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科幻小说 > 逃去关外开荒种地 > 第110章 .毛衣毛裤 ・
  “媳妇,今天我捞的黄鳝老肥了!晚上咱炖了吃啊?”
  赵晟刚从稻田地里回来,脚一滑摔进地里了,浑身是泥地走回家,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好心情,因为他这次起地笼子的收获颇丰,除了小虾小鱼外,还弄回家二十多条肥实的黄鳝。
  金银花摘光了,蜂蜜也割完了,离摘棉花还有段时间,赵晟实在闲不住,没事就往水田地那边溜达,在河里放了整整五个地笼子。
  现在河里的鱼是越来越难捉了,赵晟已经很久没捉到大鱼了,只能靠地笼子捕些泥鳅和黄鳝吃,不过收获也大不如前了。
  “爹,我娘让你先把鱼儿放水盆里,晚饭时炖!”
  小灵芝正在屋里逗小牛黄玩呢,听到爹爹捕到了肥实的黄鳝,馋得哈喇子都要流出来了。
  晚饭时,黄豆芽挑了几条肥实的黄鳝炖了,剩下的还养在盆里,够吃几天了。
  新鲜的黄鳝肉质嫩,味道鲜,别提有多香了,香的小灵芝都吃撑了,躺在炕上消食,而小牛黄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姐姐吃得喷香。
  “沈大人还说稻田地里能养黄鳝呢,今年咱家稻子要是丰收了,明年咱就用稻田养点黄鳝吃!不过得用网箱养,不然这小东西会挖洞,跑了就捉不回来了。”
  若是真能用稻田养黄鳝,那是不是自家顿顿都能吃到这么鲜美喷香的红烧黄鳝了,赵晟就忍不住憧憬起来了!
  “养!明年就养!”赵晟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
  “好!听你安排!”
  瞅着这么有正事的男人,黄豆芽满眼都是崇拜,星星眼眨都不眨地瞅着赵晟。
  “马上就要摘棉花了,今年我跟孩子不在家了,直接去地里吧!去年董家的棉花就是在地里直接摘的,比咱们家摘得快多了!”
  黄豆芽看着自家这个被晒得黢黑的男人,就忍不住心疼他。自己被养得白嫩嫩的,但自家男人却为了养家变得黢黑,实在有些过意不去。
  “你跟孩子在家待着挑棉花籽就行,我自己在地里摘棉花就行。现在正是热时候,你跟闺女肉皮嫩,在地里摘一天棉花,脸都得晒爆皮了。”
  有媳妇心疼已经让赵晟足够开心了,他可舍不得自己漂亮的小媳妇和白嫩的小闺女被风吹日晒。
  “你自己哪能忙得过来,挑棉花籽赶趟,入冬前挑完就行。我都把草帽都编好了,还在草帽沿上缝了一圈布挡着,我跟闺女不会被晒到!”
  去年是没法子,自己大着肚子,小灵芝又小,黄豆芽这才让男人把棉花摘回了家。今年把小牛黄背在身上,领着小灵芝就能进地里了。
  黄豆芽不想浪费时间在家挑棉花籽。挑棉花籽不着急,在朝廷过来收棉花前挑好就行,可以抽空慢慢挑。但是摘棉花就比较着急了,棉桃一开,棉花就得尽快摘下来。
  “棉花地那大太阳,你捂多厚都没用。我跟四哥都商量好了,去四嫂娘家那边雇几个人帮着摘棉花,他们那边是山地,没种棉花,不少人都乐意过来摘棉花挣钱!”
  赵晟本来还没想好到底要不要雇人,但见自家娇滴滴的小媳妇铁了心地要跟自己下地,顿时就下定决心了,舍得花钱雇人了。
  “别雇四嫂娘家那边的人了,雇来了还得供吃供住。咱在家跟前找人呗。”
  “董大嫂家人多,她家棉花都不够摘的,咱把她家的闲人雇来正好,咱不按天给钱,省得还得看着他们干活。咱就按十斤棉花一文钱的价雇他们,他们要是手快的话,一天能赚十多文钱。”
  赵晟觉得媳妇的安排更好,能省不少事,直接就点头同意了。
  他起身去隔壁跟四哥说这事,看他跟自己一起雇人不,黄豆芽则去了董家找高氏说雇工的事。
  董家借钱虽然找的都是亲戚和同村人,但却是带着利钱的,只不过亲戚管他家要的利钱比较少,只要了一分利。
  不过即便是一分利,一年过后,一贯钱也得给一百文的利钱。董家一共借了四十多贯钱,大力回来帮着家里还了十多贯钱的债,但还剩下三十贯钱没还呢。
  也就是说,一年过后,董家连本带利还得还三十三贯钱。要把这么多钱都还上,光靠卖粮和卖棉花是肯定不够了。
  而且二力和三力明年前后脚成亲,彩礼钱还得凑呢,这带利的钱还得继续借,高氏只打算明年先把三贯的利息钱还了,等后年再还本金。
  一身债压在身上,董家人趁着农闲到处找活干。
  刚成亲的大力扔下小媳妇,领着两个弟弟去永安镇的码头干苦力去了。不过码头船少,一起抢活的人多,哥仨在永安镇待了半个多月才带回来二百多文钱。
  摘棉花是轻巧活,干这活不累人就是得有耐心。黄豆芽给出的雇工价还是很实惠的,高氏满脸感激地应下了,还送了黄豆芽两条咸鱼干表示感谢。
  咸鱼干是董大力带回来的,董大力他们回来是走的水路,登船地离海边很近,他们在海边买了不少便宜的咸鱼干,高氏一直没舍得吃。
  现在在关外雇工还是很容易的,因为关外的人越来越多了。高氏知道黄豆芽雇自己干活是照顾自家,所以才格外感激。
  早些年朝廷颁布鼓励生孩子的政令成效显著,生个孩子养到三岁,就能帮家里免税一年,这种好事,大家自然是热切响应的。大家都扎堆生孩子。
  赵甫和赵晟那一代人全都赶上了这个好政策,现在他们这代人也都成家了,又生了不少孩子。再加上从关内过来讨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了,现在关外基本已经不缺人了。
  也不能说不缺人,北边挖矿的人还是缺的,但只要不穷到一定份上,还真没人往那边去。
  毕竟北边不仅冷,还有大片森林,老虎在森林里占地为王,豹子和熊瞎子也有各自的领地,即便那边有成片的沃土,但是离森林太近了,一般人不敢去开荒。
  朝廷已经不强制分家了,这足以说明,关外已经不缺人了。
  以前分家能分到田地,所以村民们才会乐呵呵地往出分家。
  毕竟有便宜可占,那些“父母在,不分家”的规矩也就不算规矩了。
  但是现在分家就只能往大山里或是北边分,荒地都得靠钱买,而且还不能赊账了。
  分家也捞不到多少好处,这点便宜也没啥好占的了,大家也就不爱分家了,全都老老实实地在村子附近买小片的荒地开荒。
  虽然人多了,但是关外的荒地还有不少没被开出来呢,这些荒地大多是山坡地和洼地,不如早前朝廷分的荒地好开,所以不太招人待见。
  赵晟把欠朝廷的钱都还完了,具备买荒地的资格了,但暂时却不打算买地了。
  他家现在一垧地的水田加上一垧地的旱田已经需要雇人帮忙种地了。
  若是再开一片荒地,人都得被累垮了。赵晟可不想自己年纪轻轻累出一身病,他还想跟媳妇白头偕老呢。
  莲花山村中具备买地资格的几户人家,大多跟赵晟一个想法。
  家里人少,开荒太累了,等孩子长大再开荒也赶趟儿,反正村里的地只能卖给村里人,他们不怕以后买不到地。
  大家都是这想法,所以莲花山村的大片山坡荒地暂时还没人下手,全都在那荒着。
  可能过了七八年后,新一批的孩子长大了,这些荒地才能被利用起来。
  有董家人过来帮忙,赵晟也轻松了不少,他不用像去年那样起早贪黑摘棉花了,只偶尔来地里看一眼就行,剩下的时间都是陪媳妇在家挑棉花籽。
  赵晟今年用的是山坡地种棉花,棉花的收成没有去年好,但也收了一千多斤棉花籽和将近七百斤的棉花瓤子。
  棉花瓤子依旧是二十文一斤,棉花籽的收价是一文钱一斤。
  去年黄豆芽就把一家人的棉被和棉衣棉裤都备全了,今年家里不缺棉花用,再加上朝廷不让农民私卖棉花。
  黄豆芽今年也没留太多棉花,收上来的棉花基本都卖了。
  黄豆芽家卖了七百五十斤棉花瓤子,得了十五贯钱。卖了一千一百多斤棉籽,得了一千一百多文钱。
  赵晟家今年光种棉花就赚了十六多贯钱,再加上卖蜂蜜的三十四贯钱,正正好好赚了五十贯钱。
  今年赵晟和赵甫养蜂的时间早,蜂箱比去年多,所以割的蜜也比去年多了不少。
  不过今年他俩在山上没捡到漏。去年村里人见他俩赚了钱,今年早早就摸上了山,莲花山上的那些花蜜都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赵家哥俩今年赚的蜂蜜钱全都是靠自己养蜂手艺得来的。
  赵家哥俩养蜂赚钱让村里不少人都眼红不已,不过一想到两人的战斗力和老家所在的村子,大部分人都只能眼红了,没人敢过去找茬。
  倒是有人学他俩养蜂,还像模像样地弄了几个蜂箱,但蜂箱做得太粗糙了,蜜蜂没招来,倒是招来了一群大马蜂,把脸都蛰肿了,把村里人吓得离赵晟家的蜂箱远远的。
  摘完棉花就到了秋收。赵晟依旧雇的村里人帮忙割地,今年他家旱田地种的都是小麦和黄豆,收起来也很快。
  一车车金黄色的小麦被陆续运回了豆芽家,麦子堆满了半个水泥地,剩下的半个水泥地则堆着黄豆。
  在太阳的暴晒下,黄豆迫不及待地从豆荚中跳出。
  水稻是最后收割的,第一年种这么多水稻,赵晟家就迎来了大丰收。
  一垧地的水田足足收了两千八百多斤的水稻。
  关外的水稻一年一收,稻穗长得又大又饱满,米质晶莹剔透,软糯香甜,煮熟后也不回生,是非常美味的细粮。
  这样美味的细粮,价格自然是极好的,朝廷收水稻的价格是五文钱一斤,赵晟只卖了两千斤的水稻,就赚了十贯钱。
  去年黄豆价格贵,今年赵晟种的四亩地的黄豆。今年黄豆的价格依旧是两文钱一斤,赵晟卖了一千五百斤,得了三贯钱。
  至于地里种的麦子除了交粮税外,剩下的都留在家里吃了。
  卖粮食又得了十三贯钱,再加上棉花和蜂蜜的五十贯钱,今年光靠种地养蜂,赵晟就得了六十三贯钱。
  这些钱已经足够赵晟在村里傲视群雄了,再把他家做买卖赚钱加上,这一年赚的钱都快可以让赵晟当莲花山村的首富了。
  不过赵晟距离登顶莲花山村首富还有点距离,因为他大舅哥今年也没少赚。而且黄豆腐两口子过日子可比赵晟两口子节省多了。
  谁能想到,在一个小小的莲花山村当首富都这么艰难,竞争对手竟然会如此强悍。
  从去年冬天到现在,赵晟一个月要赶六个大集,平常每个月轻松能赚两三贯钱,若是赶上过节月,赚四五贯钱都不在话下。光靠做买卖,赵晟就得了三十多贯钱。
  除了做买卖,黄豆芽和赵晟还有一堆赚钱的门路。
  夏天赵晟摘了三天金银花,就赚了一贯多钱;入冬前卖茺蔚子和松油又得了将近六贯钱;
  黄豆芽跟嫂子出去办宴席,一年赚了两贯多钱;今年家里养得鸡鹅多,卖鸡蛋鹅蛋又得了一贯多钱。
  这些杂七杂八的钱,加在一起又得了十多贯钱。
  今年赵晟家的收入已经突破一百贯钱大关了,就算当不了村里的首富,那也是妥妥的二富了。
  赵晟家的钱匣子已经快把炕柜摞满了,赵晟怕柜子把炕压塌了,把炕柜偷摸地转移到了炕洞下。
  这个炕洞是盖房时,赵晟特意交代留下的。用两层砖和水泥将这个炕洞与大炕洞单独隔开。
  这个炕洞本就在炕里,又被厚厚的砖和水泥隔开,隔热效果极好,无论灶里烧多大的火,都不会把装钱匣子的柜子烧坏。
  “这个毛裤是我的啊?”
  赵晟瞅了一眼媳妇正在织的毛裤,发现毛裤腰挺肥的,顿时喜上眉梢。
  虽然明知这个毛裤是给自己织的,但他还是欠欠地问了一下,就想听媳妇亲口说出来。
  “不是给你织的,是给咱家大黄织的!”黄豆芽狠狠地白了一眼自家这个没事瞎撩闲地老爷们,手指继续飞速地编织着毛裤。
  今年赚了钱,赵晟和黄豆芽的手爪子又松了,赵晟让大舅哥帮忙换了不少毛线牌子。花了两贯钱,买了十斤上等毛线。
  黄豆芽这些年没少给家里人织东西,黄豆芽和小灵芝不仅把毛帽子、毛脖套、毛手套和毛袜子配齐了,还一人一套毛衣毛裤,而且还都是用上等毛线织的。
  用毛线织的衣服穿够了,可以拆成毛线再织其他衣物。
  今年在家没意思,黄豆芽就把自己和闺女穿旧了的衣物全拆了,用新毛线又重新织了一套。
  拆下来的旧毛线洗干净后,自然也不能浪费,黄豆芽打算给自家男人也织点东西。
  于是赵晟就有了一套毛衣毛裤,虽然是旧毛线织的,但也足够他开心了,毕竟这些毛线曾经也是二百文一斤的上等毛线。
  在莲花村里,一个老爷们能得到一个毛线织的脖套就已经很有面了,赵晟现在不仅有脖套,还有一件新毛衣。
  毛衣织好后,赵晟就立马就把毛衣穿身上了,毛衣外面穿着的是他心爱的大皮袄。
  赵晟现在尤其爱出门溜达,还专挑爷们聚堆的人家去,进屋第一件事,就是把皮袄脱了,让其他爷们看看他这贴身又暖和的新毛衣。
  “我家那位是被我哥彻底拐带坏了,现在也学会N瑟了!进人家屋就脱衣服,就怕别人看不见他的新毛衣。”
  “等毛裤织好了,我都不敢给他穿了,我怕他到别人家把裤子再脱了!”
  黄豆芽靠在墙边织毛裤,一边织一边跟嫂子抱怨自家那个没出息的老爷们。
  “可别瞎说话,这话你也敢外冒,也不怕让人听见了笑话!”
  金氏赶紧去捂小姑子的嘴,一脸不认同地瞅着她。心想,这小丫头现在咋啥虎嗑都敢往外唠呢。
  黄豆芽也是一不小心说秃噜嘴了,被嫂子捂了嘴,也意识到这话有歧义,赶紧跟嫂子撒娇卖好。
  赵晟虽然爱N瑟,但还没到要去别人家脱裤子的份,不过在自家倒是可以随便脱。
  跟亲哥、表哥和大舅哥在自家小屋打牌时,赵晟就会脱去棉裤,穿着毛衣毛裤在炕上坐着。
  毛裤这玩意,虽然不能跟外人N瑟,那还不能跟自家人N瑟了?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