秀推荐徒弟人选。他就是看老友孤单一人,才动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