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茂林想起,他和几个孩子练成的时间有长有短,看来跟个人资质有关。就是他还没摸清到底什么资质学那个功法更容易。
  不过就算立邦学不成也没关系。既然立邦想自立赚钱,他这当叔叔的肯定支持,大不了自己帮他弄几只猎物,让他存钱上学。
  学武几乎是每个男孩的梦想,程立邦有什么不愿意的,当他看立国堂弟耍了几招外家功夫后,立马兴奋地说:“四叔,我跟你学。”
  本来他想来学打猎技巧的,没想到还能在四叔这里遇到意外惊喜。学武是好事,学到真本事后,自己进山打猎,不用怕遇到危险了吧?
  思想比较单纯的程立邦心思还是挂在靠打猎赚钱上,一直没放下。
  七彩听了堂哥的事情以后,抽空跟他说:“立邦哥,其实你可以采药卖药换钱,我可以教给你怎么采药、怎么晾晒药材……”
  七彩说的都是晒制比较简单的药材,不用经过严格的炮制过程,仅靠晾晒好成色就能用的几种药材。虽然不是很值钱,但是积少成多,慢慢攒,总能攒下一些钱。
  这种办法比较适合程立邦,他也不是急需一大笔钱,不过是未雨绸缪,怕爸妈不再给他出学费,自己能攒点钱安心。七彩的办法比较合适,比起打猎,在附近的山头采些常见药材,一般还不会遇到危险。
  本着多学东西不吃亏的想法,程立邦也答应跟七彩学习。练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采药可以很快学会。
  就这样,七彩在家多呆了一天,就是为了教给堂兄怎样辨识和采集、晾晒几种普通药材。她和师兄还告诉堂哥哪里会收购这些药材,让程立邦先采集一部分拿去换钱,试试这个方法可不可行。
  当然可行,其实全国各地都有药材收购点。只不过普通人接触这方面少,也不会炮制药材,一般想不到这上面来。其实很多地方有专门的采药农民干这些,也是一种赚钱养家的方式。不过有的药材生长在险恶之地,药农也不是那么好干的。
  就这样,程立邦跟着四叔悄悄学武。这事他没告诉别人,就连爸妈兄弟也不知道。
  其实这也是程茂林嘱咐的结果,因为程茂林不想把自家学武的事大肆宣扬出去。
  要是村里人都知道了,想叫自家孩子跟他学武,他教还是不教。就算教了,也不一定能保证每个人能学会。有学不会的,万一认为他是骗子,他还要不要在村里住下去了?
  就算自家子侄,程茂林每个人都教学武。拿他闺女的话来讲:就是有缘分就教,没缘分就不教。能不能学会全看个人,不用顾虑太多。
  所以程茂林才教给找上门的程立邦,而不是把侄子们喊来都教了。
  不过,因为程立邦暑假经常上山采药,跟程柳、程叶、柳青青三人遇到不少次。后来几个小姑娘问过他后,知道他采药换钱的事。虽然普通药材不值钱,但是积少成多,谁都不嫌钱多。
  于是程柳她们也跟着程立邦学会采集晾晒几种药材。他们甚至打算等七彩下次回去,再跟她学几种。几个孩子真打算自己赚钱上学了。
  七彩教给堂兄几种简单的药材后,看家里没啥事,就跟师兄回了市里。
  早在上次七彩走后,程茂林定制的石磨做好后,已经运回家来。程茂林抽晚上有空时磨了点白面,虽然不如机器磨出的面白,可胜在是细粮,黑点也比粗粮好吃。
  程茂林给爸妈送去几斤,是偷偷孝敬他们的。他嘱咐他们偷偷吃点,别亏了身体。至于程爷爷程奶奶舍不舍得私下吃白面,程茂林当儿子的没法管了。他都孝敬了,吃不吃爸妈的事。
  程茂林还磨出一些来,留着闺女再回去时,给送周师傅一些。也给姑姑家送上二斤,算是报答他们收留七彩住宿的情分。剩下的那点面,程茂林和李秀珍舍不得多吃,除了给大儿子偶尔改善生活擀面条或烙饼吃,大部分留给小儿子吃。
  对此,立国和七彩都没意见。谁让立远最小,嗓子最细嫩,吃不下粗粮呢。大的让着小的,是这年月大部分家庭都会经历的事情。
  临走时,程茂林给七彩装上两份白面,他交代给七彩,“多的那份你拿到你师傅那边,少的那份是给你姑奶奶姑家的。”
  七彩跟师兄带着白面和口粮跟回了城里。
  周师傅和程方秀见到七彩拿回白面,还以为是麦收后程茂林家分了麦子新磨的面。
  两人都这样说的:“农村好不容易才分点麦子,你们不留着自己吃,拿给我们做什么?”
  七彩:“这是我爸的一点心意,不多,师傅(姑奶奶)就收下吧。”
  “下次别带白面了。要是有不花钱的野味,可以带点回来。”
  两人也是好意,不想程茂林家花钱送这送那,又不是外人,那样多见外。
  后来七彩再回家时,程叶、程柳她们果然找上门,又学了几种复杂一点的炮制药材的方法。这几种药材价格要高点,学会以后攒钱更方便些。
  七彩没有吝啬那点知识,都教给她们了。
  没人的时候,杜念生跟七彩说:“你家的堂兄妹都挺向学的。”还知道自己赚钱上学,并且愿意付出行动。
  一般农村孩子可没有这种见识。
  一般而言,这年头的农村孩子,父母让上学的,有的甚至哭着闹着不愿意去;有的去了,跟着学几天嫌老师管得多,在学校坐不住,不想去了;大多数是上了小学会识字算数了,大人不让上了。
  因为那时孩子大了,能赚工分了,去上学却得花钱,不如回家赚工分攒钱,该娶媳妇娶媳妇。娶了媳妇生了娃,组建了家庭,一辈子就扎根农村了。
  只有极少数的农村孩子能意识到:上学才是有出息的唯一出路。
  七彩感叹一句说:“是啊。可是农村孩子想上学真不容易。”
  很多女孩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无疑她是非常幸运的,遇到一对疼孩子的父母,还不重男轻女。
  杜念生:“可不是吗。农村来钱的门路少,攒点钱不容易,不舍得花钱送孩子上学。可是不送孩子上学,孩子就没机会进城上班,不进城还是得一辈子呆在农村种地……”
  这样以来,结果不言而喻。
  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真帮不上多少忙,只能先顾自家亲戚了。
  开学之后,程柳总算是复学了。也许因为她这一时的努力,会改变自己的一生。
  七彩得了师兄给的人参钱后,暂时手头不缺钱,就专心跟着师傅学习,也不费劲儿采药换钱了,正好把精力全用到学医上。
  她手头有钱之后,也没有把钱拿给爸妈,而是不断往家买东西。有时是爸妈念叨过的家里需要的东西。虽然家里需要,可是爸妈不舍得买,七彩就会买回去让爸妈惊喜一下。多数时候,她还是给哥哥和小弟买点零食回去。
  爸妈问七彩哪儿来的钱,七彩就说是师傅给的零花钱。弄得程茂林和李秀珍怪不好意思的。总觉得闺女跟周师傅学医,周师傅还给孩子零花钱,简直是打着灯笼难找的好师傅。
  因为这,家里但凡有点好东西,他们就想着给周师傅送去,一来二去,两边处得关系越发亲近了。有了七彩这条中间纽带,他们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
  春去秋来,两年的时间不知不觉中很快就过去了。
  这两年中,因为七彩几乎把全部心思放到学习中医上,再加上她超凡的记忆力,几乎掏空了周师傅的理论知识。在这方面,可以说她比很多大学生做的都出色。
  剩下的号脉、针灸等技能,需要七彩经过更长时间的实践,才能获得更娴熟出色的技能。
  为了不耽误学业,七彩要回镇上上初中了。
  周师傅看着眼前依旧是个孩子的小徒弟,不由感慨了几句:“我当时收你为徒,也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能把我所学掏空。唉,年纪大了,不服老不行,以后还得看你们年轻一辈的。”
  杜念生笑着说:“师妹比我当年可是厉害多了,不得不说,我真比不上师妹有天分。师傅,您也别感叹了,我看能赶上小师妹的没几个,您收她当徒弟,是捡大便宜了。黄伯伯每次来都说后悔没收师妹当徒弟……”
  周师傅这才笑着说:“哈哈,他爸家族传承看得更重,谁让他家祖训不收外人当徒弟的,还才便宜了我。确实,你师妹学中医非常有天分,这两年下来,她对各种药材的了解程度,怕是你都比不上,就连她熬制的汤药和制作的药丸,效果也更好一些,不得不说,她真得有天分……”
  确实,谁让七彩有木系异能呢。很多药材都是植物,木系异能能让七彩更容易认识和深入了解各种药材的药性,并且善加利用。比如熬制汤药和制作药丸时,她能更容易在适当的时间,把各种药材的药性近乎完美的发挥出其作用。
  最后,周师傅跟七彩说:“学无止境,虽然我把我所学都教给你了,可是中医传承不只我知道的这些,你想把中医学好,以后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回去以后好好上学,将来你也可以跟你师兄一样考中医大学,到时多跟老师们学学,集各家所长,再加上你自己的优势,希望你以后能在中医上有不凡的成就。”
  “当然,以后你周末放假,还是得到我这里来学习各种脉案,针灸推拿……”周师傅交代完后,又给七彩一个惊喜:“听你师兄说,你们村离镇上有段距离,上学的话还得走路去,很是不方便。我让你师兄给你选了一辆自行车,你回去学学,以后可以骑车去上学。”
  七彩:“师傅,自行车太贵重了,一百多块钱呢,您说买就买啦?”
  “我就你和你师兄这俩徒弟,不给你们花钱给谁花。当初我也给你师兄买了一辆,就是咱院里那辆,现在给你买了,你就收下。”
  七彩笑嘻嘻地跟师傅说:“师傅,那我就不客气地收下啦。以后我跟师兄会好好孝敬师傅的。”
  两年下来,七彩跟师傅混得亲如祖孙。现在她已经可以顺其自然地接受师傅所送的礼物。当然,她会一一记在心里,以后会加倍孝敬师傅。
  七彩早已盘算过,以后回找机会把她意外所得的医书拿给师傅看。也许对师傅来说,能让他多看几本古医书,是让他最欢喜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