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科幻小说 > 逃去关外开荒种地 > 第38章 .米饭锅巴 ・
  老话说,一事不烦二主。黄家已经欠了董家不少人情,也不介意再多欠点,颇有种债多了不愁的无赖心态。
  所以秋收前的最后一个集,黄豆腐拜托了董大壮跟自己一起去。
  赵晟已经回老家干活去了,黄豆腐需要一个厉害的人帮自家镇场子。
  在莲花山村,除了赵晟外,也就剩下董大壮最能给人安全感了。
  董大壮是个讲义气的,平时跟黄豆腐关系很铁,再加上两家孩子一起做买卖,这点小要求自然是满口答应。
  且不说家里还没开始农忙,就算是农忙时,董大壮也会想都不想就直接答应。
  董家的三个半大小子一听说爹爹要去赶集,他们仨也嚷着要去。
  自打董大力跟黄念文干起了小买卖,家里的东西很少有缺的,都是早早就置办好了,所以董家人已经好久没出门赶集了。
  跟两个弟弟想去赶集的热切心情不同,董大力总去镇上,都已经对镇子没啥新鲜感了,他就是单纯地想帮黄家镇场子。
  这小半年,董大力攒了将近一百文钱,这都多亏了黄家的驴车,他可是个知恩图报的,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罩着的小老弟受欺负。
  黄豆腐一听董家的三个小子也一起去,开心坏了。人多好啊,人多就没人敢惹自家了,黄豆腐跟金氏一样,眼馋董家这三个大小子都快馋哭了。
  黄豆腐允诺董家的三个半大小子,到了镇上有油条吃,三人喜得不得了,赶集当天,起得比黄家人还早,伸着脖子等黄家的驴车过来。
  卖油条的跟卖油炸糕的打起来了!赶集的人各自回村后,简单粗暴地总结了集上发生的新鲜事。
  村里一年到也没啥新鲜事,黄豆腐打架这件事被传得整个镇子都知道了,再加上黄豆芽免费送东西,更是让人惊奇得不得了。
  有些人说黄家人仗义,帮他家出头的人都得了好处。有些人则说黄家是一帮傻子,好好的东西就白送人了,说有不少看热闹的人,没帮着黄家出头,也白得了东西。
  这些人倒不是真的替黄家可惜东西,单纯就是因为他家没碰到这种好事,嫉妒得难受,就把黄家人也怨上了。
  黄家因为集上那一仗,算是彻底出名了。回村后,还有几个不常打交道的村民跟黄豆腐套近乎,说自己当时没在场,不然肯定帮他打架。
  黄豆腐表面跟这些人笑呵呵地唠嗑,心里却忍不住地嫌弃,这帮人也就是嘴上说说,动真章时全跑了。
  打架还得靠赵老弟,自己的买卖撂在一边,跑过来帮自家撑场子,这才是好哥们呢。
  黄豆腐又不是真的傻,谁好谁坏还是分得清的,当时在集上送东西,那也是有原因的,别人想靠说几句好话,从他这里骗东西,是绝不可能的。
  自家大哥这么出名,黄豆芽自然也不会被落下,其出名度甚至超过了大哥,毕竟漂亮姑娘少见,漂亮姑娘暴打老娘们那更是闻所未闻了。
  黄豆芽除了暴打老娘们之外,还砸了人家的摊子,就算是在民风彪悍的关外,这种行为也算是极度彪悍了。
  主要也怪黄豆芽的外形实在“配不上”她这彪悍的行为,若是说一个胖乎乎的大娘打人、砸摊子,大家除了感叹一声大娘威武外,这事过几天也就没人在意了。
  集上可是有不少人,全程围观了黄豆芽暴打油炸糕家的女人,白嫩苗条的小丫头,把一个体型大她一圈的女人按在地上打,而且一脚就能踹断一条桌子腿。
  若不是亲眼所见,大家都不敢相信,果然看人不能光看外表。
  就是因为妹妹出名了,黄豆腐这次才没敢带妹妹出门,就盼着大家赶紧淡忘这件事,他可不想自家妹妹靠打架厉害出名,那以后还咋往出嫁啊。
  因为跟油炸糕家的干了一场大仗,黄豆腐这回来集上,明显感觉到不一样了,卖油炸糕的那家人换了摊位,离黄家是要多远有多远。
  以前对自家冷淡的人全都凑了过来,尤其是卖面条的那家男人,满脸堆笑地跟黄豆腐打招呼,还跟他称兄道弟的,好像俩人很熟似的。
  “你家那厉害的小丫头,今个咋没来呢?”黄豆腐刚摆好摊子,就忙了起来,还有个大娘是特意过来看黄豆芽的。
  “小丫头在家干活呢,织布、刺绣、做衣服,家里哪样活都离不了她啊,老能干了,眼里都是活,实在倒不出工夫跟我出来摆摊。”
  黄豆腐也不管自家妹妹到底会不会做这几样活,在他眼中,觉得这三样活听着就像是大家闺秀干的。
  反正大娘也不认识自家妹妹,黄豆腐就毫无心理负担地跟大娘胡咧咧,使劲忽悠大娘。
  “哎呀,这小丫头这么能干啊!许没许人家啊?我这可认识不少好小伙,相看相看呗。”
  大娘本来就挺喜欢黄豆芽的,又听黄豆腐说小丫头啥都会干,更是上心了。自家有好几个孙子和外孙子都没娶媳妇呢,这么好的小丫头可不能错过了。
  “不急,不急,岁数还小呢,不着急相看人家。”黄豆腐没想到自己不小心吹大发了,反倒惹了大娘的兴趣。
  “岁数小怕啥的,先相看着呗,这要是遇到合适的,以后秋收就让小伙子上你家帮忙去,白找个干活的,多好的事啊。”大娘不管黄豆腐的拒绝,继续喋喋不休。
  “等以后的!等以后的!”黄豆腐最怕应对这些大娘了,一边炸油条一边敷衍着。
  大娘也不是那没有眼力见的人,见人家生意忙,也就住了嘴,但是却对黄豆芽上了心。以后逢集就跟黄豆腐磨叽一会儿,整得黄豆腐都想抽自己一个大嘴巴了,恨自己咋就那么能吹呢。
  这个集大家买东西买得痛快,黄家早早就卖光了东西。不少人上个集吃过了黄家的豆皮和咸豆腐干,这个集又过来买了,这两样卖得尤其快,比炸油条和甜麻花都招人。
  得了自家媳妇的首肯,黄豆腐有权支配这个集上赚的所有钱。
  黄豆腐虽然也节俭,但是花起钱来却一点不眨眼,是看啥都想买。
  去猪肉摊上买了三斤猪油,两斤五花肉,还买了两根大骨头,又花了三十文钱给自家媳妇买了半斤的赤沙糖。
  据说这赤沙糖对女人好,虽然价格贵,但黄豆腐还是买了半斤,足够自家媳妇喝到入冬了。
  黄豆腐本来还打算买点羊肉,但是羊肉的价格实在太贵,而且做不好还有膻味,黄豆腐害怕买回去后,媳妇吃不了,反而勾起了她的孕吐。
  黄豆腐还记得媳妇怀大儿子时,那真的是吃啥吐啥啊,现在趁着媳妇没啥反应,还是别给她吃那些乱七八糟的比较好。
  黄豆芽怕嫂子受不了这么大的油水,就把熬猪油这个活抢到了手里。
  虽然是第一次熬猪油,但毕竟给嫂子打过下手,黄豆芽也不怵,熬得还是挺像样的。
  油滋啦刚出锅,就被家里的大小馋猫盯上了,嚷嚷着要吃油滋啦拌饭,黄豆芽也馋了,就又焖了一锅高粱米饭。
  金氏爱做捞饭吃,黄豆芽爱做焖饭吃。捞饭不费锅,还有热乎乎的喷香米汤喝。焖饭要比捞饭更有米饭味,但锅底会有锅巴,有点费锅。
  但是黄豆芽实在是抵抗不住锅巴的美味,把锅底的锅巴揉成团,直接蘸着菜汤吃,酥脆喷香,让人吃完还想吃。
  每次锅巴出锅时,黄豆腐都要跟小妹抢一下,开始是为了让小妹吃点好饭,等后来就是单纯的也爱上锅巴了。
  不过现在兄妹俩已经不抢了,直接一人一半,一口油滋啦,一口锅巴,越嚼越香,比拌饭吃都香。
  两斤五花肉切成薄片,用盐腌制一个时辰,然后直接下锅炒熟,盛在大碗中盖好,放进筐中,吊在下屋的房梁上,啥时候想吃肉了,就夹出几片炒菜。
  下屋要比住人的房子凉快,炒熟的五花肉里还带着盐和油水,直接就凝在碗中了,保存得好了,放个半个月,肉也坏不了。
  麦子熟了,高粱熟了,黄豆也熟了。
  秋收是农村里最紧张、最欢快的季节。
  太阳刚在东方冒头,在夜里悄悄凝结起来的露珠儿刚放出晶莹的闪光,庄稼地里就已经响起一片镰刀的嚓嚓声。
  高粱秸带着它那沉重的穗头成排地倒在地上,露珠儿四散飞溅,洒在人们的脸上,带来一股子初秋沁心的凉气。。
  砍高粱是一件爽快利落的活儿,不像割麦子那样腻人。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挥手就是一棵,不大一会儿,一块地就清出来了。
  女人们跟在后面用小刀把穗儿割下来,男人用车推着沉甸甸的高粱穗,手推车发出吃力的咿咿呀呀的声音。
  一天过后,整片庄稼地就变成了另一个样子,叫你不敢认识。
  村里的所有人家都正式进入秋收了。那些今年刚搬过来的人家,大多都只开出了很小的一片地,种的粮食自然可少得可怜。
  这帮新移民看着黄豆腐这帮老移民们,一车一车地往家拉粮食,羡慕得眼睛通红。
  黄豆腐被这帮新移民眼巴巴地盯着,不由得就想起了自家去年的情况。
  去年自己也是这么眼馋别人家的收成,这才刚过一年,自家就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这变化可是太大了。
  今年黄家可算是大丰收了,光黄豆就收上来三千多斤,高粱米和小麦各收了二百多斤,糯米收了七十多斤。
  看着下屋里堆了小半个屋子的麻袋,麻袋里满满的都是粮食,黄豆腐喜得都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这么多的粮食肯定是够黄家五口人吃了,就算是天天三顿饭,顿顿往饱了吃,都不成问题。
  这些粮食不光够吃了,还能卖一部分换钱。想想自家还欠着朝廷地钱、房子钱,黄豆腐想着今年就用粮食抵点账吧,毕竟朝廷还要养着兵马,也着实不宽裕。
  自己家虽然也不是啥富裕人家,但也是多亏了朝廷的救助,这才在关外安了家,吃饱了饭。
  做人不能没良心。而且朝廷富了,兵马壮了,也就不怕外寇再来欺负百姓了。
  虽然多出来的粮食要交给朝廷抵债,但家里还是有不少可以卖钱的东西。
  家里不缺柴火烧,也不缺驴儿的草料,黄豆腐打算把黄豆秸秆卖掉,一车三文钱,买家出车拉。若是自家出车,就一车五文。
  黄豆腐也懒得折腾了,直接就在家门口把秸秆卖了,卖了十二车的黄豆秸秆,得了三十六文钱。
  麦秆和高粱杆要更贵一些,一车五文钱,但这两样家里本就没种多少,而且还有其他用处,黄豆腐也就没往出卖。
  家里的麦秆比较少,被黄豆芽留下,打算用来编草帽。高粱杆被黄豆腐收拾干净后,用来搭栅栏了。
  去年种的高粱杆子不够用,黄家只把菜园子围起来了,今年种的高粱杆,正好可以把前院子也围起来了。
  经过两年的努力,黄家终于有栅栏了,彻底把家围了起来。这回黄家人在院子里干活也能自在些,不用在意别人探寻的目光了。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