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100章:一直在领先(谢行止居士万赏)
  春暖花开的季节如约到来。
  拖了许久的智瑶得到智跞和智申的双重允许,离开“新田”来到“黄父”了。
  智瑶送别孔子的画面很壮观。
  不是老智家摆出了什么大场面,纯粹是孔子的门徒着实太多了一些,留下的或想走的门徒,他们肯定都要参加送别。
  “你等既留智氏,自当尽忠职守,勿忘恪守本分。”孔子对有将近四百名弟子选择留在智氏,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想法,作为人师在离开前进行了告诫。
  站在一旁看着的智瑶心里的感觉比较怪异。
  尽忠职守是一种操守,吃谁家的俸禄给谁干活属于天经地义。
  恪守本分讲的是什么?是作为一名“儒”的坚持,还是不能遗忘孔子的教导,有些事情绝对不能干呢?
  智瑶眼睛扫过了一辆马车。
  这一辆马车上面装了好几口箱子,不出意外里面全是纸质的书。而车辆是智氏的财产,书并不是智瑶赠予。
  怎么回事呢?车辆其实是智氏送给孔子,书籍可能是孔子看过就觉得属于自己了???
  文人嘛,认定的就是偷书不算偷,哪怕当贼也是一种雅贼。
  智瑶能怎么地?回忆了一下下,清楚孔子能看到的书是哪些,基本是老子在“黄父”默写的前人作品,没有属于老智家不外传的书籍,也就没有打算干点什么了。
  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不能将场面搞得太难看啊!
  从而,智瑶认定了一件事情,比如孔子果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仲由无法再伴师孔左右,望师孔珍重。”子路虽然是被孔子给打服,才当了孔子的弟子,两个人的感情还是非常好的。
  决定留在智氏的人以子路、子贡、冉有和宰予为首,同时也由他们作为一众人的代表跟孔子告别。
  要不然的话,好几百人一人说几句话,很难不从清晨折腾到下午。
  智瑶知道自己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不知道的是自己避免了子路被砍成肉酱的下场。
  当然了,直至子路寿终正寝那一天的到来才能知道结果,说不定被砍成肉酱的命运并没有被改变,只是换了一些敌人,更改了一下场地呢?
  智氏赠送给了孔子十辆马车,还有一乘用于代步的车架。这里并不是智瑶在舔孔子,纯粹作为他们一帮人在智氏的所作所为,给予的报酬罢了。
  物质有价,人才和知识无价,智瑶一点都不觉得亏了,该大方就必须大方。
  其余够他们两千多人吃一个月的粮食,相关的布匹、盐巴什么的,皆是由一帮子弟凑钱向智氏购买。
  “公孙可有助力孔丘归鲁之意?”田穰苴也是在场的人之一。
  他是作为俘虏来到智氏,早先一段时期自由遭到限制,后来智瑶慢慢磨下来有点成果,俘虏的身份没有改变,交流则是没有问题。
  现在的贵族干不出没有得到释放偷偷逃跑的事情,跑回去也会变成耻辱,不被同为贵族阶层接纳,家人也会深以为耻。
  所以了,没有人再去看管,能够自由活动的田穰苴从来没有试图逃跑。
  智瑶比较奇怪地看了一眼田穰苴,轻声说道:“何须有瑶助力。”
  看看呗!
  决定追随孔子周游列国的门徒多达两千五百多人,他们一个个不止识字,背后也有属于自己的家族,本身武力值不一定多高,自保能力却是一定有。
  这么一支高质量的队伍周游列国,去到一些小型诸侯国的话,诸侯都不一定敢放进去,怕的就是孔子突然有夺城的想法会无力抵抗。
  智瑶看着浩浩荡荡在远去的队伍,心想:“要是能够专门训练一下,他们变成当前时代素质最高的军队根本不会有什么疑问。”
  人有没有文化显得很关键,起码有文化对一些事物的理解会比较容易,精神面貌方面也跟不识字的人很难一样。
  现在组建一支全部识字的人为士兵的军队?那简直是豪华和奢侈到惊天动地的程度,反正没有诸侯能够办到,偏偏孔子有那种资源。
  有资格纳赋的“士”和“徒”都识字吗?这个可不一定了。
  到了“士”的阶级,也许有机会识字,可是想获得一些成系统的知识很难。
  “徒”算是士兵阶级,他们可能有一些耕田,自己的宅子和奴隶,可是不一定识字。
  一直到教育得到普及之前,想要识字都显得极度困难,造纸术和印刷术广为流传之后,能有一本书都能被普通家庭当成宝贝。
  进入到东汉末年阶段,一些地方上的豪强都不一定识字,他们只能依靠一身武艺获得晋身之资;需要到了“寒门”的阶级才有家族的书籍传承。而“寒门”根本不是什么穷苦人家,他们只是无法比得过真正的高门大户,家中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农田或其余产业,并且不会缺了伺候日常生活所需的仆从。
  智瑶真正要去的地方是“壶口”那边,随后则是会进入太行山区。
  目前老智家已经开始在进行征召,先期征调了六千余二十岁到二十五岁的男性,他们会分批先到“壶口”报到,随后再进入山区里面的基地。
  为什么会有六千多人得到征召令?因为但凡跟训练有关,必定会出现淘汰这么一种规则,哪里可能召唤来接受训练的人最后全部留下。
  最为重要的一点,有竞争才有压力和动力。
  事实上也是那样,涉及到竞争的话,谁都不想比谁差,能够被挖掘出来更多的潜力。
  智瑶还不知道六千人最后能剩下多少,绝对不会为了数量而忽略质量,哪怕绝大部分不合格被淘汰,干不出留下滥竽充数者这么一种事情。
  他们从“黄父”离开时,跟随一同前往“壶口”的人增加了两百余。
  这两百来人是智瑶很早就聚起来的少年,经过智瑶的教导,后面又在“黄父”接受识字的教育,很难在政务领域发展,充斥进入军队成了不多的选择之一。
  所以是,智瑶会拿他们当骨干,把属于智氏的一支精锐部队的架构搭起来,再充实进入从各地征召的年轻小伙子最终成军。
  随同智瑶前往山区还有程朔与子路二人。
  不出意外的话,智瑶只会掌控全局的同时加入训练,担任正教官的人会是程朔,副手则是子路了。
  “众人皆自出兵、甲、粮秣,随行亦有仆。人数恐将有两万余?”智瑶当然知道受到征召需要执行携带武器装备和粮食,必要的随扈也会进行携带。
  晋国对纳赋有着比较明确的要求,参加纳赋的人要不要拥有甲胄,携带了多少种类的兵器,粮食够用多久之类。
  山区里作为练兵场地的所在有几个,最大的一个是宽度千米,长度接近两千米的一个山谷,用于日常休息的驻地则是在旁边的一个山地上。
  在“壶口”接待陆陆续续过来小伙子的任务被宰予接了去,他需要了解前来纳赋那些人的家庭背景,再询问他们愿不愿意长久留在某个地方。
  必须要说的是,过来的小伙子在知道并非进入战争状态的前提下,只是集中起来进行训练,他们有权利拒绝常年累月进行纳赋。
  也就是说,非战时状态的话,他们可以服役三到五个月,然后提出返回家乡的请求。这个跟包含战国时期以及以后各个朝代是不一样的。
  到时候智瑶没有找到正当的理由很难拒绝他们返乡的请求,强制留下在当前时代则是在败人品。
  所以了,愿意留下的小伙子才会被接到山区,不愿意留下的人则是会被带往它处。
  现在各个家族忙着去接收或攻克得到分配的地盘,他们在春暖花开之后有进行自己的征召,老智家发起征召令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得到掩护。
  每每有队伍过来,智瑶会亲自去谷口进行观看。
  只是观看,并不是迎接,原因是那些小伙子不够资格接受迎接,智瑶真干出这种事情会把他们吓坏了。
  这事一点都不搞笑。
  一群人没有立下任何功勋,受到了领导的迎接,会是高兴到不行,还是心情忐忑?
  直至某一天,智瑶得到的数据是有五千三百余小伙子已经来到山谷,其余人并不愿意长年累月处在纳赋的状态之下。
  因为有记录名字和来历的关系,智瑶看了名录有些哭笑不得。
  五千三百二十一人之中,得到征召原属中行氏的人一个没跑,倒是智氏治下的一些人没有留下。
  这个也不奇怪,刚刚成为智氏治下的那些人,他们心里不乐意也不敢拒绝一些要求,怕的就是家庭因为自己的拒绝而有相关的处理后续。
  “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前程,注定无法成为这支部队的一员,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啊!”
  智瑶未来会是智氏的家主,会用心来建设这一支部队,对于自己亲自训练出来的部队,伴随自己成长的人,心态上肯定会更有倾斜,有好处的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们。
  正式开始训练的那一天起,参加的人才知道智瑶是跟他们一起接受训练。
  思维迟钝的人当然不会多想。
  机敏的人却是知道,他们只要不倒在前进的半途,未来哪怕没有飞黄腾达,家族也绝对会因为自己而受益!